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5 02:56:40 作者:Starry Hevn Language

我之前已經說了,老虛這三部動畫電影絕對不能當作monster fuck human then human refuck monster 或者 monsters fuck each other,你要這麼看保準懵逼併且會怒不可遏地持續暴走,呃····聽到無數中槍的慘叫聲。

好吧,言歸正傳,老虛的哥斯拉三部曲的主題非常鮮明,就聚焦著一個對象——文明!注意!我強調一下,主題是文明!文明!是文明!!!“怪獸”在這裡只是指向文明的某種意向和表徵,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將把這個系列電影的主要設定和對應的意涵梳理出來,然後儘可能試著深入下去,將整個格局做一呈現:

一、格局呈現:文明與虛無

(一)總體而言,“怪獸”是文明的伴生物,是陰暗面,是文明無法逃避的隨行之影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意識到,老虛設定了四個怪獸,對應四個文明,但老虛絕對不是把不同種類的文明擺出來,然後比較一下,告訴我們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糟糕,而是有點類似於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三種政治形態(單個人的統治、少數人的統治和多數人的統治)一樣,亞氏沒有武斷地評判它們,而是指出了三種政體的正常形態及其變態,分別為三種正宗政體(君主制、貴族制和共和制)和三種變態政體(僭主制、寡頭制和平民制),這個思路意味著,老虛的出發點,不是對各種文明的思考,而是反思“文明”本身,不是考察各種文明的特性,而是探討一切文明之為文明的共性,而探討的落腳點,就在於老虛發展出來的這個概念——“怪獸”·····這就是第二部中梅特菲斯所點明的,“所有文明發展到最後,都會孕育出他的怪獸”,這是所有文明無以避免的終結,所以老虛的“怪獸”一上來就超越了大多數的末日題材,這種文明滅亡的命運,不是“降臨”的,不是外星人,不是小行星,不是天災,甚至不是偶然的人禍,它,“怪獸”,是從文明內部生長出來的,“怪獸”的概念,一開始就內在地包含於“文明”的概念之內,所以,老虛的這個作品,不是慢慢深入到哲學當中去的,它一開場就是和哲學等深的。

(二)深入而言,既然“怪獸”對應文明,但對應的是文明的什麼?

上面已經說了,老虛直指文明的共性,它是什麼呢?簡而言之,那是某種立足於普遍性的整體性,說人話,就是超出人自然慾望所需要的合作規模與深度,把茫茫多人搞到一起去的東西,相關的理論參見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或者這幾年比較火的《人類簡史》,這種東西一般要發揮這麼幾個功能,才能夠實現這一目的:首先,它要給文明體內的所有個體提供一個最高目的、一種完美價值,所有個體的目的、價值都需要向此皈依,從而將眾人凝結起來;其次,它需要對“人之本質”有所言說,讓文明內部的所有個體,都感知並確信他們共有某些普遍的特性,雖然“人心隔肚皮”,但在一些最為基本且緊要的方面“我們都一樣”,如此,相當規模和深度的社會合作才得以可能;最後,它還需要為人們的行為提供近乎統一的評判標準,並基於這個標準來架構秩序,在這個標準下,善與惡、美與醜絕對不是純粹個人性、主觀性的,而是一般甚至絕對的。這樣的東西是什麼呢?是群體的自我認知,是絕對真理,是最高價值和終極目的,是完滿的美和善,是一切我們稱之為“宏大敘事”的東西。

如果這是文明所以成立的共性,普遍的條件,那怪獸作為文明的陰暗面實質上是指什麼呢?答:怪獸指的就是這些宏大敘事的嬗變,異化或者喪失。如果文明是寒冬裡的植物,這些“設定”就像是包圍、護持、維繫著文明的暖膜和支架,它們可能會異化,本該服務於文明的設定最終實質上支配和奴役了文明,它越發展、越壯大、越豐富,文明反而越衰退、越萎縮、越貧乏;它們也可能會喪失,會從所有人心中淡去,淪為虛無,但它卻不會徹底消散,它變成一具陳列在所有人面前的屍體,我們嘲諷曾經光芒萬丈的它,它也嘲笑並詛咒著行將死去的我們,最終,它從文明的姓名牌變成文明的墓碑。

如此,再對應回“哥斯拉系列”中出場的各個文明(怪獸)我們就能更明確地加以說明了:

(三)個別而論,不同種類的怪獸表徵著不同形態和特質的文明

1.凝結摩斯拉文明的,是無,或者說是自然本身

摩斯拉和原住民文明象徵著自然矇昧狀態,或者說“前文明”,也就是文明的萌芽,所以對應著的摩斯拉始終是未出場的,是一個卵,是“前怪獸”,是怪獸的萌芽。人類最初的狀態就是自然矇昧的摩斯拉,摩斯拉的“卵之形態”寓意社會合作來自最原始的本能需求,安全自保,多打獵物等等,凝聚他們的是自然需求,也就是自然本身,這種文明群落和蟻穴、狼群沒有太大的差別。文明的將生未生,意味著他們不會將自身視為非自然或高於自然的存在,同時將自然視為某種“它者”,因而他們雖然有所崇敬也有所畏懼,但摩斯拉也好,哥斯拉也罷,對於他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在渾然一體的自然觀和文明沉睡的自我意識下,既無“我”亦無“非我”,所以他們不知憎恨也並無憤怒。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1張
既然文明尚未甦醒,那麼怪獸也依然沉睡

2.凝結艾克希夫文明的,是對彼岸和超感性世界的信仰

顯而易見,梅德菲斯無數次提及“彼岸”,並將其作為艾克希夫的最終追求。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2張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3張

這大約對應著人類文明的中世紀基督教文明,所有個體都是從伊甸園中驅逐出來的罪人,他們揹負著一般無二的原罪,所以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在這個基礎上,彼岸的“神”(注意,不是什麼人格化的偶像)許諾一切人最高的人生價值與目的,提供關於世界、自然以及整個宇宙的觀念與知識,賦予絕對的秩序、法則,從而使得文明得以可能;然而與此同時,這樣的文明之根,一開始就已經走在異化的道路上,一開始就伴隨著它的基多拉。因為它同時宣佈著現世的無意義,劃定了現實的限度,它壟斷著絕對知識的“真”,至高倫理的“善”和純粹藝術的“美”,它凌駕於現實世界之上指認自身為唯一合法的目的,而對於現實世界的一切,天空不會留下鳥的痕跡,飛過沒飛過沒有任何差別,這個俗世最終的結局不過是消亡與毀滅,除了皈依除了自我奉獻,沒有任何出路,它孕育文明,但也在終極意義上否定文明。

3.凝結畢魯薩魯多的,是純粹理性

人類歷史上,理性處死上帝之後便成為現代文明的基石,一方面,它貫通所有個體,無論你是什麼膚色,什麼性別,什麼種族,你都能理解邏輯,都能聽懂三段論,都無法質疑同一律、排中律和傳遞律,那麼我們就能夠在此基礎上設定絕對的知識與真理,甚至從理性得出普世的,超越民族國界的價值和道德,創立法則,甚至連美與藝術都不過是某種客觀的數學比例關係,是一般的而非因人而異的,並且由於達到真、善、美的能力,即理性一般無二地為所有個體掌握,那麼所有人也就是平等的,獨立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現代文明。然而,上帝無法完成的,理性同樣不能,理性精神的異化我們已經充分討論過了,上一期重點談的“機械都市”,和PP中希伯爾先知系統、樂園追放中的樂園,都是啟蒙理性向工具理性的異化,再發展到極致的文明形態,沒看過或者忘了的朋友們,我貼一段上篇的總結過來,幫助大家理解:

這個純粹理性具現化出來的龐大系統,它唯一的、全部的目的,就是“增殖”,在空間上更大,在時間上更綿延,在結構、功能上更堅不可摧,所有的個體、資源都要被統一在這個唯一的目的下,然後通過工具理性的編排,像環環相扣的齒輪一樣,集約、高效地運轉,所有不能被理性認可的目的——愛恨衝動、靈肉慾望、與感性相關的一切悸動、與終極對話的一切信仰,都被扼殺了;所有不能被理性所檢驗、解釋,所有不能被整合進形式邏輯、集成理性的方法——靈光乍現、天才直覺、奇思妙想、無法示人的“啟示”、無以言表的“內省”,都被廢除了,它是真正的怪獸·······

4.後現代人類文明的根,是無,虛無的無

哥斯拉表徵著後現代的根本困境,也就是本系列的第二個關鍵主題——虛無主義,理性以祛魅之名殺死了上帝而又自立為新的上帝,用科技許諾給人類永恆的進步,把伊甸園從過去搬遷至未來······然而這個新的神祇很快就破滅了,科技發展與財富增長最為迅猛的20世紀,非但不是天堂,而是有著兩次世界大戰和半世紀核冷戰的地獄,人們陷入迷茫,絕對真理、普遍價值、最終目的·······全部被消解、嘲諷、棄絕,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坍塌了,確定性被概率性主宰;我們看到“垮掉一代”的指認在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宏大敘事、崇高價值和神聖傳統被嘲諷傾軋;我們還看到文學中英雄偉人、革命進步、國家民族的主題退場,戲謔、滑稽與荒誕登堂入室;看到藝術當中的和諧安寧、比例對稱被扭曲、晦暗、掙扎取代,看到離經叛道的招搖,看到原子個體的孤獨,看到自我毀滅的衝動和娛樂至死的癲狂······而這就後現代的境況,這就是哥斯拉,他的構成既像天然的岩石又像閃爍著工業光澤的金屬,他的能力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他的存在既是自然的也是超自然的,他和人類的現代文明一道,處在畢魯薩魯多的工程理性和艾克希夫的宗教神啟之間,處在絕對合理的機械都市和無法言說的基多拉之間,徘徊猶疑,“無家可歸”········

以上是全作的基本格局,好,我們進一步深入。

二、查拉圖斯特拉的卡里斯瑪——超人的悲劇

我知道這個標題有點莫名其妙,但沒有比這個更貼切的了,容我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要在上一輪分析的基礎上,對兩隻怪獸,做進一步的深入闡釋,而在此之前,我必須搬出一個人提示給大家,這個人的出場絕對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直擊要害的,是理解整個哥斯拉三部曲的關鍵所在!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斷言,如果我們不對他有所瞭解,虛淵玄的哥斯拉三部曲,是不可理喻的!他是,

尼采

下面我會經由尼采的眼光,對兩頭怪獸——基多拉與哥斯拉進行再分析,進一步深入下去。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4張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0—1900.08)

(一)基多拉/哥斯拉——彼岸與虛無

基多拉代指以彼岸為文明之根的最終結局,但其實不僅僅限於宗教文明!在尼采看來,基督教把彼岸當作皈依而視現世為無稽的觀念——這種打造一個溫情脈脈能包容所有人其樂融融的承諾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而從蘇格拉底尤其是柏拉圖開始的整個西方哲學乃至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彼岸性是高度一致的,這個哲學傳統以柏拉圖為起始,以黑格爾為最高峰,如出一轍地把真理和至善歸於彼岸的理念世界,從而讓這個超感性的理念世界像太陽一樣高懸起來照耀萬物······然而,在這個傳統的盡頭站著兩位偉大終結者,尼采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位你猜?O(∩_∩)O),所以,當尼采宣稱要“殺死上帝”,指出“上帝死了”,並宣佈整個世界將進入虛無的時候,這裡有兩個要點:第一,尼采所說的“上帝”不僅僅是上帝,而代指整個西方文明的價值傳統;第二,尼采雖然宣稱要殺死上帝,但上帝之所以會死,不是因為他尼采,而是因為上帝自己生來就是找死的,關於彼岸世界的謊言之所以破碎了,不在於有人揭發,而在於它本身是個謊言。當19世紀下半葉的人們哀嘆於基督教的沒落導致虛無主義的時候,尼采站出來說,導致虛無主義的不是別人,正是基督教自身,沒有謊言的編纂,哪來謊言的破滅呢?

哥斯拉——所有最高價值的消弭,這個虛無的深淵,正是關於此岸世界的真實。哥斯拉之所以是終極的怪獸在,在於它是一切文明的基底,而基多拉之所以也是終極的怪獸,在於一切文明一但認識到關於此岸世界的真實,它始終面對著投向基多拉懷抱的誘惑,就像艾克希夫人一樣,當他們窮盡了這個世界的真理,發現盡頭處只有無盡的虛無之時,他幾乎無以避免地望向彼岸,在那文明毀滅的永恆寂靜中,在文明墮入死亡之淵的盡頭,期盼那裡有著超越這個宇宙的終極意義,它們的文明不向生掙扎,而是向死求得安寧。

所以,這兩隻怪獸的對決是宿命般的,只要文明誕生,它就開始用基多拉的萌芽(某種彼岸神話,無論是宗教的神話還是世俗的神話)迴避哥斯拉的真實(最高價值的虛無),而一旦他們持續地發展,就一定會遭遇並直面哥斯拉(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真相),基多拉就能夠引誘人們自我獻祭召喚它來到世上,將文明的果實——繁榮與虛無(哥斯拉)——一併吞食。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5張

我牽強附會嗎?我們不妨回過頭再看看設定,以及這讓人無語的最終之戰吧,基多拉難道不是“不屬於這個宇宙“的嗎,它難道不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嗎?最終決戰裡,基多拉為什麼水的跟個渣渣一樣,梅德菲斯的指引被破除,它的虛幻性被解開後,如果和哥斯拉大戰一場再撲街,第三部肯定不會遭受這麼多罵名,但是不行啊!按照尼采和老虛的理念,它!本!來!就!是!個!渣!渣!啊!它是謊言啊!虛幻的彼岸性一旦被消除,在這個世界本真的虛無之淵——哥斯拉麵前,它本身就是脆得跟紙一樣!所以被哥斯拉一碰就碎了!化成齏粉了啊!

(二)超人

好了,下面要說的不是怪獸,而是我們的主角,晴生。他在這個故事裡和那些怪獸一樣,也是一個符號,一個意向,他是查拉圖斯特拉,是尼采所說的超人。

尼采是最早一個系統闡述虛無主義的思想家,但尼采最終不是要止步於此,而是要超越,從根本上克服虛無主義。注意,不是消除,虛無作為這個世界的本真,是無法消除的!在存在論的範疇內,對一切存在(being)而言,根本沒有什麼一般的、普遍的,現成給定的絕對真理,至高價值,在這一點上,尼采確實是個“存在論的虛無主義者”;但是,尼采絕不是“生存論的虛無主義者”,而恰恰是在“生存論”這個維度上,尼采展現出對虛無主義的堅決批判!

在尼采看來,如果存在論意義上的虛無主義是一種深刻的洞見,那麼因此將這種虛無覆蓋到生命、生存的歷程,則是徹底的混淆與謬誤!生存意志,它本身就意味著目的、價值的設定,而這個生的目的與價值絕不是被什麼牛鬼蛇神給予的,而是生命意志為自己訂立的!在這樣的生存意志下,他就能夠直面這個世界的真實,坦然而傲然地面對虛無的真相,因為他不需要別的什麼人或者神來指引自己,提供慰藉與終極關懷,他頂天立地,為己而動,向己而生!他就是能夠與惡龍相對搏殺的勇士,是查拉圖斯特拉,是超人!在劇作中,他是晴生!

佐證如下:

首先,當所有人懷著另一個家園的期望逃離地球與哥斯拉時,只有晴生堅決要回來和哥斯拉決一死戰,這不是什麼主角的強行設定,而是作為超人的晴生懂得,他懂得哥斯拉的實質,他懂得這個宇宙的真相,哥斯拉不是地球的必然,是全宇宙的必然,是無法逃離的,新的星球總會有新的哥斯拉,而超人之所以為超人就在於他能坦然地接受這個真相,他要回來直面虛無,在虛無中為自己的生存開闢道路!

其次,當被梅德菲斯抱在懷裡催眠殺的時候,當梅德菲斯告訴他這個宇宙中文明的末路,告訴他虛無的真相,勸他放棄掙扎求生,投入死亡的永恆彼岸獲得救贖時,晴生是看到什麼振作起來的?是那個吊墜!那個象徵春天,和他的名字呼應點題的吊墜!春天不是生命,而是讓生命成為生命的意志與力量!那傲然綻放的花朵,正代表著生存的意志,代表著能夠撕碎基多拉的幻象而獨自面對哥斯拉的力量!

(三)悲劇

好了,大家要問了,你說了這麼多,晴生最後還是死了呀,不像你說的那麼激揚振奮啊,最後這個結局彆扭就像老虛一如既往地強行發便當一樣,前一秒還各種歡樂祥和齊人之福無限希望,後一秒就·······why?

沒錯,覺醒為查拉圖斯特拉的晴生確實已經明白了,哥斯拉是無法消滅的,真正的道路就是要直面著它,為自己的生命立法,既不逃離,也不放棄,自強而驕傲地活下去,為啥最後就想不通了呢,就抱著死去的戰友兼前女友赴死了呢?朋友們!我還要再強調一遍,因為!老虛這個故事講的不是超人啊!不是晴生啊,故事的主題我再強調一遍!是文明!文明!是文明啊啊啊啊!!!晴生不僅僅是查拉圖斯特拉,他還是卡里斯瑪,是英雄······第三部一開始就可勁強調了啊!他承載著時代精神,揹負著人類的歷史!

大家要知道,尼采的超人哲學這麼積極向上,為什麼長久以來被人詬病啊,為什麼被指責為納粹的精神指引?尼采之所以批判基督教和整個西方文明傳統,不僅因為它們是謊言,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弱者和“奴隸”,為了反過來控制奴役強者,壓迫超人編纂出來的謊言!這種宣揚仁愛,宣揚慈悲和捨己為人的道德價值,是生存意志孱弱的懦夫為了讓強者服務自身設定的價值!想想吧,古希臘時代的神是什麼樣的,他們飽含慾望,頂天立地,強壯健碩,而後來呢?

文明之殤與虛無之淵 《哥斯拉Ⅲ噬星者》的深度解析(個人向) - 第6張

尼采認為,這種價值理念讓人和生命變得頹軟,變得萎靡不振,不斷窒息、扼殺著強者的意志、生存的意念,所以尼采才說要“重估一切價值!”,才會戳破謊言,讓虛無真正地降臨世上,讓超人和強者再度站立起來。但是!在這個克服虛無主義的路徑上,沒!有!弱!者!的!位!置!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就是弱肉強食,是優勝劣汰,只有在這個過程中超人才能成為超人,那些所有溫情脈脈的價值理念最終都會煙消雲散!尼采的超越虛無之途,沒有文明的出路·······

三、他的情懷

我想,通過一系列作品的考察,虛淵玄最深刻的觸動與情懷何在已經呼之欲出了,這種形象在切嗣那裡已經十分鮮明,到晴生更是推向了極致。

晴生註定是悲劇的,查拉圖斯特拉可以直面哥斯拉而活,但作為卡里斯瑪就絕無可能,虛淵玄用三部的篇幅創造一個絕望的境地,在接近尾聲時通過超人的覺醒,通過生命意志的煥發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但這個屬於尼采的強者喜劇,下一秒就被顛覆了,被翻轉了,顛覆為最讓人扼腕嘆息的悲情,卻又顯得愈發偉大——歷史上的強者們總是有著直面天地不仁的偉大靈魂,然而他們對蒼生的悲憫,對文明的擔當,對歷史的承接,註定了本能超脫的英雄們走向滅亡,整個哥斯拉系列就是如此,它是對文明、對歷史、對英雄聖人的悲歌、輓歌與讚歌!看著晴生隕落時依舊綻放的花朵,我心想這個悲劇是如此的必然而深刻,以至於人類歷史上所有曾經光芒萬丈的太陽們都悲愴著黯淡下來,然而與此同時,又閃爍起漫漫長河裡無數的無名星辰,震撼著一代代後繼而來仰望者、傳頌者與跋涉者······我目眩神迷。

動畫信息

哥斯拉:噬星者
中文名:哥斯拉:噬星者
原 名:GODZILLA 星を喰う者
又 名:哥斯拉:喰星者 / 哥斯拉:行星吞噬者 / GODZILLA 第三章 / Godzilla: The Planet Eater / Godzilla: Eater of Stars
首 播:2018-11-03(東京電影節) / 2018-11-09(日本)
IMDb:tt847860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