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8 02:35:22 作者:凡依羅 Language

《懸崖上的金魚姬》或譯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是一部低齡化的動畫電影。這部大銀幕電影迴歸到了宮崎駿早期動畫製作:簡潔明快,寓意純粹的構架思路。其絢麗多姿的畫面,撲面而來的清新海風,將觀眾帶入一個溫情世界。據說此作共使用了17萬張手繪畫稿,令人咋舌。

在宮崎駿系列動畫《起風了》裡,我們尋得了作者本人對父輩的遙遠寄思,在這一部中我們則可以發現宮的深厚親情——對兒子的感情。

故事拉回到1967年,那一年宮崎駿26歲,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大兒子出生了,取名宮崎吾朗。初為人父的宮崎駿格外愛惜兒子,經常下班後陪兒子一起玩。耳濡目染,宮崎吾朗繼承了父母的繪畫天賦,從小就熱愛畫畫。

隨著宮的聲名顯赫,工作日漸繁忙,對兒子照顧也就成了空白,在其成長的諸多節點上,宮崎駿這個父親角色是缺席的。面對兒子長大後的職業選擇,宮崎駿也顯出了老頑固的一面。極力阻止在繪畫方面天賦異稟的兒子從事動畫行業,宮崎吾朗無奈選擇成為一名建築師。

這種空間的疏離,時間的累積將父子兩人的關係間隙裂開到了足夠大的程度。很長一段時間,父子兩人無話可言,即使宮崎吾朗最後還是投身於動畫事業,並加入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仍舊顯出嚴父的姿態,處處刁難兒子,想讓其知難而退。

在東方傳統的教育思維中,父親總是需要扮演一個嚴厲的角色,通過不斷錘鍊幼子以期許成材,宮崎駿也跳脫不開這樣的人物性格。不過在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兩難抉擇時,他選擇了前者,無暇顧及與兒子的親情培養,所以兒子變得倔強而叛逆是可想而知的。

聯繫《金魚姬》動畫就有一處明顯特點:父親角色的缺失。小男孩一家住在孤島懸崖邊,兒子宗介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呆在岸邊擺弄船模,即使在上幼兒園前也要玩耍一番。恰巧這個缺失的父親角色,職業就是海員,常年在海上漂泊,很少有機會回家和家人團聚。嚮往大海,是寄託了對遙遠父親的思念,也是小孩子內心對父親的偶像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男孩居住的懸崖以及整座房屋都採用了獨特彩鉛畫面。和一貫明媚多彩的吉卜力風格多少有些不一致。因為彩鉛構成畫面元素從未佔有過如此龐大的比例,有些突兀地橫亙在奇幻的畫面中。這個所謂創新也讓觀眾覺察到其背後的私心,或許這就是孩子用彩筆記錄在畫冊裡的童年記憶。

波妞:故事女主角,是一條金魚身子的半人魚。波妞這個角色是有父親的,就是在故事開篇那個長髮遮臉,舉止怪異的男人藤本。但無論從角色塑造上,還是從人物形體上,我們都無法把小金魚波妞與古怪男人藤本放到統一的環境裡。而他又始終在扮演一個阻礙波妞接觸外部世界的“反面”角色。這一點我們更難把他和父親這個慈愛的偉岸角色聯繫到一起,因為他根本沒有一個父親的樣子。我們多少可以認為這是影射了宮崎駿自己: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只是沉迷於創造動畫世界的工作狂。

龍應臺在《目送》一篇有言: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當孩子倏忽一夜之間成長,聯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紐帶變得薄弱。一種親密關係的疏離,意味著另一段關係的誕生。在新的關係裡,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當父母的無法再短時間從濃重的感情裡抽離,便會撕扯出無數的痛苦與哀嘆。在動畫中,就有波妞想要突破象徵感情束縛透明泡泡的一幕,而藤本則慌亂地念咒,期圖用雙手壓制極力成長的波妞,希望她變得順從並重新回到原有的狀態。我們知道藤本的初心是好的,他只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逸的環境,而忽視了波妞渴望自由的內心需求。很多次,他都是表現出一種強壓的態勢,以控制自己的孩子。

當事情的推進和時間的積累,藤本這個父親開始瞭解孩子,他從一心鑽研的事業中脫離。開始接受孩子成長,而告別必將到來的結局。如同天下所有的父親母親,他帶著真心的祝福目送宗介帶著波妞離開。而他和宗介之間的握手則更像是宮崎駿與他兒子吾朗的關係和解。在無言中,我們目睹了孩子的成長,與父母之間難以言明又難以割捨的親情。

最後的最後,歡快的音樂再一次響起,像是一種釋懷,慢慢地,慢慢地,目送著一切美好。

動畫信息

崖上的波妞
中文名:崖上的波妞
原 名:崖の上のポニョ
又 名:懸崖上的金魚姬 /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 崖上的波兒(港) / 懸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 Gake no ue no Ponyo
首 播:2020-12-31(中國大陸) / 2008-07-19(日本)
IMDb:tt087656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