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之島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01 18:28:45 作者:小白沒有貓 Language

很贊。

世界設定很有趣,有《彼得·潘》的夢幻島(全都是不會長大的快樂小孩子的夢幻之地,本作裡的孤兒院的孩子都是6-12歲收割出貨,不會活過12歲,而且孩子們日常豐衣足食,幸福無憂,有朋友和“媽媽”,充滿了“愛”,非常快樂。表象和夢幻島非常相似。) +《輝夜姬》(小孩子們作為獻祭祭品/商品而存在,活著就是為了器官成熟後被分割殺死,《輝夜姬》是孤兒被當做器官移植庫,這部作品是孩子們被吃掉大腦)+《進擊的巨人》(幸福的假象一旦被打破,聰明勇敢的人們都會嚮往牆外的世界,哪怕外面充滿了未知的恐怖+艱難險阻,哪怕會付出生命,都會逃往自由的天空下。因為,待在牆內也是提心吊膽,苟延殘喘,最後肯定是死路一條)的糅合感。

目前第一季已經到了大家都成功逃出牆外了,也就是飛躍孤兒院了。

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我覺得開局太高了,後面估計很難圓。

目前看得最感慨的人設就是媽媽伊莎貝拉了。所有的媽媽一開始都是商品,童年時都遭受過孩子們一樣的欺騙,也經歷過被出貨時的幸福一瞬間破碎的悲傷、恐懼、絕望,只不過萬里挑一地倖存了。

然後,她們轉頭就忘記了自己經受過的苦難,成為了邪惡的幫凶,全心全意地幫著“鬼”飼養無辜的小孩子們,明知道小孩子只能活到6-12歲,也欺騙小孩子們,給小孩子營造出虛假的幸福,明知道小孩子會經歷怎樣的恐懼和痛苦,也笑著送小孩子去死,出貨一批批合格的小孩子大腦供食用。

人在一套規則之中做事,是不可能不按照規則走的,這套規則是吃人的,那做事的人手上肯定要沾血。真正手上不沾血的人,早就被吃人的規則碾死了。只有不進這套規則裡,手上才能不沾血。當然,不進這套規則裡,也要付出代價。

媽媽們為了活命,去當飼養員,是默認自己手上沾血的。

用伊莎貝拉的話說“我(做媽媽)只是想長長久久地活著而已”。也就是她選擇用小孩子們的命,換自己的命。

突然想到,同樣的情況下,艾瑪是絕對不會選擇用小孩子的命,換自己苟活。

艾瑪知道真相後,伊莎貝拉說過只要她不反抗,就推薦她當媽媽,也就是隻要艾瑪遵守規則,她將來不會被出貨,能成為飼養員,能活下去。

然而,艾瑪選擇反抗,即使希望渺茫,未知恐怖,即使付出死亡的代價,都要反抗。

很多人不喜歡艾瑪,認為她太過理想主義。

我還挺喜歡艾瑪的,她的內心沒有矛盾,始終遵循一個信念。

伊莎貝拉的內心是矛盾的,她選擇損人利己地苟活。她給自己扯的遮羞布是“反正小孩子們肯定要死,那就讓他們幸福快樂地度過6-12年吧”。

沒有邏輯思維+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就會被伊莎貝拉的話洗腦,忘記了只要所有人都反抗,把制度摧毀掉,小孩子們是不需要在12歲之前死的。

反抗和摧毀制度肯定需要很多死亡作為代價,但是不摧毀制度,那是到出貨期了,小孩子們一個一個都全滅啊。也就是,從現在到將來,沒有一個孤兒院農場的小孩子能活到12歲。

這麼一對比,反抗和摧毀制度即使有傷亡犧牲,代價可比不反抗小多了。

伊莎貝拉損人利己,拿小孩子的命換自己苟活,但是又沒有天良全泯,這就非常悲劇了。(漫畫裡她是死了的)

內心矛盾的人,一般都是矛與盾兩頭的罪責一起背,沒有好下場。

說一句題外話,我覺得人一生的修行,其實都是在修主觀內心和客觀世界的統一。

主觀世界必須邏輯自洽,同時還得和客觀世界統一。也就是內心自洽的同時,不偏離客觀環境。

內心矛盾的人,雜念太多,還互相矛盾,這就肯定活不好。因為人類的行為一般都遵循內心的想法而動,一個人長期由矛盾的想法驅使自己的行動,那他的行為處處矛盾。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他的境遇,行為處處矛盾,他肯定一生境遇坎坷,不會順遂。

內心自洽但是偏離客觀環境的人,也是會萬事不如意的。因為他的行為和客觀世界格格不入,沒有人買他的帳。

回到動畫,這部作品的開局真的特別高,懸念和節奏都十分抓人,繼續看2。。。

動畫信息

約定的夢幻島
中文名:約定的夢幻島
原 名:約束のネバーランド
又 名:The Promised Neverland / Yakusoku no Neverland
首 播:2019-01-10(日本)
IMDb:tt878845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