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精英主義的高傲與孤獨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2 22:25:17 作者:拂曉之歌 Language

1 動畫與小說是兩回事   《戰鬥妖精雪風》,作為GONZO十週年紀念作品,再一次體現了該公司的小眾化傾向。在此之前,《青之六號》OVA是採用了最新潮的技術和風格,來改編幾十年前的非主流漫畫,那麼這次的雪風原作雖然在日本科幻界享有盛名,但卻是以思想性著稱晦澀難懂的作品,離大眾口味甚至更加遙遠。   戰鬥妖精雪風的小說,原作者是神林長平,迄今已包含三部長篇和一些相關短篇。《戰鬥妖精雪風》有原始版和改版,《GOODLUCK戰鬥妖精·雪風》則是續篇,OVA動畫以這兩部作品為基礎進行改編。作者後來又寫了《戰鬥妖精雪風Unbroken Arrow》,劇情走向也與動畫不同,兩者的區別進一步擴大了。   原作設定了與外星人空戰這個故事背景,著力點則是探討哲學層面的抽象命題,以形而上的思考為核心內容,將文字讀懂都有困難,用動畫來表現則是難上加難。然而這部動畫並沒有思辨色彩,只要你一看就能明白,因為它連劇情都沒說清楚,文字內容不多,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空戰畫面,其他地方語焉不詳。   儘管監督大倉雅彥宣稱“雖然與原作邁向了不同的結局,卻絕對沒有違背原作的靈魂,總之,絕對沒有糟蹋原作的核心部分”,兩者的不同仍是顯而易見的。網上有資深愛好者著文分析原作小說與動畫的區別,看得出動畫沒說明的地方有很多,例如菲雅利星是犯罪分子的流放地,而且改動也不少,尤其結局是原創的。   在我看來,《戰鬥妖精雪風》OVA是獨立性很強的半原創動畫。如果說原著的讀者們熱衷於討論哲學問題,那麼動畫的觀眾們則是受畫面震撼,被氣氛感染更多一些。原作者神林長平“是個很達觀的人,最不堅持,總是對我們說可以再自由一點”(大倉雅彥語),他讓動畫公司放手去做,形成了不一樣的風格。   改編離不開製作者對原作的理解,不管是電影導演,還是動畫監督,借他人作品吐自己心曲,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倉雅彥覺得戰鬥妖精雪風的主題是與他人的溝通,在訪談中甚至說“這不是隻有我自認為自己是深井零”。 2 過於隱晦的主題   深井零,從第一話開始,他的自閉傾向就很嚴重。波克的聲優中田讓治,當時在訪談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可是現在這樣下去,零會一直被雪風所吞噬”。根據與他人的溝通這個主題,經歷過各種事件之後,深井零理應走出自閉,獲得成長,並擁抱社會,積極生活,這才是正常的劇情思路,然而直到最後,深井零的改變也不明顯。   “我想波克真的是很在意零,結果一直到最後都……零的心思還是在雪風身上,波克也很想告訴他要更有人味一點,做點其他休閒也不錯,結果還是無法讓他聽進去”,零和雪風一起消失了,面對這樣的結局,中田讓治再次接受訪談,只好改口說對於零和雪風而言,這樣的結局也不錯。   深井零不僅自閉而且拒絕治療,雪風戰機在他眼中就是生活的全部,至於零和雪風之間發生了什麼,就像波克說的“結果到最後,我還是什麼也沒搞清楚”,相信電視機前的觀眾也是一頭霧水。   可見監督口中的所謂溝通,根本不能按常理來解釋。並非深井零要去和他人溝通,要去理解他人,動畫的真實含義是反過來的,他人需要理解深井零,深井零的精神狀態不同於常人,但這不是病。女醫生起先將深井零看做病人,但是隨著對零和雪風的認識加深,她最後稱讚這是“由完全不同的存在互相認知高度融合而成的新生命體”,由否定到肯定,態度轉變很明顯。   零和雪風最後的出擊,命令是女准將下的,她聲稱“我不想為了保留最強的護衛而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句冷血宣言與事實上的獻身意味形成反差。零和雪風的消失,一方面是拯救了他人,另一方面則是作為重要的棋子,最終被拋棄了。   反過來說,這樣一個結局也是兩全其美,零作為人類,愛上了戰鬥機雪風,對別的都不感興趣。他和它沒能回到地球,迴歸人類世界,而是一起消失在異空間,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歸宿。   展現人類和機械的戀愛與結合,歌頌這個“複合生命體”,看上去就是這部動畫的主題了。不過監督大倉雅彥下了很大的決心,甚至不惜捨棄做到一半的分鏡,也要完成的這個原創結局,如果只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奇異的愛戀,那也太不正常了。   看動畫跟看小說類似,只看表面情節等於買櫝還珠。尤其是對於內涵之作,往往是能夠引申,並且暗含隱喻的,值得做多層次解讀。戰鬥妖精雪風,這部OVA有著另類風格的畫面,高度濃縮的劇情,以及過於隱晦的主題,挑戰觀眾的理解能力。 3 一場華麗的機械之夢   零的聲優堺雅人在訪談中說,這是非常狂熱的人們做出的非常狂熱的東西。對於動畫製作的狂熱,落實到具體的作品中,肯定會體現在重點內容上。眾所周知,這部動畫的機械畫面極為出眾,而“戰鬥妖精雪風”作為標題,表明它才是真正的主角。   對機械的構思和描繪,絕對是這部動畫最出彩的地方,其中登場的各式飛機,傾注了製作者非同一般的心血。本片製作有航空自衛隊協力,製作組也曾到空軍基地參觀體驗,這些都是對狂熱的證明。正是因為極端的熱愛,才能將機械畫得如此之美。   製作者對機械的愛,與深井零對雪風的愛,似乎是有關係的。雪風的華麗外形,來自於畫師的精細描繪,雪風具有自主思維,就像是機器活過來,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其實片中行為自主的飛行機械,並不只是雪風。   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故事,這位國王愛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以致於神情恍惚,身體也越來越差,幸虧神賜予了雕塑生命,並與他結為夫妻。反觀動畫,雪風也是令零迷戀不可自拔,結果一同消失在通路的盡頭。   戰鬥妖精雪風的原小說,關注點是抽象層面上的問題,然而人類和機械“複合生命體”這一概念,卻引起了動畫製作者的共鳴。他們是愛著機械動畫的一群人,藉此表現了對機械的種種幻想,就像一個夢,一場華麗的機械之夢。   籠罩著整部作品的,正是如夢似幻的感覺。菲雅利行星是個幻境,那裡的色彩是非現實的,那裡的天空是變化莫測的,翱翔於此的是戰鬥妖精雪風,其駕駛者零是沉浸在夢中的人。他和幕後的製作者一樣,對機械傾心,為機械狂熱。   獨特的畫風,精妙的配樂,既空靈又深沉,既壓抑又迷離,這是一種凝重的迷幻色彩,這是一種奇特的情感呈現,極為內斂,極度內省,不亢奮不浮華,但又處處充滿張力,視聽效果強烈,劇情表現模糊,觀眾看完之後,多半只記得飛機好看,場景奇特。 4 不會講故事的技術宅   GONZO的兩大OVA,可以說是鎮社之寶,其中《青之六號》融合多種元素,並且做到了營養均衡,與之相反,《戰鬥妖精雪風》則體現了相對純粹的風格,將這家公司的優勢和軟肋都暴露無遺。   《戰鬥妖精雪風》,這部OVA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強的空戰動畫,確實是代表了那個時代日本動畫CG技術的最高水平。對於這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來說,耗費巨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再加上航空自衛隊和Production I.G的協力(3D特技監督:竹內敦志),製作這樣一件特殊題材作品,為的就是要打造行業標杆,彰顯自己的高端實力。   日本匠文化對細節的追求,在這部動畫中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從正片到特典,再到周邊,都做得相當精緻。按照監督大倉雅彥的說法,這部OVA是做了五年,期間精益求精,例如“他們真的是一點一滴的用心製作到讓我感激的程度”,“我們重拍的次數,常常輕而易舉的超過十五次,二十次”,這些都是他的原話。再例如特典中的訪談,監督和聲優都說了不少實質內容,絕非敷衍了事。此外,雪風戰機模型在市場上也是有名的。   比較奇怪的是,這部高成本的動畫,居然不是寬屏的。那時候平板電視已成為趨勢,競爭對手《Macross Zero》採用的就是寬屏畫面,然而此作卻還延續著4:3的畫面比例,明顯不同於電影(如今的寬屏電視作品,視覺風格向電影靠攏),只有在老式電視機和顯示器上觀看,才能全無黑邊或變形。《戰鬥妖精雪風》OVA,估計是畫質最高的普屏動畫了,簡直越看越懷舊。   儘管如此,這些畫面即便放到現在,仍是令人驚歎的。與此同時,這部動畫劇情之難懂,也是眾所周知。無論是畫面,還是配音,抑或是配樂,各方面的素質都如此之高,反而沒能彰顯出劇本的強大。不過我的發現是,除去故作高深的部分,主線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但是你在看的時候,很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幾分鐘之前的情節。   戰鬥妖精雪風,可以說每個畫面,每個場景,飛機的每一次運動,以及人物的每一個動作,處處充滿著視覺張力,單獨抽出來都很好看,很藝術,都可以細細品味——精益求精的細節刻畫,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令觀眾流連忘返。   為技術而技術的製作組,將畫面效果做到了極致,卻沒能真正服務於敘事,這一點背離了故事型動漫的本質。大多數日本動漫的創作,都是圍繞著劇情和敘事展開。動漫創作者藉助畫面來講故事,畫技是把故事講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動漫作品的成功,得益於劇情或敘事,而不是單純的視覺效果。   GONZO能夠做出頂級的畫面,能夠將劇情及設定搞得深奧複雜,但卻經常做不好結局,以致於有爛尾社之稱。問題的根源,很可能在於這家公司的技術氛圍太濃,導致過分地追求技術和工藝,不自覺地忽視了劇情和敘事。   設想一下,當一部TV動畫的製作開始,為了做出高端驚豔的畫面效果,博得觀眾的稱讚,製作人員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同時也消耗了不少的經費。可惜這個大好的局面堅持不到最後,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面花得太多後面就不好辦了,然後發現光顧著做畫面,劇情反沒交代清楚,於是便有了生硬的展開,難堪的收尾。   除了少數例外,“風格獨特,敘事生硬”基本上是GONZO作品的通病。對於《戰鬥妖精雪風》OVA的製作來說,人力資金和時間都很充裕,畫面也始終保持超高水準,最終卻還是讓人看不懂。除了原著太晦澀,抑或製作組有意為之,我覺得敘事能力不足,終究也是原因之一。 5 時代的轉折點   以技術著稱,擅長描繪機械的GONZO,不但製作了精緻的《戰鬥妖精雪風》,而且將其美少女化,搞出來《戰鬥妖精少女》(救救我!小Mave)這部奇特的衍生作品。   “畢竟現在是動畫大量生產的時代,動畫迷也很容易變心。”劇中這句話道破了初衷,當時雪風最終話發售延期,《戰鬥妖精少女》上市,能起到維持人氣和預熱宣傳的作用。對於動漫市場來說,這部動畫則開啟了將軍事武器直接畫成美少女的先例,可謂兵器擬人動畫的鼻祖。   無獨有偶,同時期遊戲界也有相似的例子。KONAMI的《宇宙巡航機5》於2004年發售,這款遊戲的畫面在橫版飛行射擊類遊戲中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與《戰鬥妖精雪風》暗合的是,製作者同樣在追求強烈的機械質感,以及變幻莫測的異世界景象。在其之後的OVA第五話,雪風戰機消失前控制另外三架飛機做輪番攻擊,頗類似於遊戲中帶著子機放激光的經典畫面,很可能是在向宇宙巡航機系列致敬。然而這個老牌的飛行射擊系列,接下來也被美少女擬人化了,如今已有《少女巡航機G》和《少女巡航機X》兩作,正統續作卻還不見下文。   美少女風格的2D STG遊戲,彩京以前就做過,武裝飛鳥賣萌,戰國之刃賣肉,但是等到KONAMI將經典名作如此改編,這就從側面暗示出,日本國內的ACG市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拐點,那就是美少女的商業價值,徹底超過了機械等其他元素。   那一年,京都動畫憑藉《AIR》而崛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涼宮春日的憂鬱》,《Kanon》,《幸運星》,《CLANNAD》,《輕音少女》,人氣高得驚人,震撼整個業界,這標誌著日常生活向萌系作品進入到非常強勢的時期。   那一年,《灼眼的夏娜》第一季上映,並取得了顯著成功。黑暗的世界觀,獨特的賣萌手段,壓迫感強烈的劇情,標誌著戰鬥向萌系作品的新模式形成。從此之後,像這種類型的輕小說作品,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大規模的改編浪潮到來了。   那一年,高町奈葉當上萌王,《魔法少女奈葉A's》將前作的創新性貫徹到底,標誌著傳統的魔法少女題材,再度大熱起來。   經過長久的蓄力,以美少女為主要賣點的萌系動畫,終於在2005年左右取得重大突破,獲得了巨大的商業競爭優勢,並一舉席捲大眾市場,顛覆業界格局,強大的影響力持續至今。   回顧日本動畫的歷史,美少女雖然由來已久,以前也不過是諸多熱門元素之一。九十年代中期,三大宅作(EVA,機動戰艦,少女革命)的誕生,開啟了對題材形式和表現手法的革新潮,實驗性動畫隨之蔚然成風,例如《玲音》,《星際牛仔》,《此時此刻的我》(又名超時空幻境),都是水準很高的精品。   《青之六號》,則代表著技術流的興起,GONZO是最先掌握3D CG與2D繪畫融合技術的日本動畫公司。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短短數年之間,Production I.G,BONES,Satelight等傾向於新技術新風格的會社紛紛走上前臺,日本動畫產業的面貌隨之煥然一新。   那個年代湧現出一批求新求變的作品,動畫的邊界在不斷被拓寬。不僅有《戰鬥妖精雪風》與《Macross Zero》的技術之爭,而且有Production I.G的《攻殼機動隊》,BONES的《鋼之鍊金術師》,Madhouse的《銃墓》,BEE TRAIN的《黑街二人組》,等等,至今讓老動畫迷們記憶猶新。   就拿《戰鬥妖精雪風》來說,片中展示的各種飛機及其他機械,雖然多數是虛構的,畫面卻具有很強的真實感。通過電腦技術製成的機體空戰畫面,已很接近好萊塢真人電影的質感,這在舊式的手繪動畫中是見不到的。   從1995到2005,這是日本動畫產業不斷革新的十年,也是其處於歷史最巔峰期的十年。2005年之後,過度商業化的弊端日益顯現,美少女萌系動畫又過於強勢,導致市場上萌豚多了,技術宅少了,嚴肅型作品越來越找不到出路,久而久之,業界的創新能力及環境已大不如前。近十年來動畫產業的變遷,折射出日本社會心態的深刻變化,正是這個國家走向沉淪的一個縮影。   同樣是在那一年,《戰鬥妖精雪風》OVA完結,GONZO開始由盛轉衰,技術流的時代落幕了。 6 小眾文化的困局   GONZO的社名來源於意大利語的“傻瓜”,明顯有自嘲的意思。至於《戰鬥妖精雪風》,監督說了,“製作的人自己也很清楚這是很偏頗難懂的題材”,卻還是大投入去做,一做好些年,真的是專注小眾趣味,不浮誇,不媚俗。   雖然製造了一些男人之間的耽美情調,吸引了腐女,但是這部OVA作品的商業性仍然不強。儘管有著激烈的空戰內容,這部動畫卻一點都不亢奮,一點也不熱血,其風格憂鬱深沉,縈繞著淡淡的哀傷。   如果說《最終幻想Ⅶ:聖子降臨》那樣的動畫是空有技術卻沒藝術追求,那麼《戰鬥妖精雪風》則是真正有野心的作品,大倉雅彥敢於說,“我覺得這部作品不管拿去哪裡都不會丟臉”,其實他還是謙虛了。   當你發現GONZO在《戰鬥妖精少女》中以搞笑的方式,將EVA和Macross黑成被遺忘的殘骸時,就會明白他們有多麼驕傲,甚至是狂妄。   單以機械質感而論,《戰鬥妖精雪風》確實超過了以往的作品,而且迄今也少有能匹敵的。與《Macross Zero》的技術之爭,我認為《戰鬥妖精雪風》是勝利者,因其機械錶現更真實,機械美學更純粹。   狂熱地追求高技術,讓GONZO有了狂妄的本錢,面對市場卻是滿懷憂慮。《戰鬥妖精少女》就是這一心態下的產物,表面上是美少女怕被人遺忘,實際上則是怕動畫迷遺忘自己畫出來的精緻飛機。   “只有喜歡的時候當做寶貝珍惜,一旦膩了就什麼都完了。”   賣萌賣肉不是GONZO的特長,也不是這家公司的主攻方向。兵器擬人類動畫,說到底是種扭曲的產物,與真正的機械之美無干,又常常有美化戰爭的嫌疑。GONZO後來製作了《強襲魔女》第一季,反而賣得比自家招牌作品都好,這簡直是市場對他們的諷刺。   不過就《戰鬥妖精少女》來說,此作的重點在於吐露心聲。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探討了動畫迷與動畫製作的關係,可謂用心良苦。動畫給了動畫迷很多活力,動畫迷熱愛動畫不會遺忘,看上去很煽情,很勵志,然而這部衍生作品的內涵,還可以做另外的解讀。   考慮到男主角錯過了時間,沒能回到現實世界的事實,雖然號稱是暫時的,觀眾也可以腦補他最終能回去,但是這個動畫畢竟只有一集,沒有下文。如果說觀眾所看到的,其實就是真正的結局,他回不去了,照這樣理解,便能發現其中隱藏的另外一層寓意,那就是動畫讓人沉迷,宅男對美少女(機械?)愛得太深,使他困在了二次元世界,脫離了現實,甚至都不能(不想?)回去了。   看動畫不能只看表面,只看表面的話,多數動漫就沒什麼含義可言了,因為大都可以用熱血勵志,愛與正義等套話來概括。然而一旦深入分析下去,你就會發現作者往往另有所想,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遠沒有那麼多正能量。   根據主流作品的傳統,主角理應從異世界歸來,並積極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如此才能給屏幕前的觀眾,在現實社會中生活的人們以正能量。對於那些結局偏離正統方向的作品,觀眾真的應該好好想想,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暗示著什麼。   在我看來,《戰鬥妖精少女》作為對《戰鬥妖精雪風》的萌化和戲仿,兩者的結尾很相似,主人公都是消失在了異世界。相比之下,後者的結局更極端,更令人心生恐懼。因為這不是和人見人愛的美少女,而是和冷冰冰的機器相愛,與機器合體消失,徹底拒絕了現實中的人類社會。   和原著不同,這個結局是動畫原創的,從皮格馬利翁神話的角度來解釋,這是對機械的愛的昇華,反過來這又是對現實世界的棄絕——如此瘋狂的結局,究竟意味著什麼?   不難發現,對現實社會的無奈和絕望,反覆迴盪在這部動畫中。   前兩話對於無人機的探討並不深入,不過是藉此表現了零和雪風的特殊關係。第三話的重點有所轉移,關鍵劇情圍繞著系統軍團的湯姆約翰上尉展開,他是MAVE的設計者之一,祖先是印第安戰士,體內有人工心臟而被某些國家拒絕入境,最終他發現自己是迦姆複製人。   “我從以前就對機械或系統非常感興趣”,“我沒法讓自己喜歡和別人相爭”,從湯姆的自述來看,這不正是一位離群索居的技術宅麼?   如此看來,“我是……人類吧?”,這個疑問暗喻著技術宅與主流社會的疏遠和隔閡。劇情好像是在暗示,喜歡鑽研科技不擅長社會交往的技術宅,在別人看來簡直不是人類,但他們還是有人性的。   繼續這個思路來看第四話,就能發現零被女作家稱為“菲雅利星人”,同樣是反映了和主流社會的疏離感。劇中的“地球人”不理解菲雅利空軍,甚至認為迦姆不存在。傑克森女士訴說著被孤立的痛苦,“連家人都不想理我了”。   劇中反覆渲染的孤獨感,很可能源自製作者的現實體驗。儘管動漫愛好者眾多,動畫製作在日本仍是非主流的行業。一般觀眾看動畫也就是看個劇情看個人物罷了,對於機械刻畫,對於CG技術,理解並熱愛這個的可不多。如此沉迷於虛擬的機械,在普通大眾眼裡,恐怕還真就是些怪人。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話中出現了並非自衛隊的日本海軍,號稱要防衛南極,但“也有人說這是想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示威行動”,又提到“亞洲各國抱持強烈警戒心”,傑克森女士則一語道破,“卻連那迦姆的存在都拿來當做自己鬥爭的工具”,另外日軍指揮官也是面目可憎。表現了日本右翼的慾望並批判之,製作者絕非兩耳不聞窗外事。   然而業界風向的變化,美少女動畫帶來的競爭壓力,導致主打機械畫面的動畫製作,愈發顯得孤獨。這部有一定知名度,有一群粉絲追捧,但終究只是小眾向的作品,堅持做了五年,卻發現時代已過,這不能不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該作體現出小眾精英主義的典型特徵。一方面,他們自視甚高,劇情故作高深,直叫讓人看不懂,可以說是裝逼過度的表現;另一方面,他們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對大眾極為失望,抱怨庸俗的主流社會,作品中充滿了厭世情緒。   當這種厭世情緒蓄積並瀰漫開來,該動畫的風格便明顯不同於原著。考慮到深井零在第四話時已經回過了地球,但是他和雪風面對日本艦隊,卻有著強烈的疏離感,按照這個邏輯,不回來才是合理的結局。   然而零和雪風最後受命出擊,目的卻是為了菲雅利空軍的撤出,畢竟其他人還是要回到現實。零雖然消失了,但波克認為“他一定還在某處好好地活著”,結局並不是毫無積極意味,但又暗含糾結,就像《戰鬥妖精少女》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都能解讀一樣,折射出文化和精神上的困局。   越喜歡便越沉迷,越沉迷便離社會越遠,明知需要正能量,然而痛苦卻更真實。   至於迦姆究竟是什麼,按隆勃特的說法,似乎代表了求知慾,不過他說了一大堆,目標卻是人類為了存活自己,應該怎樣做,而人類對於菲雅利行星的探索,最終發現這是個不真實的幻境,又因為雪風的消失,導致關鍵情報沒有被帶回地球,可見人類與迦姆糾纏了這麼久,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   異世界太神祕不可知,人類費盡心血也無所得,還是趕快退回來保命重要,這又是虛無主義了。折騰來折騰去,人類所能發現的,只是自己的人性,只能證明自己還是人類。   愛機械愛得深沉,以至於走火入魔,《戰鬥妖精雪風》之OVA,體現了日本匠文化和宅文化的特質,極致的畫面背後,濃郁的孤獨感和虛無感撲面而來。此類情緒廣泛存在於當代日本社會,如果說商業動漫用虛幻的美好來彌補,那麼這部動畫則直面痛苦並反覆咀嚼之。

動畫信息

戰鬥妖精雪風
中文名:戰鬥妖精雪風
原 名:戦闘妖精雪風
又 名:YUKIKAZE
首 播:2002-08-25(日本)
IMDb:tt037873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