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這條路必須你一個人走,但不是隻有你一個人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7-31 05:23:59 作者:北冥有大象 Language

豆瓣排名靠前的電影,基本上都看過。最近這段時間有點空,便想著重新再看一遍。看完電影之後我一般都會評個分,寫上幾句短評。一來是留個記號,彌補一下以前看電影從來不作標記的習慣缺漏,二來則是留個念想,或許將來再看到時,會有不一樣的新意。

當有一天/你回到家鄉 你發現你與這個/南國小鎮 中間隔了十好幾條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 當有一天/你再度出發 你想起自己昔日/作出抉擇 你不知道那一刻已 波雲詭譎洶湧而來 看見落葉/知道季節變換 看見彩虹/知道雨 都說近鄉情更怯/可誰見寒梅著花未 曾是你年少夢英雄 然如今年屆三十 只做了個自己的擺渡人

——題記《擺渡人》

------part1------

豆瓣排名靠前的電影,基本上都看過。最近這段時間有點空,便想著重新再看一遍。看完電影之後我一般都會評個分,寫上幾句短評。一來是留個記號,彌補一下以前看電影從來不作標記的習慣缺漏,二來則是留個念想,或許將來再看到時,會有不一樣的新意。

題記中的《擺渡人》是我半年前自老家探親回杭路上,自撰的幾行粗淺的字句。九零後,今年剛過三十,不大不小的年紀。“既濟”而後“未濟”,既是一段舊日子的結束,又將是一段新生活的開始。加上我還算看了些書,其中不乏:歷史、文學、國學、哲學等等。所以再次看完《千與千尋》之後,不禁陷入了沉思。

佛家有一種思想:起心即妄,動念即乖。通俗來講,便是“一說就錯”。原指禪宗“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的色空不二思想。而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言語表達中也經常會陷入這種語言和思想的“窠臼”。有一些東西你很想講,但你好像又很難表達全面,往往你的文字涵蓋力不足以說明你想表達的意思,即所謂“詞不達意”“言不盡意”也。

就《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來說,如果僅僅寫個短評:簡單的一兩句話概括,非常容易。但同時我又認為,僅僅一兩句話,那一定是“說於解人聽”的範疇,並且講不細緻、說不完整,不夠生動,最後也就流於表面以致空言大義。加上近期看的《肖申克的救贖》《霸王別姬》《阿甘正傳》等,所以就有了這篇長文。主要是在講千尋,但又不僅僅是。

大概是潛移默化受“二元論”“三分法”等哲學觀點的影響,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有自己的一個評判“標準”。即:從語言、情節、邏輯、思想等方面考量一部作品的文學性、故事性、社會性與哲學性。看電影當然也是如此。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形式的作品,它與文字作品的孰勝孰劣不好說,也不在此文討論範圍,僅從狹義上來講,電影比文字多了一個直觀的畫面,使得電影更形象也更有衝擊力。所以,雖然不是專業出身,在看電影感受敘事能力和情感表達的同時,我更會從視覺體驗、認知與價值觀、思想與哲學等角度來思考。

------part2------

《千與千尋》的故事,我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理解:

(1)少女奇遇記:實中帶虛

有點嬌氣、毛手毛腳的少女“荻野千尋”跟隨父母搬往新家,途中誤入一座神廟遺址,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座專門給神靈精怪提供服務的熱鬧非凡的浴場小鎮。雙親因為吃了給神靈準備的美食而被變成了豬。

千尋倉皇逃竄,在一個叫白的男孩、負責燒洗澡水的鍋爐爺爺、搬煤塊的小精靈煤炭屎鬼以及浴場服務員小玲的幫助下,千尋得以安身——為掌管小鎮大浴場的魔女湯婆婆工作。同時,千尋也被湯婆婆剝奪了原來的姓名,縮略了名字,僅稱為“千”。

為了拯救父母以及離開此地,千尋展開了一系列奇遇,在這裡有各種形形色色模樣奇特又不乏可愛的神靈精怪,比如:全身散發惡臭被垃圾汙染的河川之主、用哭來威脅人的巨嬰坊寶寶、因為喜歡千尋而入侵浴場搗亂的無臉男、湯婆婆雙胞胎姐姐性格溫和的錢婆婆等。

在這個嚴守殘酷規則的小鎮,千尋憑藉勇敢和率性幫助河川之主、給予無臉男溫暖,並以一顆純真之心屢屢化險為夷,化敵為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喜愛。她始終牢記著自己的名字,從而倖免於淪為透明人。千尋拯救了白龍,讓他想起了自己原來的名字,也得知了他的真實身份——琥珀川河神。最終,在白龍的幫助和大家的鼓勵下,千尋終於救出了雙親,回到了人類世界。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白龍。

我們似乎可以把這些情節,理解成一個少女的格列佛遊記,她的際遇是實實在在的,但又因為它是神祕的(形形色色的神靈精怪)、稚氣的(吃多了變成豬)、荒誕醜陋的(巨嬰坊寶寶、三個頭的妖怪舞首)、怪力亂神的,自然就帶著虛無縹緲,是精神層次的。

比之人生的旅途、成長的腳步,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誠如我少年時曾讀過的兩句話所言:掃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因緣莫羨人。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境遇,都在經歷千尋所經歷的這樣的成長故事,不乏荒誕甚至神奇;我們都在各自的階段裡和境遇中追尋,追尋成長更追尋自我。

(2)少女懷春:虛中帶實

有點嬌氣、毛手毛腳的少女“千尋”跟隨父母搬往新家,途中做了一個夢。夢中的千尋來到了一個神祕的世界。

隔壁家養了只寵物蜘蛛的老爺爺,向來跟自己要好,把自己當成小孫女看待,在夢裡他變成了八條腿(包括手)的鍋爐爺爺。家門口往右第二條大街的浴池的服務員玲姐姐,曾經教自己學游泳,用浴桶作船帶領自己去冒險,在夢裡她仍然叫作小玲。拉麵館賣飯糰的白衣青年,救下了在琥珀川失足落水的千尋;千尋因嗆水過多而昏迷,未曾言謝;待休養幾日準備去道謝之時,千尋卻聽說白衣青年已跟隨叔父離開了這座城市;在夢裡,白衣青年化身成了河神白龍。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想不起而已。”——錢婆婆。

“少女情懷總是詩”,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做夢也好幻想也罷,我們都虛構著這麼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底色是天真爛漫、靈動善良式的,這個世界的規則是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式的,這個世界有這個世界的絕對法則,這個世界又有同樣的人情冷暖、善惡美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像克萊兒·麥克福爾小說《擺渡人》中,死神引領亡靈走過的荒原一般,荒原中的一切景緻,都是自我情感的映射。我們身邊那些愛意、敵恨,那些同好和對立的朋友,都將顯化其中。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千與千尋》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主人公千尋始終選擇率性和純真來一決勝負。長長的沒有路面的電車軌道,沒有回頭車票的列車,像極了光陰之一去不復返,未來之不可預期。我們戰戰兢兢、如屢薄冰,但又永葆初心。

(3)生命的意義:平實才是生活之本味

千與千尋日文片名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我曾和女友討論“神隱是什麼意思”,起初我以為是指那個亂入的世界。那這就很簡單,按神來說叫神界,按靈來說叫靈境,按鬼來說叫鬼墟,按妖來說叫妖穴等等。

經查:“神隠し”,是一個具有濃郁日本民俗特色的詞,意思是“被神仙藏起來”。以前,日本人用這個詞來指孩子或女子無故失蹤、無法找到的情形。而各國的譯名卻都沒有體現這層韻味。中文的通用片名索性砍掉了後半部分,就叫《千與千尋》。那麼據此來看,似乎可以理解為“神遊天外的小女孩”或者類似“遇仙記”這樣的故事。

神之為物,無論東西方的信仰,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個是自然之力,此乃是“造物主”的作用,人力不可決斷或難以決斷,比如:風雨雷電、河山大川等;第二個是天人之力,世界存在之真理,事物發展之規律,比如:福、祿、壽、智慧、愛等;第三個是社會之力,也就是社會秩序和人文法則,比如:婚姻、戰爭、錢財等。

電影中的種種人物設定和隱喻,不言自明。以湯婆婆和錢婆婆為例:很多人說湯婆婆是邪惡的,錢婆婆是善良的。我大部分認可,但又不完全同意。比如:湯婆婆最後讓千尋做選擇題的時候,態度很明顯是傾向於幫助;而錢婆婆在追擊白龍以及用魔法幻化坊寶寶和舞首的一系列行為不得不說充滿戾氣。

所以我認為,湯婆婆、錢婆婆有很明顯的定位,即:代表了世俗社會的等價交換原則及鏡像效應,這無關乎善惡。湯婆婆的一切行為,無論她心中的善惡與否,都未曾凌駕於規則之上;而錢婆婆就像是一種因果,所以千尋最後通過“道歉”的方式和錢婆婆達成了和解。當然,也正因為此,我個人認為《千與千尋》的故事性在這裡有一點點不足,湯婆婆這個“壞人”壞得不夠徹底,錢婆婆這個“好人”好得有點突如其來。

電影的高潮部分,並沒有一次正義與邪惡的大戰,而是一段道歉之旅。捨棄了視覺上的衝擊力,擴大了情感上的張力。我最為欣賞的,是千尋提著鞋子,走向電車車站開始,到下車之前這一段:

藍天、白雲,無風 如鏡的水面 向後揮手的綠衣姑娘

浮出水面的石磚 站臺 四尺見方

車來了,白雲飄蕩 起了微風,緩梳水浪

你也想坐車嗎?

記不住臉的售票員 陌生的同行乘客

奔馳的列車劃過 寧靜 五彩斑斕的波光

晚霞、餘暉,灑下 汽笛聲 上車下車 行李架 人來人往

夜晚,空空蕩蕩 ——車廂 燈光下,斑駁的投影 你的臉 映照在車窗。

電影的最後部分,千尋需要做一個選擇題來救出父母。在已經得道多助的情況下,千尋仍然沒有采取更為激烈的行為來解決紛爭。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向死而生。道歉和解、遵循天命的解決方式是千尋所做的兩次選擇。

“中年心事濃如酒”,《千與千尋》如酒卻又不濃,引人深思,卻一點也不覺得老氣橫秋。同樣是頗有哲思的人生感懷,且來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是五十六歲的杜甫,老病孤愁,人生已秋來;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這是十二歲的王陽明,天縱奇才,世上無敵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英雄遲暮,對酒當歌;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文章易老,倚樓觀風。

荒誕不經、神奇夢幻,但並沒有可歌可泣、蕩氣迴腸,《千與千尋》的故事,非常平實,平實到每一個大孩子和小孩子都能從千尋的哭聲和笑聲中找到自己的縮影和已經或正在經歷的童年。平實,才是生活之本味。

------part3------

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說: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千尋在離開神廟遺址後,頭髮上的頭繩還在,因此這個故事是真實的,而非虛假的。回溯到錢婆婆家,我們能看到,頭繩是錢婆婆和無臉男、坊寶寶、小烏鴉一起靠手工製作,最後贈送給千尋的禮物。

關於頭繩,錢婆婆說過兩句相關的話:

“用魔法織的話,最後根本不能用” “這是護身符,大家一起紡出來的線都交織在這裡面”

按照錢婆婆的意思以及後面的劇情發展,這個理解是成立的。錢婆婆希望送給千尋一個頭繩,留作紀念,頭繩也涵蓋了大家的心意。如果用魔法來織頭繩,當千尋回到現實世界後,頭繩應該就會消失。另外,魔法代表的是違背規則之後的破格獲取,此處則再一次表現了電影對純真之心和規則的思考。

然而我以為:關於頭繩的種種解釋,仍然可以理解為一個童真少女給頭繩賦予的美好故事和種種想象。電影,不過是採用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蒙太奇手法,交錯的畫面和思維,讓觀影者不禁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意趣。

至於:河川之主吐出來的一堆垃圾、千尋講述琥珀川的今時往日、“吃多了變成豬”的過程中透露出的貪婪和邪性的舉止和目光等等,在此,我並不想一一深究,以免附會。電影裡的種種意向和隱喻說得多了,免不了人云亦云過度解讀。

並且,這些細緻活兒本身並不是我們作為觀眾的事情,專業的東西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我想,在我們這樣業餘的觀眾眼中,意向的具體意義並不是那麼重要,比意向更為重要的是整體的畫面交融、情景交融、思想高度,是感知,是體驗。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兩首詩,不是所有人都能說出它們為什麼好,但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好。這就是感知體驗。誰都能體會出作者語言凝練,詩中意蘊豐富。

“電影的靈感,來自於我童真的朋友們。所以如果看完千尋,大孩子和小孩子都能高興的話,那麼爺爺就贏了,我是想要認真地一決勝負。”——宮崎駿。

正如宮崎駿自己所說,“我是想要認真地一決勝負”。在講述成長、保持率真,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又不顯得老態的同時,電影裡的童真和童趣也一點兒不幼稚,相反非常高級。

用成年人的心性思考小孩子的法則 用小孩子的視角解讀成年人的世界

《千與千尋》的美好,當然離不開成熟與睿智、溫暖與堅持,但更為要緊的,是用心。

------end------

我這個年紀,再來重溫《千與千尋》,便覺得有點可惜。以前年紀小一些,會有很多地方想不明白,會迷茫,但也會更感動。其實大多數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喜歡,並不在乎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只不過是感動了我而已。

------end2------

說了這麼多,但我其實什麼都沒說。

------end3------

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文/張擺渡 2022年6月

<完>

動畫信息

神隱少女
中文名:神隱少女
原 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又 名:神隱少女(臺) / 千與千尋的神隱 / Spirited Away / A Voyage of Chihiro /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
首 播:2019-06-21(中國大陸) / 2001-07-20(日本)
IMDb:tt024542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