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love that makes us tough ——獻給我所敬重的老者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9 00:12:42 作者:在哪兒都叫阿貓 Language

他是不喜歡接受採訪的,更不喜歡記者拍攝他創作的過程。他的工作室是第一次接受拍攝,正因如此,這段錄像顯得這樣珍貴。在youku上無意中看到了日本某人物節目所做的《<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製作過程》,我所敬重並深愛的老者,所有動漫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宮崎駿,在幕後一樣能夠讓所有人感動淚流。

“劇場版動畫一般從劇本開始,而我們是從畫開始的。”

     小攝像機記錄了《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孕育過程中的故事,這個故事誕生在桌子上的幾張白紙和斑駁的水彩調色盤裡。“劇場版動畫一般從劇本開始,而我們是從畫開始的。”宮崎老師的意思是說,在繪畫之前,並沒有確定的劇本來作為繪畫的依據,而是先根據想象和印象畫出一些水彩草稿,再由這些草稿確定具體的情節。

     他先用鉛筆在畫紙上勾勒出頭腦中模糊的想象,再不斷地豐富一些細節,然後用水彩粗略地塗上顏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簡陋的工作室裡已經掛滿了各種水彩圖。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那麼地想把自己的房間也佈置成這個樣子——從14歲看《龍貓》起,宮崎老師一直是我在動漫領域唯一的偶像,我也因為自己和他同天生日(也許差一天?)而感到驕傲。

     屬於“動漫文化”範疇的一切藝術形式——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外延——諸如動畫電影、動畫周邊、cosplay等,其實都源自於“畫”這種呈現在紙上的最初表現方式。然而可惜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以上的藝術形式無一例外地越來越遠離最初的“畫面感”。動漫作者的思考角度漸漸不再是畫面本身。“從畫面出發思考”在這部紀錄片中被視為吉卜力的制勝法寶。“畫面”在這裡不是純粹為情節服務的工具,而是作者最主要的思維方式——作者無時無刻不是用“畫面”的形式思考的,他所做的是將腦海中粗糙的圖畫的細節慢慢豐富,把它們前後串成一段完整的情節。對於“畫”本身的忠實,即使在這個各種電子技術大行其道的時代,也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

    

“我的心情就像剛進公司的新人。”

    “這不是我要的,不是,我只知道,這樣不對,但是目前還不知道哪裡不對。”宮崎老師反覆地說著這句話。在創作和監督他人創作的過程中,他從來不是一個親切的老者。他經常果斷地撕掉自己辛苦畫成的畫稿,旁邊的紙簍裡塞滿了畫廢的稿子。“怎麼眼神這麼無精打采”、“這不行”……他時不時地指摘那些工作人員筆下的作品,直到達到他心裡的理想形象為止。

     06年2月,宮崎老師到了英國,並參觀了許多拉斐爾前派的世界名畫。“它們的細緻令我震撼和慚愧。”宮崎駿動畫一向是以精細的畫面著稱的,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大的引人矚目之處。然而這次參觀卻令他幾乎拋棄了這個標誌性的特點。“我們之前,都是在做他們做過的事情,並且遠遠不及他們。”“這一回,要試著用普通的畫面做出不普通的動畫。”

     “我的心情就像剛進公司的新人。”宮崎老師一邊在桌子上擺上檯燈鋪上畫紙,一邊說。他顯然不是新人,他是名滿天下的宮崎駿,擁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能跟迪斯尼抗衡的,在動漫界舉足輕重的宮崎駿。但是在開始新的構思時,他始終如同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孩子一樣虛心地ask, seek and knock,像一個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那樣認真生怕留下不完美之處。的確,在藝術面前,誰可以說自己已經成熟了呢?即使用盡一生,我們也仍然僅僅只能走出有限的一小步而已。真正熱愛自己藝術的人,在這座殿堂中永遠不會抱著“我欲為王”的心態,而是時時刻刻扮演一個虔誠的使徒,懷著無限的景仰在聖像前朝拜。

     動畫製作,這項他從事了一生的事業,從來都沒有因為多次的重複而變成了一項程式化的工程,從來都沒有在他手裡變得乾澀。它仍是一顆飽含水分而顯得晶瑩剔透的櫻桃,因為種植它的人有著一生的積澱,卻又如初出茅廬者一般謹慎,如幼稚孩童一般樂於探索。

      

“我知道自己的極限在逼近,我已經不可能重拾青春了。”

      片頭出現了宮崎老師的頭像,旁邊寫著:宮崎駿,66歲。

      我不知道標出主角人物的年齡,是否是這個人物節目的慣例。如果不是,那麼他們是不是想讓人們知道,這個為孩子們,以及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帶來歡笑和喜悅的宮崎老師,已經是一個66歲的老人了?

      他頭髮鬍子都是全白,但這並不是最近的事。很早很早開始,早到我都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他無論是在照片還是漫畫像裡,都是這樣的一頭白髮,這白髮似乎已經成了他的標誌。不久前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他一身黑色的西裝,襯得白髮白鬍尤其突出,他微笑,鶴髮童顏的形象留在了全世界宮崎迷的心裡。

      “我知道自己的極限在逼近,我已經不可能重拾青春了。”他邊畫邊說,他或許在用手中的筆和年齡做著無聲的搏鬥。日本動漫界是一塊風雲起伏、新人輩出的土地,而日本的流行文化又總能在第一時間嗅到最新事物的氣息,趕在全球前衛藝術的浪尖。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一個老人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吉卜力,就像他們在二十年前發現龍貓的布娃娃可以賣許多錢,但仍然不肯將周邊的生產和任何的商業目的置於創作之上一樣,一直沒有對紛繁炫目的“時髦”和商業目的趨炎附勢,而是始終秉承著自己的風格,在此基礎上作出創新和突破。宮崎老師說的“重拾青春”絕不是硬趕時尚,而是他覺得,繪畫本身,需要一種旺盛的生命力,一種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他感到漫長的歲月讓他覺得有些疲憊了,他已經不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或者意氣風發的中年人,他的頭腦中已經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不斷湧現新的想法供創作使用,然而他仍相信他可以用不斷的思考和不懈的追求來使自己不至於江郎才盡。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沒有,他的每一部作品,即使在因冠上“宮崎駿”三字而自然地被高標準評判的情況下,也仍然能讓幾乎所有的人交口稱讚。看了近年所有宮崎駿作品的人,誰又能不感到其間那種從未衰老的生命氣息呢?

他參加兒子處女作《地海傳奇》的首映式,和夫人以及賓客們一起給兒子的作品鼓掌。看過《地海傳奇》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不是一部能夠令人滿意的作品。首映結束後記者採訪他,看得出來,他的不滿意比誰都多些。“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後他的語氣又柔和了些:“在吾郎(他的兒子)小的時候,我忙於動畫製作,沒有時間陪伴他。所以,他一直把動畫當作他的父親。”

“我經常對他說,在創作作品之前,一定要懷有這部作品能夠改變社會的理念,儘管實際改變不了什麼。”宮崎老師對於這個世界是不滿的,這在任何一部作品當中都能夠看得出來。比如《千與千尋》中河神洗澡時洗出的惡臭垃圾是控訴人們對於河水的汙染,這次的《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也有許多表現人類對海洋環境破壞的細節。甚至在許多人看來,他每一部展現人,特別是孩子的純真和愛的作品,都是對這個日益複雜的物質社會的反諷。但是他從未因此放棄過對世界的熱愛,他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會好的,因為還有愛,還有孩子們以及心地純潔的大人們。他對他生活的世界充滿了悲憫的情感,所以用愛為它醫治傷口。

      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充滿愛的場景隨處可見:宗介用小小的手臂搖動探照燈和出海的爸爸用信號對話;宗介的媽媽裡紗用探照燈打出一串“傻瓜”給海上的丈夫,得到的回答是所有船的燈一齊閃動,那代表“我愛你”;以及裡紗不顧危險前去看望所照顧的老人,並鼓勵宗介說“我一定會回來的,一定哦。”……或許有的人說的是對的,年老者如宮崎駿,很難想出什麼有新意的情節和感人場面。但是正是年長如宮崎駿,才知道不是矯揉造作的對白與刻意追求華麗的場景,而恰是最平常不過的脈脈溫情,可以觸動人心底那塊最軟的地方。

在工作室的門口,宮崎老師看到一個小女孩。“謝謝你拍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小女孩露出一個天真無邪的微笑。她4、5歲的樣子,《移動城堡》大概是唯一一部在她出生之後面世的宮崎駿作品。

他一改之前嚴肅挑剔的神情,伸出手摸摸孩子的臉,彷彿那是他自己的孫女:

“不客氣。”

我在那一刻忽然很想也走到他的面前,說謝謝您,謝謝您拍的所有作品。我17歲時曾寫下:是你的作品,讓我記得我還是個孩子。而現在,我想說的不止是這些。你希望觀眾在作品中找到“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但對於你的不渝的愛,使得我的心態,早就與一個普通的觀眾不同。我不會再躲藏在你作品所營造的童年幻境中,因為今天你教給我的,是一種因愛而生的堅韌——對於藝術,對於人,對於生命執著的愛與責任,讓你,讓我們都無比的堅強,堅強到即使在這個並不相信童話的成人的世界,也依然可以手捧著夢想奔跑前行。

      

       It is love that makes us tough.

動畫信息

崖上的波妞
中文名:崖上的波妞
原 名:崖の上のポニョ
又 名:懸崖上的金魚姬 /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 崖上的波兒(港) / 懸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 Gake no ue no Ponyo
首 播:2020-12-31(中國大陸) / 2008-07-19(日本)
IMDb:tt087656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