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放浪息子》,讀作“刻板印象”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8 01:22:25 作者:xzl Language

初一學生二鳥修一有一個祕密:身為男生的他,不僅從小愛穿女裝,還夢想變成女生。為了讓大家接受自己的愛好,他自導自演了一場“全員反串”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文化祭上一炮走紅、好評如潮。可誰知不久後,當修一穿著水手服,戴著長長的假髮,打扮成女生的模樣上學時,卻一下子被老師發現,叫進了保健室。從此以後,同學們都笑話他是個怪人,不敢與他有任何的來往。一向討厭他女裝的姐姐更是氣得悶在家裡,完全沒了上學的慾望。

然而與此相反的是,和他約好一起打扮成男生的兩個女生,卻因為“穿得合適”被同學們讚不絕口,其中一人甚至因此被男生當眾表白……

以上,是2011年的日本動畫《放浪息子》的主要情節。

對我而言,這部動畫帶來的感覺屬實有些不可思議: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花裡胡哨的人設、五彩繽紛的畫面,卻有著大巧不工的敘事、百轉千回的情感、潤物無聲的表現;乍看之下,似乎有些寡淡無味;細品之下,卻又彷彿意味深長。倘若那些更“王道”的動畫是濃妝豔抹的奶茶,那麼它便是不施粉黛的清茶;前者甜得飽肚子,而後者苦得刮腸胃。

為何?只因《放浪息子》實是一部關於“刻板印象”的動畫。

故事中,主人公修一想變成女生,而他的“好基友”佳乃則想變成男生。正是這份與眾不同卻又彼此相同的性別意識,讓二者一度碰撞出心動的火花,又一同選擇展現真實的自我。只不過,哪怕修一與佳乃在這件事上同心同德,周圍人對他們的看法卻好似冰火兩重天:議論修一的時候,同學們不吝使用“New Type”“女男”這樣明顯帶有侮辱性的詞語,但佳乃和小千卻從未被冠以類似的蔑稱。女扮男裝,有模有樣;男扮女裝,不倫不類。劇中路人看似截然相反的態度,恰好流露出現實中大眾已然“雙標”的真情實感,看似清湯寡水的劇情,卻揭露出鮮血淋漓的事實:一如片頭引用的德國童謠那般,男性和女性,不僅是先天性、生理上的本質差異,更包括後天性、社會上的刻板印象,不可忽視,亦不可逆轉。

為什麼修一遭受的非議與責難、排擠與歧視比女生們更甚?有時,身為“主體”的男性,可能比被“客體化”的女性更難掙脫刻板印象的束縛。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說到,為了維持基於權力的“同性社會關係”,男性所否定、排斥、放逐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女性,也包括自身心理上的“女性”特質。因此,相比對待同樣反傳統的女性,傳統的大男子主義者對不夠“男人”的男人,總是愈加不接受、不待見、不寬容。除了跨性別者的議題之外,這一點最直接、最顯著的反映莫過於家庭方面。根據《不讓生育的社會》,在日本,休產假的女性有將近90%,而男性還不到3%。也許對某些男人來說,這只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可反過來說,個體行為的“不能”,也許正源自集體觀念的“不為”;而每個人基於自身利益的“不為”,是否又將匯成全社會被迫一致認同的“不能”呢?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卻並非無所不能。現實面前,每個人都必然有明面上認同的既定規則,卻又總歸有私底下保留的個人意見。像修一和佳乃一樣的個體,在故事中其實並非個例。為了開導被處罰後意志消沉、走投無路的修一,與兩人交情頗深的“知心姐姐”告訴他,她其實是個變性人。在手術前,本是男兒身的他,也曾因大庭廣眾之下男扮女裝,被同學們的冷嘲熱諷、陰陽怪氣逼成了家裡蹲,而且一“蹲”就是整整三年。修一的另一個死黨也暗戀著同性的老師,羨慕著他男女通吃的“美貌”。同時,拋開從眾效應、有色眼鏡,身邊的“直男直女”對他們的個人態度也絕非非黑即白、說一不二。修一追求的學姐安娜,一開始也和姐姐真穗一樣,驚奇於他“離經叛道”的愛好;可最終卻敞開心扉,接納這與眾不同的個性。大姐姐的男朋友身為“末子長男”,也曾經懷抱變成女生的夢想,繼而替對方化解“男性失格”的絕望……

有時,人們反對舊有的刻板印象,卻催生出新的刻板印象。它未必是惡意的、有害的,卻依然是片面的、有限的。對於喜愛日本動畫超過十年的我來說,其最直觀的代表莫過於“萌屬性”。曾幾何時,在陳睿接手B站、打造“中國油管”之前,“畫女硬說男”便是二次元圈子裡最具代表性的口頭禪之一。事實上,就像每一種因商業需求而公式化、量產化、同質化的萌屬性一樣,只為噱頭存在、毫無內涵可言的“女裝大佬”,不僅圈外人看著變態,圈內人也一樣覺得無聊。而這,也正是《放浪息子》所要昭示、解構並深思的:在他人眼中,修一的男扮女裝只是一個投射情緒的客體或符號;然而在修一自己心中,那卻是一份自我意識的基礎與證明。唯有話劇這一虛構的場域,才能讓所有人才能超越現實的偏見,互相理解。在這一點上,這部看上去不太“萌”的動畫,早已超越了基於刻板印象的“萌屬性”本身。

故事的最後,在新一年的文化祭上,修一再次編導了一出全員反串的話劇,收穫了全校的好評。然而現實中,與他有著相似境遇的“異類”們,卻未必如此幸運。蔡依林的《玫瑰少年》火遍寶島時,故事中的主人公早已命喪黃泉。更重要的是,包括性別觀念在內,一切刻板印象都始於大眾,源於集體,基於規則,忠於利益,因而在人們心中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從美國的“me too”,到日本的“黑箱”,再到國內的“狗鏈”,許多東西一直都在,只是沒有浮出水面而已。事件發生前,沒有人能真正確定,自己究竟生活在芝蘭之室,還是鮑魚之肆。更何況,不論《無職轉生》的倉促下架、《雄獅少年》的惡意刷分,還是《小美人魚》的強行“黑化”、DC漫畫的潦草“出櫃”,都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即使是名義上反對刻板印象的行為,在現實的威逼利誘下,也一樣不免矯枉過正、南轅北轍之虞。

我一直感覺,比起典型的日本動畫,《放浪息子》的氣質更像真人日劇,它平凡得宛如蒲柳,卻又真實得觸手可及;清新得沁人心脾,卻又沉重得令人唏噓。奇妙的是,這也讓我想起了《伍六七》系列,只因二者有著無比相似的內核: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必須依照刻板印象、傳統觀念存在、運行;那些非典型、反傳統、不規則的,也同樣蘊含著生活的本質。莊子說,大如鯤鵬,小如斥鴳,都各自有所憑依,難以心意相通,也因此達不到真正的逍遙境界。我想,這部動畫彷彿想告訴、提醒乃至警示每一個觀眾,我們都活在柏拉圖的洞穴裡,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卻唯有隔岸觀火、捕風捉影。

動畫信息

放浪男孩
中文名:放浪男孩
原 名:放浪息子
又 名:流浪的孩子 / 流浪男孩
首 播:2011-01-13
IMDb:tt201151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