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童木引發的關於中國文化的聯想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31 13:20:00 作者:火星蟲 Language

雖然仍然是簡單的英雄主義模式,但卻讓我感動了。

傳統文化的困境?
    我們總是說要發揚傳統文化,可我真覺得這樣想會讓人覺得這是個重擔。文化的力量在於發展,而發展的好壞在於如何為人類和世界作出了貢獻。我們不要總想著“傳統文化如何被西方衝擊”,“我們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是說區分是錯的,我只是認為,總是用這種角度去對待我們的文化是不恰當的。因為這種觀念有極大的制約性,制約了我們當代的創造力。而且,這些問題本身就無法得出明確具體、沒有邏輯漏洞的答案。“傳統”這個詞本身就有“過去”的意思,就會將我們至於一個概念上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們承認發展、創造是文化動力所在,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肯定,5000年來的歷史文化積澱是一個整體,不管放棄多少“封建餘孽”,終究可以被認為是分裂傳統。於是矛盾便出現了:發展就是放棄,放棄就意味著不是我們的。這樣,就進入了一個自虐的死衚衕。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與文化工作有關的中國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這樣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上,對於我們的文化事業來講,實在是巨大的“機會成本”。
  關於我們中國文化的現狀,有這樣一個表述:中國文化面臨著全球化轉型的問題。自五四以來,中國人文領域的學者專家一直在討論有關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問題,從胡適到梁漱溟,再到馮友蘭等等,一代代大家都在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浪潮下思考傳統文化的位置,儘管最終都沒有得出一個一致而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已經走到了今天。而今天的問題已經不止是現代化了,而是全球化。文化之所以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就是在於它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別於他人的精神力量。請注意,這裡強調兩點,獨特性和精神性。前者不多贅述,而後者可以理解為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世界觀,這是區別文化之間最最根本的屬性,也是影響其他文化的核心資本。然而,這是一種動態的穩定,不是固定在某個時代的。所以,它意味著這種價值觀念不僅有著反映當今中國人的精神狀態的功能,也有著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可能。而最終,是要把它包裝成具體的文化產品,被其他文化主動地吸收。這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戰略:中國文化不僅是中國的消費品,而且還得讓國外跟風。所以,全球化對我們的提問就是:你這個中國文化為人類、為世界創造出了什麼,做了什麼貢獻,人類憑什麼受你觀念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拿出實際的行動來,以為人類服務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憂慮和擔心是沒有結果的。
  具體到行動上,我們可能會發現有些觀念與堅持科學的觀念是有矛盾的。比如,謙遜、含蓄這些美德,我毫不否認它們在道德層面上塑造了我們民族性格的一面,同時在社會層面上也有效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但是,這個美德多少是不受科學歡迎的,因為這意味著有所保留,保留就會被認為不坦誠。一旦這個課堂上大家都給自己的面子留了後路,那麼每個人獨特的思考就沒有機會碰撞出火花,那麼只剩下我們可憐的老師主觀地去接近真理了。這樣,知識沒有了更新、再創造的機會,我們的腦袋失去了獨立性,進而失去了創新的活力。那麼我們怎麼對待類似這樣的問題呢,似乎又回到了剛才的老問題。我這裡想說的是,形而上的討論是沒法有結果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比如,此一時,我們要捨棄它,因為它阻礙了創新的活力,創新是發展的本質,也就是阻礙了我們的發展;彼一時,我們需要它,因為它可能會給你積攢人氣。不管怎麼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而創新是發展的本質,這才是我們的標準。
  總而言之,我們遇到的是中國文化全球化的問題,不是傳統文化全球化的問題。任何時代的,不管它是傳統的、現代的還是當代的,只要是中國人創造的,那就是中國的;任何技術,管他是Google、微軟還是twitter,只要是能夠把它學來,吸收再創造,並發展出自己的特性,那就是中國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背上“傳統”這個重擔,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編造出來的負擔,是我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它不是事實。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當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交鋒的時候,生命力才是王道。我們要時刻記著,我們只有創造,中華文明是我們的養料,為人類服務才是我們的目標!

動畫信息

阿童木
中文名:阿童木
原 名:Astro Boy
又 名:鐵臂阿童木 / 原子小金剛
首 播:2009-10-23(中國大陸/美國) / 2009-10-08(中國香港) / 2009-10-05(日本)
IMDb:tt037556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