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與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8 13:07:24 作者:黑白信仰 Language

首先需要提出的一個觀點是:情,感情,絕對不是愛。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包括中國人用的“愛情”一詞在內,其實它的用途並不明確,“愛”和“情”應當是兩個詞。 實際上,感情的用途可以說是十分的廣泛。親情、友情、愛情(這裡偏指感情)都叫做感情,但我個人並不建議把感情分的這麼明確,因為有時這些感情之間確實沒有那麼深刻的分界。就比如古希臘劇作裡面的《俄狄浦斯王》,兒子和母親之間本應是親情,卻發展成了愛情。當代人父子、母女之間感情好的更喜歡相互之間稱為兄弟、朋友、閨蜜。我並不認為這樣的情況就應該叫做道德淪喪,其實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何為感情,就不會再產生這樣的疑問。 而之所以說感情和“愛”是不同的,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目的上了。可以試圖回想一下“感情”這個詞的使用場景:當一個人對你說到“感情”這個詞,或者在用行為表現“感情”這個詞的時候,他是怎樣一種想法。先從友情開始:當一個人主動向你靠近,並提出交朋友的時候,他的真實想法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想要得到友情——這種可以填補寂寞的感情。換句話說,他是在需要你。這個場景我們可以這樣翻譯:我一個人有些孤單,所以做我的朋友好嗎?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多年未見的老友,當他向你提到“感情”時,大部分時候還是在需要你:他可能是想向你借錢,或者最近內心有些寂寞,但無論是物質上的需要還是精神上的需要,所謂感情,實際上就是一種需求、一種索取!同樣的道理再去看親情,有人說,許多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無私的,他們從來沒有企圖過任何的回報。但我相信看到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明理的人,不會真的把父母的付出當做天經地義,我們都發自內心的在等待可以回報父母的時機。說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父母可以不計損失、不求回報的為子女做很多事,他們不會向子女們提出什麼要求,但是,在心裡的某一處領域,他們就真的沒有企圖過回報嗎?老有贍養、孤有子近,有些話即便不說出來,隨著年歲的成長我們也應該去學著一點點地體悟他人。而且完全不必把感情的交易看得太過下作,說到底,人類文明發展至今都脫不開這相互間給予的羈絆。在感情的基礎上,任何的付出都是以回報為前提的,這就是我所思考出來的感情的真相。 看到這裡,我相信一定有人想要開懟了。不過沒關係,接下來要闡述的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也就是愛。 相信現在很多的人都在探索“真正的愛”,尋找所謂“愛情”。這裡就先引用我在嗶哩嗶哩上看到的一個猶太人的解釋,闡明何為“愛”:當我們在說“愛吃魚”和“愛一個人”的時候,這裡面的“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偏向於“感情”,就是說:我拿魚餌給魚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它吃飽,而是為了捕捉到它,並最後滿足於我。這不就是前文所述“以回報為前提的付出”嗎。就像現在許多的戀愛觀點一樣,女孩為男孩精心打扮,男孩給女孩買稱心如意的禮物,說到底,不過是現代人最喜歡的一句調侃:我就是饞他身子。這還算比較坦誠,那些不坦誠的不妨回想一下做類似行為時,自己心裡的真正想法。看到這裡,我們也不必對渣男渣女抱有太多的敵意,因為本質上這些行為其實是一樣的。或許我們還應該羨慕一下渣男渣女們的技藝高超,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就能夠達成和我們相同的目的。 但是“愛”卻是不同的:一心一意希望對方能夠過得更好,一切的付出都是基於讓對方得利這個目的之上。這種東西是神聖的,而且雖然我前文說“不必把感情的交易看的太過下作”,但是把感情和愛混為一談就是對“愛”的玷汙,就像真正的哲學家們對懷疑主義者們的鄙棄一樣,我同樣認為把愛和感情混為一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再次申明:二者之間有本質的不同。 說到這裡,就可以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現象了。就拿親情舉例:父母對我們是有感情的,所以會不由自主的付出,但是說到底,這些付出的目的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讓我們回報,請想懟的朋友們認清現實。中國人喜歡講鴉反哺、羊跪哺,可我們也應當意識到,這兩個詞的使用場景是:有人希望你也能這麼做,這是這兩個詞產生的根基。但是,相應的,真正的“愛”就存在於這些相處的點點滴滴中。舉個較為極端的例子:溺愛。不要先批評這個行為,請明理的朋友先思考一下溺愛的使用場景:當父母對我們“溺愛”時,真的考慮過將來我們也能“溺”回去嗎。不會的,這個詞提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該意識到自己過分寵愛的行為會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現在有許多自我意識過甚、公主病嬌不就是源於這分濃重 的“愛”嗎。沒有人是傻子,不知道過分寵溺會對孩子造成多麼不良的影響,但還是忍不住去寵愛他們心目中的“天使”。不可否認,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就是“愛”,色彩再濃重也是“愛”。這也是為什麼給“愛”下定義時,我用的是“不求回報的付出”,而不是“想要讓對方好”。 從這個角度上看,有人會想:那“對你嚴厲”不是比溺愛更好嗎。這裡先得看“對你嚴厲”的目的是什麼:被社會毒打也可以叫做社會對你的嚴厲,但即便在理解這些行為後也不會有人把這種嚴厲和父母對我們的嚴厲混為一談,傻子才會對社會說:我想讓你狠狠地愛我。別想太多,社會想要毒打你,那真的是純粹把這當做一種樂趣。而如果是那種抱著“即便讓你將來恨我也要讓你變好”的嚴厲,那是“愛”無疑。因為在這個想法誕生的時候,他就已經不對回報有過什麼企圖了,並且是真正站在我們的角度,為我付出。可以看到,“嚴厲的愛”和“寵溺的愛”其本質都還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區別無非是一個度的問題,而且並沒有哪種愛是完全被推崇的。過分嚴厲招致嫌怨,過分寵溺抑制成長。我們能夠體會到愛,還是要基於我們對於這些行為的理解,否則就可能會走向極端,變成寵溺的“大小姐”,或者叛逆的“獨行俠”。這也是現在一種新的對於“愛”的理解產生的根基,即:真正的愛是讓對方接受。我並不否認這個觀點,但也不可否認,這個觀點同樣是基於:不計回報的付出,這個根基。並且,我依舊堅持,愛就是愛,過分地愛依然是愛! 這裡寫這樣一篇長篇大論,是因為在欣賞《紫羅蘭永恆花園》時,有太多我認為狹隘的彈幕在影響我品味其他人對於這部“聖經”的理解。有關少佐對薇妹究竟是“愛情”還是“類似長輩的關愛”,居然還要去做無休止的探討。和感情一樣,無論父愛、母愛、異性之愛、朋友之愛、甚至跨種族的愛,我依然不提倡把“愛”非要分的這麼條條框框。愛就是愛,是一個人真心希望為對方的付出,與之相區別的應該是“感情”,又何必非要在“愛”的內部做那麼多無謂的爭執呢。少佐發自內心的同情著作為“戰爭機器”的薇妹,這是感情的基礎,也同樣是愛的基礎。在最後一戰中他把薇妹帶在身邊,我認為不能拋棄這種想法:他也希望薇妹能夠在戰爭中起到作用,目的是為了勝利。絕對不能把這個行為想成是:我就是想把她帶在身邊,這雖然看上去很浪漫,但無疑就是在混淆事實。而他在行動前對中佐提出的請求,才是他對薇妹“愛”的表現。他在做這些的時候會產生“將來能和她一起生活就好了”,或者“我不能讓我的女兒受傷”以及類似於這些的想法嗎? 換句話說:他可以對所有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孩子們展露自己的憐憫,而基於這份憐憫為孩子們做出的不計回報的事不就是愛嗎。但薇妹和其他孩子們不一樣,二人之間是還有感情這種羈絆存在的。少佐給薇妹名字,照顧薇妹,給薇妹買禮物,這些點滴裡早就讓薇妹變成了少佐世界的一部分。愛是無私的,但也是脆弱的,或許某一天說沒有了就沒有了。但有了感情的羈絆,就會變成像藕斷絲連一樣的情況。就算某一天薇妹不需要少佐了,少佐也絕不會輕易放開抓住薇妹的手,這不是愛,這是情,但卻是美好的,也是讓人嚮往的。

動畫信息

紫羅蘭永恆花園
中文名:紫羅蘭永恆花園
原 名: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又 名:薇爾莉特·伊芙加登 / Violet Evergarden
首 播:2018-01-10(日本)
IMDb:tt707818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