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不恨犧牲恨不公——關於不動的角色塑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2 08:12:53 作者:上弦弓張 Language

寫這篇文,完全是因為不動這個角色。

這個角色之於我是個神奇的存在。看動漫這麼多年來,這是第一個單純因為人設讓我喜歡上的角色,也是第一個因編劇對其態度太過隨意而引發我怨念的角色。雖然,他並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角色。

本人看劇,著眼點重在對角色的塑造上,所以也打算從這個方面來理解來說事。本文單純從理論角度出發,探討角色塑造方面的具體問題,附帶一些嘗試性的設想。

* * *

想說的話不少,但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我打算定為黑兔文中提到的一個詞——“三無”。

不知道以前是誰第一個說起不動是歐米伽的“親兒子”。就這個問題我和風度君討論過,沒有結果。也許只是某位網友的無心之言。然而後來這個詞被頻繁使用,我於是有了一點小小的疑問。

因為我不明白是何原因讓大家覺得不動是歐米伽的“親兒子”?一個回答是,不動的人設讓大家有這種感覺。是的,單純就角色形象設計來說,不動的形象是非常不錯的。人設畫師一改往昔乙女座溫文爾雅的形象,走了野性路線。然而野性的外表之下卻有著極為溫柔的內心。還有各種精巧個性的細節設計,比如讓人津津樂道,有著重要象徵意義的雙色瞳等等。從形象上說,這個角色的設計是很成功的。

從一開始我就不認為不動是歐米伽的親兒子。因為在我的觀念裡,親兒子的定義一定是以角色塑造為最大前提。只有真正花心思塑造出來的角色,才有資格被稱為“親兒子”,“親女兒”。而角色塑造又包括了兩個方面:角色的形象設計與角色的相關事件(背景與劇情)。上文已經說過,不動在人設上是成功的。然而這也只能證明不動這個角色僅僅是設計他的原畫師的“親兒子”而已。那麼,關於他的劇情呢?

很抱歉,關於這個角色的劇情,前前後後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三無”——無背景、無個人戰績、無劇情故事。

下面分別解釋一下不動如何成為“三無角色”的吧:

1、無背景
背景承載的是解釋角色過去的任務。我們看到的很多角色,包括新小強們,包括重要反派,都有屬於自己的個人背景。比如光牙的來歷,蒼摩和榮斗的出身,尤娜和她師父的過往等。包括那個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黑到家了的巨蟹座席勒,也有一段屬於自己的少年往事。背景對於角色塑造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因為對角色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性格形成——就是靠他曾經的經歷來闡釋的。從這一點上說,新小強們各自一個背景故事,新黃金中的索尼婭,阿莫爾,哈牛,席勒,時貞,邁錫尼,雙子姐妹,玄武都有屬於自己的背景故事,貴鬼就更不用說了,SS繼承過來的,天生自帶背景。然而不動呢,他的背景怎樣呢?

翻來覆去,我只找到了可以勉強算作他背景介紹的兩句話,一是“人類曾經的守護者”,二是“馬爾斯的朋友”。

這裡也許有人會說,蒼摩不也只是南十字的兒子,光牙的朋友麼。這樣來看背景塑造上他們是差不多的。其實不然,因為大致概括起來,所有人的背景都可以簡單歸結為幾句話,然而,生動的角色,卻不是靠“背景音”式的唸白來表現的。角色性格形成是由“關鍵事件”來促成的。仔細想想,蒼摩背景故事中,有大量童年的他與他父親的互動情節,還有與索尼婭的互動等等。這為他後來的樂觀性格與壓抑在內心的仇恨提供了事實依據。整個角色看起來性格鮮明,心理轉變合情合理,塑造可說是成功的。而其他角色,譬如我們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新黃金成員,都不難從他們的背景故事中找到那個促成他們性格與心理狀態的“關鍵事件”。比如雙子姐的被救,哈牛童年時被欺負而反擊等等。只有這個特定的“關鍵事件”,才會讓讀者覺得角色是個可接近可理解的存在。然而,我們在不動的背景音中,能不能找到這個“關鍵事件”呢?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在不動的背景中,唯一可以解釋他當下行為的,只有背景音般的幾句話。而我們硬要找那個他心理轉變的促成事件,恐怕只有一句描述般的“他對人類不義的行為感到絕望”罷了。

於是就有了現在這個結果,他認同馬爾斯的理想,成了馬爾斯的助手。表面上看起來合乎情理,然而觀眾心裡始終有個結——就這樣,就去當“反派”?這未免太簡單太兒戲了吧?

問題出來了,在不動的背景塑造中,缺失的重要的東西就是“關鍵事件”。因為讀者的閱讀期待,觀眾的觀影期待,並不需要一個背景音式的介紹,而是要有具體的事件,一個足以讓他們可以觸碰可以理解,甚至於感同身受的事件。只有讓讀者和觀眾產生共鳴,才會激發對角色的理解,這才算塑造成功。

可是東映的編劇沒有給出這個“關鍵事件”,於是從角色塑造的起跑線——背景故事上,不動已經弱於其他角色一大截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句“人類曾經的守護者”,背景音式的介紹,並沒有提供更多的角色信息。對於不熟悉密宗明王典故的讀者觀眾來說,這句話和“雅典娜是守護大地的愛與和平的女神”一樣,說了等於沒說。

然而必須承認,第一季的編劇的確為不動的背景進一步拓展埋了個伏筆,那就是“馬爾斯的朋友”這個信息。而如果後來的編劇稍微有點良心,這個梗便可以引出一個比較好的“關鍵情節”,為不動的心態轉變提供強有力的事實依據。

然而沒有~!一切都是枉然!甚至於最後直到馬爾斯陣亡,都沒有再提一下這個“交情”。編劇是徹底遺忘了這聲微弱的背景音麼?

於是我糾結了。

歐米伽第一季對人物背景的塑造,都還算是中規中矩的。所以塑造不動的背景時,稍微用點心,不需要過多的修飾,只要提點一下兩個地方便可增色不少,讓角色更為深入人心。這兩個地方正好對應著不動心態的兩次轉變:

(1)從對人類充滿慈愛,變為對人類失望乃至絕望。
(2)從一個人類曾經的守護者,變為拋棄人類,創建強者新世界的“幫凶”。

第一點,如何讓一個人的心態發生劇變,有句話說的非常好,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話用來形容不動第一次心態轉變再貼切不過。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所愛之人的不義之舉。然而,前期的編劇畢竟對不動的定位很高,讓他自居為“人類的守護者”。這個身份顯然劃開了他與普通人的距離。然而這樣的角色卻天生存在著不易為讀者理解的問題——因為視角關係,讀者不能準確體會那種概念性的“大愛”。因此在編排背景的時候,不妨將“大愛”轉化為普通人能夠理解的具體的情感,比如我們都知道的,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所引發的痛苦(阿莫爾的劇情),足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而如果嘗試為不動設計一個具體的,與某個特定的人或人類群體產生互動的事件,促成他的第一次心態轉變。那將會一下子拉近他與大眾的距離,並且產生深刻的理解與同情。否則,角色便如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飄飄忽忽得讓人無法捉摸。

而第二次轉變,認同馬爾斯的理想,並且成為他的助手的促發條件,歐米伽缺失了!這本是具有很高讀者期待值的梗,然而後期編劇居然無視!讀者期待的是一段不動與馬爾斯的具體互動過程(關鍵事件),比如相識相知到認同。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回憶片段,或者第三者視角敘述,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可是依然沒有~!以至於直到87集不動退場,我都不知道當年他為啥認同了馬爾斯的理想,因為我相信他對人類的愛不可能讓他真正成為一個連人類中的無辜者也不在乎而毀滅世界的“幫凶”(好吧我必須承認因為密宗典故我先入為主了)。客觀來講,對人類絕望,與參與毀滅人類世界,其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對人類絕望,可以拋棄人類放任不管,而不至於成為毀滅者的“幫凶”。對於廣大讀者觀眾來說這裡確實缺失了促成角色心理第二次轉變的一個合理解釋。或者是對馬爾斯人格魅力的敬服,又或者是其它什麼原因,劇情裡是一點兒也沒有交待!不能不說惋惜萬分。後期編劇白白浪費了一個前期已經留下的好梗!

對於角色心理轉變,我認為塑造的比較好的角色之一是阿莫爾。還記得那時阿莫爾在意識到危機時呼喚美狄亞,而美狄亞全無反應,那一刻他表情的震驚失措,完完全全就是被最愛最信任的人背叛引發的絕望與痛苦,這個衝擊導致他最後陷入瘋狂。由愛轉恨而想要毀滅一切。用這個例子類比一下不動對人類態度的變化,就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只有經歷過極為深刻的內心痛苦後,才會發生情感上的完全翻轉。劇情中,編劇給了阿莫爾這個轉變的“關鍵事件”。然而對於不動,他們什麼也沒有給。

編劇不會不知道,讀者觀眾需要的不是背景音式的“看見人類相互鬥爭殘殺,破壞自身與環境”而改變了對人類的態度的泛泛說辭,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與當事者密切相關的特定事件!說辭只提供一個大環境大氛圍,具體的心理轉變一定是由一個臨界點引發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我們的編劇顯然在塑造不動的背景時,暫時性集體失憶了!

總結一下,在不動這個角色的背景構建上,東映如果不是偷懶不願多花心思,就是不知道該如何準確地表達,讓觀眾更確切地體會到這個角色的內心狀態,以及理解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也許對角色的定位限制了對角色的塑造,是個不可避免的困惑。但這不能構成因此而輕慢一個角色的藉口。

因此,確切地講,不動這個角色不是絕對的“無背景”,而是“無背景故事中的關鍵事件”。


2、無個人戰績
這是熱血少年漫特有的一條角色塑造標準。因為劇情表現的特殊性,人物需要通過戰鬥來體現自我意志與存在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上的交鋒直接被具體化成為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鬥。所以一個角色的豐滿程度與他的個人戰績息息相關。直到現在依然有人孜孜不倦地糾結實力問題就是個證明。須明確,實力絕對不等於一切,但在少年漫中,一個角色沒有實力展現則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實力直接關係到角色在讀者心中的存在感(這還是因為閱讀期待)。

之前我看過百度詞條中關於“不動”的敘述。因為劇情侷限,只涉及37、38、39三話的內容。裡面有不少總結“個人戰績”的文字。然而在我看來,這三話的內容並不能作為不動實力的確切證據,頂多只能算作一個“佐證”。為何?因為這三話的內容,根本不是在證實不動的實力,而是明明白白在證實伊甸的實力!

眾所周知,一個人實力的證明,不在於他打倒了多少比自己弱的人,而在於他在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時展現出來的姿態。這包括身體上的強力以及強大的內心。現在回來看不動首次出場的三集內容(準確的說只有前兩集)。概括起來只有三步:5小強被扁—伊甸被扁—伊甸反擊。

5小強被扁,加上前面貴鬼的評價,是為了證明不動的實力遠在小強們之上,而這個“之上”具體上到什麼程度,顯然沒有直接給出限度。然後伊甸來了,繼續被扁。這是為後來伊甸的爆發提供鋪墊。雖然側面表現了不動實力強大,但這個“強大”依然是個十分模糊的概念。然後伊甸同學在面對如此空前強大的對手時,最終爆了第七感,吹飛了不動。整個劇情剝離開來,就是一出證明伊甸面對強敵時實力的覺醒的劇目。而不動,只是個為證明伊甸的實力而被安排的陪襯(強力經驗怪。——風度君語)。為什麼這麼說呢?伊甸在38集裡有一句臺詞暴露了編者的意圖。

伊甸說“因為你是守護我父親的眾人中最強者。”潛臺詞便是,“所以我需要打倒你這個父親麾下的最強者來證明我有著反抗父親的實力和決心。”

這是什麼意思?!這活生生就是伊甸在進行“自我證明”的宣言。編者用這句臺詞凸顯了這三集存在的所有目的——伊甸的重新振作與內心的自我覺醒。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是陪襯,包括前面的5小強。這三集不動是陪襯,5小強更是作為陪襯的陪襯而存在。

反觀不動在這三集中的表現,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會情不自禁聯想到一個人。誰?SS漫畫中的雙魚座阿布羅狄。阿布羅狄與瞬的那場戰鬥(請無視動畫),從頭至尾,阿布羅狄作為強大的對手,以及瞬的前輩,對待這個青銅小輩始終是非常客氣,好言相勸的。然而作為戰士,又必然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不動對於伊甸的挑戰,同樣也表現的十分客氣,也許是出於長輩身份的考慮,又或許是看在舊友的面子上,總之,他對於這個晚輩是處處手下留情的。

在這種局勢下,不動根本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實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秀一秀自己的幾種招式而已。然而這也不是全部的展露,前期編劇給他的實力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那便是五花八門的咒術以及非常個性的三相變化——“三輪身”。(這部分內容放在後面角色拓展與劇情中詳談。)

由此可知,在不動主要出場的兩集中,沒有實質性的實力表現。雖然與伊甸的戰鬥過後他依然活著,然而相繼之後的偶然出場,都是作為背景或者旁白的身份出現。再沒有任何戰鬥事件用來表現這個角色。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詞,打醬油。

於是終於拖到了87集,他再次正面出場,然而這裡的劇情完全變了味兒。那所謂的出戰,什麼也沒有表現。那能算是戰鬥麼?既沒有亮出象徵他戰力的劍,也沒有使出強力的咒術,更沒有展現他三輪身的玄妙。只是參與了一次AE,然後,就那麼完了。直到最後,編劇也沒有給他哪怕一點點的個人表現空間。

但是作為一個戰士系角色,必須要有一場比較像樣的屬於個人的戰役。無論成敗,關鍵在於角色在戰鬥中有足夠的時空來進行實力與理念的展現。這在幾乎所有的小強新黃金各種反派身上都實現過了,或將要被實現。而獨獨不動這個角色,沒有任何施展的空間。

因此,87的劇情,讓我感到的不是遺憾,不是悲傷,而是徹徹底底的憤怒。剝奪戰士實力的展示權,是嚴重不尊重角色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卑劣的。因為這種行為的心理前提是——創造意味著完全的主宰。我創造了這個角色,我便有權按我的意思處置他。哪怕是隨意處置。

於是我出離憤怒了!

如果編劇真的受過寫作訓練,他必定明白一個最為簡單直白的道理——角色是擁有自己的生命力的!角色在被創造的那一刻便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他們甚至會在故事中自發地展現自己。作為創造者,怎麼能夠肆意剝奪一個有生命力的角色本身的權利?這無異於謀殺!

當然,也許不動的創造者,與劇情編排者,根本就是觀念完全不同的兩類人群。

關於87的劇情,我憤怒的無以言表。也無法再接著寫下去了。當然,黑兔的前文已經把我想說的基本都包括進去。她在文中嘗試了常規思維下的戰鬥劇情推定,非常有意思,合乎情理,對得起觀眾期望。有興趣的親們還請移步她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p/2826129258

千言萬語,不動這個角色,在從出場到退場的階段裡,沒有可以正面展現實力的時刻。因此,他沒有屬於角色個人的戰績。

3、無劇情故事
劇情故事與前面的背景故事分開說,是因為這兩者屬於不同的時空範疇。背景屬於“過去時”而劇情故事屬於“現在進行時”。相較背景對於角色性格形成的作用,劇情故事體現的角色的成長。任何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在劇情中的行為與心理一定是在不斷地變化和成長的。或者是不斷向善,或者是墮落成惡,變化的發生必定有著促成的因素,而表現這些因素的就是劇情故事。也就是角色在劇情中通過所見所聞,與其他角色的互動,自我的內在反思等經歷。

以上是針對一般性角色而言的劇情故事,而對於不動這個角色,他卻有著其他角色不具備的另一重特殊性,那就是——這個角色是通過引用典故來設計的。角色天生帶有一個特定的“精神內核”。不同於其他杜撰型的角色,作者可以按照自己需要來安排屬性。引用典故創造的角色,其精神內核是確定的。比如引用希神典故的雅典娜女神,她的智慧與戰爭女神屬性是確定的。引用佛教典故創造的沙加,他具有思考者與覺者的基本屬性。那麼,引用了密宗明王典故創造的不動這個角色,他的精神內核是什麼呢?

我無意在此過多地涉及密宗的東西,免得跑題或者實力引戰。不過,單純從歐米伽的人物設定中,我們已經可以明確地找到不動這個角色獨有的精神內核,那便是——斷罪與救贖。這裡我多囉嗦一句,不動的角色設定者一定是個對密宗有所瞭解的人。因為“斷罪”與“救贖”正合了密宗明王典故。“斷罪”是對邪惡的制裁,“救贖”是對善者的庇護。

因此,這個角色天生具有對立的兩面性——既是破壞神,又是慈救者。如同摧生萬物的烈火一般,既能溫暖生靈,也能將之化為灰燼。

按照常規思維,角色的劇情展開大方向一定是圍繞著精神內核來的。比如我們熟悉的,歷代雙子座都有一個統一的精神內核,就是命運。在電阻裡,帕拉與她妹妹之間的糾葛的確反映了這一點。前期帕拉多克斯的劇情多被人詬病,而後期姐妹對戰的劇情強有力地扭轉了前期的頹勢。為新雙子座的故事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所以一個角色要塑造的出彩,必定需要強調並凸顯其特有的精神內核。否則角色便如沒有靈魂的傀儡。無法吸引讀者觀眾對之產生認同。那麼不動這個角色,在所有出場劇情中,究竟有沒有體現他獨特的精神內核的事件呢?或者換句話說,有沒有涉及除惡護善的劇情。

翻來翻去,依然沒有。他後期扮演的角色,僅僅是女神的陪護以及百科全書。此外沒有更多的東西。我們看不見一個與敵人較量的不動,也看不見一個展現救護奇蹟的不動。請注意,這裡我不認為陪護女神的劇情足夠表現他“慈救者”的一面,因為這個橋段太不具有典型性。即使不是不動,換做隨便一個黃金,都可以來做這樣的事情。因此這劇情不能體現他的獨到之處。須知,要強調角色的特殊性,必定要設計一個“不可替代”的事件,這個事件只能由他本人來做,而且只有他本人有能力完成。

就這一點上,LC中對阿釋密達做封印的劇情設計,是比較理想的。煉化封印這個事件極為特殊,他人無法替代,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雖然這個橋段依然有被詬病之嫌,但畢竟是按常規寫作手法來的。橋段的設計好不好,是水平問題,而該有的橋段沒有,則是完完全全的態度問題!

所以,在東映後期編劇的不公正的態度下,不動有代表性的劇情可以說是一個也沒有。如果硬要說解釋Ω算是體現他非凡的洞察力的話,那麼也只僅僅如此而已了。他並沒有與之相應的行動。我們知道在辯論中有一條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畢竟Ω是個憑空跳出來的新概念啊~!既然由他之口道出Ω,他如果親自示範一番豈不是更高明更有說服力?(一如當年沙加親自證悟阿賴耶識,然後花瓣傳書女神一般。)按照正常的讀者期待來說,這是確信無疑的!畢竟,讀者觀眾喜聞樂見的是真刀真槍的行動起來,而不是預言家那樣絮絮叨叨。

只有行動!行動!行動!才能讓角色推進劇情,否則,僅僅讓角色充當維基百科,那角色和數據庫搜索引擎有什麼區別?!

然而編劇根本沒有照顧讀者觀眾的期待!他們甚至連塑造角色的基本手法都不顧了。

寫到這裡,又忍不住怨念了。編劇這完全是赤果果的糟蹋角色啊。既然要糟蹋,為什麼又要引用典故來設計這個角色?既然要糟蹋,隨便杜撰一個來糟蹋不就好了麼?為什麼還要引用典故?!是想拉大旗作虎皮麼?拜託,就算是拉大旗作虎皮,那也得給我稍微正視一下“大旗”(角色的精神內核)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編劇難道不知道“士可殺不可辱”的道理?!!還是你們又暫時性集體失憶了?!!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的話,某弦建議你們去看看斯蒂芬·金的小說《危情十日》。你們會理解什麼叫“讀者的怨念”的。嘿嘿嘿嘿~~~~

冷靜冷靜。這裡我題外話一下。引用典故設計角色,通常是作者為了表達特定的意圖(典故的精神內核)而有意為之,絕不會隨便亂來。否則也沒有引典的必要了,直接杜撰自由度更大。前面我已經就歐米伽中其他角色的塑造與不動的塑造做了橫向對比。在這裡我就以密宗不動明王的典故引用為例,在動漫與動漫之間做一個縱向對比。看看在其他動漫中,引用明王典故設計的角色們,是如何通過劇情演繹來詮釋其斷罪與救贖的精神內核的吧。

引用明王典故設計角色的動漫作品還是可以數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我認為是《北斗神拳》。該漫畫中,南鬥五車星之一的山星“不動”,便是引用明王典故創造的角色。此人年輕時是個燒殺搶掠惡名遠揚的惡徒(破壞神),後來因為一個關鍵事件,覺醒了慈悲之心,後致力於救護生存在惡徒威脅下的孤兒們(自我救贖)。而對於他實力的刻畫也是非常到位的。他是北斗漫畫中最終大boss拉歐“唯一從內心感到恐懼的人”(實力強大,這個評價甚至高過了主角),以致多年後已成為大boss的拉歐要與之一戰,也是因為要“消除內心的恐懼”(影響之持久)。而那時上了年紀,身染重疾的他毅然迎戰,則是為了救下拉歐為逼他出戰而挾持的孩子們。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山星犧牲,而拉歐卻被他的氣魄折服,承認自己才是輸家。作者在這段劇情中,態度明確地表達了慈愛必將戰勝殘虐的理念。迄今為止,這是引用明王典故創造的角色中,我認為塑造的最好的一個。角色的劇情充分完美地詮釋了明王典故中既定的精神內核——斷罪與救贖。

而另一個引用明王典故設計角色的例子,來自《浪客劍心》中志志雄的麾下,“明王”安慈。雖然身為反派,但戰鬥的理念卻是為了創造一個苦難的孩子們能夠幸福生活的新世界,願身陷業火成為舊世界的破壞者。這與電阻中的不動背景似乎有不謀而合的意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慈的故事中非常明確地給出了他從一個安分溫柔的人蛻變為暴力的化身的關鍵事件——他庇護的孩子們被無端殘殺。殘酷的事實促成了安慈的蛻變,這是完全可以被讀者理解接受的。然而可惜的是我們的電阻不動缺失了這個讓讀者觀眾可以接近並理解他的“關鍵事件”。

(PS:有意思的是,北斗與浪客中引用明王典故創造的角色,都與守護孩子有關。這大約是因為島國民俗中不動明王的職責之一是兒童的守護神。因而其形象也被描繪成一個男孩的樣子,他的一干脅恃也都是一群小男孩。XD~~~~~~天音:正太控請自重)

然後再回過頭來看歐米伽中的不動的劇情。按照典故背景,他前期的確是以“人類守護者”的身份登場。然而在與伊甸之戰之後,因為缺乏必要的劇情展示。不動的精神內核無從體現。我們看到的是怎樣一個角色呢?一個靜觀事態發展的旁觀者。或者,如果硬要說他還有那麼一點點劇情的話。大約就是不斷地觀察+思考+分析說明。然而被動的“行為”卻與其本來持有的精神內核不相符。因為斷罪與救贖理念是積極進取的,是必須要通過行動來實踐的。這一點與以往的乙女座前輩們持有的精神內核“覺者”非常不同。而編劇卻強迫症似地把他硬往那個方向掰。結果明明應該是拿著劍與索,在不斷的戰鬥中踐行理念的戰士,卻變成了靜坐冥思的思考者。給人刻意模仿不倫不類的感覺。

請編劇們注意啊,這裡是不動明王而不是佛陀轉世,他是一個積極的踐行者。他的形象設計參考了不動明王的半跏趺的坐姿,不同於前面三位的跏趺坐。這是區分他與前三者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宗像學中,半跏趺坐姿的一隻腿下垂,表示能從坐姿立刻起身救助眾生。這個象徵性的坐姿非常明確地體現了角色具有的積極行動力。可是在劇情中,行動力體現在哪裡了?難道引用典故設計的半跏趺坐姿僅僅是為了擺著好看?!“斷罪”與“救贖”的精神內核僅僅是掛著好聽?!

一聲嘆息啊,暴殄天物!

我從沒指望編劇們能將不動的劇情塑造的超越北斗的山星,但最起碼,稍微把握一下角色的精神內核總可以吧。如果僅僅是為了在劇中引入一個強力經驗怪,編劇無意在這個角色身上花太多筆墨,當初為何要引用典故創造這個角色?杜撰一個更加空前絕後的牛人不是容易得多?!

引用典故創造角色,卻只是為了借用角色強力個性的外皮,完全無視角色的精神內核。與其說是大材小用,不如說創作的態度太過隨意,漫不經心。

接下來的事情非常尷尬。在劇情故事部分,正常情況下應該討論的是角色的事件安排是否合理,劇情結構有沒做到前後呼應。伏筆如何,邏輯是否說得通等等。然而這些討論在這裡可以全免,因為根本沒有劇情素材可供討論,而第二季僅有的幾處出場表現,並不涉及角色個人劇情推進。唯一可以展示角色個人劇情的地方,又慘遭編劇刀削斧劈。我對歐米伽的神編排完全無所適從。因為那根本就不能用常規文學手法去分析。OTZ

但凡事都有例外,不能一概而論。歐米伽前期的一些劇情設計,還是比較好的。至少是在態度端正地講故事(水平怎樣暫且不提)。最明顯的一個是索尼婭的全部劇情,動用了豐富的敘述手法,比如順敘、倒敘,插敘,內心獨白,第三方視角等等。因此這位新天蠍座妹子的劇情在新黃金中可算是塑造的最完善的。角色有來歷,有性格形成因素,有心理變化,有矛盾糾葛,有感情表露,有最終的抉擇。全方位的塑造,讓這個角色精彩動人。我相信編劇是在這個角色劇情上花費了較多心血。她很成功,當之無愧的親女兒。

而我們的不動,沒有這麼幸運。前面已經總結了編劇對他塑造不上心的各種例子,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角色沒有一處是被認真對待的。相反,這個角色在初期設定的時候,我相信他的創造者的確是持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待之。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這個角色在設定中有大量可供考據的地方。與後來那完全失控的坑爹劇情相比,前期不動出場的劇情中,我們能夠在細節中看到製作組少有的認真與細心。

這裡我舉幾個比較明顯的,可供考證的例子。

雙色瞳——根據密宗典籍《大日經》記載,不動尊的兩隻眼睛在功能上有所不同(獨特於眾多神佛)。大日經原文“(眇)一目而諦觀”,是說一隻眼睛洞見真理,另一隻眼簾低垂向下看是為垂憐眾生。不動的人設畫師將他的兩隻眼睛設計成不同的顏色,無論有意還是無心,至少在形式上將兩隻眼睛區分開了。就我個人來看,這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可供深入挖掘的梗。然而編劇們卻對此無動於衷,讓這個神來之筆的設定白白流於形式。

智慧劍與金剛索——典故中不動明王的兩種標誌性裝備。劍是明王本體的象徵物,代表征伐的力量(征伐對象包括客觀世界存在的天魔和精神世界的心魔),索的功能有二,一為懾服人心二為引渡眾生。按這個說法來看,不動最強的戰力應體現在對劍的使用上。而對伊甸一戰,最後的招式“Godai Shogo”(汗不知道怎麼翻)也的確是用劍來發動的(難得的尊重典故)。但是歐米伽的87集裡怎麼樣呢,面對強敵根本就沒讓他仗劍在手。我說編劇你們再一次地集體失憶了吧?

三輪身——密宗典籍中佛的三種存在狀態。可理解成“三相”:佛相、菩薩相和明王相,分別對應“自性輪身”(本體、本尊),“正法輪身”(為救護引導眾生而現的慈悲相),“教令輪身”(為懾服征伐邪惡而現的恐怖相)。三輪身是佛特有的屬性。經文有言不動尊“久已成佛”。因而具有三輪身。歐米伽中的不動,召喚明王時展現了恐怖相,幻化出竹林時展現了慈悲相。但最後他的本尊“自性輪身”始終沒能展現。當時我強烈認為這是編劇為他以後面對強敵時展現更大的實力埋下的一個重要伏筆,而87的劇情讓我的設想碎了一地。編劇們根本遺忘了不動最玄妙的技能是三輪變身啊。OTZ

真言咒語——出場時念的第一個咒:namah samanta-vajranarh ham,為不動明王一字心真言(心咒)。也是被其他動漫引用最多的一句真言。明王的大小真言數量眾多功能眾多。不僅如此,歐米伽中不動使用的各種手印,也都是有據可考,這裡不贅述。只是想說,個人認為真言同樣可以作為拓展角色實力的一大空間。特別是不動明王的兩個標誌性真言——摧破魔障的強力攻擊性咒語火界咒、和用以拯救瀕死之人使亡者復甦的慈救咒。諸如此類,本可以作為實力拓展深入挖掘,然而後期編劇顯然又忘了他會念咒。

火屬性——《大正藏》收錄的一篇經文(名字記不全了抱歉)中記載著金剛手菩薩入禪定時,看見三千世界魔羅被熾烈的光焰焚燒,文殊對他說這些焚燒三千世界的光焰是不動尊發出的。類似記載不動尊火焰大威能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動的火屬性就是這麼來的。當然從神話流變的角度,火焰在古印是毀滅與創生的象徵,不動尊的火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神話。這裡不做贅述。歐米伽中除了出場時非常引典地展示了一下不動的火屬性,其餘的地方,就連個影子也沒見到了。

膚色——(囧一個先,乙女座終於出黑皮野人了哦也!)完全是歷史遺留問題。首次記載不動尊的經文《大日經》成書於公元7世紀的南印。經中多次提到海上景象,根據文化地理決定論,應該是南印靠海的地方。該地區是黑皮膚的達羅毗荼族群聚集地。大日經中的不動尊身現青黑色,應是當地風土民俗的一種反映。(明王的故鄉是南印)

花園——似乎不少人認為不動身邊那片大花園是沙羅雙樹園的遺留,而實際上,《大日經疏》中提到過不動尊在法界宮的居所是“大日華臺”。“華”通“花”,是一片日光遍照鮮花盛開的大花園。結合劇中場景,非常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花園遠方那輪明亮的大太陽。因此可以推定,不動的大花園是“大日華臺”的翻版,而不是沙羅雙樹園的遺存。(明王愛花是天性)

其他零碎可以考證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首飾、飄帶(天衣),新乙女座聖衣的外形設計等,這裡不再贅述。由此可見,明王典故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供挖掘的細節數不勝數。而最初的角色設計者,不但熟悉它們,而且有選擇地將之賦予了不動這個角色。可見角色的設計者的確是將這個角色視為自己的親兒子。設計者花心思的地方不但在角色形象設定上,還為他後期的劇情展開埋下了眾多伏筆,比如與馬爾斯的交情,比如沒有全部展示的三輪身等等。我當初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角色身上存在著無數可以被挖掘的潛在情節點而對他的期待值高居不下。但很可惜,事實殘酷。這些設計者良好的初衷,讀者觀眾抱有較高期待值的伏筆線索。編劇顯然沒有對它們加以考慮。以致不動後期的劇情幾乎真空。

行文至此,我想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不動這個原本有著極大發展空間與發展潛力的角色,是如何在各個層面上被編劇一點點抹殺的。壯志未酬身先死,何其悲哀。所以,與其說後期的編劇缺乏人文素養不懂表達,倒不如說他們缺失的是一顆有誠意的心。

以上,便是我總結分析的不動為“三無角色”的成因。

* * *

當然文章到這不算完,分析只是指出問題所在,我們還需要給出一些處理辦法才行。

言歸正傳,對於不能算作個人劇情的部分,我們不再糾結了。現在拋開歐米伽的坑爹安排,嘗試一下常規角度下,理論上該如何塑造不動的這個角色。

先提一句,出場的兩集對他的性格塑造尚可。從其言行中可以窺見一個外表剛猛,內心溫柔的守護者形象。特別是他在綁縛了5小強後,窺見5小強內心世界的堅守時那個動容的表情,這個細節設計的很好,強烈地暗示了他柔軟的內心。所以角色在性格塑造上問題不大,問題出在角色心態轉變的過程,這些過程交待不明。

前面背景部分已經討論過,相較於其他角色,不動的背景故事渲染力偏弱,需要在他的兩次心理轉變節點上,設計兩出關鍵情節。以合理化角色出場時的言行和心理狀態。

與伊甸一戰之後,實際上不動這個角色開始面臨著第三次心理上的轉變,也即從認同馬爾斯的理想,轉變為認同以小強為代表的女神一方的理想。這一刻,才是這個角色正式展開劇情故事的時候。所以從理論上說,真正屬於不動個人劇情的部分,應該是圍繞著兩個核心問題展開的,即第三次心理轉變,以及展示其精神內核。

從劇情設計上說,第三次心理轉變與展示其精神內核實際上是並行不悖的。不動這個角色的初始設定非常特殊,他不同於以往乙女座戰士,一出場就站在女神這邊。他作為一個外來人員,雖然進入聖鬥士群體,但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上,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考慮到之前他站在馬爾斯陣營,馬爾斯倒臺後。他又轉移到了雅典娜陣營。這期間,對於角色而言必然存在一個反思的過程。因為前期的劇情已經表現出不動本身並非凶殘偏執之輩,即使他沒有親自參與馬爾斯毀滅世界的行動,客觀上也縱容默許這種屠殺無辜的行為。這於他而言,無異於一種罪行(與他除惡護善的精神內核相悖)。而注視著小強們為了女神而奮鬥,他同時也會思考女神的堅守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這個過程是獨立於主線劇情外的,如果不用片段來體現,於角色而言,就相當於缺失了反思的過程,也就缺失了第三次心理轉變的鋪墊。

促使第三次心理轉變的契機是,不動認識到自己曾經認同馬爾斯理想為無辜者帶來的災難,且理解女神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最終拯救人類。伴隨著第三次心理轉變的發生,不動最終認同女神的理想與信念。這個轉變的心理前提是——女神守護人類的意志與自己曾經守護人類的誓願殊途同歸。在這個共同理想的前提下,他認同女神,並且願為女神的道路掃清障礙。於是乎,自然而然地,劇情上展現角色精神內核的時機來到了。

前文有敘,不動的精神內核是積極的,因此他不應僅僅是被動地觀察與思考,而是身體力行。對應展示其精神內核中“斷罪”的一面,此刻的不動需要一場屬於個人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應體現其面對強敵時破壞神暴力威猛的一面。在黑兔的文中,將這場戰鬥安排成與一級刻鬥士紅毛對戰,理論上是比較理想的。只有對手足夠強大,才能體現出角色的實力水平。這部分內容黑兔的文章敘述的很詳細,我也不再贅言。我這裡主要探討展現不動精神內核的另一部分“救贖”的內容。

“救贖”是個內涵豐富的文學母題。“救贖”既可以是身體上的拯救,也可以是心靈上的拯救。既可以是拯救他人,也可以是拯救自我。實際上劇情發展到這一步,不動的救贖之路已經顯而易見——面對自己曾經的罪行,他必然要通過行動來進行心靈上的自我救贖。而自我救贖的過程中,如果在劇情安排上稍微靈活一些,可以通過安排一次“不可替代”的特殊事件,來同時展現他精神內核中守護善者的理念。個人看來,對於引用典故設計的不動來說,完全有能力施展救護的大威能(也是實力體現的方式之一,而且具有典型性)。還記得前面提到過的真言咒術麼,其中不動明王的“慈救咒”,就可以拿來幹這個事。

有了施救者,還需要一個施救對象來配合。通觀全局,這個施救對象只能是女神雅典娜。因為不動現在已經認同了女神的信念,救護女神等於拯救守護人類的信念,是義不容辭的事情。稍微設想一下這段劇情,當沙織在激烈的戰鬥中命懸一線,人類的軀體瀕死或者已經死亡,而不動此刻施展他最強的咒術“慈救咒”挽回了女神人類軀體的生命。不動在做這件事時,既完成了拯救他人生命的義舉,也完成了對自我心靈的一次救贖(相對於以前在馬爾斯陣營時犯下的過錯),既完成了自己守護人類的誓願,也延續了女神帶給人類希望的可能。至此,這個角色從出場時的反派,通過反思和行動,得以成長,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彰顯了全部精神內核。至此,不動這個角色的塑造也就完成了。

角色塑造的完成,意味著他最終走到了落幕的一刻。而角色的落幕,幾乎可以自然而然地與救贖的劇情融為一體。當女神的生命復甦時,也是不動悄然離去的時刻。這樣的落幕,至少在個人看來,比喊著口號莫名消失,要意蘊深遠得多。

行文至此,某弦已經從理論上試著重新梳理構架了一下不動的劇情故事。畢竟他作為一個不算特別重要的配角,戲份不可能太多,然而,不需要多複雜,編劇只需要時時注意強調一下這個角色的的特殊性與典型性。在緊鑼密鼓的劇情推進時稍微給這個角色留一點展現自我的空間。簡單的故事加上合理的內心轉變加上精神內核的展露,一樣可以給讀者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所言皆為某弦對歐米伽中不動的角色塑造上的分析與感言,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和技術層面上說事,然而每一條每一點卻都直指製作組的製作態度。好吧,糾結了這麼久,只是因為對角色有愛,而對該片的劇情,我只能呵呵……


——END——

動畫信息

聖鬥士星矢Ω
中文名:聖鬥士星矢Ω
原 名:聖闘士星矢Ω(オメガ)
又 名:聖鬥士星矢歐米伽 / Saint Seiya Omega
首 播:2012-04-01(日本)
IMDb:tt2230515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