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堡壘》的背後故事、世界觀、具體戰爭過程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5 08:59:03 作者:[己註銷] Language

前陣子寫過一篇懷念《超時空要塞》的文章(紀念其30週年),本來不想寫《太空堡壘》的,然而《堡壘》是我童年時期的一段重要回憶,不管是《要塞》成就《堡壘》,還是《堡壘》成就《要塞》,我都是通過它才知道了《要塞》系列的存在,並最終喜歡上這個系列。 對於《太空堡壘》,網上的這段介紹再貼切不過了: “上譯的經典配音,美國的經典配樂,日本的經典設定。這是屬於70年代生人的第一部‘成人童話’作品。帥氣瀟灑的福克,英姿颯爽的麗莎,歌聲動人的明梅,任性頑皮的戴納,正直忠誠的愛默森,剛愎自用的倫納德,優柔寡斷的瑞克卡特,潑辣俊俏的蘿克,鮮活的角色個個令人刻骨銘心。” 一:《太空堡壘》的誕生 《太空堡壘》是由《超時空要塞》和《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紀》合併後再進行二度創作的新故事,之所以要如此合併,是因為當時美國政策規定電視上播放的動畫片,必須在65集以上(每週播5集,連續播13周,正好一個季度)。 不過,《堡壘》並不是隨便合併起來的拼湊之作,美國方的劇組沒有偷懶,首先是重新配樂和編寫臺詞,並原創一個新的世界觀將各部作品的風格統一起來,並在之後被一步步地完善、系統化。到了後來,《堡壘》的世界觀、故事結構、人物塑造、配樂都與三作的原版有很大區別了,而且還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續作、小說、漫畫、遊戲。 網上普遍認為《堡壘》的三個前身作品是彼此完全無關的動畫,這得從哪個角度來說,因為《騎團》和《機甲》很大程度上是對《要塞》的傳承和發展,各作品之間驚人相似的主題使得它們很適合被合併到一塊。 這三部作品有共同的特點,就是跳出了簡單的非黑即白的戰爭片傳統,重點突出種族、文明相互衝突的概念,不同種族之間的人士也有相愛的可能性(如麥克斯與米莉亞、鮑威爾與謬西卡、戴納與佐爾、斯科特與愛麗爾、蘭瑟與因維德公主),而劇中的外星人種都同樣並非絕對的邪惡,他們最初的冷酷往往是因為缺乏某種人類情感,但只要被情感所打動,也會變得富有人情味,天頂星人、泰洛星人、因維德人不外乎如此。 三部作品都涉及到了歌聲、文化、和超越種族的愛情和友情,這些特點在日後美國自己原創的續作中得到了繼承,而且和《超時空要塞》一樣,《太空堡壘》系列的每一作都有自己的核心歌手。 《太空堡壘》在中國的流傳,上譯功不可沒。 上譯的國語配音有一些缺點,某些臺詞譯得不太準確,比那個在幻覺中跑向戴納的女孩應該是戴納的妹妹,但上譯誤譯成“姐姐”(“sister”在英語裡有“姐姐”和“妹妹”兩層含義。戴納是麥克斯和米莉亞的長女,她不可能有姐姐)。還有部分國語臺詞念起來很生澀,不夠口語化。瑞克的姓氏前期譯成“卡特”,後期卻譯成“亨特”(後者的發音更接近原音)。而《機器人統治者》裡敵方的種族譯成“機器人”明顯有誤,那些人是生物而非機器,應譯成“人造人”或“再生人”更為確切。另外把“杰特拉帝人”譯成“天頂星人”還可以被理解,但把第二部《機器人統治者》裡的“泰洛星人”也譯成“天頂星人”,這就純屬在混淆了。還有《新生一代》裡的“因維德人”也經常被上譯版以“太空人”含糊交待過去,這不利於瞭解《堡壘》的世界觀。 當年的很多譯製動畫都有翻譯一般配音一流的特點,《太空堡壘》和《魔神英雄傳》都是這樣,但譯文上的缺陷無損它們的地位,依然不失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二:《超時空要塞》——手足相殘 《太空堡壘》和《超時空要塞》的關係,就好比一對同母異父的兄弟,它們擁有同一個發源,然後由不同的人去演繹之後的故事。 不過,有時候親生兄弟自相殘殺起來,往往更為凶殘、更為冷酷。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堡壘》的製作商金和聲挑起的五年官司(算上之前的兩年外部糾紛則長達七年)。 網上常有人將這場官司渲染成《超時空要塞》和《太空堡壘》之間的恩怨,這純屬混淆概念,金和聲想爭奪的是《要塞》的版權,整個事件只是在後續影響中把《堡壘》也給牽連了進去,儘管金和聲的目的有一部分是為了《堡壘》(因為《要塞》是《堡壘》的核心部分),但官司本身與《堡壘》並無直接關係,這是一場單純的《超時空要塞》的內戰。 交戰雙方包括—— 甲方: 金和聲(《要塞》北美地區版權持有者) 龍之子(《要塞》日本以外地區版權持有者,授權金和聲北美版權) 乙方: Big West(《要塞》日本版權持有者,授權龍之子海外版權) Studio Nue(《要塞》的原作出品方) 矛盾進程: 1:龍之子(《超時空要塞》的製作公司之一)從贊助商Big West處獲得海外版權,之後,美國金和聲從龍之子處獲得北美地區發行權。 2:在1999年時,金和聲公司認為他們有《超時空要塞》的專利,開始發律師信給美國的玩具入口商要求他們停止入口《超時空要塞》的商品,並宣稱除了日本以外擁有全世界《要塞》專屬權(事實上根本沒有這回事,擁有該權利的是龍之子,金和聲只擁有北美地區的版權)。 3:第2條的行為,損害了《要塞》日方權利者Big West、以及美國其他競爭對手的利益,為了討回一個公道,眾受害集團向授權金和聲發行權的龍之子提起訴訟。 經過長達五年的官司大戰(2001年-2005年),結果如下: 1:Big West和Studio Nue奪回著作權,金和聲不得再用《要塞》的人設、機體制作新動畫。 2:金和聲繼續享有在北美地區發行《要塞》的權利(有些資料把“北美”說成是“全球”,但並非如此)。 那麼,Big West和Studio Nue是不是就贏了?從官司的判決來看似乎是如此,但從整個交鋒過程來看卻不見得。因為金和聲搶先在世界各地註冊了“MACROSS(超時空要塞)”商標,這樣一來,日方哪怕是原作者,在金和聲控制的地區發行周邊時,需要向金和聲提交補償金。

在這一事件中,金和聲不怎麼光彩,日方權利者也並不是沒有責任,但有些《堡壘》粉絲覺得因為《堡壘》走紅,才帶動了《要塞》的關注度,所以《堡壘》“有恩於”《要塞》,這種理論就很流氓了。《堡壘》能走紅,也是因為它的原型《要塞》本身很出色,你拿《豬X俠》之類作為《堡壘》的第一部,它絕對在美國紅不起來。而縱觀金和聲後來的表現,《堡壘》一直就在吃《要塞》的老本、榨乾《要塞》的剩餘價值,這談不上“有恩”,雙方頂多是互利關係。 不過,Big West剝奪了金和聲對《要塞》的改編權,不得不說是《堡壘》後續創作的一大損失,有時候藝術就是這麼埋沒於商家的競爭當中。 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對決,而真正的最大受害者無疑是粉絲們。 三:《超時空騎團》——重獲新生 《超時空要塞》與《超時空世紀》、《超時空騎團》並稱“超時空三部曲”,它們是一同誕生的姐妹篇。 在這三部作品中,龍之子是《要塞》製作團隊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與其他幾個集團共享版權,而因金和聲所引發的官司,則在上文已提到。《世紀》並不是由龍之子主導,金和聲無權對其進行改編,所以它沒有被合併入《太空堡壘》當中(事實上《世紀》這部作品有“時空穿梭”的概念,很難整合到《堡壘》裡),不過金和聲在幾年後曾想將其改編成《太空堡壘3:奧德賽》,但沒成功。《騎團》則是龍之子主導的作品,它不像《要塞》那樣容易引起版權糾紛,所以金和聲高度享有對本作的改編權限。 在《太空堡壘》中,《騎團》被重新編寫成《機器人統治者》,同時也是三個故事中被改編幅度最大的一個。如果說《要塞》與原作相差不遠,《機甲》有很大出入但基本保留主線,那麼《騎團》變成《統治者》,就幾乎是“同一班人演兩個故事”了。 我個人很喜歡《機器人統治者》(特別是主角戴納),但這部作品的原型《超時空騎團》,當年在日本首映時卻遭遇了相當的挫折,不成功的原因有幾個,然而最大的因素卻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機體和機器人的設定,原因很簡單,機械模型向來是機戰片的重要收入來源,不受歡迎的機體對機戰片而言無疑是商業上的致命傷,而《騎團》的機設不夠美觀,導致周邊產品銷售狀況不佳。 另外,龍之子為了成為本作的主導者,不惜替換掉大量前兩作(即《要塞》和《世紀》)重要的核心製作人員,讓本作陷入製作上的困難,也負有一定的責任。最終《騎團》被迫草草收尾,許多伏筆和設定形同虛設,眾主角之間的友情和愛情還沒得到昇華就結束了。 但是《騎團》並非沒有優點,如人物塑造方面可圈可點,很出彩地刻畫了一個當機立斷、聰明頑皮的女主角形象。 俗話說:“化腐朽為神奇”,《騎團》的缺點意味著另一點事實,那就是給觀眾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給《太空堡壘》的二度創作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而《騎團》那些沒有來得及交待清楚的設定,也在《堡壘》的後續作品中得到了重生。所以《騎團》非常適合成為《堡壘》中具有過度性的第二部分。 無論如何,《超時空騎團》的故事在《太空堡壘》中得到了延續,儘管換了一個世界觀,但戴納和南十字軍因此繼續活躍在一個新的故事中。 四:《機甲創世紀》——入主中原 和《堡壘》的關係,《要塞》是共存,《騎團》是合併,而《機甲》則是乾脆反客為主,在《堡壘》後續作品的創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暗影編年》就有《機甲》劇組的參與(網上某些資料誤寫成《要塞》劇組)。 (注:《機甲創世記》並不是“超時空”三部曲之一的《超時空世紀》) 《機甲創世紀》的原版有26集,其中第26集以OVA的形式發表,片名為《Love Live Alive》。《太空堡壘》TV版並沒有這一部分。 時隔多年後,“太空堡壘之父”卡爾·梅塞克決定將《Love Live Alive》改編成一個獨立的故事,並親自參與了劇本。但卡爾於2010年去世了,他已經無緣目睹這部還未上映的作品…… 前往參加卡爾葬禮的人士,有不少已經是中年人了。 事實上《機甲》放在《堡壘》系列中更能發揮它的優點,單獨列出來的話,作品缺少一個系統的世界觀,明明是一場大戰,卻被拍得小打小鬧,視野頗為狹小,不似《要塞》和《騎團》那般富有大戰的氣息(這是因為當年《機甲》由於外部原因被腰斬,原來應該更為龐大的故事最終顯得虎頭蛇尾),而被合併入《堡壘》的話,則能彌補掉以上這些缺陷。 出品於2006年的《暗影編年》,是《太空堡壘》的正統續作,劇情緊接著TV版第85集(其中前半小時以簡化的方式粗略地交待了《新生一代》的結尾)。這部作品在畫面質量上製作得很出色,但劇情不適合拍成電影版,主線很不明確,故事才剛正式開始就結束了,給人的感覺像是“TV動畫前4集”,而不是《可曾記得愛》、《PLUS》那樣在最短的時間內講完了一個系統的故事。 對大多中國和日本的觀眾來說,《暗影編年》並不是卓越到應該被大加稱讚的影片,然而它就是在美國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還獲了獎,對續作期盼多年的美國人民到底飢渴到了什麼程度…… 五:我對口水戰的看法 《超時空要塞》的底子實在太硬、影響很大,日本許多動畫片都可以看到《要塞》的影子,即便是在《太空堡壘》已經深入人心的美國,《要塞》也擁有一定的市場,並且有不同於《堡壘》的獨立英語版(給明梅配音的正是飯島真理)。 《要塞》終非池中物,它與《堡壘》的關係從來不親密也不疏遠,而是更微妙的一種關係。雖說直到1999年,《要塞》與《堡壘》沒有在法律上發生過太大的衝突,但民間的舌戰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而99年後的官司更是激化了兩派粉絲中“激進派”之間的矛盾。 我認為網上關於《要塞》和《堡壘》的口水大戰,有幾處地方比較過火,觀點很偏激: 其一:《堡壘》有恩於《要塞》(這個說法的依據是如果沒有《堡壘》的熱映,就沒有《要塞》的出名,所以前者有恩於後者。這種說法近乎強盜邏輯,基本等同於《天鷹戰士》有恩於《EVA》,也許有人反感我列舉《天鷹》的例子,但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在“王小明”不得人心的情況下,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王小明”抵制“李小狼”,何況那個網絡不盛行的年代。《堡壘》之所以比《要塞》先熱,不在於它的故事質量比《要塞》更高,相反,如果不是《要塞》本身就很出色,《堡壘》也火不起來,金和聲曾勉強將未連載完成的《無限地帶》強行改編成《堡壘》的續集,結果遭遇大慘敗……當然,刻板地說成《要塞》有恩於《堡壘》,也不盡正確,金和聲的宣傳功勞也不能因此全盤抹殺掉。並不存在誰有恩於誰,只不過是《要塞》通過金和聲紅遍北美,而金和聲因《要塞》而獲利,僅此而已。) 其二:《堡壘》是山寨大作(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帶有嘲諷態度。《堡壘》本身有山寨的特點是沒錯,但問題是,《堡壘》的誕生並不具有對《要塞》的任何惡意,《堡壘》對三部作品的合併是出於當時的美國政策,如不這樣做,只有36集的《要塞》完全沒有在美國上映的機會,而《堡壘》為了使三個故事顯得連貫,對劇情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重新配樂,這些舉動都並不過分,它不該是被指責的對象。部分《要塞》迷因為反感金和聲後來的所作所為,順帶把《堡壘》和續作《哨兵》也給羞辱了,這就顯得很小家子氣了。) 其三:金和聲宣傳《要塞》有功績,有理由獲得《要塞》的主導權(你要是認同這種觀點的話,那你就得做好有一天讓別人慷你的慨、讓別人替你大方、讓別人替你覺得無所謂……的準備。) 其四:金和聲打壓《要塞》續作在美髮行並不過份,因為那些續作與《堡壘》並無關係(又一典型的強盜邏輯,商業打壓本身是不過分,但拿以上這條來作理由就很腦殘了,況且《堡壘》本身就是《要塞》的衍生作,而使《要塞》續作與《堡壘》變得“沒關係”的是金和聲,自己抱養了別人的孩子,卻又阻止他和之後出生的親生兄弟姐妹相見,什麼心態?而金和聲過分的地方遠不止在這些,一方面打擊“與《堡壘》沒關係”的《F》,另一方面卻擅自發售“與《堡壘》沒關係”的《要塞》續集《再愛一次》和《PLUS》。) 其五:關於金和聲在多處地方註冊“MACROSS(超時空要塞)”商標(這點,雙方都是五十大板。金和聲狡猾之極,讓原作方發售自己的產品卻要向他付錢,手段很不光彩,但日方自己不爭氣讓人搶先,也是在自找麻煩。) 其六:金和聲刻意抹殺《要塞》的存在(事實上,金和聲並沒有像某些《要塞》迷所宣稱的那樣刻意不提及日版原作,相反,它一直在爭奪《要塞》的發行權。在宣傳《堡壘》的時候,金和聲並沒有否認過原版的貢獻,並在資料中提及《要塞》,不過,金和聲在宣傳活動中也沒怎麼突出《要塞》的真正作者河森正治和美樹本晴彥,卻也是事實,雖然這在法律上沒有過錯,但在情理上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其七:歷史給了《堡壘》和《要塞》同一起跑線,而最終《堡壘》勝出(我不知人到底得腦殘到了什麼地步,才會得出這種無賴結論。《堡壘》並不是一個原創的作品,它只是在《要塞》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它的成功只是《要塞》出彩的延續,況且上邊已經說到了,只有36集的《要塞》無法在當時的美國上映,金和聲的改編無所謂功勞不功勞,只是換了個方式讓《要塞》獲得上映的權利。所以《堡壘》迷想挑對手的話,應該挑那些和《堡壘》同期的原創機戰片,而不是把火澆在《堡壘》的母體《要塞》身上。) 以上有兩點在批評《要塞》派,其餘基本在批評《堡壘》派,這是因為網上的口水戰中,確實很多時候《堡壘》派更為無理取鬧一些。《要塞》派頂多只是說話尖酸刻薄、讓人反感,而《堡壘》派則有些顛倒黑白的成分。 當然要強調的是,以上提到的這兩幫人僅限於“這場口水戰中”,我想大多《要塞》迷和《堡壘》迷都和我一樣普通,只是單純地對作品本身和後續發展產生興趣罷。 總之,在這些官司大戰和口水大戰中,雙方都不是什麼好貨。無論《要塞》系列還是《堡壘》系列,都在劇中宣揚相互尊重和理解,把和平相處拔高到超過紛爭的勝負之上,可看看現實情況,這不得不說是對這幾家利益集團的雙方的激進支持者的極大諷刺。 六:多災多難的續作 《太空堡壘》和《變形金剛》同為80年代兩大機戰片巨頭,然而二者的後續發展卻有完全不同的命運,在《金剛》的日漸昌盛面前,《堡壘》之後的遭遇只能用“多災多難”來形容。 和TV版的巨大成功相比,《堡壘》的續作一直搖搖晃晃,雖然漫畫和小說取得不俗的成績,但在動畫方面,金和聲卻經常陷入慘敗而歸(多為自找麻煩)、或者“只宣佈不製作”的奇怪局面——   1986年《未說的故事》;其實這部作品就是《無限地帶23》,美版修改了一些設定,再增刪一些片斷,使它看上去和《太空堡壘》有些關係。但影片本身的不倫不類飽受惡評,美國影迷充滿失望和憤怒,官方將其視為奇恥大辱劃入黑歷史,美版導演卡爾·梅塞克也因為不滿自己的一些製作理念被製片方砍掉,拒絕承認《未說》是自己的作品,選擇性失憶假裝它不存在。   1986年《太空堡壘2:哨兵》:原計劃65集,因合作商撤資導致作品半途而廢。 1986年《太空堡壘3:奧德賽》:原計劃110集,改編自《超時空世紀》;未投拍(掀桌!)。    1999年《太空堡壘3000》:因設定引起眾多粉絲的強烈不滿,僅公開片花3分鐘,項目取消。 如今製作方又一下子宣稱要拍《暗影編年續集》,“預定”上映的2009年早已過去了;一下子又說要拍《Love Live Alive》,2012年製作完成,卻不知何時上映;甚至說要讓華納拍真人版了,那是在07年發的話……虛虛實實,很難說清。 《太空堡壘》的小說版和漫畫版一直在興旺地連載,金和聲後來宣佈2001年之前的書籍不再被視為官方正史。動畫方面,不算入被放棄版權的《未說的故事》,目前出品的續作只有《哨兵》(未完成)和《暗影編年》。 七:《太空堡壘》背後的故事 先說《堡壘》的一些趣事。 1:阿佐妮亞和凱龍的配音員,是一對母子。 2:瑞克的聲優Tony Oliver此前並沒有給青少年角色配音的經驗,他向劇組說了謊,經過幾次測試後,他順利地獲得了瑞克這個角色。 3:有一次,Tony Oliver在加州接待一班客人,當他說到自己的是瑞克·亨特的配音員時,當場有人迅速離開現場,不久後又跑回來,拿了一堆《太空堡壘》的紀念品請求Tony簽名。此類事件在Tony身上發生過無數次…… 4:某次《太空堡壘》官方召開漫迷聚會,Tony本來以為最多隻有幾十人參加,可當他到達會場時,已經有幾百名成年人比他先到了…… 5:在動畫界,《太空堡壘》是大多美國人接觸的第一部“成人童話”,打破了“動畫片只能給小孩子看”的傳統(也許對大多中國的70後、80後也是這樣),而故事的主人公瑞克·亨特等人的性格之複雜,讓習慣了臉譜化英雄的美國觀眾感到驚異。 6:似乎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很喜歡老大哥福克隊長,河森正治親自執導的《ZERO》、美國2001年後出品的漫畫,都讓福克在故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再說和續作同樣多災多難的修復版。 《太空堡壘》雖然是出身於《超時空要塞》,但美國人在製作上並沒有偷懶,創作續集時更是勤勞無比,而在發佈修復版DVD的過程中,則是用一個“命運坎坷”也不足以形容……(修復的過程淒涼到了什麼程度,可去網上翻閱一下KIKI的文章《太空堡壘:命運多舛的數碼修復版》) 修復版並不只是簡單地還原畫面的清晰度,而且添加了不少劇情,還有就是,三個故事擁有了各自的片頭畫面(而不是小時候電視上播放的那一版,將三部作品的畫面混合在片頭中)。 美國人民辛苦,中國人民也不容易。《太空堡壘》在中國首映時,並沒有播放第33、34集(一者涉及到了福克的花花公子生涯,另一者是瑞克腳踏兩條船,當時中國版刪掉了片中大量和戀愛有關的臺詞,何況是這兩者……這兩集於1995年部分地區播放過),為了獲得這兩集的上譯國語配音,中國出版方也沒少跑腿…… 八:麥克斯的女兒們 有趣的是,無論美國還是日本,都不約而同地讓麥克斯和米莉亞生了一大堆能幹的女兒,讓他們的家族在系列中顯得特別有影響力。 日版中麥克斯的姓氏是“吉納斯”,他一共有7個女兒,名字分別是Komilima(2011年生,初代登場)、Miracle(2017年生)、Muse和Therese(雙子,2022年生)、Emilia(2022年生,《超7》登場)、Miranda(2026年生)、Mylene(2031年生,《超7》女主角)。 美版中麥克斯的姓氏則是“斯特林”,他的小女兒瑪婭於《暗影編年》登場,是骷髏中隊史上最年輕的指揮官。而她的姐姐,就是我們更為熟悉的戴納,《機器人統治者》的主角。 戴納的原型是《超時空騎團》裡的珍妮,她與《超時空要塞》並無關係,但在美版中以“戴納·斯特林”之名登場的她,你得將其視為麥克斯的女兒,這個角色還會在《太空堡壘》的其他作品裡登場,如《哨兵》中就有戴納的戲份,她參加了瑞克和莉莎的婚禮,而按《Love Live Alive》的劇本設定,她還與《新生一代》裡的歌手蘭瑟關係不錯。 另外,戴納在《太空堡壘》的設定中,與鮑威爾是青梅竹馬,鮑威爾和克羅蒂婭是親戚關係,他本人不喜歡軍隊,入伍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敬重好友戴納。 同樣有趣的是,無論《太空堡壘》還是《超時空要塞》,續作中米莉亞都留起了短髮,而且都很適合她的個性。 九:林明梅的結局 《太空堡壘》的靈魂人物是瑞克·亨特(即一條輝),他的精神鼓舞著後續作品的人物戰鬥下去,而作為故事原型的《超時空要塞》的靈魂人物則是林明梅,她才是後世眾人的精神偶像。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日兩版的側重點的不同,美版的重心在“抗爭”,日版的重心則在“文化”。 關於明梅的結局,《太空堡壘》和《超時空要塞》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主要結局有以下幾個—— 1:《超時空要塞》續作《Flash Back 2012》。在戰火和事業中成長起來的明梅,變得更加堅強、更有責任感了,舉行告別演唱會後,明梅應一條輝(瑞克)和未沙(莉莎)之邀登上了新的超時空要塞(艦長是未沙),開始了尋找新家園之旅。此後明梅成了一個傳說,被後世人所敬愛。 2:《太空堡壘》續作《哨兵》。婚姻不幸福的明梅活在了孤獨和痛苦中,一直沉浸在過去的歲月裡。《哨兵》動畫版因為合作商撤資,導致作品中途流產,故事只講述到明梅悶悶不樂地參加瑞克和莉莎的婚禮就結束了。不過漫畫版有繼續連載《哨兵》,明梅在作品中與喬納森有過交往(喬納森曾在《新生一代》中登場)。 3:美國小說《輪迴的終點》。明梅與佐爾(《機器人統治者》男主角)的最後一個克隆體“雷姆”結合。由於金和聲後來宣佈2001年之前的小說不再被視為官方正史,所以這個結局已經成了平行故事。(PS:雷姆在《哨兵》中有登場) 4:《暗影編年前傳》(顧名思義,故事發生在《暗影編年》之前)。2001年之後的小說和漫畫,明梅有了新的結局,哨兵戰爭時期,明梅被叛軍劫持到奧普特拉,之後被瑞克·卡特指揮的軍隊營救出來。由於新版漫畫和小說還在連載中,所以這應該不是明梅最後的故事。 5:在《太空堡壘》後來的設定中,故事裡登場的主要音樂家、歌手,大多是明梅的粉絲(動畫版這點看不出來,不過《機器人統治者》開頭鮑威爾在聽明梅的唱片,暗示了他是明梅的粉絲)。 6:在日本的同人小說中,因為一條輝和未沙過於忙碌,不得不將女兒一條未來託付給明梅監護,明梅也因此成了未來的養母。這本小說發表在日本的官方網站上,並沒有被官方所否定,而在設定上一條輝應該是有一個女兒的。 在日版中,《超時空要塞》TV版和劇場版《可曾記得愛》,明梅的性格雖然沒有太大改變,但因為劇情不同,導致明梅看上去判若兩人。後來出產的各部《要塞》續作中,各採用了TV版和劇場版的部分設定,包括明梅的經歷在內,例如她唱過《可曾記得愛》(TV版並沒有這首歌)。另外明梅和介生被重新設定為親兄妹,沒有談過戀愛(TV版他們是堂兄妹卻交往過一段時間,明顯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附:《太空堡壘》歷作的核心歌手 《麥克羅斯傳奇》林明梅 《機器人統治者》繆西卡 《新生一代》蘭瑟 《未說的故事》夏娃 《哨兵》林明梅、賈妮斯 《暗影編年》賈妮斯M2 《Love Live Alive》蘭瑟 [《超時空要塞》系列] 《超時空要塞》初代:林明梅 《可曾記得愛》:林明梅 《Flash Back 2012》:林明梅 《再愛一次》:伊絲蒂 《PLUS》:謬芳容、莎朗 《Macross 7》:巴剎那、米蓮 《銀河在呼喚我》:巴剎那、艾美莉亞 《Dynamite 7》:巴剎那 《ZERO》:薩拉 《邊界》:雪莉露、李蘭花 《虛空歌姬》:雪莉露、李蘭花 《戀離飛翼》:雪莉露、李蘭花 十:《太空堡壘》的世界觀 因為《要塞》、《騎團》、《機甲》是三個獨立的故事,所以儘管它們在《堡壘》中有同一個世界觀,但還是造成了部分內容的詳略不當。為了彌補這些交待不清楚的情節,《堡壘》劇組在TV版播放完畢後,不斷地用各種周邊作品和資料完善《堡壘》的漏洞,使之更為合理。 (注:下文提到的所有內容,都可以在美國官方提供的資料、小說、漫畫、周邊中查看到,這裡只是抽出對TV版有補充性質的一部分。) 綜合一下現在的官方資料,TV版的戰爭進程大體是這樣的—— 先說一下戰爭名稱,原版《超時空要塞》的戰役英文名稱是“Space War”。 Space可解釋為“宇宙”、“太空”“外層空間”等等,網上資料習慣性地將戰役名稱譯成“宇宙大戰”,這個說法顯然不太確切,因為“宇宙”的概念太大,而且《堡壘》世界觀裡的“哨兵戰爭”是與TV版的三大戰役的後兩場同時發生的,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戰場。 上譯則將其譯成“太空大戰”,這個稱呼更準確一點,而《要塞》迷則習慣將其稱為“星間大戰”。86年後美國官方資料中則常將其稱為“Robotech War”,也就是“機器人大戰”。為了敘述方便,本文采用上譯的譯法“太空大戰”。 再說一下外星人盯上的目標:史前能量(又稱“史前文明”),它的能量密度超過了常規核能,能夠給各方的科技產品提供持久的運轉,擁有史前能量就等於掌握了更強的軍事資源,所以成了各派星際種族力圖爭奪的對象,它是《太空堡壘》的科幻設定核心,貫穿了整條主線。 在《堡壘》的設定中,格羅弗指揮的太空堡壘SDF-1中儲存著大量的“史前能量”,而後來太空堡壘被毀時,也將部分能源洩露到了當地周圍(這處地點被設定為《機器人統治者》中戴納帶佐爾去參觀的山地裡,該地區最終開起了生命之花。關於“史前能量”和“生命之花”的詳細解釋,可以去百度百科上查看)。 在《太空堡壘》的世界觀裡,目前一共發生過三次太空大戰,關於這三大戰役的具體情況,請自行百度(但關鍵字要輸入成習慣性的“第XX次宇宙大戰”),本文只作簡略整理。 首先是起因:1999年,一艘神祕的外星高科技飛船SDF-1(太空堡壘)墜落到了地球上(關於飛船的原主人,《超時空要塞》、《可曾記得愛》、《太空堡壘》都有不同的說法,但它是導火線這點卻是各作品的共識)。地球人之間為了爭奪這艘飛船,展開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這場戰爭的醜陋導致林凱盲目地痛恨軍人。在美版的設定中,瑞克的父親死於內戰中,而在日版裡,一條輝的父親是死於意外事故)。 到了2009年,也就是《要塞》和《堡壘》第一部分故事正式開始的時間,天頂星人發現這艘船在地球上,於是對地球展開侵略(天頂星人瞄上飛船的原因,《要塞》和《堡壘》有所不同),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太空大戰(時間:2009年2月—2011年4月)。 這場戰役的過程具體就看動畫版前27集,本文不再複述。最終地球軍以突襲的方式擊斃天頂星軍元首多扎,群龍無首的天頂星各部隊陷入混亂,有的被地球軍俘虜,有的則外逃成為宇宙海盜(順道說下,在《要塞》中,凱龍是參戰了的,而在《堡壘》中他則是臨陣脫逃)。地球軍儘管僥倖贏了戰爭,但付出了100億人傷亡、地球大部分城鎮被毀的慘重代價,此後的兩年裡,地球倖存的人們著重於重建工作。 林明梅在該戰役中大出風頭,她的歌聲成了扭轉戰局的關鍵因素(明梅唱的歌曲,《要塞》、《愛》、《堡壘》都不相同),她因此戰役成了後世一個不朽的傳說(《要塞》系列這點更為突出)。 正是從下邊開始,《堡壘》和《要塞》的設定出現了分歧,開始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兩年後,暴發了“天頂星人叛亂”事件,這就是TV版28-36集的情節。以凱龍為首的叛軍發起對地球軍的反擊。這場戰役在日美雙方一般都不被劃入第一次太空大戰之中(《堡壘》則將其設定為一場長時期的獨立戰役),其後續影響,《要塞》與《堡壘》有很大區別。 在《堡壘》的世界觀中,該戰役的發生時間為2013年—2020年代,而動畫版只涉及最初的幾年,凱龍以自殺性襲擊的方式毀掉了太空堡壘,地球軍損失慘重,除莉莎外大多指揮官陣亡(注:在日版的設定中,格羅佛艦長、假小子、天然呆、眼鏡娘……都沒有死,而凱龍和阿佐妮亞的原型則結婚生子了~~)。 接下來這部分,就是《堡壘》TV版未交待的,它發生在第36、37集之間。 凱龍死後,天頂星人的叛亂並沒有因此全面停止(但叛亂原因未必和凱龍一樣),為了鎮壓天頂星人起義者,地球政府成立了南十字軍,倫納德將軍(《機器人統治者》篇章那個光頭將軍)因鎮壓有功,成為安全部隊南十字軍總司令,接管了地球防務的最高指揮權。 平息天頂星人的叛亂後,地球政府將軍隊分為兩部分,其一是遠征軍(瑞克是指揮官之一),負責遠征外星敵對勢力。由於以進攻為主,遠征軍機體各方面的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也很平衡。遠征軍於2022年捲入“哨兵戰爭”,這場戰役的時間很長,一直持續到2044年(與第三次太空戰爭同一年結束)。 駐守在地球上的南十字軍,其作戰策略是以防衛地球為主,所使用機型注重火力和防衛力,機動性和靈巧度不如初代骷髏飛行隊的機型。在兵種上,南十字軍擁有的種類相當豐富,不但有變形戰機,還有變形坦克、浮游機車等等。 南十字軍在第二次太空大戰中扮演著抗擊外敵的主力角色,這就是《機器人統治者》篇章的故事。 這裡又要涉及另一段TV版未交待清楚的。泰洛星人(機器人統治者)與因維德人(《新生一代》裡的外星人)有矛盾,最初雙方的交戰,因維德人佔了上風,但泰洛星人為了扭轉劣勢,創造了作戰能力超強、但沒有文化的天頂星人,以對抗因維德人。 不過,因為第一次太空大戰(《麥克羅斯傳奇》的劇情),明梅的歌聲成功瓦解了天頂星帝國軍,讓泰洛星人再次陷入被動,在幾年後被因維德人打敗。而地球人(他們當時不知因維德人的存在)為了防止自身再次被泰洛星人(天頂星人的主人)侵略,選擇主動出擊,搶先擊垮機器人統治者,遠征行動於2014年開始準備。 但地球人並沒有料到,在“天頂星人叛亂”初期,凱龍駕駛的飛船與太空堡壘1號同歸於盡的時候,堡壘內部的“史前能量”因機體相撞釋放了出來(注意,後邊的兩次大戰還會涉及這個概念,在此先記住這個關鍵名詞),這因起了泰洛星人(機器人統治者)的注意,此時,被因維德人打得無還手之力的泰洛星人首領,帶領著殘兵敗將逃離母星,前往地球奪取“史前能量”。 按:大家要回顧一下上文提到的事件時間,“天頂星人叛亂”的時間持續到了2020年,疲於平叛的地球軍直到2022年才開始遠征,與此同時,哨兵戰爭暴發了(時間:2022年—2044年),因維德人攻陷機器人統治者所在的泰洛星,是哨兵戰爭的導火線。 2029年,泰洛星人(機器人統治者)抵達地球,第二次太空大戰暴發(時間:2029年4月—2030年6月),依靠鎮壓天頂星叛軍起家的南十字軍走上了舞臺,成了防衛地球的主力。 記得上文提到的南十字軍總司令——光頭將軍倫納德嗎?他是個極端的排外份子,主張對所有外星人採取強硬姿態,對布里泰等外星人持不信任態度、仇視戴納(麥克斯和米莉亞的女兒)身上的天頂星人血統。事實上倫納德並沒有多少戰鬥實績,他更擅長弄權行政。在美國發行的一些書籍和遊戲中,南十字軍有著不太好的形象,該部隊對天頂星人採取的軍事行動也不一定總正確,甚至出現過向天頂星中的和平人士施加暴力的情況…… 單說第二次太空大戰本身,儘管機器人統治者來者不善,但雙方並非毫無談判基礎,之後地球軍損失慘重倫納德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但總的來說倫納德是一個很複雜的灰色人物,在該次戰役中充當著大功大過的角色。 除了倫納德,南十字軍當中的腐敗現象也很嚴重,不說那些玩弄職權的,甚至就連某些正直的人物也顯得很刻板,諾娃忠於職守卻很冷酷、不善於靈活變通,瑪麗英勇善戰但嚴厲有餘溫和不足……軍隊上下瀰漫著一股教條主義色彩,不過,這些都並不妨礙第15小隊成為一支讓人喜愛的英雄部隊。 好了,接下來就是TV版37-60集的情節,不復述(注:上譯在《機器人統治者》篇章中誤將“泰洛星人”譯成“天頂星人”)。 機器人統治者的軍事能力遠遠不如奴僕天頂星軍(這原理就相當於人類創造了機器,但自身並不比機器的行動能力更強一樣),交戰雙方的實力差距沒有第一次太空大戰時那麼遙遠,雖說如此,在這場仗中地球軍依然打得很辛苦,一部分原因是對付天頂星人的歌聲戰術無法完全複製到泰洛星人身上,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地球軍內部嚴重腐敗、指揮官的戰略不理性(倫納德不必多說了,戰爭開始後還忙著排擠政治對手)。所以這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如同期的哨兵戰爭,但慘烈的程度卻絲毫不減半分。 第二次太空大戰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戴納·斯特林率領的第15小隊,尤其因為南十字軍總參謀長羅爾夫·愛默森的賞識,讓“無法無天”的戴納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15小隊的活躍彌補了南十字軍因官員腐敗而造成的數次潰敗。 本次戰役雖然以地球軍勝出而告終,然而泰洛旗艦自爆的同時,撞毀了太空堡壘1號殘骸中的主引擎,其中隱藏的“史前能量”隨著生命之花的飄散而四處遠播,散發的能量吸引了廣闊宇宙中另一角落的因維德人的注意,僅僅在一年後,第三次太空大戰就點燃了(時間:2031年—2044年)。 第二次太空大戰由於地球指揮官倫納德的剛愎自用,強行讓南十字軍對敵作正面進攻,又拒絕使用外交手段,導致南十字軍儘管贏了該次戰役,但卻損失慘重,這充其量只是一場慘勝。地球上再也沒有強而有力的防衛部隊,所以2031年因維人到來時,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地球,《堡壘》史稱“因維入侵”(只限女王分隊,因維德內部分裂,所以前來侵略地球的並不是強大得可以攻陷泰洛星的全部武裝力量,具體情況見哨兵戰爭的資料)。 此時遠征軍陷入哨兵戰爭的苦戰階級,無力向地球大規模回援(注意一下哨兵戰爭的時間,發生在2022年—2044年,所以在《機器人統治者》篇章中,太空堡壘的增援部隊也只是小規模而已)。 不過,遠征軍在戰役過程中,與“暗影之子”海頓人結盟(這個情節見《暗影編年》),擁有高科技的海頓人向遠征軍提供了技術支持,於是《堡壘》迷相當熟悉的變形摩托和阿爾法戰機閃亮登場。 2038年,遠征軍第一次增援地球,慘遭失敗,所幸蘭瑟成功潛入地球,之後一直隱藏身份(你肯定記得偽娘吧?)。2042年,遠征軍第二次增援地球,再次慘遭失敗,這次的倖存者是斯科特·博納德,好了,《新生一代》的故事正式開始,見動畫版61-85集(上譯將因維德人譯成了“太空人”,部分情節裡提到的“卡特”和“亨特”是同一個人,英文相同,只是中文的翻譯有所出入)。 2044年7月,哨兵戰爭結束,遠征軍向地球派出了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援軍,這就是《新生一代》的末尾、《暗影編年》的開頭。由於擔心最後的收復地球行動失敗(因維德空戰部隊非常強大),遠征軍以“瑞克·卡特將軍”的名義,下令向地軍發射“中子S彈頭”,要將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全部清除(也就是包括地球上的人類),但事實上,根據《暗影編年》的劇情,這個命令不是瑞克下達的,而且他已經失蹤了(我想觀眾也不會去懷疑瑞克的人品吧?)。 第三次太空大戰的情況比較複雜,地球方在此次戰役中的表現普遍態度消極。地球百姓實在被戰爭嚇怕了(第一次大戰地球死傷超過百億人,第二次大部分城鎮被毀、軍隊消亡殆盡),而作為侵略方的因維德人也不同於之前兩次大戰的對手,他們只想找到有史前能量的地方完成自身的進化和繁殖,對地球人的文明不感興趣,也沒有向人類強徵稅收,在以不違抗自身統治的情況下,給了人類一定的自治權,所以留在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苟且偷安,不願再拿命跟外星人血拼(況且有不少人也想在這個亂世趁機奪權當山寨王)。 三次大戰中,如果說第一次最大場面、第二次最黑暗、那麼第三次則是最持久,除了遠征軍以外,被戰爭折磨得筋疲力盡的地球人,不再主張用強硬手段驅趕外星侵略者,包括斯科特、倫德在內的主角一行人,到了最後都試圖用溫和的手法實現和平,經過一系列周折後,意識到戰爭再打下去會導致兩個種族玉石俱焚的因維女王,終於同意將地球歸還人類,但卻帶走了大部分“史前能量”,對地球人來說,這是一次尷尬的休戰,不過地球人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獲得安寧也是事實。 至此,《太空堡壘》TV版的故事全部結束,然而戰爭很快又暴發了,在斯科特返回太空堡壘準備尋找瑞克下落期間,與遠征軍結盟的“暗影之子”海頓人突然叛盟,接著進入了“暗影編年”時代。 我想各位看到了這裡,就意識到了,《太空堡壘》已經擁有一個非常系統化、龐大的世界觀,它與故事核心的原型《超時空要塞》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部作品。 最後,重新整理一下各場戰役的發生時間: 地球內戰(1999—2009年);《麥克羅斯傳奇》中有提及(已被改編成漫畫) 第一次太空大戰(2009年2月—2011年4月);《麥克羅斯傳奇》1-27集 天頂星人叛亂(2013年—2020年代);《麥克羅斯傳奇》28-36集(序曲) 哨兵戰爭(2022年—2044年);《哨兵》(序曲) 第二次太空大戰(2029年4月—2030年6月);《機器人統治者》 第三次太空大戰(2031年—2044年);《新生一代》 暗影編年戰爭(2044年7月起);《暗影編年》(序曲) 尾聲:對美國漫迷而言,卡爾·梅塞克並不僅僅是“太空堡壘之父”,就這部作品的創作本身,卡爾已經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在美國《堡壘》迷的眼中,有卡爾參與的《堡壘》作品意味著有更高的收藏價值。而更為重要的是,卡爾還是將海外動畫(尤其是日本動漫)引進美國的先驅,儘管他不是第一個,但卻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為他才得以在北美公映的《太空堡壘》,與《變形金剛》成了80年代美國乃至世界動漫的一道顯眼的風景,對80年代之後的美國動漫可以說有著不小的影響。但願卡爾的遺作《太空堡壘:Love Live Alive》能夠順利上映,別再被金和聲砍掉了…… ============================== 附:相關文章 文化、歌聲、愛情——寫在《Macross》30週年之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02005/ “超時空”系列、《太空堡壘》及衍生作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457401/

動畫信息

太空堡壘
中文名:太空堡壘
原 名:Robotech
又 名:None
首 播:1985-03-04(美國)
IMDb:tt0088595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