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Macross F》撒最後一抔土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21 02:04:47 作者:godannar Language

(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即便它最終可能是無法避免的——我都將不厭其煩地在正題前先談論如何稍微客觀一些來評價藝術作品。)



在觀賞藝術作品後,我們總是會不由得產生對作品的看法,並最終得出好與壞的結論。這是文明所賦予人類的一種天性。不同的人會將這種感受轉化為不同的形式儲存起來。評論人會通過報刊雜誌發表自己的看法,親朋好友會根據他的觀點推薦或阻止你去看某部作品。而在網絡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權力在各種虛擬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其目的也不再僅僅是推薦或批評,其背後掩藏的真意可能是讀者完全無法想象的。但無論評論的形式如何變化,對於讀者來說其意義是不變的。從短期來看,評論,尤其是好的評論為我們如何挑選欣賞藝術作品提供了相對有益的指示。而在更加長遠的時間流動中,那些最好的評論則為讀者揭示了作品內部存在的各種可能性,讓讀者對他將接觸或已接觸的藝術作品產生新的認識,去更好地從中獲取藝術給予人的感動。

毋庸置疑,評論終將走向好的一面。但在現實生活中,評論並不總是能給予人以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一無是處的評論在這個世界上隨處可見,而那些壞的評論則很可能誤導他人採取錯誤的方式欣賞藝術作品,並最終抹殺藝術作品獨一無二的多樣詮釋魅力。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去尋求更好的評論方法。對於動畫而言,這也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好的動畫評論首先需要摒棄的是個人品味。對於動畫作品,所有人都可以發表“我喜歡”或“我討厭”之類的意見,但並不意味著之後就能馬上推導出“這是好動畫”和“這是壞動畫”。尤其在現如今的日本動畫界,以單一元素決定作品成功與否的現象隨處可見,這就讓觀眾做出客觀評論顯得更加困難。因此在撰寫評論時,好的評論者應當有意識地去尋求一種能夠普遍適合各種作品的準則,同時又不至於因為其準則的粗暴單一而損害了作品原有的面貌。

與個人品味相較而言,評論準則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更加千奇百怪,並且與個人品味在很多方面牽扯不清。對於科幻片或戰爭片,有些人可能會以“寫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射擊姿勢不對?零分。

軍服細節錯誤?零分。

違反XX法則?零分。

作品不夠硬?零分。


大多數寫實主義評論者在運用類似的準則時,常常遺忘了對作品的其它方面進行評論。這顯然不是一種好的評論準則,即便在某些方面它揭示了作品的部分缺陷。

而從更高的視野來看,寫實主義反映的是觀眾在欣賞作品時傾向於使用他們從現實生活或在他們看來可信的藝術體驗中得到的經驗來對作品進行推測。一旦作品的發展和觀眾的推測之間的距離達到那個危險值時,觀眾就會對作品產生惡意。距離越遠,惡意越大。但事實上,人類的藝術發展已經證明:作品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體驗並不是決定作品好壞的標準,因為好的藝術作品通常都擁有一套自己的內部運作規律。正相反,藝術作品的內在運作規律越是背離現實世界,它就更加接近新的藝術體驗。只要不違反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對作品的任何使其遠離現實世界經驗的處理都是允許的,因為這些離經叛道的行為中蘊藏著的很可能是推動藝術發展的巨大力量。


基於上述理由,我所追求的評論準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系統性

所有藝術作品都擁有其形式。對於動畫這種複合體藝術而言,其形式又比之其它多數藝術而言更加複雜,這也因此要求我們在評論動畫作品時將眼光儘可能放在對作品所有元素的分析上。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並不是與內容相對的外在,而是指一個以某種規律運行的的系統。形式就像是我們的身體,從詞義上講它是表面和物化的,但其所蘊含的卻是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這個神奇的小宇宙。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在藝術世界裡並沒有最好的形式,就像人類的軀體並非完美的造物。

二、複雜性

複雜並不意味著阻礙。複雜的動畫理所應當是好的,但這和難以理解完全是兩回事。一部複雜的動畫其目的並不是要阻礙觀眾進入動畫,而是要為觀眾開闢更大的詮釋空間,讓作品擁有更加長遠的觀賞壽命。

三、原創性

同樣,為原創而原創也是不可取的。刻意與別人的作品不同並非原創的宗旨,而那些賦予作品新意義的翻拍則常常反映了原創的實質。



上述三個原則之間並沒有高下之分。因為從我觀賞動畫的經驗來看,很少有作品能夠同時嚴格遵循三個準則。在評論作品時,我們應當更加註重於先對作品本身進行細緻的觀察。

以《Macross》為例:最簡單的評語“這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顯然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這是一部浪漫的太空戰爭歌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特點,但依然不夠。“《Macross》不僅僅只有三角戀。對於官方所宣傳的‘歌聲×可變形戰鬥機×三角關係’,我們大可把它轉化為更加準確的‘文化×戰爭×愛情’。當這個系統建立起來後,我們才能從作品中發現這三大元素是如何互相作用,進而理解為何我們從中獲得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評論者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樣的詮釋揭示作品的形式特徵,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對於Macross系列而言,這個系統就是“文化×戰爭×愛情”——偉大的三角體系。而《Macross F》之所以被我認為是失敗的,正在於它對這個系統的錯誤理解與表現。通過對幾部具有代表性的Macross作品的回顧,我將力圖去證明這一點。




《超時空要塞Macross》 & 《超時空要塞Macross 愛還記得嗎》


1982年10月開始放映的《超時空要塞Macross》在當時的日本動畫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部劃時代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當時看來應歸結於其敏銳的商業意識:音樂、三角戀、宇宙戰爭……這三大元素正好迎合了一代日本年輕人的價值觀——反抗現實、追求戀愛以及痛恨戰爭。但如果以動畫史的眼光來回顧這部作品的話,我們會很自然地把《Macross》置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次動畫浪潮之中:


以《宇宙戰艦大和號》為開端

以《機動戰士高達》為巔峰

以《超時空要塞Macross》為尾聲


把這三部作品擱在一起絕不僅僅是因為三部作品的歷史地位。事實上,這三部作品間存在著明顯的形式複雜化的痕跡。相比之《宇宙戰艦大和號》主題的單一性,《機動戰士高達》通過吸收過去ROBO動畫的優點,把青少年的純潔和殘酷的戰爭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高達式的雙線敘事系統,並藉此把動畫的主題提升到人的進化上去。而《超時空要塞Macross》則在前兩部作品的基礎上構築了日本動畫史上開一時先河的三角體系,也為這一波動畫潮流畫下了完美的據點。以《超時空要塞Macross》為標誌,日本動畫在形式的構築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步讓日本動畫最終走向成為普遍藝術的道路。

回到分析《超時空要塞Macross》的三角體系上來,我們會發現在這部初代作品裡,三大元素之間的互相制衡是之後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在愛情元素中,林明美的歌手立場與早瀨未沙的軍人立場讓三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在戰爭元素中,早瀨是戰爭的直接參與者,而明美則是戰爭勝利的最大功臣;在文化元素中,愛情的失敗促成了明美對歌聲的最終認識,戰爭則擔負起凸顯文化力量的背景作用。但總體上來看,三大元素中戰爭依然佔了上風,這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年輕人對戰爭的深惡痛絕,這也是80年代ROBO動畫的一條重要脈絡。

通過對三大元素比例的調整,創作者完全可以擺脫系統的束縛,自由地對作品賦予其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意義,以及能夠貫穿所有時代的深層意義。在之後的Macross作品裡,這個形式上的特點將被充分地利用起來。




《Macross Plus》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愛情佔了主導地位的Macross。

1994年對於Macross來說是特殊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同時誕生了兩部獨特的Macross系列作品:《Macross Plus》和《Macross 7》。河森正治不再直接擔任作品的監督,而是同時負責兩部作品的規劃重任,把監督的任務轉交給更適合的人。通過互相對比以及對Macross系列的全面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河森的製作思路,即之前我提到的對三大元素的調整。初代Macross把戰爭放在了故事主題的首位,而1994年的這兩部作品則體現了另外兩大元素的可能性,其中《Macross Plus》負責的就是愛情這個部分。

相比之初代Macross的平衡性, Plus就有些頭重腳輕了。在三大元素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愛情元素的獨大,因為整個故事其實就是圍繞著三位主人公的愛情悲劇來運轉的。Plus中既沒有明顯的戰爭主題,同時也不提倡音樂的理想主義情懷。Plus的戰爭是局部的,其中既沒有壯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更無對死亡的畏懼與克服。Plus的音樂在歷代Macross中其敘事地位也是略顯薄弱的,只有一首VOICES可算作是整個故事的線索。

但這正是《Macross Plus》的可貴之處:講述了一段屬於成年人的愛情。Plus不僅脫離了Macross系列一以貫之的文化主題,甚至是脫離了整個日本動畫大環境,因為它第一次在動畫里正面展示了愛情荒謬的一面。過去的日本動畫總是喜歡宣揚絕對正面的價值觀,但Plus不是,它所宣揚的是人生令人絕望悲傷的一面。人生來是自由的,我自由地選擇,我的選擇鑄就我,我的選擇令別人不自由,別人的自由束縛我的自由,最終世界是荒謬的,而我要負擔起我的責任。而由渡邊信一郎擔任監督最終被證明是這部動畫的最大成因。在日本動畫界,你很難再找到一個人比他更會敘述人的孤獨與人之間的無法分割。




《Macross 7》


《Macross 7》註定要成為日本動畫史上最受爭議的幾部作品之一。因為它太極端,極端到閱歷最豐富的動畫觀眾也不一定能夠全盤接受。但有一點是不容否認的:《Macross 7》對日本動畫眼界開闊的貢獻絕對難以估量,因為這部作品頭一次把視覺藝術從日本動畫的王座上拉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音樂。雖然這相較於迪斯尼的《幻想曲》晚了近55年,但對於日本動畫而言這依然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與雙子星《Macross Plus》相比,《Macross 7》在三大元素的調整上更加極端。愛情?戰爭?在M7裡唯一的真理就是音樂。這並非是說愛情和戰爭被拋棄了,而是它們不再擔負表達作品主題和意義的功能。歌聲成為表達故事主題“終極的和平,終極的理想主義,終極的文化衝擊”的唯一途徑。歌聲就是文化,歌聲就是力量,歌聲拯救世界,歌聲創造宇宙。主角熱氣巴薩拉一句“群山,銀河,聽我唱歌吧!”道盡了整部動畫的主題。

《Macross 7》的極端性集中體現在主人公熱氣巴薩拉身上。在三角戀體系中,他是當仁不讓的絕對核心。表面上看,兩男一女的三角戀裡,女性理所應當成為三角戀的核心。但在M7裡,巴薩拉卻反傳統地擔負起了絕對核心的責任。觀眾在欣賞動畫時可以很明顯地注意到,女主角米蓮對熱氣巴薩拉的戀慕從第一集起就從未動搖過,而卡姆林中尉在這種關係中所擔負的似乎更近似於一個無害的第三者。在戰爭中,熱氣巴薩拉是當仁不讓的英雄。無論別人如何批評他的絕對和平主義,他對戰爭結束的巨大貢獻都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我們可以斷言:這就是一場個人與整個世界的鬥爭,最終他勝利了。至於文化元素裡他更是絕對的唯一存在。林明美用歌聲讓杰特拉帝人回憶起文化的可貴,而熱氣巴薩拉則更進一步:他用歌聲征服的是原始惡魔,一種沒有文化基礎,象徵著宇宙中不可解反生命力量的物種。從文化衝擊這個主題上講,M7所取得的成就更在初代Macross之上。

和如今大紅大紫的渡邊信一郎不同,M7的監督アミノテツロー在中國觀眾群裡可能鮮有人知,這也反映了1994年兩部Macross在中國得到的不同評價。但就M7這部作品而言,アミノテツロー的價值可能要更勝於渡邊信一郎之於《Macross Plus》。在1993年由他監督的《疾風無敵銀堡壘》中,我們會很容易發現作品裡與M7有著驚人的相似,即那種義無反顧的理想主義情懷。這種特質是河森正治所不具備的。

1994年毫無疑問是屬於Macross的一年,但並不是河森正治的一年。河森正治揹負了本不屬於他的盛名,這也直接導致他在日後的創作生涯中時時求新求變卻又處處受制於人。




《Macross F》


在進入最後的正題前,我還得再談談《Macross Zero》。

2002年發售的OVA《Macross Zero》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Macross系列的正統續作,因為這部作品實質上已經放棄了過去三角體系中的三大元素。從形式上講,“歌聲×可變形戰鬥機×三角關係”依然存在,但這三者已經不能等同於“文化×戰爭×愛情”。或者應該這樣說:這裡的“文化×戰爭×愛情”是狹義的“文化×戰爭×愛情”,其意義和之前的Macross截然不同。在1994年那兩部劃時代的Macross後,原有的三角體系已經失去了繼續調整的餘地,創造新的三角體系勢在必行。標題中的Zero現在看來,似乎也有“一切歸零”的意思在裡面。河森正治選擇通過古文明這一點入手,其結果譭譽參半,Macross的江湖地位也隨之日趨下滑。

於是後來者《Macross F》就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從商業成績上來講, MF絕對不能失敗,因此重複ZERO的路線顯然行不通。但從Macross這個系列的特點上看,可供河森調整的空間又不是特別多,導致最後只能穩妥起見走三元素平衡的路線。


那麼問題來了:河森正治有這個能力嗎?

答案是,他既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合適的環境。


初代Macross在一定程度上是平衡的,但其首要條件是有充足的空間供劇本精心安排三大元素的關係。以MF僅僅25話的長度來看,在空間上就相當捉襟見肘。而《愛,還記得嗎》中河森正治的表現也充分證明,他並沒有那種在針尖上起舞的本事。錯誤的製作思路直接導致河森無法在有限的空間裡為作品制訂明確合適的主題。而主題的模糊化,反過來又讓三大元素的安排顯得無所適從,結果導致整部作品形式分裂,主題也顯得混亂而模糊。

形式分裂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元素本身的失敗。MF的三大元素裡愛情是描繪最失敗的一個,因為這裡幾乎就不存在可以成立的三角戀。無論從外貌、性格還是行為上,蘭卡都很難直接給觀眾以“戀人”的形象,這與“女王”雪露的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蘭卡的尷尬情況其實非常類似於M7裡的米蓮,但是後者是有意為之,而前者則是混亂製作思路和商業利益的混合產物。這種混亂取向的直接反應就是老觀眾對蘭卡這個人物的普遍不滿(比如部分中文論壇曾盛行一時的“綠毛必須死”)。

戰爭和文化同樣是MF的敗筆。MF裡Vajra和M7裡的原始惡魔極其相似,但昆蟲生命體這個特徵讓Vajra更近似於天災而不是敵人,於是戰爭本身也就無從談起。文化元素方面河森雖然也有意識地引入了負面歌聲這種脫離Macross系列傳統的設定,但他對原始文明題材的過分執著導致主題模糊不清,於是對文化的探討也就只能是蜻蜓點水了。另外不客氣地說一句:菅野洋子的配樂雖然還說得過去,但在Macross系列裡恐怕還是隻能去爭倒數一二的位置。作為Macross系列用以傳遞“文化衝擊”理念的最重要工具,菅野的配樂只能說在商業上成功了,和故事本身卻是嚴重脫節的。


(其實也不能全怪菅野,畢竟作品本身就沒個主題,再好的配樂遇見這種事兒也是沒轍。)


2010年的《Macross F:虛空歌姬》無疑是一次河森正治對TV版失敗的全面反思。但這次調整顯然也不怎麼成功,形式上的錯誤並不是小修小補就能糾正的。Macross要想重複上世紀的輝煌,恐怕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流行歌手,而是一批足以擔當重任的年輕動畫人。而作為這個系列現在當仁不讓的核心,河森正治也必須儘快調整製作思路,以證明自己當初不是跟著其它人打醬油的。

動畫信息

超時空要塞F
中文名:超時空要塞F
原 名:Macross Frontier
又 名:超時空要塞 邊界 / 超時空要塞 開拓者 / マクロスF / Macross F
首 播:2008-04-03(日本)
IMDb:tt121615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