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JR-人本主義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0:06:08 作者:阿克曼 Language

首先開宗明義的表明我的觀點:我認為完結的《進擊的巨人》,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對得起漫畫史總統山的地位。本文將詳細闡明原因,如有不同觀點請文明辯論。謝謝!另外,本文篇幅很長,因為我想盡量把對這部作品的感悟寫進來,如果真的是感覺過長,先行抱歉了! 看完139話,瀏覽虎撲,甚至是微信朋友圈,都看到了不少“爛尾”之說,甚至還有讀者表示,原版日文漫畫+藍光盤白買了,難掩深深的失望之情。以至於虎撲搜索出現瞭如此“盛況”: 就我個人而言,在意識到“牆外有人類”這一點開始,我就隱約感到,作者的格局和世界觀可能要遠遠超出之前特洛斯特奪回作戰等各番所展現出來的維度,而這種格局的拉昇,帶來的可能就是巨大的爭議。我第一次感覺到作者出現“無法駕馭”的感覺,其實是針對104期學員尤彌爾這個人物:她所展現出的不符合我認知的思維和決策方式,讓我反覆複習相關內容依然無法徹底理解和認同:尤彌爾被作者賦予了某種超然的善良和人性,以至於達到了“如果不是尤彌爾聖母氾濫,萊納必死”這樣的主線情節問題,我到今天依然認為這是前面主線劇情的巨大遺憾。 然而到了漫畫100回,動漫第四季往後,這種由於格局驟然拉大帶來的讀者觀感失衡(就好像坐在過山車上,時而急轉,時而俯衝,時而爬升)更加嚴重了。一個廣為詬病的“艾倫謎語人”劇情可以說很好的代表了這個問題:艾倫所作所為的深層次邏輯,在各種紛繁熱鬧的劇情衝突中,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烘托和鋪墊,甚至連人物正面出場的頻率也變低了,更不要說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自己的算計了,再加上從“人類為了生存,反抗巨人”這種非常容易被讀者接受的世界觀,驟然轉為“海的那邊沒有自由,只有敵人,殺光敵人是不是就能獲得自由”這種兩瓶毒藥選一瓶的設定,帶給讀者震撼之餘,確實容易產生脫節感——通常的作品,讀者在帶入一個或一些“正面”“主角”人物的情感和命運後,在對錯是非層面上,是可以舒服的選邊站隊的,但讀者這些基本的預期,在這部作品裡是不成立的。 讀者剛剛接觸到這部作品,體驗的是“人類被巨人支配的恐懼”,帶入的是在巨人陰影下痛失親人的無力小孩的視角;之後一路成長、歷經軍校磨鍊、內心逐漸堅強,發現具有巨人能力的驚喜,朋友的背叛、等等,雖然仍然有懸念、有衝突,有壓迫感,但總體上是比較符合“正面主角經歷磨礪必成大器”這一通俗作品基本套路的,很多人也都因為這個頗具說服力,且符合讀者預期的過程,而不自覺地帶入了艾倫、三笠、阿爾敏、兵長等為主體的調查兵團視角。 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所謂的“正邪”邊界開始逐漸錯亂模糊,呈現一種灰度世界的情況:牆外也有敵人,敵人也是人類,而敵人之所以想要加害艾爾迪亞人,竟然和後者歷史上的罪孽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背後的宏大設定,其實和主角團隊的作為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但卻一樣在塑造著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甚至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的想法和作為,所謂統領全局艾主席,其實比其他人更難逃脫或忽視時代的洪流。從“與敵人戰鬥”更拔高一步,既是考驗作者的功力,也是考驗讀者的知識積累和理解力。所以,我們不能簡單認同“論壇上全是說爛尾的”或“投票結果普遍認為爛尾”,而忽略結合作品本身想要表達的主旨、作者在主要人物和情節上下的功夫等等作品本身的內容來輕易下評判。無論是斥資購入原版日漫,還是隻是觀看了動漫劇集,只要能拿作品本身內容來說話,都一樣值得尊重。 這部作品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找到作品張力的兩極 巨人作品想表達的,比一般的動漫作品其實要深刻的多。諫山創顯然是個歷史、哲學閱讀愛好者,從該作品,其實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受一些哲學大家的影響(比如尼采),而作品的情節也很多映射或基於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戰爭與衝突(比如二戰前和二戰中日本國內政治發展動態等)。誠然,一部作品一旦產生宏大的世界觀和內心豐富的人物,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靠邏輯推動了,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根據作品來考證:作者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搞不清這一點,就可能因為作品想表達的內涵不符合讀者自己的預期,而忽視作品本身的完整度、自洽性和表現力等等,做出對作品不客觀的評價(“我不要你/作者喜歡,我要我喜歡”)。 我認為,足夠的證據顯示,作者是一個人文主義者(humanist),作者的核心價值觀是讚美歌頌人的價值,人的選擇,認為人生存本來的意義就是去理解生命的美好,而不是所謂功名、大義或者其他宏大敘事。作者的人本主義思想,貫穿了整部作品,形成了作品“張力”的第一極。 而如果一部作品的“張力”就像一個蹺蹺板,兩頭角力,那另一極就是作者的歷史觀:作者認為歷史的悲劇具有某種必然性,因為人們廣泛存在的對力量、強者和功名的崇拜和貪婪,對敵對方的不信任,這些構成了“歷史的意志”,個人可能很難對抗。這種近乎於“歷史宿命論”的觀點,就形成了作品張力的第二極。 整部作品,正是這兩種互相沖突的力量相互激盪作用的結果:作者對人性光輝的嚮往,讓他自覺不自覺的把這種光輝“賦予”給各種人物:主角三人組有,兵長有,韓吉有,104尤彌爾有,女王希斯特利亞有,就連馬雷神狙攪局狂人賈碧也有,甚至馬雷士兵和指揮官也有……而另一方面,整部作品的基調和大邏輯的推動,卻基於作者對歷史的悲觀理解:無論人物怎麼努力,也似乎無法真正的消除島民和外界的敵意,甚至在艾倫去世後越演越烈,大有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勢……這兩種力量的激盪對立,我認為正是構成了巨人這部作品特別引人深思和與眾不同之處。 下面我想結合整部作品一些非常明顯的思維主線(不是情節線,而是上升到主題層面),來談談上述論斷。同時儘量還原作者在解答一些主旨問題上的大視角、大邏輯,力求準確,而不是自己腦補臆斷。 自由意志存在嗎?人可以成為完人嗎? 第一話這個艾倫淚流滿面,“三笠頭髮怎麼變長了”的情節,到如今已經再明白不過:成年艾倫通過進擊能力,把記憶傳回當時的少年艾倫,以達到對其“洗腦”,促使其日後行事符合自己“計劃”。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其實一直以來對艾倫的人物設定,就是“中二”,而不是什麼深謀遠慮,苦大仇深,肩負人類的未來等等。艾倫不是一個完人,甚至可以說遠遠不是。論正義感、善心,他不如韓吉、阿爾敏(不惜犧牲牆外千百萬人);論堅定勇氣,她不如三笠(時常流露出軟弱、怯懦、灰心等情緒);論深謀遠慮,他遠不如團長、韓吉等人……艾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一是對家人、朋友這樣的親人十分忠誠;一是具有十分堅定的行動力。這兩個特點裡,第一個更像是父母通過關愛和撫養賦予的,顯得更自然;而第二個則更像是未來的自己通過有意“洗腦”塑造的,顯得更生硬和單線條。從心理學來說,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遺傳、養育、社會環境、教育等綜合的產物。對艾倫來說,我認為他的核心人格無法繞過以上兩條。 所以,艾倫無法像有的讀者期望的那樣,“苦大仇深,滿腔算計,隱忍有為,大獲全勝”,因為這種人物性格基本上不符合作者一直以來對他的形象塑造,屬於用讀者自己的期望去要求作品:艾倫所採取的計劃,很可能不是最優的,無論你如何定義“最優”。如果當時的進巨繼承人是阿爾敏或者是三笠,他們也許會做出和艾倫很不同的選擇。但在這個故事版本里,我們沒法看到那樣的結局,我們只能看到艾倫所做出的選擇:一方面,親人和朋友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親託付的使命+媽媽被敵人所害,使他無法再承受失去親人朋友),他一定要保護他們;另一方面,他無法接受把命運交給一群政治家去操作,或者託付給不認識的牆外的人(且具有非常明顯的敵意和系統性奴役壓迫艾爾迪亞人的行為),而自己不作出任何行動。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艾倫對“自由”的認識,有很大程度卻來自於未來自己的洗腦,這能叫做真實的自由意志嗎?艾倫從很早就樹立了“世界是殘酷的,必須要反抗,必須要做出迴應”這樣的觀念,並用這種觀念影響三笠,但這種意識我們現在已經很清楚知道不是純粹屬於他自己,而是可能是自洗腦的結果。這一切的一切,作者其實都是在暗示:艾倫最終的選擇,很可能不是最優的,因為他的性格和經歷決定了他的選擇。 針對上述自由意志的主題,全篇中有兩個特別有意思的點,那就是艾倫曾經有兩次歇斯底里的狂笑,這裡一起來分析。 第一次是在被萊納與貝爾托特擄走的時候,艾倫在草原上再次見到了曾經吞食媽媽的戴娜弗裡茨,也就是吃媽巨。艾倫此時陷入絕望:三笠受傷無法戰鬥,艾倫一次次想要變身卻無法成功,爆發出歇斯底里的狂笑。 第二次是狙神賈碧辣手摧花,薩沙香消玉殞,艾倫無奈狂笑,笑著笑著就大哭起來。 這兩次狂笑有什麼共同或不同?第一次發生在接觸王血之前,第二次發生在之後。因此,第一次的艾倫,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任何改變命運的能力,只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其中含有被後來的艾倫洗腦的成分!),覺得自己歷經這麼多磨礪,又具有了巨人之力,但竟然依然無法改變被巨人欺凌的宿命,甚至竟然還遇到了吃掉媽媽的同一個巨人,自己和三笠可能都要慘死於她的口下,這才發出了絕望的笑。 而第二次,艾倫已經接觸過了王血,瞭解到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自那以後所有的大方向自己已經有了解和思想準備,但還是沒想到不能改變薩沙被打死的結局,這對於最珍視親人朋友的他,顯然是很難接受的,但如果就因此而改變他的計劃,那結果會與他的目標相去更遠。因此他才發出失望而無奈的狂笑。 兩次狂笑的對照,作者似乎在暗示:具有改變命運的能力又如何?有的東西仍然在人力所能改變的範圍之外。 上述就是作者的基本看法:能力再大,執行的再精妙,也未必可以改變命運,完全保護親人朋友,實現自己的目的,特別是如果那目的還涉及“追求自由”,特別是如果連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都無法說清:如果是那超人的能力使得你更不自由呢?如果你的自由意味著必須要奴役、驅使他人呢?必須要犧牲他人的利益呢? 成就無用論?人性決定一切? 作者對“歷史成就”這個問題的看法非常鮮明。 比如,哈迪斯教官與艾倫媽媽關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這個爭辯,這一段已經成為全作的名場面了,特別是動漫版,當LinkedHorizon-AkatsukinoRequiem的歌聲響起,我相信很多觀眾的眼角都有淚花泛起。 “看著這個孩子吧,他如此可愛。儘管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但只要他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就是獨一無二的。” 肯尼死去前,回憶追隨尤里的心路歷程這段情節,不難看出作者對肯尼的人生努力基本持否定的態度。一個絕世高手,因為缺乏生活的意義,被聖明大能的君王折服,渴望通過為其效力的方式來找尋人生的意義,最終落寞死去。這就是作者對肯尼這個人物的基本陳述。 其實哈迪斯教官、肯尼這些人,代表的都是歷史上常見的“想要樹立功名,從而證明生命的意義”這種人生觀。而作者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對這種人生觀,基本持有比較否定的態度。試列舉:哈迪斯,調查兵團12任團長,一心想著建立功名,然而作戰指揮可謂失敗,個人理想被挫敗,隱姓埋名成為教官;埃爾文,調查兵團13任團長,理想是解開巨人之謎,但為了實現理想,不得不犧牲許多戰友,最後心中充滿疲憊甚至無法堅持(見希干係那區奪回相關話),兵長這才放棄對其的救治,轉而選擇了阿爾敏;肯尼,出自地下城的武功高手,因為渴望“力量以外的意義”而追隨尤里,最終又因為無法獲得巨人之力而失望,落寞死去;比利戴巴,帥氣而有實力,然而還在下大棋就突然慘死;格里沙,因為一心想著復國這樣的大事,忽視對吉克的關愛,導致後者性格出現巨大缺陷;羅德萊斯,自己暗戳戳的當個幕後國王,還想忽悠自己親生女兒,落得個無腦巨被砍的下場……等等等等,如果這部作品有什麼規律的話,那基本是野心家必沒有特別好的好下場,無論這種野心是較為善意的(如團長、格里沙),還是充滿了自私惡意的(羅德萊斯、戴巴等)。 有充分的證據認為,作者對“追求那種意義的人生”基本是持否定的態度。 一個特別突出的例子是很難坐下來的萊納。萊納可能是直到馬雷篇為止,塑造最豐滿、最遭人恨的一個反派。萊納的悲劇尤其體現在他的所謂“進取心”(成為優秀的戰錘繼承者、模範馬雷皇民、成功作戰衣錦還鄉)與他仍存在的良知的激烈衝突,甚至使他走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作者安排萊納在大戰怪誕蟲和歷代巨人的戰鬥中奮勇頑強,奮不顧身,當然有“洗白”他的用意,又契合了作者的人本思想:即使像他這樣做過大壞事的,也可以通過行動救贖自己。 另一個特別突出的,當然是馬雷狙神,洗腦小天后賈碧。關於賈碧的分析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只是點一下:賈碧的人物設定、轉變,我認為是特別出彩的,賈碧雖然性格招人討厭,但是作者對其思想轉變所用的筆墨、設計的情節,完成度都非常之高。比如卡亞包庇賈碧,賈碧被尼科洛暴打又被法爾克保護等等,都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可以說作者在用這些情節,一遍遍的苦口婆心的傳達自己的人文主義史觀,和對所謂宏圖大志、宏大敘事通過溫情和人文觀這樣的微觀視角,進行解構、消解。這種努力,遍佈整部作品。 相同這條主線,同樣貫穿了白夜話中兵長對團長和阿爾敏的二選一,又一個讓很多讀者淚崩的名場面。在此之前,發生了另一個名場面,即團長帶隊死亡衝鋒。這裡作者的個人價值取向已經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了:儘管埃爾文團長是調查兵團史上最出色的指揮官,對整個帕島的未來意義重大,作者還是假借兵長之口,做出了“他這樣的受苦對他的人生是毫無幫助的”宣判,選擇拯救“擁有夢和希望的”阿爾敏(注意,這裡避免誤解必須強調:阿爾敏的夢想,是去牆外探索廣大的世界,體會發現的興奮,是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企圖也不會傷害任何人的,符合作者人本思想的夢想,與作者所否定的那些野心不同),讓團長獲得“解脫”。可以說,兵長這個選擇,在真實的社會邏輯中,可能永遠也不會做出吧?作者已經幾乎是喊著告訴讀者,他自己的偏好和邏輯了:他直接安排讓已經奄奄一息的團長突然舉起手,阻止了兵長給自己注射巨人藥水!對於這種塑造方法,我們可以去爭論是不是夠好,但我們沒法忽視作者如此明確表達的創作意圖。 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動員,然而作者對團長的心情,更多的是憐憫而不是崇敬和肯定 愛與自由使人成為人,而不僅僅是力量或理性 前面已經分析過作者對“自由”概念的警惕。我認為作者在救贖人性這個主題上,堅持的是愛和自由這兩點。然而,像對絕對自由的批判一樣,作者也認為物極必反,盲目無原則的愛會導致失去自由,就像始祖尤彌爾對初代弗裡茨王、三笠一度對艾倫那樣。 作者通過梟對格里沙千叮萬囑的情節,反覆強調“只有給艾倫愛,他才能走一條和吉克不同的路,才能改變未來”;並通過著墨不多的格里沙與卡羅爾的甜美愛情、幸福的家庭生活,來鋪陳艾倫與吉克成長環境的不同。而有點諷刺的是,艾倫也許也因為這種不同的環境,使得他格外珍惜親朋,甚至不惜因此發動地鳴。另一個例子當然是始祖尤彌爾:作為奴隸的她甚至不能體會愛與操縱的區別,而受困於弗裡茨王的野心無法自拔。 另外一個突出體現這一主旨的,無疑是阿爾敏“鳴人化”借力歷代巨人的情節,這也是論壇裡被特別詬病的一段。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不惜讓阿爾敏化身鳴人,辯才無雙。 一些透露作者歷史觀的人物 作者對於政治人物,基本是否定的多,只有少數例外。下面舉幾個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來簡單分析吧。 第一個是弗洛克。這是全劇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個“政治人物”。作為希干係納區奪回作戰的唯一一個非大牌倖存者,弗洛克竟然一路發展成一個頗具野心和煽動力的耶格爾派狂熱領袖,單單是審視這個人物的發展,就足以看出作者想表達的主旨了。弗洛克作為非常貪生怕死的一個新兵,能倖存下來完全是運氣,但經此一役,他卻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別的能力和道德責任。這個叫什麼?小人得志是吧?多想一點,根據自身的個體經驗,把一些事上升到歷史、社會的規律性高度,這種做法是不是還挺普遍的?其實小丑是自己? 第二個,猥瑣大總統。大總統這個人物,可能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了。最著名的是他一本正經的外形,和非常低俗的惡趣味。是不是嘲諷了一類人了? 第三個,比利戴巴。有外形,有能力,有野心,有手腕,有資源。發表演說老練狠辣,是個狠角色。然而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有意思的是,他也很清楚敵人可能針對他展開刺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巨人大戰”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巨人大戰後,145代弗裡茨王立下不戰誓約,退守城牆之內,然而當時也有進擊的巨人力量,也可以洞見未來,那麼會不會是當時弗裡茨王由於貪戀巨人能力,不願意永遠的解決巨人問題,才故意將真實的歷史從人們的腦海裡抹去,使得後世繼承者都無法做出徹底消滅巨人能力的決定?畢竟,消除巨人能力,需要消滅始祖能力的承載者,同時需要始祖尤彌爾的認可,這些條件可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又或者,145代弗裡茨王也想出了一個類似於艾倫的計策,引誘包括戰錘、阿卡曼族等力量來圍攻自己,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失敗了,最後退而求其次,退守城內?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推論:(1)阿卡曼一族、戰錘巨人等,在這次作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正如三笠在138話起到的作用一樣重要)。(2)當時的巨人之戰,既沒有消滅巨人能力,也沒有消除未來人類圍繞巨人能力發生的征伐、陰謀和悲劇。這裡我們會發現,作者對歷史的觀念,確實有非常重的宿命論色彩。 其他方案行得通嗎? 吉克的絕育方案:吉克想要發動始祖能力,首先以作者設定來說,吉克因為“無法理解始祖尤彌爾的內心”,所以已經被拒絕使用始祖能力;如果我們假設始祖尤彌爾真的把能力借給吉克了,那麼他的方案可能帶來更好的結局嗎?帕島盛產能源等貴重資源,而且絕育也意味著艾爾迪亞人將在有限的未來漸漸滅絕。 阿爾敏的“和他們談談”方案:也許行得通,但無法徹底避免島內與海外的敵對和仇視。本質上,和145代王的不佔契約沒有太大的差別。 一個共同因素是:艾倫已經用戴巴演講突襲作戰,嚴重破壞了島內外的信任基礎。另外,巨人大戰後立下核威懾,各方卻依然無法解決的問題,能被其他方案輕鬆解決嗎?我相信,如果還有其他方案,也許能維持片刻的安寧,但隨著技術不斷髮展,戰略均衡被不斷打破,這種安寧可能會是短命的。 巨人之力究竟象徵了什麼? 我認為巨人之力其實就廣泛象徵了巨大力量(生產力),這種力量的來源可以是怪力亂神,可以是科學技術,但總之它可以為人所用,用來滿足人的野心或雄心壯志,會實現很多偉大的成就,但也可能造成紛爭、殺戮這樣的悲劇。作品中的巨人之力來自於神祕的怪誕蟲,它的存在造成了許多悲劇,但歷代巨人之力繼承者卻沒有人想要放棄這強大的力量;巨人之力可以鋪路修橋,移山填海,造福人類,但千百年來為人所銘記的卻是無盡的殺伐掠奪,奴役壓迫。最諷刺的是,馬雷帝國不惜背棄不戰誓約,冒險派人潛入牆內,根本原因是世界科技水平日新月異,巨人之力可能很快就不再有壓倒性的優勢。 有些讀者質疑作者對怪誕蟲的描寫,認為巨人之力的來源和消失沒有清楚的、令人信服的交代,是敗筆;我卻認為,如果從巨人之力的象徵意義來理解,似乎更貼近作者的本意。不應過於機械的理解巨人之力,而應該更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人類總是不能放棄或是善用巨人之力,和那些類似巨人之力的東西。在139話中,失去了巨人之力的帕島人民,卻陷入到了類似軍國主義的狂熱之中,不能不說是最好的警世恆言。 總結 如果你有耐心讀完這麼長的篇幅,請接受我的感謝。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作者的核心觀點和傾向:愛與自由是人性永恆的主題,是作者謳歌的光明面;技術進步等因素帶來的巨大力量,結合人性中的貪婪、野心,會把人類拉向深淵;作者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於人性的救贖,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可能很難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即使外界的力量被消除,也難以改變這種情況,因此作者具有比較宿命論的歷史觀。 我認為,《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從立意上有其深刻性,從完成度上基本很好的反映了作者所樹立的主旨,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都是為這主旨服務的,屬於良好完成了任務。然而,被廣為詬病“爛尾”的原因,可能是作者的主旨不符合讀者的預期。很多讀者可能更期待一個正義戰勝邪惡,主人公英雄式終結故事的結局,而不是現在這種主人公選擇明顯可能不是最優、主人公的性格存在明顯的自身侷限性、所作所為不符合通常的通俗故事的價值觀的結局。這從根本上是屬於讀者期望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出現了不匹配,讀者要麼沒有體會,要麼不認同這種表達。如果稱其為“爛尾”,不如稱其為“不匹配”更合適吧。

動畫信息

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中文名: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原 名:進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Part.1
又 名:進擊的巨人 第四季 / 進撃の巨人 Season 4
首 播:2020-12-07(日本)
IMDb:tt1078308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