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將成為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15 23:16:35 作者:懷熙 Language

轉:虛假自體障礙導致抑鬱三例 (有修改)

郗浩麗

“虛假自體障礙”是英國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家溫尼科特提出的。他觀察到很多患者,不是被內心衝突撕裂的人,或是被煩擾症狀折磨的人,而是那些行動或功能像是健康的人,但內心感覺不到自己像個人的人。溫尼科特用“虛假自體障礙”來表述這一心理病理的特徵。而這一心理病理是與生命早期就開始的侵入性的親子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一個不夠好的母親不能執行嬰兒的全能要求,因而她不斷地錯過嬰兒的表情;相反,她給出自己的表情,讓嬰兒順從。這種嬰兒方面的順從是虛假自體最早階段的跡象,出自於母親無力理解嬰兒的需要。”面對養育者的侵入或失敗的照料,兒童所擁有的最好的防禦就是構造一個虛假自體。虛假自體會順從地按照環境的需要進行活動並建立虛假的關係,從而保護自己免受侵害。但是兒童對母親表情的順從導致兒童與自己自發的、賦予生命以意義的核心保持一種隔離狀態,逐漸產生一種不真實或虛幻的感覺。在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那裡經常能夠看到虛假自體的存在,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非常好的學生,因為這是受到他人讚許的事情,但他/她內心深處可能感受不到愉悅,因為他/她並不是為自己做這些,而是成為了別人希望成為的人。他們與世界的聯繫是通過一個順從的外殼,順從與絕望和無意義相聯結,缺乏生命的真實感與自發性。他們覺得別人喜歡的是自己所表現出來的假象,而不是自己的真實自我,他們感到空虛、無價值和無意義。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成功者出現無法解釋的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其中許多人伴隨著虛假自體長大,而內心的抑鬱是隱藏的,他們表面上可能非常努力,成績出眾,但內在感覺卻空虛迷茫。德國心理學家努貝爾就曾明確提出, “虛假自體”是導致抑鬱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虛假自體導致抑鬱的案例

1、案例一:女,21 歲,本科二年級學生。

表現:人際交往敏感,與舍友的相處謹小慎微,經常感到憤怒,還要裝得熱情;擔心自己的外表,如臉上長痘痘,頭髮少等。特別希望自己經過諮詢能夠脫胎換骨,去除焦慮抑鬱,人變得漂亮,能看進書,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

經歷:從小乖巧懂事,聰明伶俐,成績優異,人緣好,老師也很喜歡她。父母關係一直不好,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媽媽努力培養女兒,以她為榮,因周圍對女兒的讚揚和羨慕而感到自豪,但從不誇獎她,更多的是批評和指責,。

這個媽媽是一個嚴厲、脾氣大、暴力和自私的人,她會摔東西,會說女兒沒眼色,看不出她的需要,甚至會因回嘴打女兒。媽媽的種種表現,導致她神經緊繃,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對周圍環境恐懼,自卑自責。她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但不管怎麼做,都得不到媽媽的肯定,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她就會很緊張,要不斷揣摩媽媽的心思和需要,害怕她的責難。

而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有所好轉,在來訪者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老師們的鼓勵下,考上了這所 211 大學,但因未像媽媽希望的那樣進入理想的名牌大學,自己仍覺得不滿意。大一下學期快結束時,來訪者20 歲生日,媽媽給她寫了一封長信,表達對女兒的愛和歉意,也對女兒提出了期望,希望女兒將來成為一名博學的事業型女性,煉出高貴的氣質,做一個完美的知識女性。大二開學,來訪者想認真學習,並給自己的未來做了規劃,突然覺得自己欠缺太多,而時間過於緊迫,感覺來不及了,神經又緊張起來,導致心理又一次出現問題。

2、案例二:女,23 歲,研一學生。

自述自己是推免生,因本科成績優秀,直接跨專業錄取為現專業的研究生。因想比同班另一個推免生更強選擇了這個專業,但現在完全不知道怎麼學習這個專業。又因為自己是推免生,別人看自己很優秀,但實際上自己很差勁,又特別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連上自習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是用功的,對自己不滿意。男友說自己“裝”,同學說自己“分裂”,因為自己狀態變化快,有時文靜平和,有時又活潑瘋狂,其實自己想得很簡單,情境需要什麼狀態,自己就呈現什麼狀態,比如集體活動的時候需要熱烈的氣氛,自己就表現得活潑熱情。

來訪者說自己很小就聰明伶俐,2 歲時就會背唐詩,會喊人,但父母對自己一直都很嚴厲,記得一次吃飯時,因為自己忘記了一件小事,爸爸當時就把一盤菜扣在了桌子上。小夥伴喊自己出去玩,問母親,母親都是不讓去,並說: “有什麼好玩的。”害怕批評,害怕自己讓父母不高興。

3.案例三:女,25 歲,研究生二年級在讀。

從小家境優越,成績優秀,周圍人視她為“別人家孩子”的代表。但是來諮詢幾天前因經歷了情感變故企圖割腕自殺被發現,連續幾天哭泣、失眠,體重消瘦了近 5 kg。父母感到女兒為了一點感情上的事就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太誇張了,不能理解,而來訪者對父母的反應並不感到意外。

談到經常出現的委屈和憤怒的感受,來訪者想到小時候,媽媽總是當著她的面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別的小朋友,覺得很生氣很委屈;爸爸媽媽也總是要求她,不管喜不喜歡對方,都要對別人禮貌熱情。她從小就被周圍長輩稱讚“乖”,但來訪者說很反感別人這麼說,覺得有壓力。從小到大父母和老師都讓來訪者做一個乖孩子,來訪者覺得很累,感覺一直被束縛。來訪者在生活中會較多約束自己的言行、壓抑自己的感受,追求完美並且擔心他人不好的評價,關注和迎合別人的需要。哪怕是當前受到諸多肯定的研究生會的工作,她也感到老師看重的僅僅是自己擅長外聯的能力,而這是自己很不喜歡做的事情,卻又是自己從小被別人欣賞、肯定的事,有時覺得活得像行屍走肉。來訪者覺得自己很認真地待人,總是首先去考慮他們的感受,但時常會被同學說“假”,委屈和憤怒無人理解, “我到底要怎麼做你們才滿意?”

二、案例解析

她們的共同點是表面看起來都是頂著光環的優異者,卻都有著內在的空虛迷茫和抑鬱。他們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而且也給人以“虛假”的印象。也同樣,她們在成長過程受到家庭的影響,形成虛假自體。

第一個案例:她想要的這種完美是建立在他人羨慕的眼光之上的,真實的自己是沒有位置的。

第二個案例:她所有言行是為了迎合外界。

第三個案例:一直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和需要,去滿足自己認為的他人的願望,贏得了優秀的評價,卻也失去了對自己和他人真實感受的能力。

溫尼科特認為,虛假自體起源於母親不能適應孩子,孩子就會被迫去適應母親發出的信息並試圖去滿足母親的需要。在試圖調節自尊感的時候,會持續地依賴他人,他是非常脆弱的,因為他沒有其他的肯定來源。來訪者們的父母沒有能力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要,還把自己的需要強加給孩子,讓其順從,來訪者們就在這樣的關係中形成了虛假的自體。來訪者們的現實生活也蒙上了虛假的面紗,虛假的快樂、虛假的強大、虛假的善解人意,而在內心,卻充滿了無能、自卑、不安全和無意義的感受。

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養育者和被撫養者之間的關係比西方更緊密,獨立也更難。孩子對於父母非常重要,但不是因為他們真實的自己,而是因為他們所行使的功能。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具有維護父母自尊的功能,他們可以實現父母沒有完成的抱負與心願,讓父母覺得榮耀和有尊嚴。父母通過孩子彌補自己所缺失的,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延伸物。這些父母在教育中有著明確的標準,他們會不斷地用這些標準評判孩子,如果孩子讓他們失望,孩子就會遭到責備。這樣的教育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孩子不夠好。這樣的父母不斷擔憂孩子的成長,希望孩子成長為應該成為的樣子,而不是他們現在的樣子。孩子承載了太多父母的期望,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這是成為“媽媽的好孩子”付出的高昂代價。

三、矯治策略

1.矯治困境:治療師一開始會感覺很順利,會很喜歡這些來訪者,因為他們希望把自己好的、成功的一面展示給治療師,他們隨和、悅人、善於反應,和治療師配合得很好。但是治療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逐漸讓治療師感到厭倦,因為雖然他們表面認可治療師,並展現出良好的洞察,結果卻是他們沒有什麼改變。

虛假自體理論對此的理解是,患者對治療師的讚賞欽佩之中有一些虛假的東西,在他們的表達與真實的情感之間隔著一堵厚厚的牆。從動力學的角度,這是一種移情的表現,患者正在治療師身上重複他們生命早期與養育者的關係,通過取悅、配合治療師而試圖控制治療師,使治療師不去攻擊他們,或對他們冷漠,或像小時候父母曾對待他們的那樣。治療師也會很難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很難理解來訪者感到如此受傷和憤怒,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愛伴隨著苛刻的條件。對這些來訪者來說,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深層掩藏著的痛苦也是很困難的,他們也同樣很難發現自己的受傷和憤怒,因為虛假自體的特徵就是來訪者與自己的真實感受失去了聯繫。

2. 解決方法:對於因虛假自體障礙導致抑鬱的來訪者進行諮詢矯治,解決之道是發展他們的真實自體,幫助他們觸碰自己真實的感受。溫尼科特認為,虛假自體障礙是“環境缺陷障礙”,極端的虛假自體反映的是發展的失敗,因此治療情境要提供一個抱持性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失敗的自我發展受到鼓勵、得以重啟,並且可以安全地使真實自體開始出現。真實自體的特徵是自發性,只有真實自體才可能成為創造者,只有它才能被當作真實的東西而被感覺到,正是它給人一種存在和值得活下去的感覺。

文獻來源

[1]郗浩麗.虛假自體障礙導致抑鬱三例[J].校園心理,2018,16(03):231-233.

動畫信息

終將成為你
中文名:終將成為你
原 名:やがて君になる
又 名:最終我成為了你 / Bloom Into You
首 播:2018-10-05(日本)
IMDb:tt899346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