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並沒有打敗現實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5 03:42:34 作者:烏鴉像寫字檯 Language

總體而言,這部作品前面90%的劇情都超出了我的預期,因為個人對君名的評價一般,兩者對比我覺得在“黑屏”(對就是故事突如其來轉折成為災難片背景)之前,《天氣之子》的人設和笑點超過了君名,特別是凪這個角色很討喜,雖然後期表現力比較弱,朋友甚至覺得他的戲份毫無必要。不,我覺得他太有必要了,簡直就是在我不斷糾結各種設定漏洞時的開心果。

新海誠最初的作品裡已經涉及了科幻元素,《星之聲》、《追逐繁星的孩子》等,其中除了誠哥一如既往的多線條敘事方式外,科幻似乎與他獨特的畫面風格有著天然的聯繫。逼近真實的事物刻畫很容易與科技感、未來感溝通,但是從誠哥的作品來看,這些擁有科幻元素的作品由於缺乏過硬的知識構架而有點缺乏說服力,但是相比君名和《天氣之子》,《星之聲》裡面的世界觀還算完整,因為男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充滿了整個劇情線,簡單卻刻畫得十分真摯生動,不需要複雜的科學知識來做支撐。這些作品都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科幻題材,因為作品的立意依舊是探查人們內心的絕對孤獨——或許是生活在每一個時代之中的創作者認為本時代最缺乏的東西。由刻畫心靈作為作品的立意,我覺得《秒速五釐米》做得最好,不過這都是題外話。

在“黑屏”之前,在設定上很大一個問題就是誠哥對於“神隱”世界的展現,可以看到,陽菜消失後去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被過度簡單化的地方,雲朵上的一片草地,無數小魚在她周圍遊動。對比《千與千尋》對於神隱後的世界展現,我覺得誠哥對於另一個世界的刻畫太不充足了,彷彿是告訴觀眾,陽菜平安無事,她正等待著一定可以穿過鳥居的男主角帆高來救她。

這個邏輯太幼稚了,這也導致“黑屏”之後的劇情崩塌,也就是邏輯過度簡單化帶來的輕鬆化。當然,我承認每一種體裁都沒有承擔道德意義的責任,作品不承擔道德審判,但是它要接受美學價值的評判。弱化災難的嚴重性和簡化災難的複雜性,是我所不能忍受的。陪我去看電影的是四川的同學,08年汶川大地震,對她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我在“黑屏”之後,聽見男主角輕飄飄說“東京下了三年的大雨”,看著他的生活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他過著和三年前一模一樣的日子,甚至再次出發去東京尋找陽菜。圭介的工作室甚至搬到了更好的地方,大家對東京被淹這件事毫無感覺。

不提大洪水造成的物資短缺和社會震盪,單就洪水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就夠我們去沉思的了,我所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什麼誠哥認為“寬鬆世代”之後的所有少年少女就是拋棄沉重價值觀,就是專注愛情,專注於個體的心靈舒適,這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任何區別嗎?對於“黑屏”之後的故事處理,甚至幾乎抵消了前期我對這部作品的讚賞,還不禁讓我想到《大魚海棠》上映後,很多人所找準的故事核心的問題,就是椿憑什麼因為自己的愛情害死那麼多人。當然《天氣之子》和前者的人物關係不一樣,椿不必承受犧牲自己的重負。

但是真的就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在一個充滿了幻想元素的故事裡,為何最後所有幻想都遭到了無力解決的現實的壓迫,那個追逐陽光的帆高和在天空飛翔的陽菜為什麼變成了普普通通的人,變得平凡、變得利己不才是永懷赤子之心的少年少女最厭惡的嗎?看了很多評論,有部分觀眾的看法是,他們本來就是普通人,因此不必承受如此悲傷的命運。我不反對這個觀點,我所反對的只是電影的這種描寫方式,故事講述就是存在問題,作品的內容本身就存在悖論。《魔法少女小圓》的主角也是承受重負之人,作品的最後解決方法是女主角為了拯救所有的人而變成神,終於解除了其他魔法少女的悲慘命運,唯獨最愛她的人記得她,而其餘人都將她遺忘。

這才是一部幻想作品所應該的書寫方式,始之於幻想,終之於幻想。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