關於成長的片子一集棄,就如同吃法餐全餐,僅因為餐前面包不合心意而憤然離去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9 17:06:34 作者:P.r.章萊 Language

開頭先總結一句:

一部關於“(類)成長”的片子,因為尷尬而一集棄,就像是吃法餐全餐,僅因為餐前麵包片是法棍、太硬了不合心意而憤然離去一樣,いかにも快消時代的特色。

在同類型片子裡,我認為是「有趣的」和「有新意的」佳作。我會給4星,但1星太多了稍微均衡下。

討論前提

很多答主回答的非常詳細了,尤其很多關於出版公司的分析,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謝。在這裡,我希望從內容的角度貢獻一些想法。

開展討論前需要先確認基本前提,正如 “1+1” 的框架使得數學公式成立一樣,片子的客觀評價建立在評價的基準點上,即theoretical assumptions。“友崎君”前提有二:

1,它是年輕男性向的作品、同時並非「嚴肅」作品,即輕小說和嚴肅文學的區別。如果要定義,那麼它稍稍貼近情景喜劇。

2,戲劇性是日漫行業的賣點本身。

論點有一:

3,它的故事性賣點在於「成長」這個過程本身。

正因為它沒有以嚴肅作品為目標,它的努力方向也就不是架構獨特、真正意義上有深度、能夠久經推敲的作品。既然製作人都沒有以此作為目標,那麼極端一些來說,把它放在《fate/zero》、《咲良田》、《日常》這些以此為目標的水平面上進行比較就是不合適的。

這樣來看,從同類型來評價,它和《我們無法一起學習》、《誒羅芒老師》這類片子在一個平面,這是基本定位決定的。

前提2是一個基本的消費內容的大條件,但是似乎逐漸被觀眾忘卻了,我們正是因為渴望在現實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戲劇性而求助於各類媒體形式。我點出這個基本前提,是因為不少人再說「葵媽不存在的」「葵媽憑什麼上來幫一個邋遢的宅男」。這些評價毋庸置疑是對的,但是在日漫的媒體形式下是否是有意義的質疑呢?我們難道潛意識裡尋求奇蹟,卻在表面上嘲笑奇蹟嗎?這裡我只能交給個人判斷。

本篇討論的重點在於前提1和3間互相聯動所行程的立場。

關於「成長」

首先,筆者認為該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樸實而舒心的、同時是簡化過了的「成長」。

為什麼“成長”我打了引號,是因為友崎的成長是極簡的,他一集一個腳印,慢慢的改變自己,沒有現實中所存在的內心掙扎和困苦。正是因為前提1,它壓根就沒打算做《四月是你的謊言》《三月的獅子》《歌牌情緣》《NHK》那麼細膩、自然、感動的成長過程;同時,我也懷疑如果它有意這麼做,13集的行情和觀眾口味是否能支持這種京阿尼式的溫情,當然這是題外話。

簡單雖簡單,但試問近些年來,我們看到了幾個成長的如此之穩健並且讓人覺得舒心的男主角?

《Re:0》當時最重要的批判之一在於主角的成長是如此的拖節奏和不自然;同樣的理由導致了《盾勇》的“爛尾”。更不用說異世界genre和日漸魔幻化的“開局滿級”現象。成長的曲線是需要時間的,這和快消的頭腦和性質是衝突的,因此大量被捨棄了。正因如此,你可以說是矮子裡拔將軍,友崎的成長一個welcomed comeback,一個簡單卻被捨棄的概念。

同樣重要的是,這個成長的主人公是一個「值得喜歡的主角」,是likable的,他likable的地方就在於足夠耿直。這份耿直我甚至可以賦予它真實性的評判這才是正常人類——被說服就會想著改變,有契機就會嘗試改變,改變就會發生可視化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友崎君是可以真實存在的角色,他比我們敬愛的大老師更符合真實人類的特點。他夠平凡,但很多平凡的正常人都值得我們喜歡。他不扭扭妮妮,不做作,不clutch onto clique settings。

或者換句話說,他正是因為沒有「需要守護的核心價值觀」才得以如此,當然了他所謂的gammer的設定在理論上可以算作如此,但我指的是如同「真實之於大老師」,「正義之於衛宮切嗣」這類有實際內容的、反映製作組核心價值觀的東西。它沒有,因此它就站不上高級擂臺;同時因為它敢於沒有,友崎才得以不需要揹包袱的被改變。因此我說它的價值觀就是「改變」本身。

關於”說教“

那麼下面就到了核心爭議點了——“你製作組憑什麼高高在上的指著宅男,說教著我們改變”。我意識到這使很多人收到侮辱和不快,因而捎帶洩憤的打了一星。

首先,我理解這種不快。但說實話,我是不能允許說自己切身代入的。要說為何,因為我並不是死宅,實際上很多看動漫的人也都不是——動漫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讓生活變得更充實而已。

我這樣定位自己是有風險的,可能讓一部分讀者覺得我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也許如此,但從個人價值觀的角度來說,我作為一名經濟學生,絕對不會因為《21世紀資本論》和我國社會價值觀體系不同,甚至批判了本國的什麼,而去踩它一腳。相反,我會更加渴望了是怎樣的框架驅使作者如此思考,從而學習到東西。Again,這裡是個人價值觀的問題,如果不同那麼我尊重你。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目的性」的問題,即「看番的目的是娛樂的前提下,沒人願意聽到說教」。就這一點,因人而異,因為我個人沒有感受到被說教,我沒有被針對。事實上,日南葵的說教反而將她的形象塑造的豐滿了——她是一個夠聰明,有著能說教的心境和能力的女主、一個不一樣的女主,因而有值得喜歡的點的女主。

覺得 “說教部分” 實際上很有幫助的答主們也大有人在。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簡單提一句的話,葵的建議也的確是符合科學結論的,而且還相當淺顯易懂。從劇情來講,友崎的成長也是靠葵的說教來推進的。

因此,所謂的說教部分,在我個人的價值觀體系下,是增加觀感和樂趣度的。

這裡我想著重單獨講一個問題——“宅男向現充的改變” V.S. “改變”本身

一部分觀眾正是因為前者收到了冒犯,認為是「自己的選擇」「選擇的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憑什麼被別人指手畫腳?

我們暫時拋開這個兩個命題不談,考慮一下其他幾個片子:

有馬公生從生疏的鋼琴家到被自己認可的鋼琴家的改變 常守朱從無法接受體質到不得不於體制共存的改變 輝夜從孤獨到逐漸幸福的改變

我想說的是,也許命題是「改變」本身呢?也許具體的改變路徑和目的只是個人鬥爭和「改變」這一核心主旨的具象化和生活化呢?

從來沒有人規定作者的價值觀需要迎合觀眾,反過來觀眾也不需要迫使自己接受作者的價值觀,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理性過程。我所不能接受的是,在雙向選擇為社會基準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特地去踩一腳自己本來就不感興趣、換言之毫不在乎的基準。這樣做,犧牲的是不瞭解這部片子的潛在觀眾的利益;如果因為大量的情緒化低分而導致了其他人的興趣喪失呢?或許他們之中很多人能從這部片子中獲得極大樂趣呢?

尤其是第二個,Psycho pass的改變可謂是反烏托邦妥協的典範了,遠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理想的改變,但大部分觀眾卻接受了,同時還覺得有深度。為什麼?因為我們並不感同身受常守的痛苦,我們沒有被直接的offend到,如此簡單。

因此我們看其他和我們不相關的人設的時候就好壞都接受,而和我們一樣的人設就必須迎合口味,只允許說好。稍有指代,便爭著搶著去接受放到別人身上的鍋。

我想問:現代的觀眾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經不起指名了?

抱歉,有些情緒化了,但這裡我想說的說清楚了,只是有些遺憾。要說為何的話,我自然喜歡和我同樣喜歡動漫這一媒介的群體具有educated mindset和尊重。

同時,我也深知製作組而言可能沒有想這麼多,他們可能的確是想著所謂的教育意義。但是,這不應該影響我們作為觀眾的素質和水準。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裡哪裡“改之”、哪裡“加冕”當然是自己的決定。如果你當真如此自信的話,當真相信自己的選擇的話,又怎麼會被和自己相似的人選擇的其他道路而冒犯到呢?

換言之,難道因為你選擇了孤獨,友崎君選擇他認為的現充就是錯誤的嗎?友崎君必須是聰明睿智同時考慮到所有人情感的神仙嗎?如此以來,這個案例便可以用來定義雙標為何了。

自然下一個問題,「葵活的虛偽、累、假,因此不值得喜歡』。

關於成長的片子一集棄,就如同吃法餐全餐,僅因為餐前面包不合心意而憤然離去 - 第1張

這是一個基本的中日文化差異。我這麼歸類有泛泛的嫌疑,不是一言兩語能講清楚的東西。我嘗試一下:

日本的校園文化比我們更加纖細、微妙、需要平衡,總之一個詞總結就是delicate。所謂需要讀空氣,那是真正存在的文化,而並不是誇大化的人設。舉例子的話,春上村樹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試想會有讀者覺得村上的主角總是心理活動太多了,過於細膩。但他的角色的的確確是被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塑造出來的日本人。

從《源氏物語》就存在的「物哀れ」反映到人際交往上,我們需要理解到他們的關係網更加的敏感。

在這個背景下,一個複雜需要努力才能成為受歡迎的青春角色的前提下,葵在我眼中的那些努力是閃光的。提前錄音來確認自己的語氣?——別說日本了,我家人在公司大會之前也會這麼做。這就是絕對意義上的“努力”;所謂“絕對意義”,即我沒有撒雞湯的意思,只是指出了定義而已。如果看到“努力”二字便產生反感和牴觸,那麼理性的評價也無從談起。

因此,拋開各種設定和環境,我看到的就是一個因為努力而有能力的女孩,有些開得起玩笑的性格和愛好。

這是一個我個人而言喜歡的角色。同時對觀眾整體而言是一個「有值得被喜歡的點的人設」。

簡單的結論

誠然,從觀眾的反應來看,製作決策方面看來的確欠考慮,如果我以外的諸多人收到冒犯,那麼自然有更好的執行手段。

我這麼長篇大論寫了這些,看起來是逐個討論了各大主要批判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實際上卻並不是要給《友崎君》頒上年度大獎。事實上,正如同友崎對人生的觀點,它只能算是一部佳作。我只是認為它收到的評價比起其內容來說過低了,並且存在腦子一熱的評價。

但從正面來看,這部片子雖然發展的算是有趣——當然這裡就純粹是個人觀點了;一件事情為什麼有趣是不適合理論化解釋的,並不像解釋一個事情為什麼並不算劣質——卻也沒有那麼多深度、沒有那麼多溫情、笑點、有鋪後宮從來拖劇情引黨爭的諸多平凡因素。但我就想問一句:

以前看過《俺妹》嗎,看過《五等分》嗎,《喜歡本大爺》呢?

有些簡單的片子《總之就是非常可愛》,輕輕鬆鬆的,單純的或許是喜歡人設、喜歡畫風,總之是對胃口。你的目的本身便是輕鬆而隨和的。

僅此而已。《友崎君》對我胃口,這是很自私的原因。但我在此評價它卻不是因為什麼自私的虛榮心啦、認同感啦,而是不希望很多人被有些激烈的差評嚇跑了,從而錯過一段對自己而言有可能有意思的故事。

如開頭所說,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簡單片子,既然決定試試看,那麼不妨多看看幾集試試,也許過了第二集友崎君的那段無能狂怒你就會發現——啊,他開頭不尬何談成長呢?

感謝閱讀,希望有幫助 :)

動畫信息

弱勢角色友崎君
中文名:弱勢角色友崎君
原 名:弱キャラ友崎くん
又 名:弱角友崎同學 / The Low Tier / Bottom-tier Character Tomozaki
首 播:2021-01-08(日本)
IMDb:tt1310302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