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認惡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05 14:16:22 作者:stillme820 Language

最近正好看了三部關於“孩子之惡”的電影和劇集,《好兆頭》《惡童》以及我們的國漫之光《哪吒:魔童降生》,其中對於“惡”的處理,比較起來還挺有意思。尤其大多數人都相信人本善良,孩子生來是天使,所有的惡都是被環境、被他人“逼”出來的,人在其中完全是“身不由己”的情況下,這番探討似乎沒有意義,眾所周知只要讓環境少點衛生死角,只要每個人多獻出一點愛,惡分分秒就能消失得無影無蹤,要談出些新意並不容易。

何來的惡,如何化解惡,《哪吒:魔童降生》給出的答案是最符合絕大多數人心理假設的,而且還是每個人都無奈承受過的所謂“庸眾的偏見”,而解藥則是父母的獻身式的愛。作為一個閤家歡電影,作為一個教育父母多多奉獻,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多些寬容,不拋棄不放棄,為了孩子連生命也不要吝嗇犧牲,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向善,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是成功的。作為孩子,我們可樂壞了,從生下來就多了兩條命,兩個任我差使的僕役,作為父母,心裡則是多了幾抹陰雲,原來做個父母代價如此之高,熊孩子那麼彪悍不服管呀!不合格的父母也許還是不屑一顧,更加嚴苛地不讓孩子出去“禍害百姓”,已經合格的父母,則是整天自我譴責,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自己的錯,要對孩子更好些,他們才會好起來,結果也許讓孩子更加的予取予求、任性妄為。人終究是有選擇地攝入信息,這不是電影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視角、理解,以及接下來採取的行動,本來就是不同的,總是會跟自己預設的南轅北轍。電影中,哪吒最終還是選擇了不要父母代勞、捨命,而是獨自去面對“天雷轟頂”,慷慨激昂地赴死,那一刻我們還是看到了扛起自己命運的“英雄”,而不再是那個賭氣不學好的“熊孩子”,儘管哪吒的逆天改命在我們看來是光速的,實在讓人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好兆頭》的側重點,其實還不在惡童上,天使惡魔這對CP才更令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善惡。天使惡魔之間本就有致命的吸引力,兩人其實是互補的,合作起來才能辦成事、省些力。一個人施展神蹟,一個人製造麻煩,讓本就難做的人,難處的世,難度係數陡增。兩人也深諳人性,知道即便他們兩人什麼也不做,不去誘惑,也不去感化,也會有人類去這麼做,且做得比他們更“盡責”,甚至有的人類可以是“雙面人”,亦正亦邪、善惡難辨,手腕比起他們可“厲害”多了。兩人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想偷點懶,誇大些業績,好向上頭交代,也不求晉升、掌權,當然你可以說,是因為他們兩人在人間久了,對人類有了“感情”,他們盡情享受著這世間的美好,書籍、搖滾樂、美食、美景,而且他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年代,最清楚今日的得來不易,他們都不想這個世界毀於一旦。反倒是固守著天堂、地獄的天使惡魔,並不知曉地上究竟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鉅變,也對人類充滿了輕視、鄙夷,仍按照老套路在工作,整天就在盼著上帝預言的末日之戰的發生。你可以說這對CP就是苟且偷生,可是如果真的是為了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即使犧牲慘重,也值得一搏,但如果大戰的目的,僅是證明天使魔鬼哪個陣營更強大,真的有意義、有必要麼?更何況,也從沒因為一次大戰,而讓整個世界煥然一新,積重難返,平白讓幾代人受苦受累,倒是更常見的事情。

還有個頗有意味的地方,是撒旦之子放棄魔化的過程,和哪吒一樣他也是天生魔胎,本來想作為政治籌碼降生外交官之家,意外降生在普通人家庭,天使惡魔誰也沒能先發制人。待到11歲,他才會“覺醒”,當他嚐到“心想事成”,看到世界的陰暗面,輕而易舉地讓其他人順服自己時,也曾一度暴走。儘管電影中, “人化”的過程有些含混,可能是為了凸顯天使魔鬼這對CP,為了節省時間,而且長篇大論而非戲劇衝突,更容易讓人感到“乏味”,為此撒旦之子和他小夥伴之間的討論,撒旦之子跟天啟四騎士之間(死亡、戰爭、汙染、饑荒)以及天使方魔鬼方的代表之間的論辯,大段大段地被刪除。然而從書中他們的討論中,倒是可以看出這群新生代身上,難得的“思考力”,而讓他放棄魔化的,不是某人的教化、拯救、獻身,而是有些孩子氣而又切中要害的“思考”,源自於自身本就有的“寶藏”,當然也有部分是不想讓小夥伴因為害怕、因為厭惡,而遠離自己。

他們“思想”上的轉化,大致有這麼幾點,這個世界是不是隻屬於自己一個人,自己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把它變得更好?是否要改造,怎麼改造是不是要徵求他人的同意和意見?真的要接管世界,這個責任現在的自己真擔得起來麼,自己是不是還年紀太小?這個任務是不是真那麼“有趣”,還是充滿艱辛?世界上存在的不如意、不完善,是不是隻有通過毀滅,才能撥亂反正?(孩子終究是孩子,還說是不是讓人類活得長些,天使魔鬼少給人類添亂,就能讓他們更加珍惜地球,更顧後代,畢竟所作所為關乎自己此生的幸福的話,人類會更謹慎剋制吧,當然我們也可以將之看作是反諷)對於這個世界,自己看到的、做過的,是不是還太少?死敵是不是驅趕走了,就萬事大吉、天下太平?跟他們對抗是不是也有樂趣?是不是每個人就天然需要一個對手,通過TA,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果不與其他“派別”爭鬥,我們自己這一派是否會內鬥不斷?(又或者再引申些,與人鬥,總爽過自己與自己鬥,內部的掙扎,總會不經意轉成外部與他人的爭鬥)這種反諸於己,對自己內心的坦白,同樣相當難能可貴。

作者也善意地指出了人類最需要“對付”的幾大死敵,也即天啟四騎士,死亡終究無處不在,但饑荒、汙染、戰爭,卻是可以終結的,新生代用天使的火劍刺死了他們(這處改編堪稱妙筆,當初是天使“好心”,把自己的武器火劍贈予了亞當夏娃,希望他們可以用來保護自己,儘管是違反了上帝的旨意,從他的身份來說,稱得上是“惡”,但沒想到火劍落入“戰爭”之手,成了作惡的工具,但好在新生代把它用在的正道上,用來消滅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同樣的,當初是魔鬼誘惑了夏娃吃下了蘋果,但他們被逐出伊甸園,真的是一種“惡”麼?失去了無微不至的庇護,卻有了自我意識,自力更生地去尋生計,開枝散葉,是不是也有了善果?身在伊甸園自然不會有羞恥感,天之驕子,盡享神的恩寵,但出了伊甸園,進入現實界,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在他人的評判下,在經歷失敗和挫折時,這種感受恐怕是迴避不了的,人要學會的是如何與這種感受共處,如何進行心理調適,而不是任由自己被這種感受吞沒,做出不當行為,也不是強求所有人都如上帝般待他們,有些不適並不全是別人言行帶來的,而是內心存在各種各樣的否認、迴避以及紊亂,影片中這樣處理確實能讓人,在不明真相就迫不及待地去貼善惡標籤之時,多幾分猶豫和慎重),儘管只是象徵性的,但似乎也是作者寄予新生代的期待。

《惡童》同樣著眼於每個人的內在,相比於以“腦力”讓人放下“魔性”,更強調的是“心力”。沒有魔胎的設定,只是人本身。人被拆成了黑白兩面,分由小白和小黑承擔。但這黑白又不決然是善惡,小白身上有童心、天真、夢想、人與人之間的“仁”道(比如他把兩人存著去海邊的錢,賠給了打傷的人,不希望小黑為了保護他而欺騙他,獨自一個人去冒險,希望有什麼難題,兩人可以共同面對等),小黑的惡,更多體現在不遵守社會規則,以偷盜鬥毆為樂也為生,還以趕走外來者為己任。相比整天愛逃出家去,跟百姓躲貓貓、惡作劇的哪吒,他的“魔性”更強些。互補型的人物設定,以及兩個角色在互動中的互相影響,在各類作品中都很常見。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在於兩人經歷了一個分離而後重聚的過程。互補型的關係,看似天作之和,其實也存在著隱憂,雖然在一起時,小白抑制住了小黑的魔化,時不時讓小黑sentimental一下,讓他對海邊產生憧憬,心存希望,唸叨著一些普世人倫,因為弱小,需要小黑的照顧,這些都成了小黑生存下去的理由。但有時也不免令人擔憂,相依相伴,固然美好,但如果分開,是不是對兩人都會有致命的打擊?我們看到,有時小白迷糊,沒有警戒心,確實成了小黑的拖累,但當小黑遇到危機,小白也露出了“魔性”的一面,狠辣得燒死了殺手,為了力挺小黑,小白有時候也不那麼正直,覺得只要是對手就是惡人,只是他事後會有糾結、後悔,這都讓人覺得,關係一旦緊密,只吸收正面作用,屏蔽負面效果,似乎不太容易,要堅守住自我,也有難度,而且這兩人的生存意義,僅僅在於補對方的缺麼?該電影還是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讓這兩人分開了。

分開的理由,也設計得不錯。一來,小黑遇到的“對手”,越來越不好對付,最開始就是跟他差不多年紀的小混混,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到了後來是“專業黑幫”,對他來說要受些皮肉之苦,再到後來可是外國資本家的殺人機器了,戰鬥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他對自己的信心也驟降,自己的地位(寶町是屬於他的,他是主宰,儘管愛說真話的爺爺,說過這個想法並不好),也越來越保不住。二來,小白救了他一次,隨後又被殺人機器捅了刀子,險些喪命。三來,是和他們一起,拾荒乞討為生的爺爺,跟他說的一番話,小白沒他想象的那麼弱,而你也沒你想象的那麼強,似乎戳破了他一直自詡保護者的幻夢。之後他到底是出於小白安危的考慮,將他交給警察,說出狠心的話,讓小白不要留戀,還是說想證明自己沒有小白也能活下去,也能幹掉所有覬覦寶町的人,我們也只能猜測。

跟小白分離後的小黑,失去了抵禦黑暗的力量了,暴力升級,以打倒黑幫為唯一的追求,只想成為寶町最強的人。黑幫頭子鈴木被手下槍殺後,似乎又再度讓他迷失了方向,一下子又找不到了目標,下一個對手在哪裡呢?當一切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都從自己身邊消失,舊城拆除,兒童城落成,娛樂似乎給城鎮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似乎讓人與人之間更加冷漠,他陷入了恍惚,過去的一切彷彿都沒了意義,最強真的這麼值得追求麼?自己成為了最強,但這個城市有變好麼?即便自己成了最強,跟誰分享呢?由誰來見證呢?這時他想起了小白,他唯一的朋友,但他忘了是自己趕走了小白,魂不守舍地抱著小白的玩偶,以為小白又回來了。

這裡給人了另一個解讀思路,如果把小白抽象化,影片也許能呈現出另一番面貌。因為小白也可能是他殘存的一些愛、善念、人性以及希望的化身,為了幹掉強敵,他隔離掉了這部分,少了掙扎,少了顧慮,人下起手來可以更狠毒,也更容易獲勝,但也會退化為行屍走肉,與人隔離得越來越遠。然而要找回自己的“白”,不是靠真人(小白),不是靠象徵物(玩偶),而是要從自己的內心生發出來。爺爺之前說的那番話似乎也有了新的意味,每個人身上的“白”都比我們想象中的堅強,每個人對“白”的捍衛都是一場生死之戰。當跟小白分開,玩偶又被打壞之後,幾乎斷了小黑的後路,只剩直面內心一條路了。

但直面內心,需要一些外在的突發事件,迫使人做出艱難選擇。也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以何面貌示人,給這個城市染上什麼顏色。於是才有了再遭殺人機器的突襲,之後在求生欲的作用下,小黑激發了黑暗能量。在嘗過“天下無敵”的快感之後,又再度加大了選擇的難度。人們總覺得魔性只會讓人本能地遠離,但這部電影倒是提出了魔性所具有的魅惑力,而所有的社會規則也罷,人倫綱常也罷,都是對它的阻礙,打破了這些,人能獲得終極的力量,凌駕於一切的力量。到底是誰在保護他?是讓他優柔寡斷的“白”(讓他成為人),還是讓他戰無不勝的“黑”(讓他成為獸)?這個世界到底是暗無天日,永不復蘇,還是會有大放光明的一天?曾經的點滴美好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是真誠的,還是偽善的?好在對小白的回憶,又或者他還有人性時的回憶,讓他選擇了相信“白”。意外的是,魔性的化身,牛麵人,並沒有因此讓他萬劫不復,而是讓他從刀山火海,回到了蔚藍水靈的地球,牛麵人也褪去了駭人的蠱惑力和破壞力,作為在危急時保護自身的力量而存在,而不是在受挫時血洗一切的力量而存在。經受住考驗的他,與小白再度重逢,而小白對做美夢、說胡話的沉迷,也以作畫作為出口,兩個人都不再是分開前那樣了,兩人也沒那麼互補了,而是更完整了。最後,兩人也不再只是做夢,不是徒勞地去改變不可改變的,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碧海(小白的夢想大多圍繞著大自然的風物,但從片中也可看出,不是每個孩子的喜好都那麼的“逆潮流”)。原本他們種下的蘋果樹,怎麼澆水都不發芽的蘋果樹,也終於在他們放下之際,發出了嫩芽、開出了花朵。

當然《惡童》也沒有那麼“唯心”,社會背景也是大致勾勒出來的。最令人玩味的是,不管裡面哪一派,都號稱是“為了寶町好”,無論是黑幫、資本家還是小黑,都覺得他們是在打造“理想社會”。當然是不是出於真心熱愛這個城市就不好說了,私慾和逐利終究是摻雜在其中的。然而相比無所謂的人,覺得跟自己不相關的人,他們似乎又勝出一籌,成了更有擔當、更有責任感的那群人了。黑幫靠著黃賭毒,資本家靠著給孩子提供娛樂,小黑則是靠著“剷除”黑幫、驅逐外來勢力,做著警察出於不願“以暴制暴”而不去幹的事,這裡的“惡”,反倒顯得有些“正義”。但這些打著為寶町好的旗號的各方,又因為自己所相信的路徑不同,而亦敵亦友,最終因為覺得對方礙事,而陷入你死我活的惡鬥。政府不作為,貪官汙吏的存在,因經濟不景氣而發展停滯,也都有涉及。到底如何才能讓一個城鎮煥發出活力,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溫情,讓人有時間可以sentimental,保留每個城市的“性格”,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電影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城市的變化,時代的變化,並不會顧及每個人的想法。但小黑小白之間的故事,也許是出路的一種,從每個人的選擇做起吧,如果你深愛這個城市,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它增光添彩吧,哪怕只是種下一棵蘋果樹!

三部影視劇結合來看,似乎對惡何以而來,惡有哪些觸發點,惡如何演變升級,善惡的複雜性,都能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許並不能從中得出消除惡的萬靈神藥,這本就不存在。至少可以看出與“惡”的鬥爭,也許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日常,不管是他人之惡,還是自身之惡,而要應對它,“人力”“腦力”“心力”缺一不可,當然對於3歲設定的哪吒,“人力”也許是更重要的,至於其他年齡段的人,對於“腦力”、“心力”的開發,真是不可懈怠啊!從三部以《惡童》為主題的電影中,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相信新生代在面對這一歷史難題時,應對方法會比我們更得體、更老辣!

動畫信息

惡童當街
中文名:惡童當街
原 名: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又 名:惡童當街(臺) / Tekkon kinkreet
首 播:2006-12-23(日本)
IMDb:tt083188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