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幣的兩面......嗎?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0:46:34 作者:行素菌 Language

先不打分(雖然應該無論如何都是五星),只評價劇情。

油管大神soul關於艾倫和萊納的那期視頻相信大家都看過(沒看過的指路B站BV124411F75R),在那期視頻中,他將硬幣定義為【人們為什麼要互相爭鬥】,硬幣的兩面則為【雙方各自眼中繼續戰鬥的理由】,然而看完視頻的觀眾應該能感受到,硬幣兩面除了代指不斷循環的爭鬥本身,也代指爭鬥的具象化——處於對立陣營的兩位男主角,艾倫和萊納。Soul在視頻中列舉了艾萊兩人從性格到人生軌跡上的大量相似點:擁有與生俱來的理想和戰鬥意願、可以為理想放棄性命和良知、都有把對面陣營開除人籍的傾向、都是主動邁出了無法回頭的那一步。然而艾倫和萊納真的相似嗎?在精緻的表面對稱背後,驅動他們做出相似行為的,真的是相似的背景和動機嗎?艾倫在地下室裡那四句“我們是一樣的”,究竟是對真理的陳述,還是對將要犯下罪行的自我安慰呢?地鳴前最後一戰,萊納對艾倫的獨白,是同道中人的共鳴,還是他將自己的自殺傾向投射給艾倫的以己度人?我認為Soul的視頻非常清晰的解讀了對稱狂魔諫山創筆下那些工整的令人驚歎的對稱,所以這篇文章我想談談艾倫和萊納在對稱之下的,那些或截然相反,或毫不相關的東西。

主動邁出無法回頭的一步

845年,帕拉迪島上,萊納在失去隊友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繼續執行始祖奪還計劃,攻破瑪麗亞之牆;九年後,雷貝里歐,儘管遭到軍團和朋友的反對,艾倫依然選擇發動襲擊,開始他滅世計劃的第一步。

他們都是主動做出的選擇,然而他們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萊納在做出選擇時是無知的,他對馬萊高層覬覦帕島資源的真實目的一無所知,他真的相信島上的人都是字面意義上的惡魔,他們的存在真的威脅到了全世界的安全,在他邁出無法回頭的那一步時,他並不知道自己跨過的是一條什麼樣的線。而艾倫不同,他是有知的,在他跨過那條線的時候,他清楚的知道自己選擇了什麼,又放棄了什麼。無知是離自由最遠的東西,只有後者才算是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也因此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的責任。

不過在後來的故事裡,萊納也做出了他的選擇。到850年的時候,已經在牆內生活了五年,和同期生一起訓練了三年的萊納決定二次破牆,此時他已經清楚的知道牆內並非惡魔,雖然他嘴上仍然說著惡魔民族自我安慰,但在巨木森林裡他對貝特那句“有什麼關係啊,像我們這種殺人如麻的短命鬼,除了彼此還有誰能理解我們嗎”才是他真正的自我認知。他早已知道了自己並非英雄,執行的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使命,但在“人性良知”和“對祖國的忠誠”之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這一次,是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

104稱呼萊納為叛徒,這其實挺黑色幽默的,因為縱觀全劇,他大概是那個對自己效忠的陣營最忠貞不二的人,他的罪過不在背叛,而恰恰在忠誠。小時候的萊納忠於馬萊是因為:島上惡魔威脅全世界安全——消滅惡魔就能拯救世界,解放大陸艾族人——自己就會成為英雄,贏得所有人的尊重。簡而言之,一為天下太平,二為民族解放,三為自我實現,他的目的和(他以為的)馬萊的目的是相同的。長大後的萊納顯然意識到這是個彌天大謊,天下不太平就是因為馬萊這個軍國主義國家窮兵黷武,艾族受壓迫就是因為馬萊用巨人侵略他國招致全世界的仇視,他成不了英雄就是因為他站在侵略者一方為虎作倀。然而,即使在瞭解世界的真相之後,他依然沒辦法背叛馬萊,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忠誠不僅僅是被軍國主義教育洗腦的結果,他是真的把忠誠看的比人性良知重的那種人,軍國主義教育只是讓他誤以為自己在拯救世界,但即使他意識到了自己在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時他還是沒辦法不繼續執行任務。他可以在痛苦和愧疚中把自己折磨致死,但他就是沒辦法做出良心裡正確的選擇。地下室裡他求艾倫殺了他恐怕不僅僅是懺悔過去的罪行,更是清楚的知道,他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他就沒法不做馬萊的幫凶。

我一直覺得巨人這個故事的悲劇審美和價值衝突的核心正在馬萊的艾爾迪亞人,而萊納是其中具象化的代表,他代表了一種身份的分裂,他既是馬萊人又不是馬萊人,既是艾爾迪亞人又不是艾爾迪亞人,這兩個身份他都無法歸屬。對於牆外艾族人來說,縱使不聽信島上惡魔這種政治宣傳,也沒有理由對島上艾族有半分好感。145代王帶著一批人躲進牆裡,把剩下的人拋棄在大陸上,對於牆外艾族人來說,是民族與國家先背棄了他們,把他們留在大陸上任由其他民族凌虐,君主失格在先,遺民怎肯效忠?牆外的艾族人,是被艾族人拋棄的艾族人,他們既做不成堂堂正正的艾爾迪亞人,也成為不了真正的馬萊人。對於國家/民族的忠誠是基於身份歸屬的,牆外艾族不存在理所當然的身份歸屬,也就不存在理所當然的效忠對象。也是因此,我雖然不贊成在良知與忠誠間選擇忠誠,卻可以理解萊納的選擇。因為表面看起來是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實際上他根本沒得選。在所有的陣營中,從頭到尾都不存在他的陣營,不是效忠馬萊不能實現他的理想,而是沒有任何一個陣營能夠實現他的理想,既然註定要作為罪人死去,好歹做到忠貞不移寧死不屈吧。

這也是為什麼我對雷貝里歐之後的艾倫非常憤怒,艾倫本可向被145代王拋棄的子民伸出橄欖枝,然而他卻舉起了屠刀,他挾自己以令調查兵團、把整個國家綁上戰車、對海對岸血脈相連的同胞發起屠殺的行為和馬萊軍方那些貪婪愚蠢、試圖通過開戰轉移矛盾的高層將領沒有任何區別,正是他們這些掌握權力卻不思如何結束相互殺戮的歷史循環的大人物,讓身處其中的小人物沒有選擇。

大人物和小人物

大人物

力量和權力是不同的,擁有力量的人不一定擁有權力。尤米爾·弗里茲雖然有近乎無限的力量,然而她生前是弗里茲王的奴隸,死後困在道路里造巨人,還是個奴隸,這就是隻有力量卻沒有權力。

艾倫和萊納都擁有巨人之力的力量,但他們擁有的權力完全不同。戰士隊成員在馬萊軍方看來基本就是馬戲團野獸的存在,他們對於戰略部署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執行上級的命令。而艾倫面對的情況則大不相同,瑪麗亞奪還之後,調查兵團的老人們徹底死的一乾二淨,104成功填滿兵團高層(諫山你可真行,別的漫畫如果主角團突然集體升官一定會被吐槽很假,但巨人不一樣,直接讓前輩死光,主角團頂上簡直順理成章),考慮到希斯就是個傀儡女王島內本質是軍政府的政治生態,這意味著艾倫在國家政府的三方勢力裡有一支全都是親朋故舊的嫡系部隊,加上瑪麗亞奪還他在民眾心目中成為英雄,他的政治觀點對於島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即使沒有始祖之力,他依然有決定關鍵事務、影響國家命運的力量。

而始祖之力的設定更是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所有的艾爾迪亞人都由道路連通,九大巨人在宿主死後會選擇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作為新的宿主,暗喻巨人的力量是始祖尤米爾留給整個艾爾迪亞民族的禮物,始祖之力是屬於整個民族的公權力。如果這麼看,那艾倫指揮格里沙從雷斯家搶來始祖就有了竊取公器的意味,以殘忍的手段篡奪公權力,為私人的願望(要自由)行使公權力。不戰之約訂立之後,發動始祖就需要兩個人合作,就像某種制約機制,然而艾倫繞開了這一制約,成功獨佔始祖之力。這不禁讓我想到,1933年那個人也是通過繞開競選的方法當上了總理,魏瑪共和國從此名存實亡,制度終究沒能困住野獸。所以地鳴發動前後島上的眾生相,與其說是在批判狹隘的民族主義,不如說是在提問,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極端狂熱綁架了整個國家,還是自上而下的引導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

小人物

萊納從幼年時代開始就深感自己缺乏力量,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學會了借力打力。雖然大家嘲笑他憨之巨人,但劇中萊納的幾場談判,其利弊分析與看人下菜,都不得不讓人感嘆一聲鬼才。

舉個例子,兩度破牆加殺馬可,萊納幾次成功逼迫阿妮做了不想做的事,而阿妮除了揍他一頓以外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阿妮的軟肋是她的父親,以阿妮的性格她絕對不會和萊貝談論自己的家庭,更不會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對父親的愛和想念,然而萊納知道,這隻能是他在馬萊就觀察來的。這相當可怕,那時候他還不到十二歲,就會留意其他預備生的出身背景,以防來日有用。

叢林談判拉攏尤米爾更是巧妙,注意到尤米爾在意希斯這不困難,但絕的是他之所以能取信於尤米爾,正是因為士兵人格的萊納喜歡克里斯塔,這一點尤米爾知道,於是戰士人格的萊納非常自然地利用了士兵人格的自己真誠的愛情作為籌碼,加上馬萊對帕島的壓倒性實力局面,引導尤米爾選擇更有利的立場。

萊納的這種借力打力,應當是馬萊的高壓政治衍生出的產物。雖然漫畫裡沒有正面展示,但估計他媽媽是那種會用樂園故事嚇唬孩子,以此確保萊納對馬萊絕對忠誠,不會為家族招來禍患的母親,萊納從小就在言辭上高度謹慎也側面證明了這一點(波爾克、貝特、阿妮都說過不那麼馬萊政治正確的話)。而與此同時,萊納從小能背一套非常流暢的政治宣傳套話,當有人欺負他時,他背誦這套絕對的政治正確,通過訴諸權威來獲得保護,這又讓他感到權威於他而言可以是有利的。因此幼年時代的萊納就建立起對權威又敬又怕的態度,我想這大概也是他毫不動搖的忠誠的另一理由,被當作巴普洛夫的狗訓練大的他,確實早已失去反抗權威的勇氣。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萊納是如何勸讓不要和艾倫或其他人吵架/打架的,“再這樣,可能會進不了憲兵團哦”。即使在島上,那個連屁股上的毛都要接受審查的收容區遠在千里之外,他還是條件反射的訴諸權威和慎言,這大概才是政治高壓對人的迫害,是小人物的悲哀吧。

(萊納唯二兩次的真誠給了貝特和法爾科,這兩個人向他提出了同一個問題,13年之期真的可以接受嗎。貝特提問時,9歲的萊納驕傲的回答,雖然是有點短,但這十三年間每一天都是英雄啊。時隔十二年,一個同樣溫和寬容的孩子向他問出了和亡友當年一樣的問題,不知道想到當年的回答,他心裡是什麼滋味。)

開除人籍

艾倫和萊納在故事的最開頭都有把對面陣營開除人籍的表現,但是起因並不相同。

艾倫可以說是天生的習慣性將不贊同他觀點的人開除人籍,不僅僅只是罪大惡極之人。在他看來,人活著必須要追求自由,所以如果你安然呆在牆中,不向往外面的世界,甚至還責怪調查兵團空耗稅收,那你就是家畜。而如果你罪大惡極,那就更簡單了,他可以毫無負罪感的殺死你,因為這不是在殺人,只是屠宰一頭野獸罷了。

我覺得他強硬的人與非人的判斷是對自己非黑即白的價值觀的一種保護,通過將萊納和貝特判定為非人,他就不會再感受到被他們背叛的痛苦,不必再試圖去理解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的下手殺死他們。

雷斯王地洞裡發生的事情對艾倫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其實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完全沒明白,為什麼艾倫崩潰的點居然是“我不是特別的”,而不是“我的父親是有罪的,他還把這份罪責傳給了我”。而後我意識到,在艾倫的價值觀裡,因為自己是特別的,是天選之子,所以有人為保護自己而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如果自己不是特別的,那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意義,這份血債就要算到自己頭上,自己就成為了非人。這導致他一直很低落,直到從沙迪斯那裡聽到母親那句“不一定要是特別的啊”。在他接受了自己也許只是個普通人的同時,他也接受了另一件事,死亡不一定是有意義的,也許保護他的人確實就是毫無意義的死去了,他也沒有能力賦予他們的死亡任何意義。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決定放棄人與非人的判定標準,而將所有人都視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已經很了不起”的人。

【死亡未必有意義】和【每個人都是人】這兩件事合起來,解釋了為什麼他會一邊痛苦悲傷,一邊毀滅人類。每個人都是人,所以每個人的死去都是值得悲傷的,然而死亡未必有意義,所以地鳴滅世也不需要為任何一個腳下亡魂賦予意義,他們就是白死了,這就是一出慘劇。艾倫在極度痛苦中做出自己認為不得不為的必要之惡,從而達到精神上的高潮,在雲端之上高喊自由,確實是刻奇的最高境界。

萊納的開除人籍則更像是馬萊洗腦教育的灌輸,他本人事實上是個非常把所有人當人的人。因為原生家庭中愛的缺位,萊納的自我認知無法完成內循環,需要依靠外界評價。他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結,他會非常積極的迴應別人對他的感情,滿足對方對他的要求和期待,以期獲得對方的尊重和讚賞。所以母親希望他贏回父親,他就竭盡全力成為戰士,故鄉組需要一位領袖,他就把自己活成馬賽,同期生需要一位大哥哥,因此他關照每一個人,孩子們需要一位引路人,所以他可以放棄自殺(說真的,為了孩子選擇活著,這理由太母性光輝了)。這種對愛與尊重的渴望別說對“島上惡魔”了,我毫不懷疑就算是一隻會說人話的海星,萊納都會竭盡全力讓它喜歡自己。

所以也難怪104的男孩子們最不能原諒的就是他,貝特和阿妮都知道早晚有一天要見血不如從一開始就別靠太近,只有他非常愉快的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把自己滴著血的真心挖出來,換得別人的真心,最後真相揭露,自然是傷人傷己。

但是儘管萊納內心裡已經對希斯喊了無數遍“結婚吧”(賈碧說艾爾迪亞人和馬萊人怎麼能相愛的時候我笑瘋了,真想讓你看看你哥在島上啥德行),他嘴上還是說著島上惡魔,和艾倫一樣,這是他對自己脆弱的精神狀態的保護。只是和艾倫不同的是,艾倫是先判定對方是非人再動手,而萊納,在他反應過來之前他已經害死25萬人了,所以他必須堅定的將這些人全部歸類為非人,否則他沒法直視著手中的鮮血活下去。

當然,諫山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放過他。馬可事件對萊納最大的衝擊在於,他親手殺死了一位他無論如何不能用惡魔稱呼的朋友,開除人籍這招真的不管用了,於是被迫面對現實的萊納乾脆精分了。從巨木森林裡那句“像我們這種殺人如麻的短命鬼”可以看出,戰士人格下的萊納知道自己犯下了多麼不可饒恕的罪行,也不再用惡魔作為理由為自己辯解,也就是說,從精分開始,他放棄了用島上惡魔的概念來進行自我保護,轉而通過時而清醒時而做夢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希斯塔利亞

【預警:看完130話後我的理解是,希斯塔利亞雖然不喜歡艾倫的滅世計劃,但還是通過懷孕配合了他,並幫他保守了祕密,因此我接下來的所有觀點都是基於希斯塔利亞在行動上支持了艾倫的滅世計劃這一情況,假如最後大結局打我的臉,那麼當我沒說】

我一直覺得聊艾倫和萊納的對應關係,希斯塔利亞是無法繞開的重點。如果說巨人是雙男主的話,同時和兩個男主及兩個尤米爾都有關係的希斯塔利亞顯然是真正的女主。

就如同萊納的戰士人格和士兵人格都是萊納一樣,克里斯塔也是希斯塔利亞真實的一部分,克里斯塔並不是憑空變出的面具,而是希斯有所隱瞞的部分真實。也就是說,如果將希斯塔利亞的所有人格要素視為全集的話,克里斯塔所包含的要素是其中一個子集。我們姑且將克里斯塔這個子集稱為希斯塔利亞性格的A面,而將其餘的部分稱為B面,方便討論。

萊納愛的顯然是克里斯塔,也就是A面。而且這不僅僅是士兵人格的萊納在角色扮演中的愛戀,因為萊納精分是由於馬可事件,而訓練兵時期他就對克里斯塔很有好感。(我一直很確定訓練兵時期的大哥哥萊納是真實的,因為這就是他最想成為的自己,根本不需要扮演)其實也不奇怪,觀察一下萊納的擇友標準,他喜歡性格溫和、關愛弱者、自我意識比較低、侵略性低、容易相處的人,貝特和法爾科都是這個類型的,克里斯塔只是恰好符合這個標準罷了。(艾倫還真是非常極端的是這個類型的對立面,所以他和萊納就有一種拽著萊納的衣領把他強行拖離舒適區的感覺,哎,真不愧是宿敵啊)

而艾倫欣賞的,恰恰是希斯的B面。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形容詞來形容那一面,我只能表述為,可以接受滅世的那一面。當然,AB面都是真實的希斯,所以在聽到艾倫的滅世計劃時,含淚的溫柔勸阻是真的,冷血的守口如瓶和後續配合也是真的。克里斯塔是萊納的女神,而希斯塔利亞是艾倫的王妃,是能手牽著手走進地獄的共犯。

因此在這裡我想談談尤米爾。尤米爾和希斯塔利亞在我看來並非神仙愛情,尤米爾愛的不過是自我投射的幻象,而希斯塔利亞不過是被她不計代價的付出打動。

尤希之間最關鍵的一條線是【你的名字】,尤米爾要求希斯用真實的姓名活著,言下之意是,希望你拋棄偽裝,以自己真實的模樣面對這個世界。所以問題來了,尤米爾真的瞭解真實的希斯嗎?她期待的希斯,究竟是真實的希斯,還是她想象中真實的希斯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尤米爾做了什麼。尤米爾聽到貝特的話後意識到自己是唯一能理解他們處境的人,為了讓萊納和貝特不被馬萊處死而選擇做他們的戰利品回去交差。

這是一個很有宗教意味的自我犧牲。對於神明來說,眾生是平等的,牆內的艾爾迪亞人是尤米爾的子孫,牆外的也是,在對峙的104和故鄉組之間,尤米爾站在一邊,看到了所有人的掙扎和苦難,所以當貝特哭著說誰能來找到我們的時候,神明迴應了他的祈禱。和巨人中其他的英勇無畏的犧牲不同,這不是出於愛、正義或者理想的自我犧牲,而是出於救贖,救贖兩個早已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的孩子。波爾克的回憶裡她被鐵鏈束縛在高臺上的樣子,與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何其相似,她確確實實就是一份祭品。繼承了神明名字的尤米爾,最終真的做出了神明的事蹟。

因此我非常確定,尤米爾無論如何不會贊成滅世,即使是為了保護希斯塔利亞。我甚至很確定,如果希斯真的以十三年之期、五十年威懾,換得天下太平,兩岸同胞重為一家,尤米爾會為她感到驕傲。

所以,尤米爾愛著的,大概既不是克里斯塔,也不是希斯塔利亞,而是她透過克里斯塔看到的那個為了滿足所有人心願竭盡全力的幼小的自己,她不希望有另一個女孩重複自己的悲劇,希望以第二次生命為後來者指一條明路,只是她指路的對象,和她並非同道。

官方同人萊納、尤米爾、希斯塔利亞的關係總是被構建為只要萊納和希斯說上一句話,尤米爾就會醋到發瘋暴打情敵,然而在正劇裡,尤米爾為她的情敵獻出了生命,她唯一一次略有吃醋也不過是希斯撕裙子,她愛的很有尊嚴,更愛的很有原則。我總覺得她和萊納之間的惺惺相惜是因為他們都是喜歡光的人,他們不約而同的將希斯看作那道光,所以也沒什麼可惜的,希斯是或不是光已經不重要了,他們都體驗過追光的感覺,這就足夠了。

———————————————————————————————————

12.7 最終季終於開播啦~ 以後會隨緣更新每集劇評(如果我寫了的話

第一集

OP堪稱完美。

有的OP貢獻了一首聽過就無法忘記的神曲,比如紅蓮之弓矢,比如unravel,比如uninstall,而有的OP,基於特定的故事背景,將畫面和音樂合起來,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這個OP正是如此。絢麗詭異的色彩和混亂嘈雜的音樂的結合讓我想到死亡筆記第二部分的OP,同樣是一個陰沉晦暗向著正義的內涵發出質疑的故事,灰色背景中的彩色則可能是在致敬辛德勒的名單,同時水墨暈染風的炮火和沙雕坍塌式的士兵也暗示在戰場上奪去一條生命就和海浪衝散沙堆一樣容易,如果說第三季的ED那句立場變化時,正義也會露出獠牙是暗示的話,第四季的OP對於戰爭發起者無差別的譴責可以說是明示了。

正片內容和漫畫基本一致,添加了法爾科在不太清醒時可能是在描述立體機動的臺詞,對萊納在要塞內和中東聯合軍隊的戰鬥戲做了一定的補充,果然諫山筆下的打戲都需要動畫組自己加料不然結束的太快(捂臉)。另外萊納從飛艇上跳下去的時候那句“我已經受夠牆壁了”在漫畫中是在牆上的近距離平視鏡頭,而動畫則改成了從上空俯視的遠距離鏡頭,就像跳傘的萊納俯瞰四年前在牆上整修固定炮的自己,個人認為是一處很妙的分鏡改動。

結尾旁白一如既往是巨人御用劇情背景介紹阿爾敏同學,即使他這一話根本沒出場,這也使我猜測最後的大決戰中阿爾敏會活下來,而整個進擊的巨人的故事,就是由他在戰後記錄下來的。

————————————————————————————————————

4.11 漫畫完結點評

202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我提名諫山創,他以一己之力彌合了全球巨人讀者從政治觀點派別到角色和CP偏好上針鋒相對的尖銳矛盾,通過創造出一個沒有任何人滿意的結局將所有的怒火都引到自己身上,從而避免了未來十年間針對作品的無休止爭論,實乃三次元之魯路修。

道德虛無主義在日漫中是個挺常見的問題,沈逸的評價——武士道精神、相對自由主義歷史觀和天下無義戰可以適用包括巨人在內的相當一部分日漫作品,從119話地鳴啟動開始諫山創對於地鳴正義性的猶疑不決通過104眾人對艾倫毫無底氣的苦苦哀求已經初見端倪,這也是為什麼從此處開始讀者明顯能感覺到巨人的劇情水平不復以往。連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他筆下的角色在打一場為了人類命運的光榮之戰,角色又怎麼可能打出綻放人格魅力的高光時刻?

然而這一切,在139話之前其實都不算什麼大問題。沈逸的評價聽起來挺苛刻,但這三點都不違背原則,我們固然不贊成“戰爭都是非正義的”這種虛無主義歷史觀,但一個發自內心厭惡所有戰爭的人,他起碼不會主張對外侵略,也算在正常人類的價值觀範疇內。一個作者的作品難免落入所屬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的窠臼,如果一部作品能夠超脫這一限制那自然是神作,如果不能那也無妨,讀者可以有選擇的欣賞,再說通過文娛作品去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也是看故事的部分樂趣所在,全都和我們自己一樣豈不是很無趣。我得說從地鳴開始諫山創確實讓我失望了,一個講述英雄的故事,最後堂堂104竟無一個人心性品格配得上身上那件自由之翼,實在無法不令人失望,然而一直到138話,巨人在我心裡依然是一流的作品,原因無他,它前80%的傑出足以讓我原諒後20%的平庸。但是,毫不誇張地說,139話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我一直覺得巨人這部作品,秉持天下無義戰的價值也無妨,馬萊艾爾迪亞都是右翼軍國主義國家,主角團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血債累累,最後死的乾乾淨淨,也算是平穩結局。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諫山創居然在最後一刻放棄了他一貫避而不談的中立態度搞起了價值輸出,借“和平主義者”阿爾敏之口親口承認了種族屠殺是帶來和平的可選方案,讓主角團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建立在全世界80%人口屍骨上的“和平”併為艾倫的“自我犧牲”感動的痛哭流涕。如果這就是他想出的傷害讀者的妙計的話,恭喜他,他做到了。

然而這都不是最激怒我的點。相比於價值取向,我更在乎一個虛構故事的完成度和藝術性,如果諫山創只能通過贊同種族屠殺來編圓這個故事,那我也可以批判性的審美。但是事實正好相反,諫山創寧願廢掉先前的所有伏筆,無視之前的所有鋪墊,破壞已經完整構建的人物性格,甚至增加新的機械降神設定,就為了在最後一話輸出價值,他要麼是故意的,要麼是有意的。我們來梳理一下哪些(主要)伏筆被諫山創切片白灼後拌著醬油吃掉了:

1、自由。

艾倫說他滅世是為了追求自由。在我之前的文章裡我判斷,【艾倫追求的自由是自由最原始的定義,他對自由的理解就是為所欲為,每個個體都可以為所欲為,不同個體的自由發生矛盾時通過武力解決。說白了就是叢林法則,誰拳頭大聽誰的。所以對艾倫來說,讓他不自由的既不是三堵高牆也不是海對岸有敵人,而是人類文明本身,要求個體讓渡一部分自由以換取保護的社會契約、限制個體自由以維持社會秩序的法律、鼓勵自我約束和剋制的普世道德,這些顯然都讓艾倫感受到了無法容忍的不自由。而他若想要自由就只能如埃爾文說的那樣,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人,只剩下他艾倫·耶格爾和燃燒的水冰凍的大地沙粒的雪原,只有人類滅絕的那一刻他才能感受到無比的自由。】雖然我覺得男主很屑,但我可以承認對自由的極端追求是有審美價值的,而當阿爾敏問出“他到底哪裡是自由的”時候,我以為接下來會是兩人對於自由定義的激烈辯論。我並不認為艾倫只是在按照看到的預言行事,因為自證預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事情,連選擇未來的可能性都被徹底剝奪,即使以艾倫的智商都應該能看出這和自由毫無關係。

然而諫山創表示,對不起,就是自證預言。那你好歹讓阿爾敏質問一下自證預言哪裡自由了吧,噢抱歉,阿爾敏已經淚流滿面的感謝艾倫為他們成為劊子手什麼自不自由的早忘到一邊去了。到頭來艾倫滅世的動機就是三笠阿爾敏,這部從第一話開始就高喊自由喊道我都快不認識這兩個字怎麼寫的漫畫在最後一話告訴我,不論是主角的行為動機還是故事的核心主旨,都和自由一點關係都沒有。

2、始祖尤米爾

最後一話我們終於知道了始祖尤米爾兩千年來被困在道路中不得解脫的原因——因為愛情。一個奴隸小女孩愛上了燒燬她的故鄉、殺死她的雙親、拔掉她的舌頭、還因為她不小心放跑了一隻豬而處死她的國王,在獲得巨人之力死裡逃生後依然痴心不改,心甘情願地給國王當生育工具和貼身保鏢,不但最後為國王而死,死後還兢兢業業的為國王的後人堆了兩千年沙雕。

這真(友善度)是我見過的最(友善度)感人的愛情故事,我真(友善度)不知道諫山創(友善度)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這種(友善度)玩意兒。以後再(友善度)有人吹諫山創女權,我(友善度)必須順著網線爬過去和他打一架。

而就這麼一位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晚期的祖奶奶,就因為看到了三笠,就愉快的放棄了堅持了兩千年的沙雕事業光榮退休了。我估計這應該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祖奶奶瞅著三笠那又當姐姐又當媽,扶弟媽寶兩手抓的態度痛心疾首,為兩千年後的後輩女性青年的愛情觀深感擔憂,然後自我反思一下發現,嘿,小丑竟是我自己。因此怒砸沙雕,憤而投胎,再也不伺候殺千刀的弗里茲王和他的小崽子們了。冥冥之中一個PUA重症患者以己身的慘痛教訓拯救了另一個PUA重症患者,也算是一件好事,我願稱此為PUA患者不相容定律。

3、巨人之力

有一些支持帕島的讀者認為,如果要世界接受艾爾迪亞人,巨人之力就必須消失,在我看來這些讀者其實才是最歧視艾族人的一群。艾族人不同於其他種族的巨人之力就好比世界上不同族裔間膚色容貌宗教文化的差異,不致力於建立一個包容差異的社會,卻想著消除差異本身,這就好比要求黑人的皮膚變成白色後再談種族平等,簡直荒謬至極。如果不能包容差異,就算世界上真有魔法能把所有人的膚色變得一樣,人類還是能根據頭髮的顏色、眼睛的大小、鼻樑的高低分出三六九等。所以我之前就說過,將巨人之力的存在當作艾族人被敵視的核心原因,這是種族歧視的觀點。然而我沒想到,諫山創居然就對號入座了。而且從馬萊篇開始的大量細節,從門衛大叔對賈碧的關心,到尼科洛對莎夏的戀慕,再到地鳴到來時艾族人和馬萊軍隊的和解,無不在表達艾爾迪亞人和其他族裔的人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其他族裔對於艾族人的恐懼來源於隔閡和無知而非變巨人這件事。結果到最後一話諫山創給我來了一出島外人怕的就是巨人之力,變不了就是人類,變得了就是怪物,那我就奇了怪了,艾族人變巨人又不是蒙牛隨變冰淇淋,隨心所欲想變就變,他們手裡有沒有脊髓液,你們到底在怕個啥?

說完中道崩殂的伏筆我們再來說說分崩離析的人物塑造。

是,艾倫是個很屑的男主角,但最後一話諫山創的操作讓我這個鐵桿倫黑都忍不住對男主產生了一絲憐憫之情。艾倫有很多塑造方法:艾倫是個極端自由主義者,嚮往天地之間唯我一人的自由世界,可以;艾倫是個法西斯,為了帕島的利益可以殺光島外所有人,也可以;艾倫是個反社會人格,他很享受種族滅絕的過程,至於殺的是什麼人無所謂,這也可以;甚至艾倫是個居家好男人,就想三笠阿爾敏熱炕頭,享受普通人的幸福,這都可以。然而在之前的138話裡,艾倫已經成了一個嘴上喊著自由的口號身體卻很自覺的當著自證預言的奴隸,說是為了帕島人民而滅世結果地鳴砸死一群普通民眾,殺人前抱著小孩痛哭流涕殺人的時候又表現得很享受,說是要保護同伴結果三笠阿爾敏差點被炸彈炸死被耶格爾派打死被牆巨踩死,的這麼一個精神分裂的人間之屑。我以為他真的已經不能更屑了,諫山創告訴我,不,他可以。他可以根本沒有計劃就走一步看一步的隨意發動地鳴,他可以隨手組建耶格爾派然後完全不關心這些人會如何影響帕島命運,他有能力把無垢巨人變回人類但他就是可以不管喝了紅酒的皮克希斯,他可以操縱著牆巨燒死對他有恩的韓吉並自我安慰這是為了拯救世界,他居然TM還可以一邊哭一邊說我希望三笠一輩子都想著我,把橡皮擦屑研磨過後放進榨汁機裡攪拌一遍都不可能比這更屑了,如果諸位知道日漫中有更屑的男主角的麻煩在評論區推薦一下,我一定拜讀。

希斯塔利亞。希斯塔利亞作為地鳴計劃最早的知情者、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不但藉助希幹希納之戰清除了制約她的軍團高層,更是在戰後耶格爾派當政的環境中重歸政治中心手握大權,地鳴的罪責則由艾倫一人承擔。啊這,昭和天皇點了個贊,東條上等兵點了個踩。

阿爾敏,聽說艾倫要殺光全世界所有人時驚恐不已苦苦哀求,聽說艾倫只准備殺80%後立刻轉悲為喜感激涕零。這樣吧我給敏團長提個建議,把島外殺到只剩幾十萬人口,趕到特定的聚居區內,然後給這些地方取名叫保留地,島外人不得隨意出來,艾族人也不得隨意進去,反正敏團長只是求個心安而已,如此省時又省力還避免種族接觸帶來的矛盾,豈不美哉。

三笠,我不想說她了,她和第一話相比沒有任何改變,這個角色的唯一價值就是讓始祖尤米爾治好斯德哥爾摩。

萊納。萊納的人物弧光倒是很豐富,從痴戀希斯的變態到成熟穩重的老大哥到可恨的叛徒到軍國主義的受害者到懺悔贖罪的英雄到痴戀希斯的變態,有始有終,完美。

利威爾。他應該和埃爾文一起死在瑪麗亞奪還。

埃爾文。雖然早就死在了瑪麗亞奪還依然被拖出來鞭屍。希望他的在天之靈無法觀看139話,不然棺材板可能會飛起來。

總之,可以看出諫山創真的很想去開溫泉店了,以至於用這麼一個結局讓自己徹底退出漫畫行業,希望他溫泉店開的開心,再也不要回來了。

動畫信息

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中文名: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原 名:進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Part.1
又 名:進擊的巨人 第四季 / 進撃の巨人 Season 4
首 播:2020-12-07(日本)
IMDb:tt1078308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