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自洽偷換先驗真實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31 23:10:51 作者:peacehana Language

押井導演的作品的主題我覺得更多在討論“經驗”對“先驗”的反噬。

比如在《機動警察劇場版 2 · 和平保衛戰》裡揭露輿論的遮擋和編造帶來的“擬態環境”來偷換和平和戰爭的概念,再借由另一場編造和遮擋來揭露上述的謊言。而在《攻殼機動隊》裡,則是通過網絡信息來比擬DNA,通過機器功能來比擬人---因為有這種“替代性”,才縮小了“人”的範疇,才帶來了人的認同的“危機”。第一部的《攻殼》只是觸及了這個話題的表層,而在這一部續作裡,押井則是把這層揭露上升到了人類文化結構批判的層次上。

技術的進步會帶來經驗世界的擴張,包括感官世界在內都會被統攝進人工的塑造裡。這裡的“技術”其實並不是近代社會以來才有的東西,人們最稀鬆平常的“語言”其實就是這樣一種經驗自洽壓倒先驗真實的技術。人們通過語言可以瞬間掌握許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和概念,但同時對這些未知事物的認知也就此停止,被語言屏蔽,被語言塑造。這種逆向闡釋“意義”,“本質”等等先驗問題的傾向,最終體現為“文化”對人格的塑造,體現為文化對個體把握世界,佔有世界的阻礙和優先霸權上。也就是《無罪》中關於“處在'人'的範疇之外的孩子如何變成'人'”與“機器如何變成人偶”的對比討論上。

這裡押井從“程序”優先於機器存在的關係類比了“文化”優先於人類存在的關係,指出兩者在本質上都是一種臣服於強權,未覺醒的附屬存在,雖然天生具有主體性,但是沒能真正把握過她。也因為這種主體尚且未覺醒的邊緣的附屬性質,押井才認為人和物都是“無罪的”,因為人也活成了物。

通俗地說,人就像水,本質沒有定型的形態,但進入到什麼容器裡他就會被容器塑造成什麼形態,而人也就誤認為那個形態就是自己了,忘記了自己還可以是其他的多樣形態。人最終只有在主體和主體的交流往來中才能打破文化經驗強加給自我的最初認同,擺脫對於經驗世界的附屬地位,重拾主體的內涵和意義。其實縱觀所有文化世界的衝突和起伏,本質上都是在反映著這一層經驗與先驗,主體與附屬的辯證交鋒。無論是搖滾樂,新浪潮電影還是分眾媒體傳播,本質上都在描述同一個主題。

也正是因為主體覺醒對於文化灌輸永遠處在“後進性”的位置,押井才由衷發出了對這一悲劇性境地的感嘆。“一線斷時,磊磊落落”。可以說經驗對先驗反噬的哲學思辨和存在主體的後移與覺醒延遲所帶來的悲劇性審美就是這部《攻殼機動隊·無罪》的藝術核心。

順便說一句,如果有人看過拉康派的精神分析理論,特別是鏡像理論和大他者理論,那麼理解起這部《無罪》會覺得駕輕就熟,因為這基本上就是圖解這個理論的一個故事。但難能可貴的是,整個故事其實是押井從另一個角度獨立發明的,可以說這從另一個側面也旁證了這是一個超越了時代和藩籬,屬於全人類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在人生中必須作答的問題。

動畫信息

攻殼機動隊2:無罪
中文名:攻殼機動隊2:無罪
原 名: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
又 名: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首 播:2004-03-06(日本) / 2004-05-20(戛納電影節)
IMDb:tt034724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