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使之卵》到《攻殼機動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08 12:49:51 作者:A000模具加工 Language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Musca(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682169/

天使之卵

一個女孩在廢城中四處遊走,始終守護著一個蛋,蛋對她來說是她的支柱,她始終相信蛋會孵化出鳥,會帶來福音。而實際這蛋中究竟有何物,在那個揹著劍的少年將它打碎之前我們都無從得知。

也許押井守知道。他在一次訪談中提及自己在創作《天使之卵》時聯繫了聖經的題材:“人們在諾亞方舟上放飛了一隻鳥,在了無音訊的等待中,所有的動物都化作了石頭,人類也都相繼死去,最後唯一存活下來的便是她……女孩在凝固的時間中徘徊,此刻少年出現了。”

少年在一個夜晚偷偷將蛋打破,卻發現蛋中空無一物。女孩在醒來後發現蛋已經碎了,無法相信這一切,她奔跑著,卻不慎落入水中死去,緊接著,水中浮現了無數的和原來的蛋相似的蛋。

在故事的結尾,鏡頭的範圍逐漸擴大,這個女孩所在的星球原來不過是廣闊世界的一個小小的一處。

天使之卵與宗教

關於宗教的起源,不同的學派說法不一。宗教在過去與政治關係緊密,時常被統治者用作維穩的工具,而不同的國家、民族因為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也形成了各種意識上的共同體。

人們在山頂洞人的墓葬中發現一些屍骨上灑滿了紅粉及砂石,猜測是為讓死者安穩或再生。生命總有窮盡之時,人類對人們生前和死後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在《天使之卵》中,女孩懷中所抱著的蛋也具有歷史上宗教的意義,它填補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為人們帶來了希望。

少年將蛋打破,蛋中空無一物,就像尼采宣佈“上帝死了”之後,人們馬上就要面對的虛無狀態。

在宗教改革前,教會高高凌駕於世俗王權之上。15世紀出現的人文主義思想逐漸將人們對神的注意力轉到人的身上,到啟蒙主義時期開始對神產生懷疑。

宗教改革之後,宗教的力量大大分散。工業革命與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建立新的對宇宙秩序的認知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

“上帝”死後,不甘聽命於虛無的人們對於這個世界背後運行規則的探尋的嘗試又變得多了起來,在《天使之卵》中,它們表現為女孩死後出現的更多的蛋。

存在主義與攻殼機動隊

 “恐懼、不安、孤獨、黑暗,或許還有希望。” ——《攻殼機動隊》,1995

 這番話幾乎概括了“上帝已死”之後的人們的精神狀況。

二戰對法國知識分子精神上的摧殘使得存在主義在他們之中的地位變得重要起來。他們認為世界是荒誕的,而人的存在所帶來的恐懼,又揭示了人的存在。正如加繆作品中所包含的:希緒弗斯常年做著的苦工,將石頭推上坡,等其落下後再重複此舉,雖然苦工毫無意義,但我們應當假設希緒弗斯是幸福的。

 對存在的諸多懷疑也引出了本體論的問題。本體論曾衍生出了二元論,“人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分所組成”——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便是二元論中的一種。吉爾伯特·賴爾在《心的概念》裡為了諷刺笛卡爾的二元論而提出了一個概念:Ghost in the Machine。攻殼機動隊的片名Ghost in the Shell不正是取自於此嗎?

 在《攻殼機動隊》中,這些古老的問題變成了義體人更為具體的困惑:“我”的一切是不是由“我”過去的記憶和經歷決定的?如果“我”腦內的植入了其他世界、其他人的記憶,那我究竟還是不是我?

素子便是一個全身義體人,她的雙親遭遇車禍,於是她被移植到了機械軀體之中。她是一個ghost,因為移植進了shell,變成了義體人。

“如果電子腦能自己產生ghost,並有了靈魂……”

傀儡師是誕生於信息海洋中的生命體,它本是一個shell,通過不斷連接網絡收集信息而最終擁有了ghost。

後現代主義與攻殼機動隊

素子在水中看到自己時的旁白“你我猶如隔鏡觀物,所見無非虛幻迷朦”讓我想起了柏拉圖的“洞穴比喻”。在柏拉圖的理論裡,世界分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而洞穴比喻即是,人類是囚徒,受限於他們的感官,故可感世界是人們對理念世界的感覺的投影。

類似的概念在二十世紀被索緒爾在語言學上再次使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結構主義。索緒爾在研究語言時將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劃分開,他認為語言是一種抽象記憶的產物,是一個系統,存儲於人的頭腦中,因其社會性而存在於個人意志之外,而言語即使語言的個人部分,是對語言系統的運用。

於是對於世界本體的系統的研究,變成了類似於索緒爾語言學研究中對“語言”這個符號的研究,也即“符號學”。

在結構主義之後出現的後結構主義在政治上的使用較為廣泛,認為這個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事實上只是一個社會建構,比如後結構主義派的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是一種社會建構,比如許多對西方中心論的批判。

這即是後現代主義的一部分,也事實上是如今世界上第一世界國家年輕人中較為流行的意識形態,他們以此作黑人運動、女權運動、LGBTQ運動的理論依據。

同時後現代主義帶來的副作用,也即相對主義帶來的道德虛無感加劇了人們對“上帝死後”的虛無狀態的感知,因此而感到更加的空虛、無力。

在素子身上我們看到了她類似的迷思。

攻殼機動隊

從上世紀開始,關於賽博格的電影就層出不窮,但是我們並不能僅僅把《攻殼機動隊》當做一個普通的賽博格電影。

素子選擇和傀儡師結合的結局是第一部中整片的高潮,也是《攻殼機動隊》脫離平庸的賽博格電影的一個重要場景。在這個場景中,素子選擇了脫離了她之前所念念不忘的“我”(ego),使得網絡變得更加廣闊。

這是對人類作為ego的主體、作為一個個體承受虛無主義帶來的痛苦的消解的一種美好願景。而生活中能讓我聯想到這個的大抵就是量子物理與後人類的結合。在我前段時間玩一個叫做《回聲迷蹤》的致敬攻殼機動隊的遊戲的時候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2004年第二部的《攻殼機動隊》則是對這一轉變還未進行的人類社會的後續,仍舊是對於第一部《攻殼》結局的一種複述。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以巴特對於素子的感情線作為連接,可以說是滿足了我們這些普通人類對於電影感情戲的喜好。

巴特對素子是有感情的。進化之後的素子的情感雖已與巴特的情感存在於不同的時空線上,但素子在離線前說的話一下子攻破了先前《攻殼》中營造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與《天使之卵》中世界的虛無感。

“巴特,記住。無論何時,只要你連上網絡,我就在你身邊。”

動畫信息

天使之卵
中文名:天使之卵
原 名:天使のたまご
又 名:Angel's Egg / Tenshi no tamago
首 播:1985-12-22(日本)
IMDb:tt020850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