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我的時代不同——悼念那些逝去的日本動畫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2 08:47:53 作者:聽啊聽啊聽 Language

    最近,傳來了轟動的新聞——聖鬥士Ω正式開播了。而據傳,灌籃高手也將製作動畫續集。看起來,這的確足以另我們這些老人家久久地歡喜一把了。但是聽到這個消息的我,卻完全提不起衝動去看這些作品了。因為,在我看來,他們跟舊時代的那些經典沒什麼關聯,他們是“新動畫”,與我們的時代不同。
   日本動畫界的三神作是什麼?許多人說是火影、死神、海賊王;也有人說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三神作。然而,殘酷的真相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是《宇宙戰艦大和號》,《高達》(UC),《EVA》。我不是要動輒拿這三部鉅製壓人,我自己也沒看過《宇宙戰艦大和號》,因此我也是不合格的——但這更不必說,至少有95%的人連上述問題的正確答案也不知道了。
按我的理解,我們至少要懂得三神作為什麼是三神作,然後你才能說你是一個看懂了日本動漫的人。

一、70年代:主旋律的年代
    這個年代,我可以稱之為是“松本零士與永井豪的年代”。這二者幾乎壟斷了這一時期的動畫作品。如果以上說法有誤,那麼至少他們壟斷了這一時期的影響力。松本零士以刻畫史詩般的遠征見長(典型的如《宇宙戰艦大和號》),而後者永井豪則以刻畫“熱血和正義”為特徵。
    顯然,在作品的深度方面,松本零士是遠超永井豪的作品的——雖然有說法稱,是動畫沒有較好地表現出永井豪原畫的複雜內涵。但是就影響力而言,永井豪的作品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元祖式的機器人動畫,魔神Z足足影響了一代人。直到今天,由水木一郎先生演唱的那首歌仍然烙印在每一個機器人FANS的心中,即使我們這一代人早已不那麼熟悉兜甲兒、劍鐵也他們的故事。
    相比松本作品的理念,“熱血與正義”的口號顯然更加適合那個時侯動畫片的主要受眾——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們。那個年代,深受動畫作品影響的少年們絕不是好似現在的御宅族,而是一群高喊著“熱血與正義”,敢想敢做敢拼的年輕人。厚重的作品總是無法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深入骨髓的衝擊。反而是有些類似任俠精神,甚至是帶有那麼些許革命傾向的衝動,更能敲擊他們的心房。
就這樣,熱血、正義,以及男子漢的精神,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和標誌。

二、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高達的革命與明暗雙線的交織
    “熱血與正義”的口號一直延伸到70年代末,直到《高達》(0079)這部作品的橫空出世。剛開播時,“少年機緣巧合登上了巨大的機器人,開始討伐敵人”,觀眾們以為習以為常的劇情又來了,甚至有人指責《高達》抄襲。然而接下來的發展另觀眾大跌眼鏡,這部作品對於戰爭真實性與殘酷性的刻畫簡直超乎想象,機器人動畫幾乎第一次有了自己較為系統的科幻物理學支撐。最重要的是,它引入了政治元素。這樣的創舉,可以說是從松本零士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厚重的作品再一次成為了動畫歷史中的主角,《高達》甚至割斷了機器人動畫與“熱血和正義”這種簡單粗暴的理解之間的關聯關係。而這部作品真正成功之處在於,對於衝動的少年人,他們仍可以從中充分體會出“熱血與正義”——至少表面上,這部作品的正反立場是很鮮明的。但是對於大齡的,更加成熟的受眾而言,作品中的戰略指揮和政治元素才是更加值得玩味,而那些個性鮮明的“反派”們——如蘭巴、夏亞、甚至多茲魯等等——越想越難以定性為反派,因此在這部分受眾眼裡,《高達》中的戰爭更多地被還原成了“單純的戰爭”,其背後流露的主旨恰恰是反戰而渴求相互理解。
    它似乎不知從哪裡學到了哲學界所稱的“寫作的藝術”,它將真實的意圖掩蓋在表面化的表述中,而在保持自身影響力的同時潛在地傳達了那欲言又止的真正信念。另一方面,它在“刻畫戰爭太過真實而不適合20歲以下的少年觀看”的指責聲中,卻實際上為動畫界大大開拓了受眾的年齡段——不客氣地說,這部作品50歲後觀看都會有新體會。因此,這部作品的劃時代意義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高達》正統的後續作品(UC系列)一直延續著這樣的傳統,最後到《逆襲的夏亞》(CCA)而終結。雖然有人說劇情的銜接是拼湊起來的,更有人說富野是瘋子。但是我個人是極端喜愛CCA的結局的!!!
     夏亞是個革命兒,而最後他也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我十分懷疑夏亞的紅色是對現實中的某集團有所指)。因為不相信人類的自主覺醒,而採取了極端的革命手段。最終,戲劇性地被簡簡單單地一個戰士——沒錯,這就是我對阿姆羅的評價——所打敗。而這個“只會開MS而不想駕馭其他事物”的單純戰士,卻在其最後所散發的精神光芒中,使得在場的人們不分彼此不分陣營地為了同一件事而拼死努力。
    這樣的結局是戲劇性的,而更加戲劇性的是,整個系列的主角中,只有最終脫離戰爭的兩個人才獲得了好下場:卡謬和捷多。

   不得不說的這一時期另一部大作,就是《聖鬥士星矢》了。這部作品大家都很熟悉,然而我卻一直認為,這仍然是一部頗具“寫作藝術”的作品。雖然車田是一個任俠式的“老大”,但仔細想想聖鬥士的設定,無論如何也不能單純地以“熱血、正義和愛”來解釋。100個青銅聖鬥士候補的那“被詛咒的身世”,怎麼看怎麼像政治鬥爭的雅典娜、波塞冬、哈迪斯之爭,而三方戰爭的主力都是人類。。。當然,車田的任俠風格比高達系的作品更能喚起青少年心中的共鳴,但是相應他的這部作品所隱藏的黑暗也更加深邃和令人髮指。
    這個時代已經遠遠不是無腦熱血的時代,但是星矢他們卻仍像嗑了藥一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不是邪教徒是什麼?!冥王、海皇他們,都各自有其統治世界的理由,而只有雅典娜的理由是模糊的。為什麼?因為星矢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理由。在他們看來,只要是與雅典娜作對的都是邪惡,自己一方永遠是正義的。聯繫當時的世界格局,我實在懷疑車田是有所指。但這並不是我們的焦點。
我所強調的,是這個時代優秀動漫作品的一個特性,那就是熱血背後所隱含的另一個真實、悲涼的、甚至是令人作嘔的政治世界。

三、90年代中期:迷茫與轉型
    在這個時期,神作《EVA》誕生了。《EVA》這個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太多了。但是從其擁有眾多的內涵這一點來看,至少我們可以發現《EVA》本身的一個特點:沒有主旋律!!!《高達》確實是神作,但是它多少奪走了我們在前高達時期對主旋律作品所表達的那些內涵的堅定和忠誠。相反,少年們需要《聖鬥士》這樣的強調熱血的作品,並且他們非常自覺而同調地忽略掉了《聖鬥士》的那些黑暗的背景——《聖鬥士》動畫中有意無意地抹消了這些設定,尤其是那個詛咒的身世。甚至於,他們開始懷念永井豪開創的那個無腦熱血的年代。
    《EVA》所反映的,正是在這個尷尬的年代中,少年們由於缺乏主旋律的渲染而陷入的迷茫的困境。原本就缺乏對外溝通的御宅一族們發現,他們在動畫中也難以找到與自身產生共鳴的主旋律。青春的躁動無法在那些過分深邃的動畫中得以充分的抒發,就猶如信仰缺失的人,彷彿行屍走肉一般在大街上游蕩。
   《EVA》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正是以這個時代的少年自身作為視角——碇真嗣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媒介。被父母強加於身的責任,渴望有人來體會自身脆弱而敏感的心靈,害怕面對一切困難和危險,找不到自身的社會定位,不明白活在世界上的意義,以及對性的困惑。也就是這個原因,即使《EVA》的晦澀程度遠超《高達》,但因為他所涉及的並非政治而是作為一個個體的少年之內心活動,導致觀眾們即使完全不清楚《EVA》真正所要表明的內涵,卻仍然能夠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
     因此,《EVA》恰好將上述那種“寫作的藝術”給顛倒過來了!!《高達》類型的作品,是難以把握作品表面之下的真意。而對於《EVA》,你也許永遠弄不清它究竟“長什麼樣”,但是它的心永遠可以與你的心保持強烈而長久的共鳴。
用哲學的術語講,《高達》是古典的,而《EVA》是現代的、後現代的。
   而《EVA》的社會影響,也與後現代哲學保持著有趣的一致性。在迷茫表達完之後,製造出的是大批量的“碇真嗣”式的少年。接觸 《EVA》的後果,是對迷茫的認同而不是對迷茫的反抗。大量的少年們在迷戀凌波麗的同時——我說過了這是戀母情結的表現——進一步跌入了連自己也無法看清的自身內心世界。如果我沒有記錯,也就是這個時候,宅男軍團開始大批湧現。從這個角度說,《EVA》所產生的影響是反社會的。
    當然,也會有極少數的怪咖,在看完《EVA》後會產生“打破人與人之間的A.T.Field,但不帶走形體”這樣的偉大理想。但這畢竟是極少數。

    這種迷茫,可以在這一時期的另一“神作”身上找到佐證:它就是《機動戰艦撫子》。這是一部被《EVA》的光芒所掩蓋了的神作。它所表達的元素沒有《EVA》那麼壯觀而複雜,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卻比《EVA》更加不知所云。
貫穿這部動畫始終的,是一部劇中劇式的動畫《激鋼人》。而《激鋼人》正是一部70年代風格的熱血無腦機器人動畫。而《機動戰艦撫子》中,對立的雙方最終能夠和解也正是由於《激鋼人》這部動畫。看起來這似乎十分可笑,但這又似乎是在表達一種“動漫復古”的傾向。
    有意思的是,動畫中的重要人物凱,在第四話——希望我沒記錯——的時候就死了,但他的“幽靈”卻貫穿著動畫始終,最後居然在某種意義上“復活”了,然後又因為政治元素被殺死了。這實在是耐人尋味的安排。其間的意義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有興趣的可以把這部動畫翻出來看看,不會比《EVA》差。

    而在這樣一個動畫作品的迷茫期,《高達》系列的作品卻悄然地轉型了。G高達試圖返回魔神時代的無腦熱血風格,可是事後被證明這只是抽風之作。真正帶來高達系列革命的是接檔G高達的《新機動戰記高達W》。頭一次,高達機師的人設可以用美型來形容。冷酷個性的帥哥吸引了大批女性FANS,又一次為動畫片市場開拓了受眾群體。而美型的人設和機設同時帶來的,就是不那麼嚴謹的科幻物理學體系和近乎腦殘的理念(W中所謂“完全和平理念”)——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部作品帶來的個人英雄主義傾向。
     相比上述的《EVA》和《機動戰艦撫子》,《W》的主題鮮明而更加“陽光”,並且相對於《高達》UC系列一向濃厚的政治元素而言,《W》似乎更加強調高達機師的個人能力和幾乎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的劇情。接下來的事情不難想象,在老高達FANS的一片罵聲中,《W》取的了不俗的佳績,相關商品的售賣相當火爆。
     有人說《W》仍屬於“前EVA時代”的產物,但就其強調機師而弱化戰爭和理念的傳遞,尤其是弱化政治元素這一點上看,與《EVA》等作品轉而聚焦個人的變革是一致的。如果說上述兩個作品表達的是對日本動畫發展方向的迷茫,那麼《W》在這裡卻早已做出了引領未來的轉型。對戰爭和政治元素的弱化,使得動畫本身更加適合青春期孩子們觀看,相對於老的高達作品,尤其更加適合女孩子觀看。這種“男孩子可以看打鬥,女孩子可以看偶像”的基調,一直延續到了《高達00》的時代。尤其是其中的SEED系列,更是貫徹這一基調的集大成者。想當初,多少女孩因為SEED而迷上了高達以至於返回去翻看《W》。她們其中不少人甚至迷上了製作高達模型!男孩可以從機器人的角度迷上高達,而女孩可以從駕駛機器人的帥哥的切入點迷上高達。這樣精巧的設計,使得高達系列獲得了空前的商業利益。
但是同時需要明瞭的是,即使老高達FANS再怎麼大聲疾呼、深切企盼回覆高達系列真實、厚重的傳統,那也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了。他們被無情地貼上“UC黨”的標籤,變成新一代少年們心中“食古不化”的怪咖了,連我也難以倖免。

四、新世紀來臨:萌動畫的時代
    21世紀是多元化的時代,日本動漫產業在迎來空前發展的同時也免不了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各種各樣題材的動畫作品不斷地湧現,小說、漫畫、遊戲、動畫之間相互支撐,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產業鏈。而於此恰好相反的是,日本電視劇則逐年走下坡路。真是這樣的環境,造成了TV動畫的受眾空前龐大。與中國不同,動畫在日本已經不再侷限於“動畫”這個詞原本的範疇,儼然變成了電視上所播放的一個新的劇種,與傳統的電視劇沒什麼不同,甚至比電視劇更加精彩。一家人在黃金時段聚集在電視機前看動畫,也已經變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日本進入了全民動畫的時代。
     同時,由於現代社會節奏不斷加快,日本上班族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如前所述,動畫已不再是小孩子的事情)。加之日本民族在公共生活中守禮、嚴謹的性格,更使得他們出奇地壓抑。於是,在公共生活至於,日本人就極少能有人再去欣賞厚重、冗長的電視節目了。放鬆和娛樂變成了他們看電視的主要目的——這一點相信中國的上班族也能體會。這種狀況當然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收看相較電視劇而言更加輕鬆的動畫。而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動畫本身。
動畫作品的集數開始大幅縮水,而政治元素在這一時期幾乎被剔除出了所有的動漫作品中。這樣,導致由松本零士所開創的那種厚重風格的動畫幾乎在這一時期絕跡了!同時,“萌”這個詞悄然出現並迅速躥紅。
     雖然有人說二者之間有關聯關係,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萌”絕對與“燃”在內涵上有本質上的區別,甚至二者是對立的。與傳統的熱血不同,“萌”所強調的是可愛,是一種所謂“小清新”的感覺。由男子的“燃”而轉為女性的“萌”,或許這與婦女解放運動有關(笑),但一個事實是,腐女軍團也在這時崛起了。好似流行病一般,“萌”的元素迅速擴散到了幾乎每一部動畫作品中。即使是在嚴肅的作品,甚至是在悲劇作品中,也少不了Q版的表情,女主角的蟋蟀頭等等。
    以我個人的看法,“燃”系和“萌”系似乎是以“性”作為分野。作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總希望從動畫中找到相應的宣洩或共鳴,而“燃”似乎偏重於轉移注意力一般地發洩,而“萌”則似乎偏重於淡淡地性啟蒙。
    這樣一來,人們似乎已經從《EVA》的性困惑中走了出來,開始大膽地從動畫作品中接收性的信息。少年們已經不再用“吉翁派”和“聯邦派”來區分“敵我”,而是用“蘿莉控”、“御姐控”,甚至是“人妻控”、“妹控”來分辨陣營。同時,作為“萌”的聖地,人們開始重新認識秋葉原這個原本的電器城。Cosplay以及制服的流行,也使得“秋葉原系”變成了與“原宿系”和“涉谷系”一樣的衣著流行時尚。
    另外,現代社會濃厚的商業氣息,使得動畫作品的藝術性愈發下降——這無可厚非,畢竟藝術性與作品的商業價值無涉。一部動畫作品的理念已經變得無關緊要——這裡不得不再一次膜拜《W》的卓越的遠見。重要的是作品的人氣,是作品能夠推動多少周邊產品的販賣。日本動漫界收入最高的漫畫家是誰?是高橋和希!因為他每年不知道要賣出多少遊戲王的卡!所以,角色的設定變成了動畫作品成功的基礎,劇情的故事性變成了輔要的因素,若能配上簡單而容易商品化的小道具就更好了!當然,這裡邊也不乏走偏門作品,“賣肉”作品的小規模流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簡單地說,現代化生活的節奏轉變和日益加劇的商業化氣息,造就了新世紀動畫的輕佻化,造就了“萌”文化。但總的來說,自《EVA》以後已經沒有能稱得上“藝術作品”的動畫了。

五、新的探索:三大長篇動畫的嘗試
    前述已經說過,目前動畫作品的集數嚴重縮水。但也並不是沒有長篇動畫。目前人氣較高的長篇動畫有三:《火影忍者》、《死神》、《海賊王》。
    《死神》目前已經完結,相較於另兩個作品也更加常規和簡單。《死神》是典型的RPG式打怪升級救公主殺BOSS的動畫。看點無非是這個時代常規的打怪升級,型男美女,耍帥的對話,以及華麗的必殺。但常規的作品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受眾,而動畫製作精良,98也在角色塑造上下了一番功夫,因此相較於同類的作品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我個人觀點而言,看這個不如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呃,純屬個人觀點。。。
    《火影》算是有些復古風格的作品。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極力宣揚人與人相互理解的理念。本來我也以為這是個簡單的少年漫畫,但自從自來也死後,《火影》的理念就得到了昇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這也是《高達》UC系所要表達的最重要的理念。但是那種“寫作的藝術”,《火影》則明顯沒有繼承到。因此,《火影》算是個宣揚偉大理念的優秀作品,但就藝術性而言則仍然遠遠差一大截。
    《海賊王》則是一部比較特別的作品,也算是三大長篇中我唯一沒怎麼好好看過的作品(因為不喜歡畫風)。當然,沒看過不代表我不瞭解,更不代表我不喜歡。《海賊王》的特點在於,它的理念是“夢想”。它創造性地從另一個角度扣住了人們的心絃。畢竟現代社會帶來的不僅是精神壓力,更是對夢想的消磨。《海賊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堅持著自己的夢想。通過看《海賊王》,人們可以重塑兒時的夢想,跟隨路飛一行的旅程,彷彿自己從未因為現實的壓力而放棄當年的夢想,而路飛們一次又一次地堅持,也莫名地打動著觀眾們的心。單就這個少有的創意而言,就已非尋常作品了。再加之精良的人物設定和精彩的劇情安排,《海賊王》能夠擁有如此龐大的FANS,甚至被譽為三大長篇之首,也的確名副其實。

    可惜的是,不論如何精彩,如何優秀,如何地有創意,在我看來這三部作品也只是僅僅是三篇優秀的故事而已,跟本沒法與三神作的藝術性以及它們所帶來的震撼相提並論。如果用三個詞來分別形容三神作,那就是“史詩”,“經典”,“歎為觀止”。而現在的三長篇,這三個詞哪一個都不夠格。

六、希望:被繼承的白色之魂
    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真正從神作《高達》手中奪過接力棒的,是《銀魂》這部作品。《銀魂》的正一號是銀時,反一號是高杉,這應該沒有異議。但是如果我說這二人正好是阿姆羅和夏亞的翻版,不知大家會作何感想。
阿姆羅是純粹的戰士,銀時同樣。夏亞是悲觀主義的革命兒,高杉也是。這兩對的相似之處太多了,我這裡不多做說明了,反正不信的人怎麼說也不會信。我只想問:你們真的認為“白色夜叉”和“白色惡魔”只是巧合麼?
    在爆笑的歡樂中,在一個個短小感人的故事中,隱藏的是一個小人物的堅守和一個革命家的路線之爭,隱藏的是幕府、天人、宇宙海盜、鬼兵隊的政治鬥爭。明暗雙線拿捏得恰到好處,不至於像《聖鬥士》一樣過分突出“明”的一面,但又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那些看不懂的人真的沒法看懂。這樣的“寫作藝術”與《高達》何其相似?簡直像是偷師過來的。
    銀魂的理念,是對革命精神的反動;而作品本身又是對這個浮躁的動畫市場的反動。然而同時,又能獲得不錯的人氣。這才是藝術!!!我大膽地定論,銀魂是這個時代截至目前最出色的作品,是能夠繼承日本動畫的唯一希望。


    當然,我說這些,估計也沒什麼人信。之前有寫過銀魂的解析,也只是被人指責是小提大作。發展的歷史就是遺忘的歷史,日本動畫也是如此。當年的“每一個男兒心中都當有一艘永不沉沒的大和號”,結果這句話本身估計也被遺忘了。如果《機器人大戰》的系列遊戲不再了,大概也沒幾個人會唱水木一郎的那首歌了吧。
    反正這只是自己一時興起想到的罷了。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寫,就是因為本文最佳的歸屬,就是在清明時節,拿到日本動畫的那些前輩作品的墳前燒掉。

動畫信息

聖鬥士星矢Ω
中文名:聖鬥士星矢Ω
原 名:聖闘士星矢Ω(オメガ)
又 名:聖鬥士星矢歐米伽 / Saint Seiya Omega
首 播:2012-04-01(日本)
IMDb:tt2230515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