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1 19:18:00 作者:落葉無痕 Language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張

所有的生命都是孤獨的,那是人生在世最純粹的感覺。世事行如流水,浮生皆為清夢。匆忙的人生旅程裡,天下蒼生來來往往,全部的人生都是淚如雨下的逆行苦旅,所有人都在人生的此岸尋找,在未知的彼岸奔逃,因為愛與成長。——題記

據說,最好的影評都不談劇情。

《千與千尋》是吉卜力工作室2001年出品的扛鼎之作。作為日本歷史票房冠軍,宮崎駿執導的《千與千尋》是唯一同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與柏林金熊獎的動畫長片。時隔十八年,《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上映。積攢了十八年,才有勇氣寫點粗淺的感想,以致敬這部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電影。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張

《千與千尋》,這部彙集了無限想象力與多元意象的電影,用最通俗又最抽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溫情玄幻的故事。宮崎駿用瑰麗的想象建構了一個虛空的神隱鏡像,將成長、愛情、堅守初心等主題,根植於柔情的敘事和美好人性,完成了我們從少年到成年的人格啟蒙。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3張

一、夢與非夢的時空故事

宮崎駿講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述人類如何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初心,用10歲少女千尋的冒險歷程,給予成人社會的信心。千尋堅定無畏、誠實勇敢的抗爭感動了所有人。這個故事不只屬於孩子,更屬於所有成年人,提示我們不要忘記初心,迴歸向善求真的本能。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4張

夢中的小鎮看似虛無縹緲,卻是現實的真實映照。它啟示我們:任何世界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不同的是,有人臣服於規則的馴化而迷失自我,而有人則始終堅守本心有底線地活著。雙胞胎湯婆婆和錢婆婆如同硬幣雙面隱喻世界通行的法則,在善惡有報與價值交換的規制下,沉淪與堅守便是人生底線的兩端。第一個故事的主題是想告訴我們,所有人都曾經是孩子,而那種向善求真的初心無須刻意去追尋,只要回望自己的來路即可復得。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5張

另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10歲少女告別童年的歷程。這個故事以冒險為夢境,通過千尋腦海中自己構建出來的神祕小鎮,臆想了一個並不存在的童年回憶。通過潛意識的幻化,千尋完成了對過往童年時光的華麗悼念,將不願長大的執念無限放大,用終將逝去的過往告訴世人:人生根本無法回頭,因為時間這趟永遠沒有歸程的列車,總是一如既往永不停息地駛向未來。

二、或明或暗的多維敘事

或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主題比《千與千尋》更紛繁蕪雜。在或明或暗的耦合維度裡,宮崎駿為我們建構了多重隱喻的復調敘事,以神隱的魔幻與想象的能指,全方位展示了電影在人性、社會、心理層面的多維意義。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6張
宮崎駿親筆題字

第一重情懷,就是對人性初心堅守的頌揚。宮崎駿在悲觀的基調裡,堅守童年美好的人生底色,用成年人慾望的放縱來折射童年天真初心的美好。“記住名字”和“不要回頭”深刻地闡釋了人生不能迷失自我、要勇敢前行的奮鬥情懷。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7張

第二層隱喻,是對身為資本主義的日本社會法則的人性追尋。階層固化、物慾橫流的日本,某種程度上折射著商業社會遊戲規則的冷血本質,金錢至上和喪文化深度溶蝕在日本偏向保守的東方文化與人性氛圍中。不堅守規則和努力工作就會被變成主流視野之外的透明人,《千與千尋》將資本對人性的壓榨與吞噬展現地淋漓盡致。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8張

第三層視野,是對日本從經濟繁榮到泡沫破裂並淪為美國附庸的痛心回首。美國的人為綁架是日本經濟失血的根源,讓日本沉淪在盲目擴張、揮霍無度的自以為是裡,犧牲了青年一代的未來發展機遇。宮崎駿將希望投射到青年一代,希望他們能堅守初心,努力工作,找回自我。

三、多元主題的交叉敘事

宮崎駿用內蘊豐富的意象講述了一個意味深長、含義豐富的故事。幾乎所有的主題都能折射他一直關心的母題,所有的意象都基於隱喻的潛意識投射,讓理解的人有其自我層面的理解,讓不能理解的人在簡單的故事層面理解其想傳達的深層意蘊。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9張

成長和告別、回望與堅守是電影最想闡釋的主題。千尋克服恐懼救回父母、救白龍都是一種成長。不工作就變成動物則隱喻了勞動才是生存手段的主題,而湯屋的性喻指則是對紙醉金迷的日本社會空虛腐化生活的警示。童年的消逝如同永遠無法停止的列車,可唯有回望曾經走過的來路,記得曾經的自我(名字),才會在人生的未知旅程中走得更堅定有力。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0張

愛情是電影另外一個顯明的主題。白龍與千尋的愛情始於當年琥珀川在千尋落水時的施救,而名字的剝奪與復得,則深刻地隱喻愛情的迷失與迴歸。無臉男的存在以暗戀千尋的暗線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悲情與偉大。而影片更深層的內涵,是想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或許都是無臉男,真正的愛情極其匱乏,可遇不可求,因此顯得更加珍貴。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1張

人與自然的對立與和解是宮崎駿試圖探尋的另一主題。白龍原是名為琥珀川的河神,卻因為人類對河流的開發填埋失去生存之所。某種意義上,白龍已死並迷失為異世界的存在,而千尋的出現則幫其找回了自我。環保的主題從腐爛神在湯屋洗澡的內容很容易獲悉,滿身汙垢的腐爛神吐出了無數人類製造的垃圾之後迴歸為純淨的河神,宮崎駿讓靜默的山川河流回答了人與自然的對立與和解,既承載了對現代工業對自然環境破壞的隱憂,又為人類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2張

四、愛與暗戀的深度表達

白龍與無臉男的角色,分別隱喻愛情的兩種形式。對無臉男而言,千尋是這個世界唯一對其有所迴應的人。千尋如暗夜裡的一束光,溫暖了無臉男的整個人生。無臉男是愛情迷失的代言,他的愛情觀認為愛只需要付出全部,可是這種付出卻錯了對象和方向。白龍和千尋則是真正愛的人。愛是雙方的,一廂情願不是愛情。愛需要遇到對的人,雙方感情的產生有共同的經歷和積澱,彼此牽掛並隨時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這才是愛情應有的樣子。《千與千尋》展示給我們的最終的悲情在於:囑咐千尋不要回頭的白龍和留在錢婆婆身邊的無臉男都沒有陪在千尋的身邊。或許,宮崎駿只是想告訴我們,與最愛的人相濡以沫,與次愛的人相忘於江湖,可是,我們總是分不清哪是最愛,哪是次愛,哪是次次愛……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3張

五、情感治癒系的溫暖之光

《千與千尋》影射了很多簡單的道理,閃爍著情感治癒系的溫暖之光。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4張

歷經磨難的千尋接過白龍的飯糰狼吞虎嚥之時潸然淚下,疲倦的老鼠(巨嬰)和小鳥(鷹)安睡在千尋的腿上,錢婆婆送給千尋的閃亮的紫色扎頭繩,白龍對千尋不能回頭看的叮囑……大量動人的細節都閃爍著溫情的光芒。

因為對慾望的放縱,成人隨時有變成豬的可能。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都時刻提醒我們在後人類時代過度釋放慾望的風險。只有剋制慾望,才能永記初心。世人皆孤獨,在無邊的孤獨面前,所有人都是無臉男。在他者導向的慾望社會裡,我們不能過度卑微和討好他人,以致失去自我。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5張

每個人都曾渴望特立獨行、堅守自我,可庸俗的社會卻最終將我們變成規則拘囿之下最討厭的人。我們日復一日地工作,完全忘記了生命應有的意義,那些曾經的夢想與遠方,都已無法“詩意地棲居”在靈魂深處。最終,我們都活成了記憶中面目全非的人,那些曾經的夢想,那些身邊的人、事、物,那些原本想要活成的樣子,都已隨風而逝。或許,這才是影片結尾主題曲響起時無數成年人哭泣的原因。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6張

六、恢弘壯闊的現實隱喻,奇幻瑰麗的迴歸之旅

《千與千尋》的成人祕密或許很多人都沒懂。它是一首告別童年、關於成長記憶的青春驪歌,是一則事關集體記憶的家國寓言,更是一部追索生命初心和人性未來的夢境哲思。整個故事既是千尋對自我成長的焦慮投射,是其迷失自我到最終迴歸的夢境展示,也是探尋日本社會迷失的國家寓言,更是以人類集體記憶之名,對過去與未來聯結的生命終極價值的深度追尋。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7張

七、東方神韻的鋪陳與生命意義的追尋

生命能以怎樣的形式存在?與人間不同的靈異世界是何種景象?宮崎駿並沒有將靈異世界展示地陰森恐怖,反而構築了一個琳琅滿目、極致瑰麗的東方盛境。在魑魅魍魎橫行的靈界社會,日本特有的鬼文化充分折射著天才導演無與倫比的符號駕馭能力,以獨具特色的符號體系,構築了故事特有的演繹方式和敘事張力,深度詮釋著博大精深的價值追尋。

宮崎駿向我們展示了奇幻瑰麗的東方神韻,文字、建築、花瓶、服飾的風格和諧統一,在光怪陸離與極致簡單的組合敘事中,濃烈地呈現了導演的情感賦予與藝術情懷。那油屋,那電車,那空曠的車廂,那無臉男,那胖寶寶……質樸的手繪風格最大化地體現著藝術對現實的再造,將所有人帶入一個從未涉足又親切熟悉的夢境天堂。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8張

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初心?萬物之靈的人類或許是慾望最多的生物,因此便有著最為極致的痛苦體驗。《千與千尋》讓我們看透內心深處的原始慾望,讓日漸汙濁的凡心得以澄澈,警示自詡聰明的人類若不能堅守慾望的底線,最終只能淪為及時行樂的庸俗肉身。

名字作為生而為人的表徵,是個體概念化自我和社會化生存的明證。被剝奪名字的千尋始終沒有遺忘自己,而長久處於麻木困境的白龍已經無法記得自己。生活如同奔流的長河,不能因為太多的汙染就喪失掉應有的純真,唯有記得名字(自我),人生的存在意義才得以彰顯。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19張

如同硬幣的兩面,錢婆婆和湯婆婆代表兩種人生。一個拘囿於金錢和魔法,一個安居在恬靜的鄉村。二者如同人性的兩端,並不能簡單地用善良與邪惡進行對立劃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這兩種人性的成分,時而為了自身利益不顧善良和道德法則,時而又淡泊寧靜,在俗世中善良守真。

唯有慾望的剋制能讓人獲得幸福。宮崎駿告訴我們:因為千尋,大家都變得更美好了,而千尋背後承載的,則是對慾望的剋制。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無臉男因為空虛寂寞忘記了善良,變成了四處吃人的怪物;湯婆婆因為對金錢的貪婪,只在對待自己寶寶時才展示她的溫柔;白龍忘記了自己的名字而淪為湯婆婆的傀儡。千尋沒有忘記初心、善良和名字,終於讓自己救回父母、幫白龍找回名字、讓無臉男找到平靜、讓寶寶迴歸純真、讓鍋爐爺爺、小玲及各種妖怪們變得樂於助人。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0張

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後人類社會的來臨加速了這種孤獨和恐懼。水泥森林與高科技構築的夢幻城市裡,人類在虛空的荒原中追尋認同和精神皈依。我們如此強烈地渴望被愛,又如此絕望地發現自己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超級快速流變的碎片化時代,物質超越一切控制了人類的情感,身處這個時代的人類,在孤獨失落的垮掉情懷裡,更容易忽然就哭得一塌糊塗,只因為發現人生原來如此的孤獨和無意義……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1張

堅守初心不要迷失的迴響瀰漫在整部影片。生命的電車一直向前,鐵軌的盡頭無限延展。人生就像一列從母體脫離駛向墳墓的單程車,沿途有無盡的風景和人,一路行色匆匆,風景和人不斷消失。人生至味是孤獨,生命盡頭是虛無。成人社會的規則都是具象與顯性的,而孤獨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專屬。所有的生存和離開都是莫名的,我們總是莫名的活著,又莫名的離開,花、人、風、城市莫不如斯。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2張

畢加索說他畫了一輩子畫,到最後才畫的像個孩子,而靈魂深處的流浪就是這種自帶循環屬性的迴歸,我們始終在永遠無法回頭的時光中徘徊,而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一直在迴應永恆的蘇格拉底之問:你來自哪裡,又去向何方?世上萬般,唯有純真最是動人。在宮崎駿看來,至純至真的人性才是對抗人生悲苦的終極武器,是它指引我們一路堅定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3張

人生何處是起點與終點,或許千尋的夢幻之旅告訴了我們答案。佈滿苔蘚的石像靜默地矗立在洞口,隧道深處聯通神界與人界。千尋的整個歷險過程彷彿或者就是一場夢,但每一步都是從起點到終點的丈量。每個人都會走這樣的路途,我們無法說清它何時開始,也不知道它的終點何在,只需要勇敢無畏地走下去,一路向前,一路隨風,熱淚盈眶……

讓我們淚流滿面的何止是無法回頭的童年。宮崎駿讓我們明白:愛是剋制、愛是放手、愛是陪伴;現實與夢境中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人;永遠不要忘記初心、走好人生長路;童話是寫給所有成人的回憶和夢想;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斷成長,長大之後,歸來還是少年,可誰又能真的還是少年。

感謝宮崎駿,一部足夠偉大的電影。

群山寂然不語,河水靜流無聲,路人皆有姓名。

那個夏天,永遠都在。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和我一樣在現實中掙扎卻從未放棄理想的我們!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 第24張

動畫信息

神隱少女
中文名:神隱少女
原 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又 名:神隱少女(臺) / 千與千尋的神隱 / Spirited Away / A Voyage of Chihiro /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
首 播:2019-06-21(中國大陸) / 2001-07-20(日本)
IMDb:tt024542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