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王立宇宙軍寫了篇又臭又長的評論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1 10:03:07 作者:萊因哈特 Language

       作為GAiNAX的開山之作《王立宇宙軍》稱得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她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實在是數不勝數,因此一直不敢貿然評論這部偉大而又微妙的動畫。我本人是EVA的鐵桿粉絲,對EVA的關注自然會超過作品本身延展至其幕後創作團隊GAiNAX。《王立宇宙軍》第一次進入我的視野是源於網上一些EVA深度宅們對GAiNAX黑歷史的探討。他們對《王立宇宙軍》的評價不乏溢美之詞,將動畫從企劃、製作到上映的過程描述得如同史詩一般令人感到熱血沸騰。
       出於對GAiNAX的信任以及SF動畫的熱愛,再加之受到那些深度宅們大肆渲染的影響,我觀看了這部“燒錢無比的良心作”。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終在一週內重複觀看了四遍方才罷休,之後還不斷調出其中場景加以回味——對我來說這就是“實在太了不起了”級別的作品吧。

關鍵詞:真實

       整部作品留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真實”。 作為一部徹頭徹尾地建立在架空世界觀上的作品《王立宇宙軍》能給觀眾帶來真實感必須做到讓觀眾輕易融入其中的世界觀。這一切離不開精細的設定,以及導演切入故事的視角。從設定方面來說,用事無鉅細來形容GAiNAX的工作毫不為過。細到硬幣的形狀、湯勺的樣式甚至是語言文字,巨至戰鬥機、各式建築乃至整套社會運行體系都被這幫熱血技術宅們考慮在內。難能可貴的是,動畫並沒有淪為GAiNAX秀設定的舞臺,任何元素的出現都是恰到好處的,觀看這部作品既不會感到牽強附會,也不會覺得晦澀難懂。很多時候僅僅是為了幾秒鐘的鏡頭就必須專門做一個物件的設定,但片中的每一個設定出現的篇幅就像精確計算過一般——監督沒有安排任何段落來解釋作品中的設定。(唯一具備解釋性的段落則是用於科普現實生活中利用“第一宇宙速度”發射火箭的原理,整個段落並置了三、四組畫面,結合極為精煉的臺詞非常直觀地解釋了這一讓中學物理老師講解起來都頭疼的概念。這也體現了製作人員對於影視視聽語言敘事技巧的掌握之嫻熟)實際上,整部作品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拍出來的”而非“做出來的”——就彷彿那神通廣大的監督找到了時空之門,帶著創作團隊進入了故事所發生的平行世界中把一幫人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的事情記錄了下來——整個架空世界的設定是如此的天衣無縫,讓人感覺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影片沒有花費哪怕是一分鐘來講解這個架空世界的情況。從這一點來說《王立宇宙軍》可以被視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了——恐怕這就是作品上映後票房慘敗的緣故吧。
       在獲得BANDAI的三億六千萬日元投資後《王立宇宙軍》的企劃順利開工,可是隨著製作進度的深入,這幫愣頭青發現這筆鉅款很快就花光了,不得不一次次以借款的名義繼續向投資方要錢。BANDAI方面也騎虎難下,為了防止先前的投資打水漂不得不繼續投入——這似乎是日本影視業界的老傳統,黑澤明就經常通過這種方式“訛詐”製片廠以保證其電影的大手筆投資。1987年3月,最終耗費八億日元,歷時十五個月製作的《王立宇宙軍》終於完工,但與黑澤明電影大手筆能換高票房的特點不同,這部精雕細琢之作在上映後票房慘淡,據說令BANDAI鉅虧了一億。本是幾個技術宅們為製作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動畫而建立起來的“玩票”性質的製作公司GAiNAX,原計劃做完《王立宇宙軍》後便立即解散的,結果卻由於欠下BANDAI一屁股債而不得不四處接單拉活以還債,糟糕的是愣頭青們在之後的作品中依然死性不改,細膩的設定、精緻的畫面以及怎麼燒錢怎麼拍的原則令贊助商痛苦不堪。因此有人說GAiNAX早期的歷史就是一部還債史,直到EVA之後才實現了逆襲。
       不清楚GAiNAX內部有沒有對《王立宇宙軍》的慘敗進行過總結,總之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該作品風格與八十年代末充斥著宇宙戰艦、變身少女以及巨型機器人的動畫熒幕格格不入的結果。的確,將架空世界觀的設定從作品中剝離,就只剩下一個不那麼天馬行空的故事了。《王立宇宙軍》所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故事:一個由一幫懶散的傢伙組成的不怎麼受待見的團體(宇宙軍),衝破重重阻力完成某個任務(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枚載人宇宙飛船)。從劇情架構上來看這是一部勵志片,在影視特效成熟的年代,這樣的動畫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拍成真人電影。八十年代末期,動畫觀眾群體和影迷圈子幾乎沒有太多交集,人們觀賞電影和動畫的出發點與期待值是不一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動畫的地位確實低於電影;客觀上而言,動畫與電影藝術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動畫片的拍攝是否應該如電影一般“真實”這個話題至今還存在著爭議。《王立宇宙軍》就是踩在了一條尷尬的中間線上——他的拍攝手法如言情片一般缺乏運動鏡頭,大都採用固定背景與場景切換相結合的拍攝模式(當然這和劇情的安排密不可分,戰鬥段落的確十分驚豔,但主要劇情大都集中在生活化的場景中)。雖說GAiNAX在這部處女作中就展現出其對蒙太奇手法得心應手的掌握——他們經常在對話場景中並置很多相關鏡頭,從而使對話不再枯燥。(將對白和畫面結合在一起,生動直觀地講述故事也是GAiNAX的一大特點,在EVA中很多玄妙的對話場景裡講話人的鏡頭所佔比例很小。)但充分運用真人電影手法拍攝動畫對於八十年代末的動畫市場來說還是太超前了。
       如今我們已經可以在熒屏上看到很多十分生活化的作品,所謂生活化指的是表現手法更接近真人電影,此類作品(除了一些日常向動畫外)所刻畫的主題往往是偏重於技術向的,其針對的觀眾群體都是資深動畫迷和相關領域的深度愛好者——例如《宇宙兄弟》和《星空清理者》等太空題材作品,雖說可以歸類為SF動畫,但劇情中沒有涉及外星人侵略、巨型機器人戰鬥等情節。這在八十年代是很難想象的,彼時的動畫市場與現在相比還顯得十分粗放,對於一些細枝末節的團體缺乏照顧(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這些技術向深度宅團體尚未成氣候)。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日本市場經濟高度發達,毫不誇張地說現在日本的娛樂產業可以照顧到每一個顧客的口味,有專門針對貓迷狗粉的寫真雜誌,也有針對鐵道迷的漫畫。在這樣一個市場背景下,令深度宅們喜聞樂見的偏技術向設定的動畫作品自然深得人心。然而將時間向前推三十年,那時候的動畫片在娛樂產業中尚未達到今天的高度,僅僅是動畫迷小圈子中自娛自樂把戲,跨界愛好者尚屬稀有品種,還有很多科幻迷是排斥動畫的(Daicon4期間就有不少SF迷抱怨動畫迷,甚至發出了“將動畫迷從SF大會上逐出去”的聲音)。真正的動畫迷無法接受這種“平淡”的劇情,而純粹的科幻迷則對動畫這種表現手段嗤之以鼻,再加之動畫情節略顯枯燥,最終導致BANDAI的日元隨著愣頭青們的熱情泥牛入海。

關鍵詞:成長

       1979年初代高達首播時反響平平,可剛播完沒多久就好評如潮,次年便在電視臺重播——看來真正了不起的作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王立宇宙軍》也不例外,雖然沒達到初代高達的現象級高度,但後來發售的錄像帶與LD卻十分暢銷。對於今天的深度宅來說《王立宇宙軍》已經成為了一個寂寞的傳奇——她的知名度依然不高,可但凡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對她十分推崇。如果動畫本身不是高質量作品,恐怕也很難實現這一逆襲。
       劇情展開方面《王立宇宙軍》採用的是經典的好萊塢式敘事架構——影片前四分之一部分交代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四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間的部分則是各種線索在情節中的展開;最後四分之一處由先前展開的線索將劇情推向高潮。電影在前二十分鐘通過各種對白和畫面地穿插介紹了所有重要角色,向觀眾們暗示了宇宙軍的社會地位以及成員們普遍抱有的混吃等死的人生態度,並順帶窺探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靜(開篇的葬禮交代了宇宙軍上一個任務的失敗,主人公在訓練場景懶散的表現反映了他的心態,士兵們下班後的娛樂活動刻畫了這個架空世界的一角);發展到二十多分鐘的時候第一個推動劇情前進的情節點出現——男主角希洛與女主角莉可妮的邂逅。與莉可妮的對話促成了希洛人生態度的轉變,之後將軍提出了載人航天飛行的計劃,希洛主動請纓使人浮於事的同行們大跌眼鏡。希洛的這個轉變才使之後那可歌可泣的排除萬難發射火箭的故事成為可能。實際上這個情節點是呈體系狀的,一方面莉可妮促使希洛發生轉變,另一方面將軍提出了載人航天計劃——二者疊加後才能促使故事情節進一步發展。對於這幫初出茅廬的小子們來說編劇能達到這個水平實屬不易。不得不吐槽的是希洛的這一轉變其實是很突兀的,但如果在這個情節點處集中火力刻畫希洛心態的變化會耽誤太多時間使劇情顯得無趣且拖沓,導演採取的辦法是讓希洛在後來情節裡慢慢改變——一開始也許只是個衝動,但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希洛逐漸明確了目的並堅定了信念。這也是眾多勵志電影常用的橋段。
       其實令觀眾感到困惑的人物心態變化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前段時間上映的《霍比特人》的主角比爾博從不願冒險到決定出發這一轉變就有點莫名其妙。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影片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不到家,人們不瞭解角色的性格就只能靠帶入自己的思維去解讀角色心態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理解的困難。也就是說GAiNAX在製作《王立宇宙軍》時並未能很好地刻畫出主角的性格(倒是幾個配角性格鮮明表現搶眼,畢竟戲份越少暴露性格的機會就越少)。
       嚴格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沒有女主角,莉可妮的戲份不多並且很分散,電影主要情節段落都和女性關係不大。但莉可妮每次出現幾乎都對劇情有一定地推動作用。希洛與她萍水相逢,按照商業片的邏輯一定會演化成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但是監督卻在二人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觀念上的鴻溝讓他們始終無法踏入對方的生活,這讓觀眾們感到不太舒服,卻是推動故事前進的要素。
       很多以時間為主線的影視作品都會將主角的成長和改變作為一個重要的線索,在《王立宇宙軍》中希洛的成長便是推進情節的暗線之一。正是莉可妮的“敲打”達成了希洛的成長,在影片中間部分(劇情展開點到高潮開始處之間)莉可妮只出現過七次,每次時間都不長(其中一次是單獨出現,並無臺詞,是監督為了強調她與男主角的聯繫而穿插的畫面),有六次都是她與希洛的對手戲,每次出現幾乎都對希洛造成了影響,從而改變希洛的心態。兩人一開始就有很大差別,希洛生性隨便,毫無信仰可言,雖然說不上是個人主義者但也絕不會胸懷世界,開篇他提到自己想駕駛噴氣機必須加入海軍的夢想由於成績不好從而破滅並最終選擇了進入宇宙軍這個冷衙門就證明他的稜角早被磨圓,人未老心先衰。莉可妮則被刻畫成一個在那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堅守著自己純潔的宗教信仰的善良女性形象。影片通過莉可妮的行為和對白蜻蜓點水地提到她所信仰的宗教,由於篇幅有限宗教並沒有成為一個單獨的線索,從頭到尾只涉及莉可妮一個教眾,更沒見什麼教會與王權爭權奪利的爛俗篇章。莉可妮孤獨地散發傳單被希洛注意到,前者痛恨一切紛爭渴望和平,並希望通過宗感化世人。希洛接近她僅僅是出於愛慕,她與希洛接觸卻是想感化對方,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差異形成的這道屏障使他們無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還好編劇不是瓊瑤,監督沒有抓住兩人之間的矛盾大做文章。第三次見面時,兩人的矛盾才粉墨登場,莉可妮送了一本聖典給希洛,希洛卻只想著親熱而無心閱讀惹惱莉可妮。
       當兩人第四次見面時,莉可妮家已經被強拆了,之後希洛第一次陷入了迷茫——他開始試圖站在莉可妮的角度看待世界,對於身處的社會他不再像過去那麼冷漠,但這種對自己內心徹頭徹尾地改造往往伴隨著極大地破壞,正所謂破舊立新,迷茫就是破與立之間的鬥爭,是浪子回頭的前奏。莉可妮家被強拆之後,希洛終於開始翻閱“聖典”,他希望從中找到答案以破除自己的迷茫,可是之後他卻進一步深陷於自我鬥爭之中。這段情節很有趣,聖典的開頭是一個雜糅了普羅米修斯盜火和巴別塔的傳說,大意是人類的先祖從神明那偷學了馭火之術,神明降下詛咒使人類紛爭不斷。在緊接其後的劇情中,古農博士因為火箭引擎實驗事故喪生,這與之前聖典的內容遙相呼應,但除此之外意義不大。
       為了促進希洛覺醒,監督在之後的劇情中塞入了一些社會矛盾,出現了一些之前的劇情中沒有出現過的民生問題(無家可歸的人們雨天抗議載人航天計劃,常駐宇宙總部門口的一幫要飯的,女記者的提問等等)。我們可以理解為,隨著男主角希洛覺悟的提高,他的視野變得寬闊,開始注意到這個世界灰暗的一面。莉可妮家被強拆讓希洛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不公平,當無家可歸的傢伙們在宇宙軍總部門前示威時希洛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立場,他同情示威人群,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這裡的臺詞安排很微妙,當希洛認同反戰示威者觀念並質疑火箭的製造時,一位同行指責說這一切都是希洛起得頭,而希洛卻矢口否認。同行的想法是如果沒有希洛主動請纓載人航天計劃就會因為沒有志願者而流產,此時希洛突然出來指責航天計劃,令辛苦了大半天的同行十分窩火;可是希洛看到的卻是戰爭給社會帶來的創傷——國家可以將資金投入到宇宙軍的載人航天計劃卻無法解決那麼多人的就業問題,他否認的是戰爭的責任。從這時候開始希洛已經有所覺悟,監督設置了這段對白是為了讓觀眾們感到希洛的眼光已經有別於同行們了——這就是他的成長。用這種方式交代成長是十分隱晦的,整部電影中希洛就是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了成長。GAiNAX沒有過多的渲染主人公的覺醒,劇情發展的邏輯性是很貼近現實的——對於成長的刻畫方式就說明製作方其實是力圖把《王立宇宙軍》打造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

關鍵詞:動力

       從行為學的角度來說,動力是支撐一個人行為的內在因素,動力的根源是內心的思考。很多動畫作品都要向觀眾解釋角色行為的動力,否則很難讓觀眾接受劇情的推進。對於內在動力的刻畫不易把握,火候太小會讓觀眾莫名其妙,火候過猛則令人感到爛俗和虛偽。初代高達和《高達SEED》是對比極為鮮明的兩個例子,兩部作品對主人公駕駛高達參與戰鬥的動力解釋截然不同。前者表現得十分曖昧,讓人很難理解是什麼原因使阿姆羅如此執著;而在SEED中基拉一口一個要保護自己的朋友的口號足以讓人掉一地雞皮疙瘩。
       商業片的導演不會花費太多劇情刻畫角色的行為動力,要做到一筆帶過而又令人信服就必須採取一些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原因。美國大片裡就往往喜歡採用拯救世界、維護人類以及保衛國家等橋段。相對而言,日本的影視作品對於人物心理刻畫更細膩一些,因此描寫“動力”的篇章更多,在一些長線作品中角色行為的動因也不是固定的,會隨著劇情發展而改變。動畫製作方面,這樣的刻畫就更自由一些——可以說得很誇張,也能做得更真實。兩者的區別只是在風格上,只要跟作品自身風格契合就不會讓觀眾覺得矯揉造作。
     《王立宇宙軍》並未對希洛行為的動力給出太明確的解釋,作為一部風格偏向於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希洛的這個形象被塑造得更加生活化,他一邊神情肅穆地聽著將軍在臺上慷慨激昂地演講一邊用力點頭的行為與身邊打瞌睡的同行們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一種反諷情境,監督無疑是想暗示人們希洛並不是為了什麼心中的大義挺身而出的。前一天和莉可妮的邂逅肯定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想法,說白了他只是想討姑娘的歡心而無意識地去按照姑娘的價值觀行事。希洛的動力隨著他的成長不斷地發生著細微地變化,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正如前面所說,希洛經歷了一段持續很久的迷茫,其初衷只是為了把妹,可之後的覺悟令他矛盾——作為宇宙軍的一員他必須貫徹執行這個計劃,可面對女記者關於航天計劃的投資擠佔社會資源的質問使他良心備受煎熬。疲憊的他離開了宇宙軍的總部,在大門口看見一幫要飯的後很不耐煩地掏出硬幣撒到地上——這個段落很好地反映了希洛矛盾的心境。之後他的矛盾得以進一步爆發,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主動幫助莉可妮散發傳單,渾渾噩噩數日後卻又試圖非禮莉可妮。
       監督沒有讓希洛的糾結無休無止地穿插下去,緊接其後的暗殺情節讓他無暇思考。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之後,與將軍的對話讓希洛看到走出迷茫的曙光。將軍告訴他,自己並不認為戰爭是正義的,但是人類的歷史就是往復不斷的紛爭與殺戮,最重要事情是找到自己的立場做出正確的選擇。年輕的希洛自然對老人的這一保守宣言不以為然,但已經從其中找到了值得參考的信息——關於正義與道德的爭論是無意義的,因為他所糾結的一切一直在歷史長河中循環出現。最後他去向莉可妮道別時三人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時的希洛依然沒有堅定的信念,但他已經不再糾結和遲疑了。到達發射場後,出現了一段關於發射場位置的對話與之前將軍談到的歷史議題遙相呼應——建設發射場的地塊下面是一萬年前生活在這原始人的垃圾場,兩人也在設想一萬年後的情況。也許監督想表達的就是,面對漫長的歷史人類實在是太渺小,希洛明白了這一點後終於不再迷茫了。

關鍵詞:高質量

        如果你在B站看過《宇宙兄弟》中發射火箭的鏡頭,那麼一定會發現一些探討《王立宇宙軍》的彈幕。這些彈幕幾乎都在感嘆在二三十年前那個沒有CG的時代GAiNAX居然可以逐幀畫出火箭發射的運動過程而不走形。是的,畫面質量是《王立宇宙軍》最大的優勢,很難想象這是1987年的作品,直到九十年代末動畫片的作畫質量也不見得能超過《越王立宇宙軍》。先不說火箭發射時那一塊塊脫落的冰片,也不談爆炸效果產生的大量碎渣。就連對整部影片中佔主要部分的生活化場景的繪製也非常精細,所有角色的面部都顯得立體並且十分靈活。每個畫面都是精心繪製的,伴隨著大量的物體和鏡頭的運動,刻畫仔細且幀數充足。而一些場景也設計得紛繁複雜,GAiNAX這幫人完全能稱得上怎麼累就怎麼畫的典範。
       這些細緻無比的畫面給人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真實。這絕不是在誇他們,實際上GAiNAX這麼幹是吃力不討好的。關於動畫片畫面是否應該追求實拍片式的真實效果的爭論一直從未停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想象力才是動畫的魅力源泉。看過《瘋狂約會美麗都》後我發現法國人的動畫在視覺方面都十分風格化,誇張的美術風格設定非常奪人眼球。法國人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動畫片作為一種講述故事的手段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立宇宙軍》確實是因為丟失了屬於動畫自身的特色導致市場反響平平的。GAiNAX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之後的作品中他們兵分兩路,一方面開始注重市場需求拍攝了一些十分滿足市場需求的動畫;另一方面也強調作品本身的風格特色創作了不少十風格化的作品。
       那麼有著大量生活場景並過度追求畫面真實的《王立宇宙軍》只是一部沉悶無比的爛片嗎?除了畫面外,人物角色的刻畫故事的走向也都緊貼現實,影片既沒有講述什麼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也沒有塑造傻小子成長為大英雄的人物形象。為了避免故事過於沉悶監督在高潮部分之前加入了飛行訓練和躲避暗殺的情節。兩個段落都刻畫得十分精彩,飛行訓練的段落中我從來沒有見過繪製得如此精細的儀表盤,飛機外殼上的螺絲和接縫清晰可見,起落架的造型結構也十分複雜,看到這我被GAiNAX的用心徹底打動了,其實《王立宇宙軍》的作畫質量是始終如一的,每一個道具的刻畫都細緻入微。可是這幫傢伙中只有山賀博之、庵野秀明和製作人井上博明有動畫製作經驗,他們從來沒有獨立拍攝過商業動畫。而在日本動畫業界,很多人都是從原動畫師做起,經過多年的奮鬥有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後才開始自己製作動畫。連宮崎駿都是拍攝了多年TV動畫後才組建了Ghibli的,這位老人家的兒子也是因為缺乏製作經驗,沒有對全局的掌控能力,所以他拍攝的兩部作品都不太令人滿意。而GAiNAX在這部處女作中卻沒有表現出一丁點業餘,劇情的節奏和畫面運動速度掌握得恰到好處,作為一部電影,無論是從敘事角度還是畫面製作角度來說《王立宇宙軍》的水準是非常高的。儘管票房不佳,GAiNAX還是把這種細緻入微的工作精神延續了下來,後來eva裡的設定和作畫依然十分細膩(以至於做到最後幾集沒錢了OTL)。
       劇情做了大量鋪墊後終於發展到令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高潮部分。短短十一分鐘的戰鬥場面在網上被冠以“史上最強常規戰爭動畫”之名。至於戰鬥場景繪製多麼細緻,那是老生常談,相信看過的人都會覺得很爽很過癮。最重要的是GAiNAX在這個段落中能充分調動起觀眾的情緒,進入發射場後影片節奏突然加快,雙方圍繞火箭展開的戰鬥令人緊張到窒息。做到這一點光靠精細的畫面遠遠不夠, GAiNAX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其對蒙太奇手法高超的駕馭能力。監督採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戰鬥場景和發射準備場景兩條線索並置在一起,兩段畫面交替出現,伴隨著急促的對白和嚴肅的配樂,影片將觀眾拉入一個極為緊張的狀態,這種情緒最終在火箭順利發射升空時得到釋放。這段剪輯十分考究,每一個鏡頭的長度和場面的篇幅都是精心考量過的,高潮部分幾乎每個鏡頭都不超過五秒。創作人員在安排鏡頭和場面的順序上也很用心,一方面交代戰鬥的激烈程度,一方面描述火箭發射的準備情況,除此之外還時不時穿插了幾個從火箭附近觀察戰鬥的鏡頭讓觀眾意識到戰場離發射場越來越近了。其實故事中段就開始有所暗示,共和國方面的線索最初是在國防總省提出了誘導共和國搶奪火箭的計劃時登場的,之後作為一道暗線隨著劇情的發展戲份越來越多,終於在高潮部分的戰鬥段落成為一個平行線索。看得出GAiNAX雖是首次製作商業動畫,但對影視視聽語言的認識和掌控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十分有趣的是這段場景的表現手法日後也被用在eva身上,那頗具傳奇色彩的屋島作戰的表現手法就與《王立宇宙軍》的高潮部分如出一轍。

       火箭發射成功後,希洛對著廣播感慨了一番,進行了第一次虔心祈禱,監督通過此舉向觀眾們交代:他走出迷茫,迎來最終的成長。接下來的三分鐘畫面閃回了一些人類歷史的進程,也許是為了表達某種內涵,但是意味不明完全沒有必要。片尾曲部分由速寫組成的畫面交代了回收飛船的情節,至此影片終於結束了。這個收尾略顯拖沓卻也算得上利落。這部耗資八億日元的鉅作雖然未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廣泛的認同,但GAiNAX內部對其的態度並未隨大流,EVA誕生前山賀博之還曾提出過一個作為《王立宇宙軍》續集的企劃《蒼きウル》,但初步計算後發現其預算高達十五到二十億日元,這時候的GAiNAX尚處於一窮二白的境況,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庵野秀明那份只寫了六話劇情的EVA企劃最終卻成就了另一個傳奇。最新的消息是塵封二十年的《蒼きウル》企劃再次啟動,山賀博之將再次擔綱監督和腳本,人物設定由早已今非昔比的貞本義行負責,故事將會在《王立宇宙軍》的基礎上展開,計劃於2015年上映。這一次GAiNAX又會給我們帶來一個什麼樣的傳奇呢?

動畫信息

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
中文名: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
原 名:王立宇宙軍 オネアミスの翼
又 名:Royal Space Force: Wings of Honneamise / Ôritsu uchûgun Oneamisu no tsubasa
首 播:1987-03-14(日本)
IMDb:tt0093207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