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4 02:01:40 作者:無名褐夫 Language

今日剛剛觀看了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機緣巧合近日也是大雨不斷)頗有感觸,但大眾對其的評分及評論卻不及上一部《你的名字》,而某卻不以為然(當然可能只是由於觀影時間的先後,先前年少無知不解其中深意)。

本篇的故事梗概不算複雜:東京正在經歷嚴重的天氣異常,而男主與此時來到東京,並在機緣巧合之下與作為“晴女”的女主相識。而“晴女”的“本命”卻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來驅除非正常天氣。女主起初為了黎民百姓選擇犧牲自己,但最後在男主的堅持下,兩人選擇放棄拯救世界,而是一起活下去。

本片主體情節雖然簡單也基本不難預料,但結局卻可謂是出人意料。不比尋常老套的一般電影中男/女主角犧牲自己救贖世界,來歌頌個人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在本片主角居然“不負責任地”不顧社會倫理選擇放棄拯救世界,舍大家保小家。這著實是反常規而令人大吃一驚的,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反三觀的。但這卻是吸引到了我的地方。

主角犧牲自己一人救贖他人這樣的劇情說實話有些太過尋常而顯老套,帶有著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電影有著人民思想導向的重要作用,像這麼拍歌頌正能量無可厚非。但是一部兩部還好,但多了有時會覺得人性讓位於道德是一種必須。(可能是我比較憤青)但是本片卻不走尋常路,把選擇遵從自己內心的本我作為選擇:面對“世界系”作品的經典命題“世界還是她”,主角的答案並非是像《聖經》中:亞伯拉罕應上帝之命獻上了兒子以撒,最終上帝認可了他的虔誠,還保住了他兒子的性命,這樣狡猾的、兩全其美的調和性結局。而是立場堅定的,斬釘截鐵的,不容置疑的——比起世界,我更需要她。新海誠在這樣一個約定成俗的命題上展現出這樣的立場,著實令我敬佩不已。同時也感激萬分,令我享受到了一直期待看到的另一種回答。

本片情節雖然不復雜,但也算得波瀾起伏,大小悲喜交替錯落,牽動著觀影者的心絃,尿點不多,具有不俗的觀影體驗。尤其是bad end逆轉為happy end可謂是別出心裁。不過這也源於本片的獨特設定,由於本片的社會環境是非超自然的,而連續不斷的雨和女主角的“晴女”能力是超自然的。所以面對“世界還是她”的命題時,最為致命的一個衝突——個人與社會的衝突——不會徹底爆發,關於要不要犧牲女主、拯救世界的問題只存在於男女主角之間的,由於外界對此完全不知情,便不會主動地給他們道德壓力。這也使得bad end能不顯突兀地逆轉為happy end。

除此以外電影同時存在著兩個完全發生在不同層面上的衝突,一是成人世界和男女主角的衝突,警察尋找離家出走的男主和獨自照顧弟弟的女主,以試圖讓他們迴歸日常生活。因此男主躲避與逃亡,最後在警車上喊出“你們什麼都不懂!”時,觀影者清楚感受到了這個衝突之間明顯的錯位——成人世界對年輕人內心鬥爭的無知,同時也是無感;年輕人的激喊在成人世界裡,顯示為無意義的噪聲,甚至從未發生過。成人的世界與少年少女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入局者與局外人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叔認為男主沒有對世界產生影響,而男主堅定地認為“並不是這樣的,世界確實被我們改變了”,選擇了認可自己選擇的意義,而沒有接受成年人、局外人的立場去矮化這種意義。

另一個衝突則是女主作為人的身份與作為“晴女”的身份。電影的主線講的也正是女主對“晴女”這份“工作”的拒絕。而為對工作的拒絕是對於社會的剝削的拒絕之濫觴,電影的主旨之一講的或許正是批判當下資本主義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僅一人之愚見,可能過度解讀)

女主的超能力,最開始是天賦予的東西,在遇到男主後為了金錢成為了工作,她一度似乎在為社會的奉獻中找到了滿足感,但是不斷奉獻的結果自然是自身的不斷消失,這這不由得我想到“社畜”與過勞死的員工。現實中人類的命運雖然並不依靠超能力,但無疑是靠著每個人的勞動,並且經常是底層的透支性的勞動來支撐的。女主所謂犧牲自己換來天晴,其實不就是當下社會人都在經歷的——接受自己被剝削的命運,過度地去燃燒自己,去支持社會的“正常”運轉。

我們向來歌頌勤勞、吃苦、奉獻、犧牲,而當這種價值觀為資本主義所利用時,就形成了一種以“被剝削”為榮的畸形導向:資本家可以將加班說成是福報,年輕人對於被剝削的抗拒被社會視為不負責任。人們不付出自己,就是罪,就理應為千夫所指。而導致更慘烈且無止境的剝削的更是被剝削者們自己的“內卷”。當人們開始被剝削時不去反抗而承認了剝削的合理性來得利(開始補課、加班……),那麼ta無疑是成為了剝削者的幫凶,幫著剝削者引誘不承認剝削合理性的被剝削者,幫著剝削者趕不承認剝削合理性的被剝削者出局。最後只能導致社會的畸形與異化:人人都是被剝削者,人人都不得利,人人都不認為自己在被剝削,而不這麼做的人就是不負責任。(好像扯遠了)

但新海誠告訴我們,不負責任並不是年輕人對於現實的逃避,而恰恰是他們最清醒的抵抗。當我們已經意識到一個穩定的社會背後掩蓋的許許多多的犧牲後,我們難道不該感到,這個系統依然有序地運轉著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嗎?我們難道不該感到,人們對這個系統見怪不怪了才是真正地異化嗎?這就是為什麼男主的態度如此可貴,他沒有被所謂的“大義”所矇騙——如果需要犧牲女主來救世界(要我們接受被剝削的命運),那就讓這個非正常的世界垮掉好了(對社會規則不盲從,拒絕接受社會的馴化並對此抵制)。

實際上即使沒有作為“晴女”的女主的自我犧牲,世界就真的就垮掉了嗎?並沒有啊!東京的環境只不過退回到了200多年之前(立花奶奶談三年雨後的東京),東京的人們依舊正常地生活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多年前卻恰恰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時候,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人開始感覺“人定勝天”,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被提高,勞動也日益單一化,發財致富的社會價值觀被確立。不知道這算不算新海誠通過展示反抗當下社會的非理性面並不會使世界垮掉的結果,來希望、呼籲人們自發地去反抗。(僅一人之愚見,可能又過度解讀了)

同時天氣神社中的那位老者的話也對我感觸頗深:“天氣本就是上天的心情,不能根據人類的適應與否推斷是正常還是異常,我們人類只是暫時居住在天地之間的一群過客而已,為了不被甩落,而緊緊抓住這片土地,過去的人們都非常明白這個道理……”過去的人都明白自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孕育了人類,為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自己僅僅是依託著自然而活的。但遺憾的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彷彿認為自己才是天地的主人,人們不再敬畏自然,反而在控制和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愈行愈遠。這樣的錯位使得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關係一再被打破,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史無前例。片中的東京大雨連綿或許就象徵著天地對於人類的反擊,預兆著人類終將自食苦果。新海誠或許也是在呼籲著我們人類也應當擺正自己在天地間的位置,人不過也只是匍匐在天地間的螻蟻罷了。

人固然只是匍匐在天地間的螻蟻,但並非意味著人類對一切無能為力。恩格斯指出,勞動把人從自然物種關係方面“提升”出來,在創造了人本身的同時,還擺脫了動物式的對待自然界的態度和行為,創造了人對自然界的能動關係。即使東京又一次成為了海灣,但東京的人們不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依舊正常地在新東京生活著嗎?人們不需要獻祭祭品(“晴女”)來謀求寬恕,只需要認清自己:不是人類改變天地來使天地適應自己,而是應當改變自己來緊緊抓住這片土地。(僅一人之愚見,沒準雙過度解讀了)

本片同樣有著對於少男少女間無暇熱烈的愛情的歌頌。(大家都看得出來,就偷得幾分閒了)

最後再提提“槍”這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這樣的一部影片當中,槍的出現不可不謂之醒目,但在新海誠的巧妙構思與精心設計下卻絲毫不顯突兀。報道中的恐怖分子,男主撿槍,男主開槍救女主,男主棄槍,煙花大會的反恐橫幅,警察因槍覓男主,男主再拾所棄之槍抗成人。前後照應,環環相扣,層理有序。

男主在翻倒的垃圾桶中撿到槍時,我感到驚訝卻不意外,並且感覺到這必然會惹下禍由,推動情節發展。果不其然:男主想救女主開槍而被警察盯上,引出了之後與警察的對立。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槍不單單是麻煩的根苗,更是幫助。男主僅僅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高中生,成人社會的力量遠遠超過了他,手無寸鐵安得有還手之力?於是,電影安排了一把偶然但必然被撿到的手槍,使其成為了帆高抗爭的底氣。而男主也用好了這把槍來體現了自己的自我意識與反抗精神。(僅一人之愚見,希望別叒過度解讀了)

覺得不太合理/不太看得懂的地方(自己水平還是不夠啊):對於第一次開槍後女主的態度變化是不是過快而不自然?片尾為何大叔會出現在大樓裡?大叔所帶的戒指為何多次出現?……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