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5 10:37:50 作者:Cindy喵助醬 Language

在經歷了那個瘋狂的夏天之後,還是要繼續在這個瘋狂的世界生存下去。

作為繼《你的名字》之後時隔3年新海誠導演的又一力作,《天氣之子》在上映之前就已經贏得了各方關注。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動畫電影,那毫無疑問就是完全的平庸,縱觀演出、音樂與劇情,《天氣之子》相比起《君名》都難以望其項背,相比起新海誠的其他優秀作品更是黯然失色,在失去了精妙的演出和真正能夠直擊心靈的音樂之後,新海誠式劇本的各種短板,在絢爛的光影與色彩之中,被暴露無遺。

以上為本片評價,餘下部分涉及劇透,請斟酌後謹慎閱讀。

原文刊載於Bilibili專欄【隨談電影】《天氣之子》——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本文有刪改。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1張

灰色壓抑的“新”東京與鮮活絕美的空中雲“海”

從來沒有人質疑新海誠的美術功底,自然,也沒有人質疑《天氣之子》在美術水準上達到了何種登峰造極的水準。在新海誠的筆觸之下,東京在沐雨之後顯得如此莊重且肅穆,卻又在燈光的裝點下如此美輪美奐。灰色的壓抑色調充斥著城市的大小角落,與《君名》之中鮮活且充滿生機的東京大相徑庭。陰雨下的東京似乎剝奪了所有人的生機與自由,在這個雨水沖刷著活力的東京市舞臺上,帆高、陽菜,與他們的圈子裡大大小小的人物那真實又魔幻的故事就此上演。

對比起得到陽光只能苛求施捨的地上東京,這一切大雨的罪魁禍首卻能夠獨佔陽光。

充滿生機的雲海草原,宛若透明無物的雲上水生物,若是要尋詞形容,或許唯有“神蹟”合適。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2張

灰色宛若死寂的東京城,與生機磅礴的雲上世界;

暗與光,死或生,灰與藍,魔幻的情愫覆蓋了這一個無比現實且殘酷的城市。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3張

新海誠對於細節的苛求,構築了一個真實卻又略帶迷幻的“新海誠的”東京,在這個故事裡,不論是城市枯燥而死寂的一面,還是單純而善良的一面都同時存在,每個角色的舉手投足都充斥著生活氣與真實感,原本龐大的東京市就這樣被個性鮮明的角色從不同的側面進行了演繹,偌大的城市,化為了僅僅數人的微小舞臺。

而新海誠對於景物的觀察與對世界的想象,也幫他構築了一個龐大而精緻的雲上世界,儘管那些雲上水生物是難以目視,但龐大的群體讓他們化為了空中最絢麗的彩虹,陽光在這裡被詮釋地五彩斑斕,無垠的天空被微小的生物群充斥,如龍一般的身型穿梭於天地之間,似乎讓整個空間都變得夢幻而又神聖。

向死而生的東京被微小的人物支撐起了龐大的舞臺,生生不息的雲之彼端卻又在龐大的空間之中,搭起了僅僅屬於高帆和陽菜兩人的舞臺。新海誠的美術筆觸讓這一些都超脫現實,卻又無比真實的幻化在銀幕之上。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4張

但這也是本片為數不多的優點……

平庸且枯燥的叛逆青春故事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故事實際上意外的單純,它沒有所謂“成人”世界的無聊與枯燥,它沒有那種沾染世俗氣息的人物情感,它追求的是那份在人生中前二十年中最叛逆、最自由的那段青春年代時期的故事。所謂的生存難題與東京的現實社會,都只不過是這個故事的背景板陪襯,新海誠在這部電影中想尋回的,就是那份衝動的人生與青澀的感情——但他已經忘了,他的內心早就不是那個15歲的少年,而他,也從來不會掌控多樣題材交錯的背景格局。

整部電影最終就變成了一個虛構出來的虛假的15歲少年,帶著他虛假而做作的叛逆青春,去追尋帶著魔幻傳說的少女的故事——以災難一般的演繹形式,像極了那個被水淹沒的威尼斯東京,令人不知所措。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5張

為何我說這是一部青春的叛逆故事?其實在最開始講到男主年齡的時候,就預示著這是屬於一個15、16歲少年少女的故事。影片的最開始,高帆背離家鄉和父母離家出走,來到了他心心念唸的東京——這實際上是部分日本年輕人非常真實的寫照,他們嚮往著繁華而又喧囂的東京首都圈,對自己的家鄉抱有“早已過時”的看法,高帆何嘗不是在這樣的想法驅動之下,對自己的父母發起了叛逆,攢夠了足夠在東京短期生活的資本,妄圖捨棄自己過去的身份,在東京開闢新的人生。或許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理由無不是可笑而幼稚,但在那個想要拼命證明自己已經長大的年紀,或許真的有人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份叛逆在全劇中化為了兩條線索——無法查證的身份證明和無跡可尋的手槍。

這兩者分別象徵著兩種形式的反抗,一種是對自我的反抗,通過捨棄自己的身份證明,象徵著與過去的自己“訣別”,而無意之中拾到的手槍,則是對社會與規則的叛逆,他因為偶然的契機,與社會的反面搭上了聯繫,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當他扣下扳機的一瞬間,他的叛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也確確實實的改變了他接下來的時間裡,甚至未來處事處事的態度。

但這把槍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因為新海誠根本沒有想好該如何處理這個遠超於社會和法律的“力量”,這把槍的出現非常的隨意,但其實很能理解,不只是新海誠,甚至於日本絕大多數青年系主題(我理解的青年系是一種思想內核,與年齡無關)的導演、編劇,都很喜歡用一個個巧合構成主角的成長與人生,但這把槍根本沒有貫穿整部電影,它只是被很隨意的撿起,又被很隨意的丟棄,作為主角在暴力一側反抗社會的縮影,它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著墨,甚至於兩次主角拿起槍的機緣都是過於生硬的巧合,甚至於開槍時的心境描寫都是那麼的淺薄。

這條暗線本可以和帆高的明線也就是“東京黑戶”進行交叉,講述出一個少年在東京經歷的衝擊與蛻變,但讓人疑惑的是為了強行把槍拉回主線,這部電影的負面形象在中後期開始幾乎全部轉接給了警察,這把槍背後所牽扯的黑色勢力亦或者一個持槍、甚至於開過槍的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問題在全片中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思考。而為了讓槍能夠順暢的滑入主線劇情,新海誠的選擇是再一次拔槍、開槍——一種可笑、無力又生硬的突兀轉折。而所有的警察都變成了純粹的背景,他們足夠可怕,可怕到能夠逼出一名16歲少年內心最可怕的心魔,但他們卻又如此的無力,面對主角尋找人生目標的步伐,他們只不過像紙片一般被輕易的擊倒、跨越,這樣兩極分化的角色用意反而讓這把槍的地位變得更加混亂,因為只要肯定了這些對警察發起的叛逆,那前期的拾槍又遺失的劇情淪為了徹徹底底的廢話——因為只要有離家出走與失蹤黑戶這一設定,帆高躲避警察就已經有了充足的理由,他甚至還不如直接讓帆高從來沒有丟棄過這把槍——至少他是真正正正的掌握著叛逆的資本。

或許新海誠想講述的是少年一度掌握了超脫法律的力量,在面對善意與溫柔時選擇了捨棄,但當自己平靜的生活與所愛的人們受到威脅的時候,他選擇了再次拾起這份暴力——我衷心希望誠哥不是這麼想的,因為那樣真的會讓成片效果變成一個笑話。

為何我說這部電影的主題的是“叛逆”,因為這其中的所有主要角色都在對自己的生活發起叛逆,不論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的圭介,在回想起自己對妻子的情感時挺身而出幫助高帆,還是仍然抱有那份青春悸動的夏美帶著高帆在水淹的東京城一路狂奔,亦或是反抗消失的命運選擇與愛之人攜手而生的陽菜,亦或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能夠拋棄一切奮勇抗爭的凪,幾乎所有人都在反抗那個循規蹈矩的生活,都在反抗這個平靜而又枯燥的世界——“畢竟這個世界本來就如此瘋狂”

但令人遺憾的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那個女孩——天野陽菜,卻只被傾注了過少的筆墨。這個角色身上有太多可挖的潛力,但僅僅是被新海誠一筆帶過。她與帆高的情愫與為人們自我奉獻的犧牲,本都可以作為相當有深度的劇情進行展開,最後卻只有草草收場。

但我前文一直在強調的“叛逆”,在陽菜的身上也同樣存在。如果說電影前半段陽菜的生活實際上是一直被東京這艘大船拖拽前行,沒有理想,也沒有被弟弟以外的人所需要,她能夠做到的,實際上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活著而已。帆高的到來或許有些突然,也讓她手足無措,但她的包容力讓她接受了這個從偏遠地方到來的少年。帆高的到來也讓她第一次分享了自己的祕密——控制陰晴的“晴女”,在帆高的推動下,她開始用自己的能力為東京的普通人們帶來希望與光明,她自己也樂在其中,但事實上直到面對即將消失的危險之前,陽菜都沒有真正的找到自己的目標——所謂的“晴女”,不過是上天賦予的有代價的能力,而她利用晴女的能力行善,卻也不過是為了從別人的需求之中找到被肯定的價值,那她自己的價值究竟在何處呢?她奉獻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晴天,究竟是為了弟弟與帆高接下來的人生而自我犧牲,還是為了拯救這個被大雨摧殘的東京市?影片到此為止都沒有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當帆高將陽菜從雲海帶回人間的時候,其實也是陽菜自己做出了選擇,她反抗了別人對她能力的需要,反抗了她原本已經被上天安排好的被動生存的一生,反抗了本該消失的宿命。陽菜的反抗,是她對宿命論的反抗,是她對這個瘋狂世界的迴應。

但陽菜的意志呢?她所尋找到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影片卻直到最終都沒有給出答案,讓她選擇與帆高共同的生活,並不能稱得上一種選擇,而是電影必然的“結局”,如果說《秒5》的最後貴樹與明理擦肩而過,在那個電車閘道選擇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言葉》的最後雪野老師依然選擇了她的教師之路;《君名》中三葉原本想要去東京的原因也並非和瀧的神交,而是她自己的願望,才最終促成了與瀧的真正相見。《天氣》裡陽菜實際上卻沒有真正的做出事關自身的選擇,她最終只是做出了情感上的選擇,卻沒有能夠告訴我們,她的人生究竟要如何選擇?我們也並不知道,在最後坡道上的陽菜,究竟是在祈禱著什麼?或許,這只不過是新海誠為了boy miss girl而做出的羅曼蒂克場景?我們或許永遠也不會知曉。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6張

新海誠實際上在本片的人物設定的非常討巧——

圭介——一個被生活磨平稜角的男人,對一切早已麻木,卻依然有著守護溫情的最後也是最強大的力量;

夏美——一個對社會抱有新鮮的情感,卻又在否定生活的道路上試圖融入這一切的青年女孩,卻也懷抱著願意與社會為敵的瘋狂;

陽菜——一個循規蹈矩,艱難生存的普通女孩,在獲得了超人的力量後,終於獲得了反抗社會的勇氣;

凪——一個未經人事,卻又對未來懷抱希望,將家人與友情看得無比重要的小大人;

帆高——一個企圖反抗社會與命運的少年,在獲得了力量之後才真正擁有了反抗的衝動。

這些推動的力量或許是金錢,或許是武器,但最重要的動力是自己的內心,這本該是一個涉獵廣泛,真實卻又能反映出這個社會上每個人的瘋狂一面的電影,氣候、社會、生存、犯罪、超能力與宿命論,太多的要素雜糅在其中,但最終卻因為功力不足,所有的方向都不過是蜻蜓點水,沒有一個真正深入的內核,只能化為浮萍在激流中隨波逐流,看似是一曲反抗與青春的讚歌,實際上卻又不過是條條框框下的必然結局。新海誠有了涉獵社會現象的目標,卻缺少了真正能夠反映世界的故事與能力與真正劃清現實的勇氣,本來有望成為新海誠轉型為社會敘事型而非抒情言情型的轉型之作的劇本,淪落為了可悲的四不像。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7張

至於很多人批判的三觀問題,實際上我並不想批判這部電影有什麼三觀問題,甚至於我都不覺得這部電影三觀有問題,這部電影的關鍵點就是對社會和生活的反叛,只不過用比較尖銳的方式進行了演繹,甚至於帆高選擇救回陽菜這個選擇我也覺得沒有任何的問題。既然全片的主基調就是反叛,那為了心愛之人選擇反叛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根本性的上的問題——它甚至牽扯不到三觀,因為這不是一部熱血的少年動畫,歸根結底,他還是一部後繁星時代的新海誠作品,它的故事內核不論如何發展,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小清新的情感基調上。或許是因為新海誠在女兒出生後選擇了擁抱美好的事物,這樣一個實際上沒有對世界造成任何改變的結局,聯結了兩個人之前的愛情。或許我們可以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實際上,帆高和陽菜真的對這個世界發起了叛逆麼?或許沒有,正如絕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青春的叛逆之後,最終也會隨著社會的潮水向前,遇到自己人生的羈絆,經歷歲月蹉跎,直到某一天再次遇到某個機遇,回想起當年的自己。

帆高和陽菜何不是如此呢?

在經歷了那個瘋狂的夏天之後,還是要繼續在這個瘋狂的世界生存下去。

乏善可陳的故事演出與遊離於劇情之外的完美音樂

新海誠實際上一直懷抱著魔幻/科幻題材這樣的巨大的背景的野心,從當初的《星之聲》和《雲之彼端》,到三年前的《你的名字》,新海誠實際上一直嘗試著將巨大的架空背景與自己的劇本鏈接。但遺憾的是,《星之聲》的成功與《雲之彼端》的失利,恰恰證明了新海誠的能力只適合將這樣的故事作為“背景”,而非穿插進故事的主線,或許是《你的名字》的成功,讓新海誠看到了曙光,這一次東京大雨的故事背景也讓他真正正正的瘋狂了一把,去嘗試那個放下了多年的夢想。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8張

然而《天氣之子》給我的答案是,他失敗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實際上在《你的名字》,中為了能讓故事的前提成立,劇本在細節上留下了大量的劇情發展上與邏輯上的不合理,但這一切都在前期的歡快劇情中沖淡了觀眾對於細節邏輯的思考,中後期劇情的驚豔轉折以及足夠優秀的線索收尾,都讓觀眾能夠體會得到足夠強烈的反轉與驚喜,在合適的時機配上幾乎完美的音樂插入,將細節的線索從深埋的地下一步步揭開豁然洞開的暢快感以及瀧和三葉為了拯救對方、拯救自己而不斷拼搏,甚至在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瘋子的時候,也能為了自己堅信的感情而堅定不移的邁出腳步,前期歡快劇情的羈絆到後來宏大的拯救計劃轉變的酣暢淋漓能夠讓觀眾從中感受到劇情上束縛的解放和真摯情感的抒發。

但《天氣之子》並非如此,影片開頭帆高的仿徨與混沌在拾到槍時被放到了最大,而在發現槍的同時又是他與陽菜的初遇,實際上冰冷的槍械帶來的力量與陽菜給他事物的溫暖與包容,本來可以成為他身上埋藏的伏筆,雙線並行,成為連接青春中的善良與極端的紐帶,但新海誠在對於槍這一條暗線的處理顯然沒有《君名》的繩結那般高明,他選擇了讓槍在帆高救下陽菜,兩人有了第一次交流之後徹底神隱,既沒有像《君名》的繩結一樣總是通過瀧的鏡頭若隱若現得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也沒有像《秒5》一樣讓櫻花這個隨處可見的景物成為聯結的象徵,而《言葉》乾脆就讓故事發生在庭院中的一場“偶遇”,而孝雄的行為也沒有脫離過“鞋”這一線索。所以在《天氣之子》中,當神隱槍械再一次被提及的時候,我很難得到“終於出現”的解惑感,而是更加迷惑“為什麼會在這個場景以這種方式再次出現?”。甚至於這一次直接讓帆高面對警察選擇了逃離和拔槍對峙,讓原本的矛盾與對峙顯得更加尖銳——要知道即使在《君名》中瀧藉著三葉的身體直接對身為町長的宮水先生直接施壓,即使真正目的是為了拯救這個與自己神魂相交的女孩,其背後也有著能夠拯救數百人這一簡單而直接的理由。帆高的作為,實際上是站在整個社會的對立面,甚至不惜直接與國家機關劍拔弩張,這樣的情節安排,並沒有真正串聯起與陽菜相遇之時的劇情,反而讓陽菜對當初開槍的帆高的斥責顯得毫無意義,似乎將角色的成長直接推到與否定。

這樣的情節安排與反轉實在稱不上高明,因為絕大多數影片的觀眾,實際上並非與主角等同的15~16歲,他們無法直接的將主角的作為帶入在如今的生活之中進行理解,因此強行的切斷主副雙線的連接實際上很難讓大多數觀眾去思考角色,這也並不符合新海誠一直以來的敘事風格,其對線索的串聯性可以說是歷代作品最差。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9張

但你說這部電影沒有新海誠的風格麼?我覺得不是,反而說,由於它雜糅了太多新海誠的風格,甚至說是雜糅了新海誠近20年來的創作風格,造成的結果卻是在敘事上顯得極為雜亂。

新海誠並不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這在他前期的作品之中實際上非常明顯,新海誠擅長的一直都是小編制的情感故事,每當遇到此類型的大背景複雜元素的故事時,要麼就直接性地將元素轉化為背景,實際上敘述的依然是青澀的情感故事,而將元素融合進情感的發展之中,能夠成就相當優秀的故事劇情(《星之聲》),而當誠哥真的打算把龐大的故事背景真的融合進故事本身的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主次不分與邏輯混亂,15年前的《雲之彼端》是如此,如今的《天氣之子》亦是如此,新海誠想將劇本所涉及的元素都儘可能的在電影中展現,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他擅長的小編制情感與複雜龐大的背景設定產生了明顯的對衝,明明在背景上已經走出了鄉村走向和更大的舞臺,本質上卻依然是那套鄉村愛情故事的邏輯,背景的空曠感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劇本細節上的瑕疵也會被更多的背景設定凸顯的更加明顯。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10張

縱觀新海誠二十多年的動畫生涯,可以很涇渭分明的分為兩個階段——“情感敘事”階段和“敘事情感”階段,但實際上新海誠從來沒有擺脫過前者的影子,他相當經典作品的《秒5》《她和她的貓》(簡稱《彼貓》,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新海誠作品)以及《星之聲》,都是典型的“情感敘事”風格,即情感的推進在劇本中大於敘事的推進,通過情感的發展來實現劇情的展開,這是相當多的文藝電影的敘事方式,這樣的電影往往在情感表達上市相當具有感染力的,但大多數不會敲定相當明確的主線,或者說“情感”本身就是電影的主線;而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後,新海誠開始嘗試在電影中安排明確的主線,這也是新海誠對商業化電影的嘗試的開始,如果說在後繁星時代的《言葉之庭》依然保有大量的“情感敘事”風格但已經出現了後來成熟的“敘事情感”的雛形,那進入2016年之後的《你的名字》就是相當典型的“敘事情感”風格,電影擁有了明確的主線,以及順應著劇情而鋪開的情感線索。這樣的劇本編排使得新海誠的電影不再是小眾動畫愛好者的產物,而是變成了成功的商業作品。

《天氣之子》中,新海誠似乎是覺得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前期劇情節奏上再次返璞歸真,重拾了當年的“情感敘事”風格,前期的劇情進展基本都是將情感作為推進劇情的重要元素,但如此這般,就會在劇情上缺少大量細節,因此,作為配角的圭介和夏美,就承擔起了“解說劇情”的重任,他們叔侄二人通過靈異文章的撰寫“工作”採訪的各式各樣的傳統神學傳承者,通過他們的口述以近乎直白的方式將很多設定上的“細節”甩在觀眾臉上,再無《君名》之中宛若解謎一般的劇情互動,觀眾對劇情的參與度大大得減少了。實際上這部電影的劇情是相當的沒有驚喜,在看到前段的1/3時我相信大多數觀眾都已經明白了故事大概的整體,而劇本也就如此照本宣科,有條不紊的前進。非要說有什麼偏離我預期的,就是在救回陽菜之後,大家都付出了相應的代價——永不停歇的東京大雨,這是我原本預計的第二種結局。以及他居然沒有把槍藏著而是真的丟在那棟樓中之後再次“幸運地撿到”,這段劇情之強行實在是令我失望。

當劇情進入中後段,尤其是進入影片後1/4的時候,誠哥終於意識到了——這是一部商業動畫電影,而非以前自己的自嗨式電影,於是劇情急轉直下,宛若脫韁的野馬,粗暴的回收伏筆,急躁的推進主線,情感上的演出變得浮躁而簡單,甚至可以說已經完全被熟悉新海誠套路的觀眾給完全猜透,而在這樣已然了無驚喜的劇情之下,演出也變得乏力起來。我並不是說夏美的摩托穿越東京城與帆高的長途跋涉奔向交界的鳥居的演出不夠精彩,這段演出的動作細節以及三轉二場景與主體作畫的結合依然是保持了新海誠電影一貫的高水準,但相比起新海誠的其他作品而言,這一段實際上相當的平庸與俗氣,缺乏靈動與衝擊,或者說缺乏足夠的生氣,即使是相比起《朝花夕誓》和《胰臟》,這一段也顯得太過於平淡——新海誠本該可以做的更好,《君名》之中三葉的奔跑雖然同樣沒有太過誇張的表現,但結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劇情的緊迫感,以及音樂適時的插入,帶來的情感衝擊力是相當驚人的,但這樣的橋段,在《天氣之子》中被反覆的運用,在臨近結尾時,觀眾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疲勞,加上缺乏驚喜和生氣的劇情,本該成為全片點睛之筆的橋段也只不過成為平淡溪流,沒有了應有的味道。

即使是在全片點睛之筆的雲層墜落演出,其演出效果比起《君名》之中的繩結串聯起兩個時空的演出要平庸的多,很難讓人感到驚豔。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11張

我從來沒有打算否認RADWIMPS的音樂是由多麼的出彩,如果只是把《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和《大丈夫》與《前前前世》《夢燈籠》和《なんでもないや》等作品相比,實際一點兒也不遜色,甚至作為音樂而言還更加動人,但一部電影配樂從來不可能拋開電影談音樂。在劇情與音樂的結合上,《天氣》顯然遠不如《君名》,當劇情缺乏代入感時,音樂與觀眾的共鳴自然而然地會減少,《天氣》在音樂的插入時機以及與劇情的共鳴性上相比起《君名》也有了明顯的退步。

僅僅是讓觀眾覺得“好聽”,那他作為電影配樂僅僅智能達到“良好”而已,真正的優秀的電影配樂,應當能做到能與場景完美融合,當音樂響起,觀眾能夠自然而然地浮現起劇情畫面,在我看來,《天氣之子》的配樂,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至少相比起前作有相當的差距。

金玉其外,內核空洞,但依然很新海誠

《天氣之子》依然是一部在合格線以上的電影,這是毫無疑問的,一流的畫面,優秀的配樂,以及細節的感染力依然是值得稱讚的優點,田中將賀

代表人設動畫作品《家庭教師》《未聞花名》《龍與虎》和去年大熱的TV動畫《DARLING in the FRANXX》,其人設具有相當鮮明的辨識度,《龍與虎》同時也是新海誠認識田中將賀的契機

帶有強烈生活感的人設讓本作的角色形象相比起前座《君名》(同樣也是田中將賀的人設)更有貼近觀眾的感染力,而劇中對於“新海誠”式色情向大眾化工口感的嘗試都讓人有了更多藝術以外的吸引力。但羸弱的劇情與混亂的敘事然我很難對它做出正面的評價。它依然是一部相當標準的“新海誠”式電影,沒有驚喜,對於熟悉新海誠劇本問題的觀眾來說,或許也算不上非常失望,但也僅是如此了,平庸且無聊,這就是新海誠在2019年的最新答卷。

或者用更極端一些的說法,當大家都期望新海誠拿出一部擁有少年氣的青年電影時,他交出的答卷,卻是一部缺乏青年氣的少年電影,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本安排都處於過於理想化的設想之中,缺乏青年和成人電影該有的成熟與思考,在劇情的編排上顯得相當的不成熟,更像是面對主流年輕群體受眾模仿新海誠的風格寫出的輕小說水平,龐大的世界觀下拘泥於過小的格局,讓它幾乎沒有攀登更高的層次的可能性——雖然按照原本的設想,它應該擁有更高的水平。既沒有新海誠放飛自我時代帶來情感描寫的深刻與暢快,也沒有合格商業電影的劇情編排水準。

最終,它變成了如今的樣子,一部東京旅遊宣傳片,一部東京水利宣傳片(畢竟三年都沒有徹底淹沒東京,對於日本這個島國來說實際上是相當的奇蹟),以及新海誠對於14~16歲目標受眾的一次“大膽嘗試”。

僅此而已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12張

【私貨時間】夏美身上映射出的,是年輕人的社會現實

其實影片中有一個一直在主線中游走,擁有相當豐富的劇情的配角——圭介的侄女,夏美。說實話我相信絕大多數觀眾都不會忽視這樣的一個角色,畢竟帆高對她較好身段的好奇,也是帆高正值青春期的體現,她和帆高的互動也是劇中的笑點之一。

但這樣一個角色,其實卻相當鮮明的反應了我們這樣20歲左右的年輕人思想狀況,夏美在最開始出場時的形象相當的隨意並且也有強烈的青年階段的女孩的性感氣質。她在家中的隨性與對待採訪工作的自由和熱情,讓人一直以為她是一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角色,但當換患上一身西裝制服,出發面試,對帆高說出“這裡的工作只不過是臨時”的時候,才讓觀眾真正的認識到——她也像絕大多數的我們一樣,在渴望自由生活的同時,卻又不滿足於現狀,對自由和夢想的渴望與對生活的妥協,幾位現實的兩面都同時存在。她面試時的屢屢碰壁,也讓她在作品主線以外有了屬於自己的心事和生活目標,她不只是一個承擔著傳遞設定的簡單配角,而是一個塑造得相當完整、有血有肉的“人”,她行走於社會之上,嘴上是對社會現狀的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渴望,但卻也在嘗試著體面地融入這個被自己嫌棄的無聊社會。

當她駕駛著粉色的小摩托,拉上被追緝的帆高,跨越被水浸泡的東京街頭時,當她高喊“這下我們都是通緝犯啦!”然後繼續加大油門,飄過一個個東京的街頭小巷的時候,我深深地被這個女孩吸引了——畢竟在這個無聊的社會中,她真的遵循著自己的內心,發起了一次反叛,對自己平穩生活的反叛,對自己內心的釋放。

在我看來,她儘管不是主角,卻遠比陽菜和帆高這樣的“輕小說”主角,更加有血有肉。

而且,性感能幹性格開朗的姐系角色,誰不喜歡呢

【隨談電影】《天氣之子》個人解讀——華麗之下平庸的新海誠式叛逆青春 - 第13張

綜合評分 7/10

推薦度 ★★★★☆

畫面演出 9/10

音樂演出 8/10

人物設計 9/10

劇情架構 6/10

故事演出 5/10

一流的畫面與音樂,但劇本空洞泛化問題嚴重,影片再一次證明了新海誠對於大型世界觀駕馭的失敗,作為大型MV觀看可以獲得不錯的體驗,但觀賞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值得專門買票觀看,甚至推薦IMAX片場,體驗新海誠絕佳的美術風格和RADWIMPS的音樂,但考慮到影片本身的價值,沒有值得推薦二刷的理由。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