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少年動漫推銷給成年觀眾?/如何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6 04:56:04 作者:槱森 Language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通過一些刻板的單一印象來快速的區分某一事物或群體,比如河南人偷井蓋,東北人黑社會,以及日本動漫都是成人向,而國產則都是子供向。但顯然,這次新海誠的新作算是搞砸了這塊牌子,這個一看就給人感覺像從jump裡直接扒出來的漫畫故事似乎還沒脫離中二病階段就被搬上了成年人的熒幕,以至於觀眾一片噓聲。 事實上,這也是近年來許多日本動畫電影的共同問題,以孩子的視角講故事給成年人聽,卻在成年觀眾尚未接受好世界觀時就開始進入高潮,最後告訴大家愛能解決一切,比如《企鵝公路》,比如《煙花》還有今年的《天氣之子》,而大概是編劇自己都覺得難以立足,所以這些電影大多有些天馬行空的“魔法設定”用來圓場,而在《天氣之子》中,新海誠選擇了將整個東京淹沒來作為支撐。 “什麼?東京都給你淹了你還不覺得愛情的力量很偉大嗎?” 可成年觀眾是有自己的“尊嚴”與“倔強”的,觀眾總是會像一個挑剔的老頭子,堅持著一些反面的觀點,顯然,這樣魔幻的設定並不能讓成年觀眾領情。 那麼有沒有讓這些“老頭子”領情的操作呢?當然是有的,且不同國家都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首先是迪士尼,他們的習慣是改編童話,歷史,甚至聖經。具體的如《埃及王子》、《花木蘭》,這點和歐洲很像,只不過歐洲似乎更關注歷史,或者至少很現實主義,比如《養家之人》、《阿薇爾與虛構世界》和《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這些作品首先的特點是成年人耳熟能詳,或至少有大概的印象,這讓成年觀眾在一開始就能夠接受它們的世界觀而不需要導演再浪費口舌,而其所講的主題大多也沉迷於哲學或者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很少去碰愛情,或者只將愛情作為佐料,這就讓作品不至於在半空飄浮。 接下來是中國,我國的動畫電影成人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走懷舊風,改編一些中國人從小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或使用有明顯中國傳統特色的背景,如《大魚海棠》、《大鬧天宮》(1961年版)。這樣做的好處是成年人本身走進電影院的目的就有一些懷念童年,自然不需要花太大力氣去滿足觀眾的“成人自尊”,而片方在對故事的把握上也更加輕鬆。另一類則是完全的放飛自我,搞現實主義內核的形式主義電影,如《大護法》和《大世界》。這兩部作品在國產“大字號”動畫電影中的名聲最小,但極為硬核,甚至直接玩暗黑風,其中《大護法》甚至在片頭直接標註了不建議14週歲以下兒童觀看,從一開始就將子供向票房拒之門外,純粹地給大人講故事。 相比之下,日本的成人向動畫電影顯然更為溫和,雖然也有《未麻的部屋》和《犬屋敷》這樣畫風詭異的東西存在,但相對於日本龐大的動畫產業每年生產的產品總數,這些就難以影響大局了。日本的動畫電影成人向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走了政治化、寓言化的路線,這其中的代表我個人比較喜歡押守井和大友克洋,其中最喜歡的是押守井,其主要作品扎堆出現在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如《攻殼機動隊》、《機動警察》系列,這是政治化的代表。這類電影的背景是日本經濟、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但同時也是反思思潮起伏的時代,因此這些作品中經常可見對政治制度和科技發展的反思,以及對科技失控的擔憂。而在寓言化方向,代表人物莫過於宮崎駿,硬要說宮崎駿與新海誠的相似之處,大概就是其同樣喜歡架空,而且是完全架空。宮崎駿的電影看多了,會給人一種他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感覺,那個世界的政治或許黑暗,環境或許惡劣,但其主角永遠保持一個純潔的心靈,最終總能克服各種困難,用飽受今天現實主義者們詬病的“愛”來解決問題,儼然是童話世界,但在其中又充滿了對現實世界的暗示與反思,如《風之谷》中被摧毀卻又自己療傷的世界,又如《千與千尋》中唯利是圖的湯屋店員,這些讓觀眾們在童話世界遨遊的同時又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這正是現實中的人類。 我個人更喜歡宮崎駿這樣的成人化方式,這樣的電影不會讓人有被耳提面命之感,是一種心靈的淨化,而非被咄咄逼人質問兩個小時,更不會讓人出了電影院後滿心憤怒抱怨世界。 我們畢竟還是孩子,不論多大。 現在說回新海誠的電影,我們前面說過宮崎駿與新海誠最大的區別就是宮崎駿是完全架空,而新海誠是半完全架空,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如果導演一開始就告訴觀眾,這是一個充滿魔法的童話世界,那麼觀眾對於接下來的一切發展都多少會有心理準備,也更容易接受,可如果一開始導演玩的是寫實風,尤其是新海誠喜歡扣各種細節,那麼觀眾就會下意識認為,“哦,這是發生在現實世界的故事”,這樣當導演猛地一下把一大堆魔法設定搬上熒幕時就會讓觀眾產生一種錯愕。“嗯?這啥?”“這特麼又是啥?”“還有這種操作?”而這樣的感受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圓場,那麼最後觀眾留下的就只能是一句:“扯淡”。 觀眾是倔強的,他們不會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而是會有自己的判斷。所以當編劇為主角前進的道路設置阻礙時,其阻礙的力量一定要足夠強大,強大到讓觀眾為主角的前途憂心忡忡,這樣最終主角戰勝困難是才能讓觀眾對於編劇想表達的主題有足夠的認同感,反之則會索然無味。 比如在《你的名字》中,男主角是在與女主失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聯繫,又受到了周遭所有人的質疑,最終自己堅持摸索才成功找回女主,這樣充滿挫折的經歷能夠讓觀眾認同,換句話說主角的苦難是通往觀眾認同的“投名狀”,可這一點,在《天氣之子》中顯然被濃縮成了一句“愛和魔法能解決一切”。 然而觀眾本身對於兩人的愛就並未有足夠深厚的認可,那就只能將這一切劇情歸功於魔法了。

如何將少年動漫推銷給成年觀眾?/如何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 - 第1張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