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0:04:41 作者:K Language

第91-93話:海的那一邊

第94~97話 萊納的回憶,莫比烏斯環的形成

第99~100話 宣戰公告,兩場審判

第101~105話:馬萊奇襲戰,沒有勝利者的戰鬥

第106~108話:被低估的韓吉團長,逐漸分叉的道路

《巨人》從第四季(即漫畫《馬萊篇》)開始,在內容深度上有了重大飛躍——作者通過講述主角們所在的帕拉迪島與世界的衝突,討論了我們這個時代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球向右轉,各個國家民族主義崛起,越來越混亂、衝突不斷的世界將所有人裹挾其中,一起走向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如果說此前的劇情已經夠震撼、反轉夠多了,《馬萊篇》開始的劇情更彷彿排山倒海一般,讓讀者體驗被卷著走、被虐到喘不過來氣的感受,讀者們明知自己掉進了悲劇的深淵,卻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這大概就是悲劇史詩的魅力。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張

也是從這一季開始,《巨人》在我心目中由一部“十分精彩的漫畫”蛻變成了“可以比肩世界名著的作品”。雖然諫山創的嘗試讓很多人都不滿意——很多讀者在經歷了巨大的震撼和悲傷後,開始對劇情的走勢越來越不滿(也因此很多人覺得《巨人》爛尾了)。讀者們指責諫山——他沒有能力把握如此複雜宏大的劇情;他只是提出問題、卻給不出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只會挖坑、故作高深,卻沒有將很多細節解釋到位……當一部作品一開始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登場,但其本質卻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人間悲劇”時,恐怕就會如此。大眾期待看到的是主角創造奇蹟的影視作品,他們想要的是那種善惡分明、自己能夠被控一切的觀影體驗;結果偏偏在《巨人》中,所有角色都像現實世界中苦苦掙扎又得不到回報的小人物,並且角色們越是努力就越一起走向悲劇。為什麼會這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巨人》中描繪的混亂和災難像人類二十世紀的歷史——革命、戰爭、流血與紛爭輪番上陣,所有人都希望把歷史掰到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結果往往是一群人好心辦壞事,革命搞著搞著就變了味。可以說直到今天,《巨人》所引發的撕裂和不滿仍是現實的某種寫照,之所以會在國內引發如此大的紛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讀者擁有自相矛盾的價值觀卻不自知。

從我的角度來說,雖然一直稱讚《巨人》是神作,但也不得不承認作者在創作第四季的過程中難免有一定侷限。然而我認為作者的侷限恰恰是每個努力理解當下世界的普通人的侷限——歸根結底我們都無法看清,也很難給出正確答案。jsc的偉大之處在於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用一個虛構故事勾勒這個複雜的世界中不變的歷史邏輯。我其實很高興在這個如此娛樂至上的年代,能有這樣一部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討論嚴肅的現實問題、引發讀者思考的作品。

對我來說,《馬萊篇》的每一話都讓我震撼,讓我覺得有值得討論的地方。並且從《馬萊篇》開始的內容確實值得細細梳理一下,以下我會按漫畫的分集來進行梳理。

第91-93話:海的那一邊

第91話即動畫第四季第一集。在第三季最後,主角終於“得知了這個世界的真相”,然而這個真相卻沒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他們終於瞭解了本民族的過往,知道了這個世界有多麼寬廣,卻不得不接受對於自身身份認知的變化——由自認為“正義的一方”變成“全世界的敵人”。往昔的驕傲已然逝去,曾經的理想化為泡影,留在他們面前的只有無限的危機。

而第91話一下把漫畫中的時間推到四年後,並把鏡頭對準了“海的另一邊”更寬廣的世界。這一話讓讀者看到,原來在“海的另一邊”的大陸上也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和主角們所在的帕島人是同一族裔、同樣生活在高牆內、同樣渴望為自己的民族找到出路。然而擁有同樣命運的一個民族卻因不同的立場撕裂成兩半,陷入彼此為敵、誓不兩立的境地。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2張

讀者們因為前三季的緣故對主角所在的一方代入感更強,主角所面對的那種民族存亡危機和被全世界列強虎視眈眈的境況本身也激發了中國讀者的共情。相應的,很多人越發不理解為什麼馬萊的艾族人飽受歧視卻自願接受洗腦、認同一套“為偉大祖國獻身”的說辭,即使第四季充分交代了馬萊艾族人面臨的種種困境。而諫山創自己曾表示,比起主角,他更喜歡馬萊方的角色——萊納與阿妮。也許是因為他們的處境才更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現實中渺小的個體為了尋求安全感主動認同壓迫自己的強權、為了生存下來主動拋棄人性和自我等等。作者顯然將這種個人行為的扭曲推到了極致,並認為比起備受大家喜歡的調查兵團所代表的理想主義角色,現實中渺小的個體不完美,卻更加複雜和真實。

這也是《巨人》中有意思的地方。它把現實中的“少數派”——調查兵團所代表的自由派塑造為前三季的主角,並引發了觀眾的共情。然而現實中的“少數派”卻經常不受世人待見(至少目前在國內如此),因為他們總是不合時宜的逆勢而行。漫畫中的調查兵團在整個故事中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在牆內人安穩生活的時候非往牆外跑、非要知道世界真相;在前兩季中一直打敗仗,直到快失去一切;第三季王政篇更是被牆內王權指為“造反對象”、全員遭到拘捕;這之後他們經歷了短暫的成功——推翻王權,並以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奪回了瑪麗亞之牆。結果到了第四季,當島內人開始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時候他們又開始唱反調。確實,一群追求自由理想的人怎麼會認同靠碾壓別人爭取自身生存權的狹隘民族主義呢,並且理性主義本身也決定了他們大多並不擅長爭權奪勢、與人勾心鬥角。於是第四季,調查兵團毫不意外的再次被邊緣化。而與現實呼應的則是,很多讀者也越發不認同主角團的行動和立場。從這裡開始很多讀者的立場開始自相矛盾——他們一邊厭惡漫畫中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的敵國,一邊卻又支持後來同樣民族主義情緒氾濫的帕島人。讀者的觀念越是極端、矛盾,越容易對漫畫產生不滿。

《馬萊篇》的前三話還將“世界局勢”勾勒了出來。在漫畫的前幾季,一直有人討論如果用現代兵器對抗巨人之力會怎樣,馬萊篇中作者就把這種情況畫了出來——原來在帕拉迪島沉睡的一百年中,世界科技、軍事發展日新月異。一直依賴巨人之力壓迫其他國家的大國馬萊真的開始陷入危機,因為巨人之力已漸漸無法與現代兵器抗衡。這一季作者主動給“巨人之力”祛魅,由此而來的是艾爾迪亞人更大的生存危機。所有人將何去何從,成了讓讀者牽腸掛肚的新懸念。

PS:顯然,諫山創的創作受到了日本百年前所前面臨的危機和日本二戰前後民族心理轉變的啟發。他的作品中處處能看到本民族歷史的影子。然而同樣的危機也是二十世紀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困境,幾乎所有國家的讀者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民族的影子。這大概就是《巨人》的偉大之處。

第94~97話 萊納的回憶,莫比烏斯環的形成

第94~97話,牆外三人組的背景故事終於得到了揭曉。前幾季中,萊納、貝爾托特、阿妮三人的背叛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他們的身份由“可靠的夥伴”陡然變成“殺人毫不留情的惡魔”。比起這樣對比強烈的轉變,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選擇背叛的三人在某些瞬間流露出了真實的痛苦。經過這三話,讀者終於理解了他們痛苦的緣由。作者以萊納為主角,以他的回憶、他的視角進行了講述。

對於萊納而言,此時他們剛剛結束一場長達四年的戰爭,他所在的戰士隊作為英雄凱旋歸來,他本該享受一段悠閒的假期。然而這“和平的日常”卻給他帶來了更大的痛苦,過去與現在發生的事在他眼前交織不斷,那些他辜負的同伴、背叛的戰友的形象不斷折磨著的他,與此同時他又眼睜睜的看著天真的下一代迫不及待地一頭扎入同樣的命運。而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繼續演下去,每天每天背叛自己而活。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3張

不得不承認,諫山創真的畫了很多筆墨塑造萊納(如果他能將所有角色都刻畫的如此入木三分,也許《巨人》又能繼續上升一個高度,讀者對後續情節也能更好的接受。)諫山創對於萊納一定是抱著既嘲諷又同情的態度——他外表高大健壯、一副硬漢形象,骨子裡卻十分懦弱、無力對抗現實;他忠厚老實、積極進取,卻因此被環境徹底異化,最後竟然把自己搞到精神分裂的地步;他繼承了堅硬的鎧之巨人,卻在每場戰鬥中難逃被打爛的命運(用讓的話說,他的破巨人只能打得過門);他喜歡希斯,卻很可能連話都沒跟人家說過幾句,從始至終只會偷偷在心裡yy人家……然而萊納身上的種種矛盾又是那麼真實,我之前曾發過一個貼:

來說說為什麼大家都與萊納特別共情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在萊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平庸、身不由己、隨波逐流、被社會反覆捶打的小人物的形象。

PS:關於萊納,很多人都覺得最後一話他聞希斯信的那一幕不符合他的形象,這讓我有些意外。這一幕確實直白的有點不像話,但還是讓我有些欣慰——萊納終於不用每日生活在恐懼和內疚中,終於不用再扮演任何角色了。

與此同時,94~97三話再現神來之筆,作者在分鏡的運用和故事的講述兩方面同時創造奇蹟。“萊納吞槍”這一幕用碎片化的鏡頭表現了回憶對萊納的侵蝕,將他的痛苦和內疚推到了極致。牆外三人組的經歷帶出了“故事的另一面”。作者最終從他們的視角重現了《進擊的巨人》第一季中的數個鏡頭,包括最經典的第一幕——超大巨人扒著城牆露出腦袋、與被嚇傻的牆內主角三人組對視的畫面。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命運以奇特的方式連接在了一起,彷彿莫比烏斯環上的兩端。這預示著不久之後,雙方的身份會再次發生。果然由萊納的回憶拉回到現在,好久沒出現的主角艾倫在馬萊現身了,他給人的感覺與之前大不相同,一切預示著一場狂風暴雨即將到來。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4張

《巨人》從這幾話開始,角色的命運逐漸蒙上了強烈的宿命色彩。艾倫在馬萊艾爾迪亞人的收容區遇到了少年法爾克,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法爾克的命運;就如同多少年前法爾克的叔叔改變艾倫的父親格里沙的命運一樣。最終,法爾克作為一條“線”,將艾倫與萊納連接到了一起。艾倫在醫院與祖父萍水相逢,祖父回憶起艾倫父親的事,突然放聲哀嚎——他保護兒子的舉動最終將兒子推入深淵,這似乎預示著類似的悲劇將反覆上演。此時的艾倫,也表明自己“看到了地獄並已主動將自己推入地獄”,雖然地獄的盡頭是希望還是另一個地獄,他尚不清楚,但他還是決定一路前行,承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結果的份量。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5張

第99~100話 宣戰公告,兩場審判

關於這兩話,動畫出來的時候我十分生氣,因為本以為能看到“我凱他超”那樣的名場面,結果被Mappa給糊弄過去了。於是寫了一個貼,分析“為什麼第五集動畫沒有拍出漫畫的史詩感。”本帖直接拿過來修改了一下,順便分析了一下艾倫的轉變。第99~100話最大的震撼在劇情本身,威利氣勢磅礴的演講和艾倫與萊納時隔四年的會面同時進行。威利的演講在明面,面對的聽眾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名門貴族、馬萊的高級軍官和集中營的艾爾迪亞居民。原本立場不同、身份地位差異極大、甚至不久前還打得你死我活的一群人聚到了一塊,期待的會是什麼樣的一場演講?可想而知,威利的演講本身必須跌宕起伏、極其富有感染力(動畫對此處理的非常不好),因為他不僅要推翻“前人的歷史”,改變所有人的認知,還要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把全世界拉攏到馬萊一方,把所有罪惡都歸咎於帕拉迪島和島上的“惡魔”艾倫·耶格爾。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6張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7張

而威利也深知,僅靠他的演講很難做到這一點,他手上必須有更重的籌碼,這就是他自己、演講的聽眾以及收容區的艾爾迪亞人的性命。第100話開頭馬加特與威利在演講之前的對話揭示了這一點——原來他們早已發現敵人混了進來,也都預料到敵人很可能在演講期間發起進攻,但兩人還是決定遵照計劃進行慶典。這個情節大大增加了劇情的複雜性、人物的層次感和作品的深度——威利的演講是在利用人性,但他確實是抱著赴死的心態在做這件事。馬加特知道一切,他縱容襲擊發生,某種程度上是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即通過這次襲擊一舉清算馬萊軍中的高級將領、奪取軍權,但他又確實流露出對於自己的放任即將造成的後果無比愧疚、悲傷的情緒。最諷刺的是,兩人最後達成某種共謀——威利在演講中承認馬萊和戴巴家族聯手、利用了艾爾迪亞人,他真誠地坦白歷史、哭訴自己家族的卑鄙無恥,但他所做的不過是再次和代表馬萊的馬加特聯手,把收容區的艾爾迪亞人和世界各地名門貴族的性命當作增加他們說服力的籌碼。因此才有了經典的一幕:馬加特坦言,艾爾迪亞確實是惡魔的後裔,而我們(馬萊人)也確實是惡魔。PS:然而後續的情節顯示,他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8張

當然對比威利的演講,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艾倫與萊納之間的互動。兩人的會面是在陰暗逼仄的地下室,與威利的演講場景形成鮮明對比。此次見面萊納的個人悲劇達到了頂峰,他所有的罪惡終於迎來審判,他的內疚與悔恨終於得到了迴應——他將艾倫的到來視為對自己的審判,但他還是問了艾倫“為什麼要來這裡”,當艾倫回答“和你一樣啊”的時候,萊納瞬間崩潰。他意識到艾倫即將做什麼,一切就像輪迴,這是由他開啟的罪惡,他即使是死也擺脫不掉的罪惡。而此時的艾倫,雖然強調“和你們一樣”,但顯然他的心境又和當時的萊納不一樣。當時襲擊城牆的萊納他們只有十一二歲,是“一無所知”的。而來到牆外的艾倫早已知道,牆外的居民都是和島上一樣的人。艾倫將牆外居民的喜怒哀樂看在眼裡,也深深記著曾經幫助過他的法爾克的善良。他是知曉了罪惡卻依舊前進的人。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9張

兩人的見面,艾倫看似在與萊納對話,其實也在迴應威利的演講。此時威利在對艾倫進行著另一場審判,一場公開的、針對艾倫未來可能犯下的罪行的審判。讓人感慨萬分的是,艾倫很認同威利所說得一切,並順帶用威利的話解釋了萊納的種種行為。他現在理解萊納了,是感同身受地理解,這更加讓萊納如坐鍼氈。最後他竟然一下跪倒在艾倫面前大聲懺悔,希望艾倫終結自己。這一段漫畫中的各個場景、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形成了巧妙地相互呼應,審判、懺悔、理解與背叛在同時發生,一切似乎有千絲萬縷地聯繫又似乎毫不相干。萊納的真誠懺悔與威利的巧妙自白形成對照;威利發出“我不想死,因為我已來到這世上”的呼喊,讓艾倫眼前一亮、心有靈犀。但緊接著威利便做出最終判決,他吼叫著“希望大家跟他一起並肩作戰,對抗帕拉迪島的惡魔”,艾倫的臉上隨即露出無可奈何地深深的悲哀。他聽見世人的響應,閉上雙眼,似乎在消化這悲哀並做出最終決定——與威利同時宣戰!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0張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1張

第101~105話:馬萊奇襲戰,沒有勝利者的戰鬥

第100話結尾,進擊的巨人以驚天動地的方式在馬萊登場,開啟了雷貝利歐奇襲戰。第101~104話的內容讓許多讀者直呼過癮,只見調查兵團的新老成員身著全黑色新款立體機制裝置閃亮登場,同時和敵方巨人、人類士兵進行作戰。雖然戰場的形勢在短時間內來回翻了幾翻、看得人心驚肉跳,但調查兵團最終大獲全勝併成功撤退。

說實話,從這裡開始往後的戰鬥讓我看得越來越揪心、越來越焦灼,一種不管是哪邊佔上風都十分痛苦的感覺漸漸在心底升起。就拿這場戰鬥來說,當看到艾倫重演萊納他們當年的侵略行為、對軍民發起無差別進攻時,我感覺心裡一直相信的某樣東西破碎了。我不願把艾倫稱為“虐殺者”,但他確實抹殺了無數無辜的生命,其中包括戰士候補生索菲亞和伍德。這兩個小孩出場的篇幅極短,但都個性鮮明、讓人印象深刻——伍德是會說好幾種語言、性情敏感、對本族遭到歧視深感憤慨的眼鏡男孩;索菲亞是愛說冷笑話,有點黑色幽默,總是擺著一張撲克臉的金髮少女。而目睹了夥伴死亡的少女嘉碧則變得越發偏執和瘋狂,她“要把敵人一個不剩的殺死”的樣子像極了第一季的艾倫。仇恨的鎖鏈就這樣被傳遞了下去。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2張

索菲亞的高冷笑話,其實是在嘲諷伍德,表達“本來我們也沒有那麼重要”的意思

同樣參與屠殺的還有大家公認的善良角色阿爾敏。阿爾敏和調查兵團的其他成員本不同意進行這場襲擊,無奈艾倫逼迫所有人動手。阿爾敏於是決定炸燬軍港,最大限度地削減馬萊的軍事力量,防止事後馬萊很快對帕拉迪島進行報復。他行動的一刻頗具戲劇性:一位馬萊海軍士兵好心提醒他,不要把小船開得離軍艦那麼近、很危險,結果下一秒阿爾敏就在他面前變身了。他為了達到某種“更高的利益”,強迫自己去無視個體的生命,即使他天生是那麼富有同理心的人。那一刻,阿爾敏理解了超大巨人的前任貝爾托特。阿爾敏與貝爾托特、艾倫與萊納,分別形成了命運的“莫比烏斯環”。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3張

第105話,隨著一聲槍響,薩沙倒在了血泊中,我因為調查兵團的勝利而產生的一點點喜悅也徹底被淚水所代替(就如同調查兵團的老成員們一樣)。然而對於賈碧,我也實在無法恨起來。薩沙的死看似突如其來、毫無徵兆,其實早已埋下種種不詳的暗示——就算這次不是薩沙,在下一場戰爭中、在下一次雙方竭力的廝殺中,也一定會有類似的悲劇發生。調查兵團為了自己的自由剝奪了別人的自由和生命,從此他們的命運也背上了一層不詳的詛咒。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4張

第106~108話:被低估的韓吉團長,逐漸分叉的道路

比起前面驚心動魄的戰鬥劇情,這三話文戲我分配的篇幅更多,因為這三話雖然平淡,但信息量非常大。文戲可以說是《巨人》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到後面很多人的疑問都是因為沒有仔細去看文戲)。第106~108話,可以說概括了過去四年帕島發生的一系列變化——調查兵團俘虜了馬萊戰艦,和吉克手下的義勇兵接觸,在他們的幫助下修建了鐵路、港口等一系列設施,提升了武器裝備;和希茲爾國建交,通過他們明確了吉克的意圖(當然不一定是這個意圖);試圖通過希茲爾國與外界世界建立了聯繫,乃至後來韓吉決定親自帶領調查兵團潛入馬萊,尋找與外界和平對話的可能性。

再看這幾話,我發現一個事實,即韓吉作為一名技術型長官與外交官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讀者普遍認為韓吉接手的調查兵團在《馬萊篇》後期軟弱無力、一直處於被人利用的被動局面,但細數以上幾個“巨大的變化”,可以說都是在韓吉的主導下完成的。她的發明“砍頭器”得以在短時間內將牆外的巨人消滅,讓調查兵團快速來到海邊。她大大咧咧地站到敵人面前跟對方瞎套近乎的行為看似特別天真,但正因為這種天真、對外界極度求知若渴的態度才使得島上能夠充分利用馬萊的義勇兵和俘虜,讓他們主動貢獻知識,促進島上的基礎設施和武器裝備的提升。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5張

這些都是一直待在城牆內的保守派做不到的事情。因為在與外界合作、快速進步等方面,一顆“不帶敵意的開放的心”比什麼都重要。在這一點上,自由派真的具有天然的優勢。當然,這後來反而也成了制約他們的因素。但總得來說,韓吉最後決定帶領調查兵團“主動出擊”、“尋找和其他國家對話的可能性”也並沒有什麼問題——有誰能夠相信一個從未露面的人的話呢?這同樣是一個十分天真、卻又很有道理的決定。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6張

雖然他們的嘗試最終失敗了,但客觀上卻為調查兵團在雷貝利歐的勝利創造了條件。正因為長期潛伏在馬萊,調查兵團才得以對雷貝利歐的地形、馬萊的軍事部署等信息瞭解的十分透徹,阿爾敏才得以制定成功的戰術並帶領兵團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當然以上情節都以調查兵團幾位老成員的回憶展開——過去幾年大家團結一心、共謀出路的回憶更凸顯了他們此刻的彷徨。第106話,阿爾敏去找仍被禁錮在水晶中的阿妮傾吐心聲,三笠則蜷縮在薩沙的墓地旁喃喃自語,兩人的孤獨感浸透心扉。一切都顯示出最堅固的主角三人組開始產生分裂,而島上其他人、不同派別間的分裂自然更加嚴重。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7張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8張

第107話,通過韓吉的回憶,讀者終於得以瞭解幾年前吉克通過希茲爾國提出的“局部地鳴計劃”。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當時希斯就已經註定成為這個計劃的犧牲品(根據“局部地鳴”計劃,希斯既要繼承獸巨又要生兒育女,並且一定不會是隻生一個)。雖然希斯認為自己作為一國女王,有義務為了國民作出這樣的犧牲,但艾倫還是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樣的做法和家畜毫無區別”。此時的艾倫已多少看到未來,但他仍不願屈服於命運、屈服於自己看到的一切。他主動提出,要在有限的時間探索更多其他可能性。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19張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20張

然而馬萊奇襲戰後,艾倫與韓吉的對話顯示,他已徹底否定了“其他可能性”。他對韓吉大發脾氣,其實也是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表面上看,艾倫似乎同意了吉克的計劃。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21張

第108話,島上兵團間的分歧逐漸揭曉,艾倫與吉克的目的也更加成謎,一切開始走向更加不確定的方向。從這一話,我們可以看出,原來兵團的保守派們打算先發制人——他們在戰鬥結束後立即拘禁了馬萊義勇兵,並計劃等吉克一登岸,就讓女王吃了他。然而他們卻未能完成後一步計劃,因為女王懷孕了。從情理上來說,駐紮兵團的做法並沒有錯,畢竟所有人都不相信吉克,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有利的,然而他們的做法無疑是將一直衝在最前面的調查兵團邊緣化了。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22張

兵團內部彼此隱瞞、猜忌、互相提防多少阻礙了後續的行動。而艾倫的做法無疑加劇了這種不信任感——他自己成了最大的未知數。他逼迫調查兵團遵照吉克的“計劃”出戰馬萊,失去了隊友對他的信任;而不遵守駐紮兵團的計劃、給女王通風報信,則讓駐紮兵團也開始懷疑起艾倫的動機。

《馬萊篇》開始劇情重新梳理與討論——是否一定要通向最後的結局?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持續更新~ - 第23張

權衡利弊後,阿爾敏說出了“如果艾倫不站在我們這邊,就找個人吃了他”。可見阿爾敏始終是個能夠認清現實的人。

而另一邊的馬萊,此刻已經覺察到吉克的叛變,為了阻止艾倫與吉克的進一步動作,馬萊比所有人預想的更迅速的發起了反攻。

動畫信息

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中文名: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原 名:進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Part.1
又 名:進擊的巨人 第四季 / 進撃の巨人 Season 4
首 播:2020-12-07(日本)
IMDb:tt1078308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