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理解與不理解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7 14:37:22 作者:kidd Language

剛出鏈接的時候,看到一個評論說,總有一個女人,即使男人在結婚生子後還是念念不忘。因為那是因為得不到。再找這個評論就再也找不到了。

看過《起風了》的紀錄片裡有講到關於《輝夜姬物語》的出產過程,緩慢執拗年長的高畑薰,好像也是吉卜力沒法像迪士尼一樣商業化成功的原因吧。但宮崎駿這種老頭大概是不願意接受新興事物的,就如同高畑君的執拗一樣,他堅持手繪堅持他自己的所有思維。不願意變動。他想這種固執一定會成功的,對,我也一直相信,而且現實有時候往往能印證。

大製作的起風了雖然說沒能成功到瘋狂,但也是吸引了一些一直以來的人群,這些人是宮崎駿老爺子多年來積累的習慣。大家都為此一次又一次的享受。

而固執的最商業化證明也許是那年的奧斯卡影片《藝術家》了,那種程度的成功不知道有多少個理想主義者失敗的殘骸才堆積起來。

言歸正傳,影片改編自《竹取物語》,有個評論說改動原著非常大,把皇帝和父親全部妖魔化,還自顧自的加上了一個青梅竹馬的舍丸哥哥,也就是一開始所說的所謂那個“男人”這個“男人”因為得不到輝夜姬而念念不忘。

說到這裡個人感覺就不太好了,電影總是美化生活我沒意見,可正是這些一次又一次的大劑量重複,讓少女的心蕩漾的病態。可能更愛那些現實點又最後溫馨的《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回來原著,原著所表達的其實一是地球人早期對月球的一種幻想,一個沒有煩惱,歌舞昇平,完美的世界,二是表達生命的一種必然,生命終將完結,美好的人事物終將化為塵土和虛無,有時候甚至連記憶都不剩下。這種認知在哲學上鑄就了整個日本早期。一切無、冷、必然、凜冽的事物在日本意義上都則與美相關。

這讓人覺得肅然起敬,因為不論年代多麼久遠,世間規律早被參透,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那些物質更新至多是彌補了我們對月亮的不瞭解,於是現在我們知道月亮原來根本不如地球,又小又沒空氣,沒有美好可言,於是我們開始慢慢的幻想宇宙,幻想宇宙上可能也應該有更高維的生物存在,可以肆意的控制虛無和世界。

扯遠了。
回到電影的改編,原則上高畑對原著的編寫毫無問題,突出一些他想強調的,弱化一些他不擅長的,用兩個小時講明白,用他執拗的用手繪的線條畫明白,用50億日元搞出來。
可是總覺得不太適應,想了半天久石讓那麼美的配樂也沒有問題,看來還是我不理解這個畫風。
個人學習過美術很長一段時間,有評論笑說這根本不是水墨畫好嗎,的確!這和水墨沒有一點關係。
我只是真的不理解這樣的畫風究竟哪裡美輪美奐。
比如皇帝看到她一出來便說“好美啊!!”就出來一個線條不怎麼完整臉部也有點畸形的女子。這樣讓我著實難以理解。

有人說這就如同你一直會看不懂日本人的美,我理解日本人的櫻花之美,虛無之美,凜冽之美,但這個美法,我不理解。
當然了,可能很多別的人理解了,沒關係,你理解你的美,我不理解也可以。

當然配樂非常有意境,拔高整部片子幾個八度。
配音就不行了,一個不堅定不凜冽的傻笑聲音,配上這個臉部畸形的小燕子真是奇怪極了。

這樣的話,我寧可《起風了》,那裡至少是我習慣的美,而且不一定習慣了的美里沒有深度,沒有哲學,沒有生命的無常,那些東西,《起風了》裡面一樣也不少,至少宮崎駿還有冷飯可炒,還能炒出新的味道。真羨慕日本的大環境,如此小眾的吉卜力可以成功多年,在我們這,就只是喜洋洋這種傻X劇成功多年,有時候現實在我們這裡愈發殘酷,殘酷到不允許出現宮崎駿,更別說高畑了,這樣看來,高畑已經非常幸運找到了那些他的一群“理解”。

動畫信息

輝耀姬物語
中文名:輝耀姬物語
原 名:かぐや姫の物語
又 名:輝耀姬物語(港/臺) / 輝夜姬的故事 / The Tale of the Bamboo Cutter / The Tale of Princess Kaguya
首 播:2013-11-23(日本)
IMDb:tt257685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