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就是披上現代外衣的西遊記。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31 03:05:25 作者:普洱貓 Language

寫之前先吐槽幾句:
配音根本沒走心前三分之一人物的痛苦憤怒都是用一成不變的語氣的嗎?
除了後三分之一的鯨魚特效,全片動畫效果實在太醜(比我柯越來越醜的畫風還戳人雙目)
去遊行的那一段你敢說特麼不是西遊記?
怪物世界的秩序怎麼和人類毫無差別,想象力呢!就借了個怪物沒有人類心中黑暗的這個梗!
主角光環太耀眼啊,主角一句話的效用簡直能起死回生啊!
(2.28補充 最近在重看西遊記,寫評悟空的時候突然覺得熊徹有些和他像,從中也能看出片子的四個人物設定不是偶然,西遊對日本文化頗有影響。百先生說過熊徹一句話,大意是:熊徹無父無母,是憑自己的力量變強的。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對於大聖來說,他不會輕易依賴他人,也不會去剋制本性裡的“自大自滿”這些本能。所以初期的他在我現在看來甚至是讓人討厭的。整部西遊,就是他的“人類化”史。熊徹亦然,只是電影在變化這一塊處理得太草率和匆忙了,人物遠沒有大聖那樣豐滿和立體。)

  一直到結尾我都處於一種被節奏拐跑不知所云的境界。劇情明顯分為三段:從認認弟子到久太接受怪物世界的生活再到熊徹贏得宗師稱號再到久太打敗被黑暗吞噬的一郎彥。第一部分的劇情明顯有些老套,我覺得應該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的問題,所以人物心理和關係的發展都沒有太細膩(比如蓮匆匆忙忙地起身追趕熊徹這一個細節我就覺得沒有變化過程)。第二部分開始有驚喜,一個是楓的出現,一個是父親的出現。先是楓,她是為久太連接怪物世界與人類世界的紐帶,沒有她就不會有之後的矛盾重重。我原以為這又是一個鼓勵男主角的爛俗愛情梗(沒錯我就是這麼耿直受不了所有劇都特麼非得要愛情元素),還好教會九太成長的她還沒來得及說出愛意。而父親的出現標識著九太面臨著選擇——在我的觀點裡這往往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的標識:把一個矛盾重重的選擇做得足夠好了,這裡面大有道理可言。比如我非常喜歡的《玩具總動員》系列。這部分的結果是熊徹贏了宗師的稱號,九太回來了,本以為一切都應該結束,本以為九太選擇了陪伴自己最久的而不是人類世界中所謂虛無縹緲的親情紐帶。孰料,很早之前埋下的人類黑暗之心的伏筆終於派上了用場(也是啊豬山王分明善良得過分怎麼會是終極大boss),最終九太要面臨的不是在人類和怪物之間的選擇,而是來自同類的威脅。第三部分,被黑暗吞噬的一郎彥執迷不悟一心要復仇,身為人類的他卻一直嘲笑人類自身的力量渺小。因為在怪物的世界法則裡,力量是到達頂層的標杆,從這一點上和人類社會是相似的,我們苦惱著和別人的不同和差距,把自己的個性消除湮滅到人群裡,讓那些固有的世俗的標準左右我們的目標和視野,汲汲求取著到頂峰去。在第三部分裡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以致於有些亂了陣腳。九太和熊徹的關係,九太作為人類對自我的救贖,一郎彥的命運...發現自己的黑暗之心的九太應該是充滿了恐懼,他不知道那個從前的充滿負能量的自己會把現在的他拖拽到哪裡去,直到親眼目睹了一郎彥被吞噬的命運。他知道了,黑暗之心沒有辦法消除,最後的結果既然是毀滅倒不如與對手同歸於盡。幾乎要如他所願了,偏偏領受了鼓勵和關懷的熊徹化作救世主及時制止了他的自我毀滅。為什麼寧願自己消失變成一把劍呢,就為了呼應前面“心中的劍”這個伏筆咯?我能想到的解釋也不過是相處日久,熊徹也漸漸明白了“養育”的意義,是不忍心看著他走向滅亡吧。但這個心中的劍實在是太過於玄乎,沒有什麼實體的東西寄託。一郎彥經受了一劍得到了解脫但他並沒有改變的過程,他也沒有意識到作為人類的意義,他接下來會如何呢?為何曾領受怪物世界聲名的九太最終又回到和武藝毫無相關的人類世界並且再也不使用武術?為什麼和父親的關係那樣倉促和奇怪?我還有太多沒有看懂,但是我至少有一種感覺,關於所有埋下的梗,呼應之後我沒有“哇塞,原來竟然是這樣”的驚喜,只不過是“WTF還可以這樣!”的被欺騙之感,也算是遺憾。
  總覺得這部電影充滿了日本的性冷淡風格,像是小林一茶的俳句那樣雋永又難以捉摸,正可謂是“人無禪心不易懂”

動畫信息

怪物的孩子
中文名:怪物的孩子
原 名:バケモノの子
又 名:怪物的孩子(臺) / Bakemono no Ko / The Boy and The Beast
首 播:2015-07-11(日本) / 2016-03-04(美國)
IMDb:tt427286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