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對新海誠失望,不如說對自己更失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6 05:41:12 作者:但丁的方舟 Language

《天氣之子》在日本和內地上映有不短的時間差,或多或少已經提前知道了一些評價。它的本土票房大約只有前作的一半,口碑兩極分化。還處於宣傳期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或許《你的名字》的火爆,那超出預期的市場反響,對新海誠來說才是意外。

他從來就不擅長講故事,迴盪、盤旋在他所有作品裡的那根軸線,最內在深層的東西,一直就只有某些簡單的情緒。他的創作邏輯,就是圍繞這縷情緒,衍生搭建出一個小世界。從《星之聲》到《雲之彼端》,從《秒速5釐米》到《言葉之庭》均是如此,精緻的畫面與簡樸的故事都是為情緒服務。所以他以前駕馭不了長篇,所以——常常可以在某個瞬間特別打動人,觀看者的心境和屏幕裡的氛圍一旦貼上了,某一幕、某句臺詞就會突然而透徹地撓上你的心坎。但其作品的整體受歡迎程度還是侷限在小圈子裡,也算是格局不夠大、有好句無佳篇吧。

換種說法,過很久去回憶新海誠的電影,記得的多半不會是某種理念多麼深刻,或某個角色塑造得多麼立體,或某個橋段拍得多麼精彩,或某段劇情寫得多麼感人......首先浮現的往往就是一個瞬間,(可能是太空裡的短信熒屏,可能是怪異的飛行器在雲端剪刀似運動,可能是一條撒著櫻花的坡道,可能是滿眼盡綠的亭子裡少年小心翼翼地為一雙剔透的腳穿上木鞋......),以及伴隨那個瞬間的氛圍與情緒。

當然也有些東西從來沒變:天空、雨水、坡道、鐵軌、雲這些視覺元素,“距離”這個核心主題。他的電影其實就一套情節:兩個人之間想要跨越卻始終存在的距離感。

《你的名字》卻擁有一份完整、起伏跌宕、甚至複雜而有多種解讀可能的劇本,再加上多年積累的畫質狂魔屬性、鏡頭調度功力,有了營銷點,順利大眾化。一時似乎盡人皆知,早年他經常被調侃“宮崎駿接班人”,火了之後也不怎麼提了,“新海誠”三個字就是獨立的號召品牌,今年《天氣之子》已經可以代表日本去競逐奧斯卡了。

新海誠的題材變遷軌跡:軟科幻→寫實→民俗性靈→都市傳說,對比3年前的“輝煌”無法避免,能看到畫面的重要程度現在被明顯淡化,製作上的升級讓角色造型越來越好看。但一方面,《天氣之子》裡有些東西被抽走了,敘事上的弊端又開始顯現,節奏溫吞而且失衡,用了太多太多蒙太奇段落去填充內容,高潮部分顯得倉促而公式化;另一方面,有些東西又迴歸了,新海誠自己老說前作成功是偶然,不夠完美想超越,這回他心裡大概還是隻有一縷簡單的情緒,“啊天氣對人心情的影響不可思議地大”“不同天氣下的人們會怎麼生活呢”。影片就顯得特別掙扎,沒有出色的劇本支撐又開始有服務市場的壓力,那便摻入一些商業片的套路,這樣混雜出來的《天氣之子》,觀感真心挺失望的。

但與其說對新海誠失望,不如說對自己更失望。我好像真的沒辦法再被那些細微的“情緒”所打動了,什麼“為了你改變世界”更是尷尬得一言難盡。3年前去看《你的名字》時還有些行為上的儀式感(那次我物理意義上“跨過山和大海”),現在真成了完全無感。

我現在也逐幀記得《秒速5釐米》最後,櫻花飄落列車駛過對面無人嘴角微笑的那股巨大悵然,山崎將義那首歌耳邊無限循環。再看眼前銀幕上,少年衝破阻礙奔過鳥居,一模一樣的BGM驟起手法,卻直接打了個哈欠。

以前我們想象以後的自己,也許是在都市裡孤獨地活著,“某天早上看著鏡子發現心裡的東西消失殆盡”balabala,但現實裡或許還沒真切感受到那個瞬間呢,就已經慢慢接近《天氣之子》裡那位大叔,菸酒不離、遇人失語。

與其說對新海誠失望,不如說對自己更失望 - 第1張

與其說對新海誠失望,不如說對自己更失望 - 第2張

與其說對新海誠失望,不如說對自己更失望 - 第3張

順便,今天是個雨天,下午走進影院時天地陰沉,沒有顏色。散場走出時晚空微雨,像是已經下過了一場,地面和空氣裡的水汽折射、漫射、反射,所有光的色彩濃度都被極致放大,路燈昏黃,人行道與車行道交通燈的紅綠,商場外牆亂七八糟的霓虹招牌,路口車尾燈的刺目,一切雨水過後的夜色斑斕,還真像個新海誠電影裡的場景。


.

(與在豆瓣第一條長評的輪迴呼應之前完成了,現在好像同第一條短評的輪迴呼應也剛巧完成了......)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