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騎士》之外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4 09:01:20 作者:大剛 Language

暗夜上映前寫的評論

《哥譚騎士》這個片子,從操作理念上,蠻像當年的《黑客帝國動畫版》。都是在新片上映之前,推出由日本動畫人制作的、和真人版電影有千絲萬縷聯繫的短篇動畫合輯(非劇場版,僅做DVD 發售,但又不是OVA)來預熱,或者還有貼近亞洲市場的用意。不過從場面和水準上來看,華納的重視程度,絕對沒有上回做matrix那麼用心。前期宣傳時候,要出現的大牌比如川尻大叔、今敏大叔到最後都木有出現,上位的都是一些著名公司的二線人物。
其中有點名的監督,可能算是studio 4°C的西見祥示郎。開篇的第一個故事《Have I Got a Story For You》,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就是他做的。一看畫風就笑,似曾相識。查查資料,果然,《mind game》的和《惡童》的作畫監督都是這廝。
這個故事是從四個滑板少年的視角來描繪他們心目中的蝙蝠俠。而且幾個小孩的交談講述,其實是可以連成一條線的。即,蝙蝠俠和壞蛋剛從一個小朋友的眼前打完,就迅速換到另外一個戰場,而後一個環境正巧又有一個小朋友存在。此外,他們都認定自己見到的蝙蝠俠,才是真正的蝙蝠俠形態,因此為蝙蝠俠到底是影子怪物、大翅膀飛蟲還是機械戰警而爭論不休。最好玩的是,當輪到最後一個小朋友講述,卻憋不出來自己曾眼見的蝙蝠俠時,外面玻璃嘩啦一聲碎,蝙蝠俠和惡人滾翻著正巧又掉回了他們所在的滑板場。雖然時間邏輯上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是從故事結構上,很有《羅生門》的眾說紛紜產生的奇妙效果,甚是好玩。尤其在最後,狼狽不堪的蝙蝠俠差點被捅刀子,幸得最後一位小朋友相助打了惡人一悶棍,戲劇性很強。

合輯一共6個故事,studio 4°C 佔了2個,madhouse佔了2個,剩下的2個由BEE TRAIN和Production I.G分別製作。整體看下來,還是studio 4°C的水準較高,故事描繪的有聲有色,有點後勁琢磨。而最爛的莫過於BEE TRAIN的那個故事《Field Tes》,劇情單薄不說,人設居然是閃光大眼美男,絕對是舒克忍,貝塔不能忍。studio 4°C的另外一個故事《Working Through Pain》,講的是韋恩同學去印度學習的事兒。一邊是蝙蝠俠中了槍呲牙咧嘴,一邊回想印度女師傅如何教育他收納疼痛的時光。頗有《Batman Begins》裡求道的感覺,又讓人有點想起《kill bill》。西方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後都得找東方人來解決。好萊塢的英雄們,也越來越具有60年代的嬉皮士的東方情結。
madhouse的兩部片子,風格迥異,後一部《Deadshot》,倒像是川尻善昭折騰出來的,秉承了這廝劇本弱智,動作華麗的特點。但是冷兵器動的少,殺氣又差點。倒是有點像《骷髏13》。前面一個《In Darkness Dwells》,頗值得一看。風格詭異,氣勢逼人。感覺是6部中,風格最接近真人版的一作。

在《黑暗騎士》真正能到來我們面前之前,看看這部不算重量級的動畫片還是很有意思的。一則交待了裡面幾個重要人物的關係。比如韋恩和警方,俄羅斯和意大利幫派的糾葛,幕後黑手馬歇爾和韋恩等等,二則可以看看日式動漫是怎麼描繪地道的美式英雄的。其實有時候覺得,日式動畫做這種美國貨很難,日本人喜歡定格特寫,但是美式漫畫就喜歡一刻不停的動來動去。如果用正常敘事、主人公角度去講故事,確實不討巧,有真人版、原版動畫在先,很難有大突破。matrix動畫版裡我最喜歡的《beyond》,森本晃司大神完全就是拋開了matrix這個我們認定既定存在的東西,完全裝作不知情者去描繪,反而大獲成功。對比這部蝙蝠俠,裡面幾個不錯的故事,基本也是放棄了主人公角度,因此才看上去有意思一點。

動畫信息

蝙蝠俠:哥譚騎士
中文名:蝙蝠俠:哥譚騎士
原 名:Batman: Gotham Knight
又 名:蝙蝠俠:高登騎士 / 蝙蝠俠:高譚騎士 / バットマン ゴッサムナイト
首 播:2008-07-08
IMDb:tt111756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