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on(異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4 15:18:22 作者:錦蓉夏瑟 Language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
<html>
<head>
<title>objection(異議)</title>
</head>
<body>
<div id="anime">
<density>驚豔的動畫效果</density>
<p>
四度難得做一部商業動畫,自然得要好好期待一番,這部動畫作畫和3DCG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留給我最深印象的,還是吉安自盡的一段,那種震撼的表現力表明著四度依然是那個四度。
這是一部“廢話”過多的動畫,對話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要素。在動畫裡如何通過畫面傳遞語言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靜止場景的大量運用會使的觀眾很無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部動畫使用的方法和新房十分相似。
當然我說的不是45度回頭,而是鏡頭的運用。
本作的對話鏡頭總是移動的,比如圖安和吉安對話的那個場景,鏡頭繞著兩人不停地打轉,其實兩人的動作幅度是很小的,但由於鏡頭在不停移動,所以不會讓你太快產生疲倦。而吉安自盡一段的鏡頭也是十分巧妙。
當時的鏡頭是停在圖安手邊的杯子上的,最開始血滴進去的一個畫面會讓觀眾下意識地以為是血液是圖安流下的,但是緊接著畫面切向的是圖安驚訝疑惑的表情,表明她並沒有受傷,發現與預料不相符的情況使得觀眾心理出現了落差。緊接著是血液濺向服務生的場景,這時我們可以猜到是吉安撒出了血,在通過這一長段鋪墊之後畫面才扭向吉安。而圖安刺進WatchMe的場景作畫也非常優秀,一瞬間的爆發力可謂驚悚。
這個場景與觀眾的慣性思維明顯是相逆的,這種場景的運用手法提高了觀眾的心理期待度,所以在最後表現出來的效果就顯得十分震撼並具有壓迫感。
這部動畫中的敘事始終保持了這種高水準,實在是厲害。
四度的作品一向擁有著極高的美術性,本作也不例外,3DCG的運用使得動畫用了一種全動畫的流暢感,整體的3D也保持了高水準,完全迴應了期望。
<!--真感人。-->
<br/>
redjuice的人設我很喜歡,金屬感和現代感都非常適合科幻的背景而動畫的還原度也非常高。雖然米亞哈總讓我齣戲到櫻滿真名和楪祈,不過這並不是很重要。
本作的美術、背景和攝影水準也很高,東京和巴格達的設計都很優秀,比如,東京的高層建築都是膠囊狀的外形,表面的紅色裝飾物應該暗示這人體血管,強烈的日光使得整體的色調也偏亮,烘托出的充滿壓抑感和不協調感的氛圍效果出眾。
聲優的表現極為亮眼,美雪太太的音色太具辨識度,本來我以為會對我的觀影體驗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最後給我的感覺卻是相當契合的。上田麗奈的表現更是讓人驚喜,米亞哈朦朧神祕的氣質表現的十分到位,你怎樣能想象在另一部帶有科幻要素的動畫《Dimension W ~維度戰記~》裡她是那個萌妹子機器人米拉?aya呸的演繹也十分到位,雖然這是三人中最普通的那個女孩,嘛。
本作的音樂依然十分合適,池賴廣做這類動畫的音樂也不是生手了,沒有喧賓奪主,而且並不枯燥煩悶。
</p>
</div>
<div id="story&character">
<monster>說謊的孩子</monster>
<p>
對於人類來說,究竟是用感官接觸到的事物更加真實,還是想象更加真實?
這不是這部作品以及這篇文章的討論重點,不過“伊藤計劃”已經出來的兩部作品中都有牽涉到這部分的內容。
按作品本身的說法,米亞哈是“chrisma”式的人物,就類似於題材相似的另一部動畫作品《psycho pass》中的聖島楨護。但首先不論她口中的大量引用和術語,其實她的行為本質是荒誕並且幼稚的。
在吉安和圖安的對話中,吉安提到米亞哈接觸圖安是因為“她想找到朋友”,而圖安迴應“她想找到的不是朋友而是同志”。
從這裡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出來,圖安對米亞哈是有著觀念上的認同的,再加上作品裡反覆重複的“自己被拋下了”,“無論是吉安還是米亞哈,都沒有來這邊呢”這類臺詞,可以推論出圖安對米亞哈是有著愧疚心理的,並有著跟隨米亞哈的傾向。米亞哈對於圖安來說是“信仰的對象”。
而那時的米亞哈是什麼樣的?她向圖安與吉安灌輸的是“死亡才能從理性社會中獲得自由”,“搭建在WatchMe基礎上的社會根基非常脆弱”的這種頗為消極並且具有煽動性的思想,而她大量引用的書籍與合理的理論只是在將自己的行動合理化。
所以圖安接觸到的米亞哈只是假象。
為什麼這麼說?在結尾處,圖安見到米亞哈的時候,她才發覺“米亞哈並不是想報復人類”,這時她認識到自己對米亞哈有著認知的錯誤。
米亞哈的目的是“人類的和諧”,但她在之前的行為卻是有著“毀滅人類”的暗示的,兩者之中必有一者是虛假的,或者兩者都是。
米亞哈在日本的時候,她自殺的行為是對理性社會的反抗,而其本質是逃避。
而米亞哈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吸引“覺得自己沒有歸宿”的圖安的行為是其本能地追求認同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米亞哈也追求著社會性的人格,米亞哈通過偽裝來獲取安全感與認同感,也是一種逃避。因此,無論是米亞哈頗具神祕主義感的言行以及誕生的“百合”的情愫,都給我一種孤獨得幼獸互相舔舐來獲取溫暖的感覺,米亞哈本人的幼稚、孤獨以及以“不想長大”為名義對理性社會的社會性塑造的反抗都因為追隨者的存在而顯得合理。
因此,《少年維特的煩惱》殺了多少人並不重要,福柯的社會學觀點也不重要,因為米亞哈大多數時候只是在陳述其內容,或者說,這個故事背後的掌控者通過米亞哈的口將這些信息給了我們。但是劇中的人物並沒有思考,至少米亞哈說出這些東西並不是要讓人物思考,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不是這部作品的主旨——“觀看一個可能出現的人類的結局”,這才是。
而米亞哈想要通過腦科學技術想要讓全人類走向“和諧”,其本質還是逃避,相比之前來說,這時她的行為明顯表示出了對個人“意識”的否定,“和諧”將人類塑造成為完全“公共”和社會性的理想公民,對於一直在孤獨地逃避的米亞哈來說,讓全人類陪同自己一起迴歸“無意識”毫無疑問是比自己一個人走向終結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米亞哈足夠聰明,所以她呈現在她的“信徒”面前的只是一個假象,這個假象經由他人的認同感與想象力的修飾,而變成了比現實更加真實的“chrisma”式神性存在。
<!--那麼想象和現實哪個更真實?-->
</br>
正是因為一直在逃避,所以才顯得如此孤獨。
這個故事很單純,就像一開始的系統上所顯示的文字那樣——“這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這是一個逃亡者的故事”。
<!--那麼究竟誰才是那個失敗者和逃亡者?-->
圖安?
<!--還是米亞哈?-->
</p>
</div>
<div id="sciencefiction">
<Homogenization>科幻動畫的物語</Homogenization>
<p>
最近幾年,日本動畫中的商業科幻作品還是挺多的,就拿題材相似的來說,劇場版《殼中少女》系列、伊藤計劃,TV的《罪惡王冠》、《psycho pass》以及今年可期的《鐵甲城》等等作品都有著同質化的傾向。
要素涵蓋蒸汽朋克、賽博朋克和反烏托邦,但這些作品無論是原創還是改編,最後都沒繞出《美麗新世界》、《1984》和菲利普·迪克幾十年前就留下的圈子,最後能決定作品成敗的重點,還是被壓在了作畫和劇情上。
所以討論這些商業科幻動畫的深度遠遠不如討論它們好不好看實在,畢竟押井守和大友克洋水準的片子還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即使是大師,也難免會有“形式大於內容”的毛病。
《harmony/》是一部臺詞過多而顯得冗贅的動畫,而且流程過於單調,插敘很多。雖然鏡頭語言和爆炸的信息量很大程度上掩蓋了這些不足,但就作品的完成度來講,實在不算太高。
畢竟,除了科幻粉絲,誰會願意花兩個小時坐在電影院看一部既沒什麼打鬥和爆點又全篇都是對話的枯燥電影呢?
圓城塔在提出伊藤計劃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想要推廣舊友名聲的野心的,但是最後做出來的作品卻顯得很尷尬。
作為商業作品顯得過於枯燥或者晦澀,作為科幻作品又顯得有些潦草。
《虐殺器官》還沒出來,不過manglobe社在倒閉之前做過的科幻動畫(《Ergo Proxy》)十分的硬核,是典型的“不想賣錢”的作品。作為科幻粉絲,我是相當期待《虐殺器官》的,但是m社的作畫比wit和四度差一籌也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虧到破產的慘烈事蹟,這部作品在商業上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實在堪憂。
因為某些作品和公司的先例,現在觀看各種日本商業科幻動畫總是讓我提心吊膽,因為我總是對作品充滿了期待的,但最後的結果常常都並不如意。誰知道再過兩年,那些還堅守著科幻動畫作品的人和公司會不會改變呢?是會更好,還是更糟糕?
<!--畢竟只有創作者存在,才有作品。-->
</p>
</div>
</body>
</html>
(P.S. 本文用的是用的是仿照標籤語言html的偽代碼格式,不能通過編譯。)

動畫信息

和諧
中文名:和諧
原 名:ハーモニー
又 名:Harmony / Harmony: Project Itoh
首 播:2015-11-13(日本)
IMDb:tt361520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