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不圓,畫面再美也不過是必應首頁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8 00:30:32 作者:cronopios Language

說實話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很難被感動的人,但我真的沒能代入這個故事因為劇情實在不夠convincing,更不能像觀影之前無數公眾號表示地想要和同去的人在一起。我很誠懇地試圖代入,想象了一下醒來發現自己成為了一個2008年的汶川男子,覺得第一反應肯定是逃命。可能日本媒體太不到位,男主角都不知道自己在的地方三年前已經被毀滅了,還是被隕石砸沒的這種大新聞。 《你的名字》這個名字本身就是最好的發力點,可惜到最後也沒能講明白“你的名字”的意義,為什麼要對對方的名字那麼執著,在明知自己要死的情況下還要不顧一切想要知道他/她的名字?這個問題講講清楚大概會變好看一百倍。穿越劇已經被拍稀爛,互換靈魂的故事也不算新鮮,其中男女主角一臉淡定從容地接替對方走完接下來的生活甚至不留意一眼現在到底何年何月今夕何夕就開始留言互相撩起來的都是三分肥皂劇的標準配置。這部電影基本沒能逃脫套路,劇情走不下去,人物立不起來,感情毫無根據,鏡頭太過節約。我能感受到導演想講一個宏大到跨越時空的故事,也能感受到他除此之外還想講兩個人的心意相通和共同成長,有言情有科幻還有種孩子氣的英雄主義,可惜故事講不圓的話這些披在骨架外面的東西自然塌得東倒西歪。裡面有個塌陷的骨架已經很糟了,外面還要罩上一層套路打造的毛玻璃。日劇跑,日劇神社,日劇天橋,日劇錯過,日劇重逢,日劇輪流回頭,都是從東京愛情故事時期開始的日劇套路,沒看過日本動畫片的我對這一套都覺得熟悉得不行,模糊到完全隔絕了我的少女心。當然畫面好看是真的,要不是因為這個畫面,我只能給一兩星。 考慮到這個地方已經必然超出了預覽範圍我就放心劇透了,介意可迅速點叉離開。本片最令人不滿的地方在於劇情硬傷。全片的主要情節就是兩個互相尋找的人的錯過。2013年的小鎮女主三葉和2016年的東京男主瀧交換了身體,有一天男主角在自己的身體裡想要和女主角見面卻發現她已經死了,而且是整個小鎮一起被隕石毀滅了。坦白地說,就算互換靈魂是真實可能發生的,這個故事我也覺得難以成立。即使我在開頭的疑問得到解決,這個男主角就是不關心新聞,根本不知道什麼地震颱風核洩露,對汶川玉樹福島切爾諾貝利都一無所知,兩個人也不應該不知道自己已經不在原來的時間。明明每天都有用手機記日記,怎麼可能不顯示今天的日期。這件事乍看之下沒那麼重要,但考慮到全劇花費時間最多的懸念是三葉為什麼去了一趟東京回來就剪頭髮和瀧手上紅繩的來歷,原因則是三年前的瀧沒能認出她來,而她誤以為冷漠的是和自己交換過身體的瀧,傷心失望之下剪了頭髮,如果兩人中有一個能發現他們不處於同一個時間,這種情節根本不會發生,這部分也乾脆就不必拍了。就算這兩個人都馬虎到根本不在意時間,男女主角為什麼交換身體沒解釋,每個交換身體的時機都發生了什麼沒解釋,男女主角在仍能交換身體期間為什麼不聯繫不解釋,為什麼之後會失去關於這段時間的所有記憶也沒解釋,直接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了自然科學還沒研究清楚的彗星和根本就是超自然力量的巫術。當然這是基於你們這個世界的觀念你說是彗星是巫術都沒關係我可以接受,但是男主角呢?他和女主角交換身體的時候彗星已經過去了三年,他這輩子也沒參拜過什麼神社,怎麼他就被選中當這個主角了呢?就因為女主想當一個東京帥哥,而他恰好是? 所有推動情節的主要因素都說不清道不明之外,人物的性格也讓我難以理解。開頭花了十分鐘以上的篇幅渲染女主角三葉生活的小鎮如何貧乏封閉,家庭如何傳統保守又貧困,為了後面她高喊下輩子想當東京帥哥和穿越之後的種種行為做鋪墊,我覺得這段是相當成功的,甚至是全片最動人的。在她和朋友相約去咖啡廳畫面切到了一臺自動售貨機的時候我確實覺得好笑,她在男主角身體裡的第一天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進了咖啡廳也是和這段呼應的。但這真的是一個高中就用得起iPhone,想去東京就能去東京並且可以當天打來回的人應該有的狀態嗎?看到後面,我越來越覺得前面那段鋪墊很做作,也許只有我正在鄉村支教的室友能給我答案了,雖然他們那裡有手機的人根本不多。 男女主角(尤其是女主角,因為男主本人的性格幾乎沒什麼塑造,我只知道他莫名其妙地想要找到女主角)對待穿越後的身體的態度也讓我充滿距離感,當然這也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判斷。我不知道別人怎樣,但我一起床發現自己不再是自己肯定先想搞清楚我是誰,這是哪兒,現在什麼時候,這兒什麼規矩,我家裡現在怎麼樣,有沒有因為我的離開發生變化,還是過去的我根本就消失了呢;我要是發現別人在我的身體裡,大概最想做的就是找個機會回去把自己酸不溜丟的日記燒掉手機裡下來消遣的總裁文刪掉,免得暴露不為人知的一面;如果我萬萬幸發現我和那人是交換了身體的互相穿越,肯定也早就見了面,搞不清楚為什麼互相有對方的電話卻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打只靠留言來交流。女主角穿越過去一百次沒從任何渠道主動了解過自己的家鄉已經毀滅也就算了,她替男主角安排的那次約會的主題就是紀念她的家鄉,可惜她沒能看到,那我大概只能理解成編劇的上帝旨意了。 至於後面在黃昏之時的山巔,已經死去的女主角為何就莫名其妙地已經知道家鄉即將毀滅,自己正在肩負著拯救一個小鎮的人民的重任,知道白天男主角的靈魂在她的身體裡做的一切事情並照著計劃完成,也莫名其妙地就明白了死前對自己冷漠的是三年前的男主角,這些問題她明明死前全都不知道。我根本不想再管了,反正這個劇情也崩壞到不差那麼一兩個問題了。可能人一死就會變得全知全能,可能相愛讓人心意相通,可能彗星讓她洞察了所有的祕密,也可能黃昏之時的魔力讓人可以共享一切記憶吧。 除了劇情不流暢禁不起仔細思考,我也始終沒能理解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的來源:不管他們是謎一樣地相愛還是隻是相遇,到底為什麼要互相尋找呢?說實話,我不認為男女主角之間是相愛的。如果我認識一個人的第一面是他床頭吃剩一半的餅乾,昨晚脫下來還沒來得及洗的襪子和水池裡堆得滿到溢出的碗筷,我很難對這個人想要進一步瞭解,更不會愛上他。那麼他們兩個是為什麼要互相尋找呢?正如我開頭說過,《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出發點,如果能給“你的名字”一個意義,我可能還能大概接受。 瀧和自己喜歡的前輩約會不順利第一個想到的是三葉,三葉死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為瀧剪了頭髮哭了一場,這也很難不去理解成愛情了。當然,像我這樣不夠敏感的人第一次看到那場對鏡哭戲,結合上“一想到要和XX小姐約會的是他”的臺詞和三葉流下的淚水,就理解成了三葉喜歡上了那位XX小姐,可惜不是。 我之前在朋友圈發表過一些相關的想法,有很多人跟我說這就是一部動畫片何必去較真,也有很多人跟我說他們不在乎劇情,就是看個畫面和氣氛。這是我觀看的第一部新海誠電影,也是我第一次觀看日本動畫電影,不是很清楚日式動畫是怎樣的評價體系。我確實覺得畫面很美麗,但是寫實的背景和隨手兩筆畫出的人物疊加在一起讓我覺得像是在大街上看見了一個紙片人,不過這都是個人口味問題,見仁見智了。導演的鏡頭相對於歐美動畫片確實比較節約也可以說是比較敷衍,這點還是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人物基本全走正面鏡頭,每天的醒來都是俯視切正面鏡頭,基本沒有給我留下移動鏡頭的印象,大部分都是一個固定角度拍完直接切下一個角度。同一個角度反覆用十幾次,天橋出鏡率極高,每個人還都會恰恰好好站在同一個位置,圖書館和攝影展館長著同一個輪廓,男女主角長著同一張臉,如果有那張兩人同時對鏡的圖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動畫片的拍攝確實可以使用一些實拍拍不到的視角,第一次看到那個推拉門的鏡頭的時候我確實感到驚豔,但連續使用十幾次不同的推拉門來表示場景的切換和女主角大得驚人的瞳孔裡倒映出的彗星來表示靈魂的交換實在是讓人有些膩味,像是某種高級的PPT動畫效果。這麼節約的拍攝當然也有好處,就是省下錢來拍那些大家截圖做壁紙的背景圖和偶爾環繞男女主角來一次270°大回環。顯然導演和CG組的能力是可以完成流暢鏡頭移動的,至於為什麼不全程使用,要麼是審美上覺得固定鏡頭更好,要麼是懶,要麼是沒錢,考慮到這部電影的成本其實不高,單日本票房就是成本二三十倍,肯定不是沒錢。據我的一些喜歡日本動畫片的朋友說日本動畫片都愛這麼拍,我沒看過也不太確定其他到底是怎樣,我上次看日本動畫片是《聰明的一休》。並不是說只有3D動畫和手繪之間有高下之分,但鏡頭視角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能夠模仿真人習慣的,眼神不是固定不動的,鏡頭也就不該是固定不動的,畢竟動畫是動起來的畫,不止角色要動起來,鏡頭也要動起來才對,當然如果這就是這位導演的特色,那也只能說審美不同大家就此別過了。 我試圖去客觀地給這部影片打分,但還是難以掩蓋其中的怨氣。我寫了很多這部電影怎麼怎麼不好,但其實它也沒有那麼差,我最後也給出了六分的分數。雖然豆瓣用的時間不長,歷史記錄上打過的分數不多,但其實大多電影我心裡會有一個相對苛刻的評分,這部電影確實是超過我這一年以來看過的很多電影的。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想要講的那種兩個人共享祕密的感覺,喜歡外婆關於結繩和時間的流動的理論,喜歡不拖沓的結尾,之所以帶著這麼大的惡意評論,還是因為心裡的落差太大。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豆瓣評分達到9.2,超過羅生門,超過100%動畫片,97%愛情片,眼看未來就要衝進豆瓣top250 imdb top250留名動畫片史冊,但它顯然不值得,每一部故事講不圓的片子都不值得。 這篇影評裡帶著的怨氣是從《海洋之歌》攢到現在的。到今天為止,海洋之歌打分8.8,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豆瓣短評點贊最高的都是“太美了”“開場三十秒我就美哭了”。為此我趕緊在上映日就搶購了五角場每天只有一場的英文版。畫面非常美麗,就是所謂的每一幀都可以拿來當壁紙。 然後呢?看完我覺得自己吃了一坨美麗的屎。 不知道為什麼妹妹唱歌就能挽救精靈媽媽唱歌就不行,不知道為什麼媽媽可以自由地以人身生活妹妹就不行。看到一小半我知道這是一個拯救變成石頭的精靈的故事之後其實非常興奮,我以為故事的重點是在於要在拯救這些精靈和為了保護住在這些石頭上的人之間作出怎樣的抉擇,沒想到精靈最後都化作一縷青煙自由地飄在空中,石頭還留在那裡,合著石頭就是憑空變出來的?有很多人說這是女權主義的暗喻,是來自古代神話,但不管來自哪裡總得把這些問題解釋清楚再開始畫吧? 當然豆瓣本身就有給動畫片高分的傳統,畢竟只有動畫片比真人影片上映比例小,只有愛好者才會看,只有愛好者中的真愛才會看完來打分,上映之後評分掉到8.8確實能說明問題。我這種臨時來蹭個熱度的大概會被很多真愛粉唾棄。最近給畫面足夠美的動畫片直接打五星彷彿成了表示敬意的方式,很多人也會對動畫片降低期望覺得不該跟它們計較太多,感動我就是值得五星的作品。但還是真的希望以後的動畫片能把故事講好人物刻畫好再來拍電影,野心也不要那麼大,講不了宏大的故事就先講講迪士尼式的小故事。想要一部兩小時之內的電影裡面講清一段跨越時空的緣分,兩個人截然不同又交叉的生活,一場天降之災和一個小鎮被改變的命運,一種日式禪語和生活態度,以及兩個人隨之而來的成長實在很難,硬要挑戰最高難度動作卻失敗了也不是一個值得被頒獎的理由。昨天剛剛聽人講音樂劇,說音樂劇裡面的唱歌跳舞都是因為情之所至,無端唱起歌跳起舞那是印度電影。同樣的,動畫片的畫面再好看,也是為了講好這個故事烘托氣氛而不是炫技。《瘋狂動物城》裡Judy乘火車經過整個動物城一段是我最感動的一段,因為她讓我想到從北方一個人乘車過黃河過長江到南方讀大學的我,讓我想起我那時候的好奇和無所畏懼。《你的名字》裡也有一個小小的片段講東京的日與夜,這段至少在我個人看來畫得比動物城要好看得多,但它既不是從某個人的眼睛看過去,也沒有和初到東京的女主角的心情聯繫起來,我無法體會這個片段在整個劇情裡的意義,也無法體會有延時攝影之後還要把它一幀幀描繪下來的意義。那一刻我心裡只想到兩件事:《我愛我家》和《家有兒女》裡每次轉換場景時都要插播的一段北京的車流不息,和必應首頁每天高清多彩的延時攝影。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