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三部曲》——如何把荒誕說三遍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7 21:17:14 作者:檀溯 Language

《回憶三部曲》這個名字太具有欺騙性,導演們的關鍵詞分明是荒誕。三部短片的風格和內容大相徑庭,但帶給觀眾的荒誕感是循序漸進的,乃至是幾何式的加成。

《她的回憶》最切題,收到求救信號的宇航員被一個失去愛人孤獨死在飛船的女歌唱家的記憶所吞噬。這個故事的怪誕感在對比中產生。設定的年代遠在未來的2092年,但是飛船裡的裝潢讓我聯想到的全部是十八十九世紀的沙皇俄國。雖然女主人公確實死去多年,但想來能發射民用宇宙飛船的年代也應該比現在發達了。人類審美居然還停留在幾個世紀以前,前往救援的宇航員也不以為意,這種暗藏的不合邏輯讓人毛骨悚然。收到的求救信號是女歌唱家的唱段,中間讓兩個宇航員產生幻覺的也是音樂,這種明顯呼應《奧德賽》裡的海妖迷惑水手的橋段,也預示了一種不祥,讓觀眾不自覺地神經緊張。一切華麗在這個古舊的飛船裡都是幻象,要麼是生成的3D影像,要麼就如出土文物觸手即碎。真實顯露的飛船破敗殘缺,但電腦融合了女主人的記憶,產生了畸形的人工智能,製造幻覺讓人泥足深陷。飛船裡的二元對比,將女歌唱家的心境變化和人生際遇進行了實體化。所愛之人離開之後,之前的美好回憶都成為虛幻,反而讓人被恨意糾纏,促使自己殺了變了心的丈夫,正仿若原本正常運作的飛船年深日久,進化成為在宇宙深處孤獨漫遊獵殺過路飛行器的怪獸。看到結尾的時候只能感嘆孤獨,而且是被拋棄的孤獨,真是深不可測的邪惡情緒。

《最臭兵器》被安排在第二段,似乎有一定為整個電影情緒起緩衝過渡的目的。色彩和人物設計上明顯明快和滑稽一些,情節也是最為符合電影架構的,不需要觀眾過多去思考。這個故事的荒謬之處完全是刻意設計的,也就是說觀眾可以輕易判斷這種怪異,而且由於全篇的黑色幽默,會處在一種不知該笑還是嚴肅的心境裡。主人公對自己成為唯一的倖存者沒有任何的質疑,對一路上動物死亡而植物盛放的詭異景象毫不在意,遭遇愈演愈烈的軍事打擊也不為所動,一路只曉得遵照長官的命令,把實驗藥物送達東京。這個人物的怪誕似有諷刺日本過於遵守上級命令,不做思考的國民性。虛構的美軍在日本的應急決策中狀若暴君的頤指氣使,明顯是批判現實中的日本政府在政治決策中被美國所掣肘。不過恐怕正是這種太過概念化的諷刺顯得老套,層層堆疊的戲劇感包括結尾的反轉都是教科書式般在人預料之中。觀眾看到這裡終於有一種找回主動權的感覺,整個故事因此對非日本觀眾,或是對這種刻板印象式的國民性沒有共鳴的觀眾削弱了很多情感上的觸動。

第三部《大炮之街》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它那種對觀眾理直氣壯地挑戰。畫風較前兩部明顯粗糙,臺詞簡單直白到毫無深意可言。荒誕感猶如明晃晃的探照燈,在深沉粗獷的基調裡讓人無法迴避。故事的大背景當然一眼即知是虛構的,描述的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和對話又分明讓每個觀眾都似曾相識。當然不可能存在一個城市只為了製造炮彈發射炮火而運作,但每個人都按部就班生活在流水線上,負責一個大工程的一小部分,麻木並且被動地日復一日地勞作,這完全是現代社會的寫照。片子裡有幾個地方非常有意思,司令官在畫像裡高不可攀,在現實中卻是腦滿腸肥的形象。他的權威來自他的職責,就是負責按下發射炮彈的控制鍵,這種儀式感強化了他近神的形象。資本主義為眾多理論家所詬病的一個點在這裡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工作的價值成為個人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人性逐漸被剝離出考量範圍。新聞日復一日地播報當天的炮彈製造成果,強化城市力量感和居民集體榮譽感,也不斷提醒外部威脅,這正是全世界政府普遍穩定政權的常見手段。丈夫在工作中的表情通常是麻木,偶爾是茫然中浮現恐懼,卻拒絕回答孩子“敵人到底是誰”的問題。這種逃避,冷漠,無力質疑展現了分子化的人類社會最為危險的一面。

而最最精妙的細節在我看來是幾十秒的群眾抗議畫面。分發的傳單上抗議的內容竟然是要求製造清潔炮彈,保護民眾的健康,這種吹毛求疵隔靴搔癢的反抗,恰恰證明了群眾的盲目和輕信。先鋒分子自以為是,“爭取權利”的錯覺讓他們感覺良好,卻正中統治者的下懷。在一些不會動搖根本的政策上安撫和讓步,讓人民處於要求一直被滿足的成就感裡,溫水煮青蛙,繼續屈服於分配的任務和虛幻的使命感中。這樣搖搖欲墜的金字塔社會,荒誕中透露著映照現實的殘酷,委實讓人心驚肉跳。

荒誕感的延續和深化,在於從個人過渡到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普適的現象的觀照,此時畫風和情節的無聯繫反而銳化了這種統一的怪誕,意味深長。

動畫信息

回憶三部曲
中文名:回憶三部曲
原 名:Memories
又 名:追憶三部曲 / 記憶
首 播:1995-12-23(日本)
IMDb:tt011379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