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差強人意的商業化嘗試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6 11:52:46 作者:羽翳文舞 Language

《天氣之子》上映了,趁著在國內上線的首日在附近的電影院和朋友看了,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體來說《天氣之子》繼承了一貫新海誠式的電影製作質量——優秀的配樂、唯美的畫面以其導演想要表達的“感動”。同時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新海誠的“學習與進步”,3D技術的引用、黑屏剪輯嘗試“留白”、更加大膽地配樂使用等等。如果不是新海誠電影那標誌性的“每一幀截下來都能當壁紙”,我甚至懷疑這部是本篇人設師—田中將賀一手操刀的電影。

電影總體講述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一開始,電影講述女主100%晴女——陽菜和離家出走的男主帆高相遇,給大家帶來晴天的故事。這部分中,主角感受到了“人們很神奇,會因為陽光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是在講人與自然的關係,頗有點宮崎駿的味道。

電影中間部分,女主為了讓天氣放晴選擇獻祭自己,男主克服困難將女主從天空拯救。這一方面在講述男主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是新海誠式慣有的“距離與思戀”。

電影末尾,因為男主救出女主,東京被不斷淹沒,男女主再次相遇的故事。男主在最後放棄去拯救他人的世界,轉而拯救女主。

雖然新海誠在這部電影裡做出了很多或商業性或藝術性的嘗試,但最終整體的成果只能差強人意,比不上《言葉之庭》的精緻,更比不上《你的名字》的立體。

在電影敘述的過程中,新海誠雖然沒有用之前的文字旁白,但很多劇情情感的銜接是靠男女主內心活動的旁白推進,很容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同時,本片在嚴格意義上屬於單主角的形式,所以對於看完《你的名字》雙主角設計的觀眾來說,更加顯得情節的單調、扁平。其次,本片中的許多嘗試明顯感受到新海誠並不能完全掌握,這直接導致了無法在電影的第一、第三部分無法控制觀眾的情緒流動,在新海誠想要觀眾沉浸下來的時候往往因為鋪墊不夠而無法引起觀眾的共情,出於商業化的考慮又需要讓觀眾適當的時候情緒高漲,這樣一來觀眾彷彿在看一段與電影本身毫無關聯的“家長裡短”,等觀眾意識過來想要抓住什麼的時候,電影又一閃而過。如果在第一部分去掉這些“創新”的商業化元素,《天氣之子》應該能更加地立體完整。

第二部分從男主帆高失去女主陽菜再到從空中找回的情節是全片的最高潮,也應該是觀眾看得最投入、感動的部分。還是熟悉的“日劇跑”,還是熟悉的“距離與思戀,還是熟悉的新海誠。

第三部分的情節設計一開始我怎麼看都覺得沒必要,因為如果按照以往新海誠的電影,結束在第二部分是通常做法。那麼為什麼新海陳要在長達5秒的黑屏(我甚至以為電影結束了)後再次開始呢?男主最終選擇了女主,承認“瘋狂的世界”與以往的結果也略顯突兀。這是一個很矛盾的情況。

那如果以第三部分為核心重新看看第一二部分呢?

我想答案出來了——第三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否定、是男主在第二部分的成長後最終做出的選擇:通常,人們會因為下雨而難過、放晴而開心,但是由於如果要讓天氣放晴,就必須犧牲作為天氣之子的女主陽菜,所以男主希望即使世界停在下雨的23:59也不要出現讓陽菜犧牲換來的00:00開始的放晴:男主找到了女主陽菜存在的意義——給東京帶來晴天,但是之後為了陽菜否定了這份世界賦予男主尋找到的意義。所以第三部分其實是在說男女主的情感突破了世界、社會的侷限,在以往的“距離”上更深一步。

至此,新海誠的目的我們清楚了,也更容易看出這部電影的最大缺點——一個更需要文學化的主題卻在製作的過程中更多地被商業化。這可能是一部同期上線電影中合格的商業作品,但絕對不是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至少,在新海誠這裡不是。

新海誠,這次沒有成功。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