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認真的理順劇本邏輯並說明為什麼不夠好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5 08:58:56 作者:搞點薯條🍟 Language

我從來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但這部電影不僅沒有哭,也都沒有體會到強大背景音樂傳達出的該有的感動。音樂、畫面沒的說的top級,兩方面做到頂級再打6分是不太中肯的,可劇情的太不熨帖,我也不能承認有8分的水平。下面嘗試認真釐清具體是哪裡帶給我困惑和迷茫。

首先,是男主的人設,即性格問題。

影片開場是一個落魄的離家出走的少年,這裡這個設定就完全無法博得我的同情與好感,事實上正好相反,觀看時我會走神思考,我在想他家裡人是否格外擔心他,甚至是正發瘋般找他;我在想他是否會在社會遭受很多的冷漠或惡意、從而產生一些變化,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或者是更糟的結果,最後只剩流不盡的眼淚。

我現在看到十幾歲的小朋友們奉《麥田裡的守望者》如圭臬、說這是他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頭疼。他們是否能夠分清虛無主義與對資本主義的對抗、是否真心的認知到成年社會的虛偽做作且是真心的看不慣、是否完全共情到書中主角的憤怒傲慢狂妄無所謂且堅定認同到全部模仿?沒有體會過這花花世界的人是沒資格唾棄它的,更不能拿逃避當耍帥,拿傲慢當高人一等。只有能天天喝可樂的人才有資格說,呸,真難喝,我偏要喝白開水。

反覆出現多個這本書的鏡頭,其實也沒太明白此書對男主性格塑造的功能,沒有表現出何種對待態度或是表現其有何特殊含義,我只能勉強用“逃離”這個關鍵詞來聯結兩者。或許還有其他更高層次的映射,但就原著情節和表達思想來說,我只能覺得哪個方向想都很彆扭,甚至逃離也不能多想一步:一個是逃離紛擾俗世去懸崖邊的麥田無牽無掛,一個是逃離鄉村去往最繁華的大都市,去委曲求全的活下去。

我渴求著導演給我一個不得不離家出走的理由,讓這個正面人物立得更穩當一點。後面有許多次機會可以做到這點,如警察上門拜訪大叔和女主家後,兩人對男主考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回家吧。但不知為何的偏要犟著脖子堅決不回。少年行事是莽撞的,不計後果的,考慮不周的,但是他們的愛恨情感和大人是一樣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行事,只能說,他們感知到了大人沒有感知到的東西或者是看輕某些大人看重的東西,才有了大人眼裡的任性。他們做的每件事情,也有自己的理由。可是在男主離家出走這件事上,我沒有看到那個不得不的理由,我就會在此處猶疑,會對在街上盤問的警察和上門告訴他們將被帶去兒童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有另外的看法,和導演不一樣的看法。導演應該無意於討論“離家出走”、“帶走獨自生活的未成年人”是否正確,熱血的背景音樂透露出主角應該是對的,其他人都是敵人。我在此處的恍惚,是否是因為導演對於人物的把握不到位?男主的正面形象在其他地方有補償,例如喂貓咪,有禮貌,撿垃圾,非常正義勇敢的救女主,但從整體上來看,個人覺得還是略有不足的。不計後果的救人,不計後果的甩開警察開始奔跑(下條會提到此點處理含混之處),不計後果的離家出走,要看每個人對這種不計後果的理解了。

其次,男女主人公一同對抗的東西有些表意不清。

首先是警察帶來的阻力。不過影片中警察形象的言語和行為都極其幼稚,形象相當乾癟,我不是有意苛責一部比較簡單的純愛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只是警察在影片中擔任的是任務重大的阻力功能,但這個阻力如果是純為作對而作對,並且形象成為了隨著事件走的單薄人格,便會失去很多對男女主角愛情的認同感(主要還是畫面、配樂和臺詞拯救太多)。例如:警察對二人愛情的阻力來自於警察對男主不斷的糾纏,糾纏的原因是編劇使男主有一把槍。此番糾纏帶來的結果有:1.男女主被迫出走;2.女主昇天後,警察要帶男主去警局調查槍的事情;3.樓下糾纏一番。第一點如上文所述,我對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接受成年人救助仍然持保留態度,但情節需要,不算什麼大問題。第二點,影片音樂的確加重了那種緊迫感,但仔細想想,是否必須立刻馬上甩開警察不可?是否可以先錄個口供再回去找女主,或者說,在找女主這件事上,警察確實是完全在他對立面的嗎?第三點,最終解決辦法是突然出現的大叔的突然反水。總是靠意外和偶然推動劇情,這是編劇能力不夠的體現。這段完全拿掉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只是會影響影片節奏。再退一步想想,完全拿掉“槍”的這個元素後,對男女主角愛情的體現有多大的影響?沒有警察後,還能怎樣體現他們的愛情?

真正的最大阻力呼之欲出,是由於女主晴女的身份。而這個身份帶來的阻力是:從人間消失了。回想一下,應該是隻有這一個地方,巫女和寺廟老爺爺說的悲慘命運,也沒能展開講明白(這裡又立馬暴露了下面第三點的問題)。飛天的原因是我猜測一是男主的回答說想要雨停,二是女主從之前的祈禱中得到了快樂並認為這就是其生存意義。依舊是那個問題,這一點是男女主角愛情路上的阻力嗎?男女主對這個事情有過認真的討論嗎?男主的隨口回答就決定上去了,男主在天上的幾句話就決定不做晴女然後就可以下來了(第三點裡這裡真的有很多想說),這裡搖擺的太快讓人懷疑決定上去的那晚到底都思考了些什麼。在我看來,這點還是轉移了視線,還是靠誤解來推動的劇情。

再次,整個天空、晴女等元素帶來的世界觀問題。

女主的祈禱是自我的犧牲,還是隻是對天氣一時扭轉,這件事本身造成的反噬?後面天氣惡劣是因為前面晴天用的太多還是隻是偶然?還是觀影時同伴感受到的因為晴女心情不佳?寺廟老爺爺講的命運悲慘是指的什麼?晴女上去後是一直放晴還是正常天氣?晴女是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可以上去的嗎?雲端上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與《千與千尋》的異世界做對比,設定明顯是完全不足的)?是有一個可以控制人間天氣的上帝嗎?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決定上去惡劣天氣是會過段時間變好還是一直下下去?後面的一直下雨是一種懲罰還是東京“命該如此”?

(有空再詳細更)

最後,男女主角的愛情缺乏推進。

(有空再更)

劇情上想要更通順一點,我也嘗試想了一下解決方案。

針對男女共同面對的問題,建議要麼二者取其一:因為男主一些問題不得不躲避現實生活,從而浪跡天涯走四方,中間兩人也許有爭吵也許有分離,也不用加三角戀,矛盾完全聚焦男女內部以及共同面對外部(有沒有想起一些電影?),不過這就是個普通愛情片且完全拋棄天氣之子這個靈魂設定;要麼就取晴女身份做文章,完完整整的講清楚這個世界觀,且男女主角要對這個主要矛盾產生分歧,後面的拯救過程也可以搭配更詳細具體的世界觀、大肆渲染一番。這裡我想到一個絕佳靈感來源,《伊利亞特》特洛伊之戰前夜,領袖赫克託與妻子告別的那一番話。一個命運註定要死的男子,心如明鏡般瞭解此夜過後自己與妻孩將落得何種境地仍決定去死(有空再找原文補充)。這一幕戲劇張力極大,既悲壯,又凸顯出世界觀的宏大。

更復雜的一種,也許就是導演想處理的那種,因為這個世界觀而導致城市與愛情不得不進行二選一。倒推:要二選一是大部分人知道的事實,而不應該是隻有主角配角幾個人知道的“故事”,否則男女主角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太弱,會有現在造成的彷彿過家家般做決定,其實世界上根本與你們沒有任何互動,這個世界的反饋需要足夠大。繼續倒推,大叔那句:犧牲一個人也是可以的。這句話就可以大作文章,整部電影上升到責任感,體現出“這個世界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再對老奶奶講的,東京以前就是一片海,深入挖掘對世界的看法。但如果這樣寫,格局必須很大,似乎並不是導演喜歡且擅長的類型。

喜歡的部分也有很多,比如很多人物都有一些閒筆來體現性格,彷彿每個人背後都有很多的故事,而寫這些也不為推動劇情。這很海明威,很現代,我很喜歡。

動畫信息

天氣之子
中文名:天氣之子
原 名:天気の子
又 名:Weathering With You / Weather Child / Weather's Child / Child of Weather
首 播:2019-11-01(中國大陸) / 2019-07-19(日本)
IMDb:tt9426210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