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科幻小說與動畫擦出的絢爛火花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14 15:24:29 作者:松下清齋 Language

(長文預警,內含大量雜談和主觀意見)
      (主要評價動畫,至於更多主旨等內容,個人讓給原作書評)

      這部由科幻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Harmony》(中譯《和諧》),講述了在人人生來便由政府植入醫療健康系統“Watch me”,不再有病痛的未來日本,兩位女主霧慧和御冷與命運抗爭的故事。設定上頗有些類似之前同為反烏托邦題材的的《心理測量者》,人設有點像《罪惡王冠》,主題曲由EGOIST演唱。

      這部片子的元素很多,作為萌豚,可以看兩個女主百合,外加各種福利鏡頭;對於喜歡原作、硬科幻的觀眾來說,原著小說得過日本SF大獎,豐富考究的設定和龐大的世界觀十分引人入勝。話說這麼黃暴血腥的片子竟然是全年齡……我作為一個成年人(?),看到女三號捅自己脖子的時候都受到了極大的震驚(那演出真是贊)。

      影片開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女主一行沙漠飛車擊落飛機的場面(機體設計都非常棒),令我有種要開啟好萊塢大片模式的錯覺。然而之後並沒用什麼恢弘的大場面,結局高潮甚至給我一種文藝片的感覺。想想某隻能成為粉絲片的《業火的向日葵》,以日本現有的特效技術與資金水平而言,想和好萊塢大片抗衡暫時還是天方夜譚。Harmony的作畫對於劇場版動畫來說雖然只能算中規中矩,但靠日本電影細膩的傳統,在原作紮實的基礎上發掘了一些哲理,好好講完了故事。

      Harmony作為由科幻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又顯得有些另類。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相較於原創的《心理測量者》和漫畫改編的《攻殼機動隊》等作品,科幻小說改編的動畫給人一種“賣世界觀”的印象,按大冢英志的說法是與上世紀80年代的“物語消費”的動畫契合的。而對於受過後現代主義與“大物語的衰退”的洗禮,“數據庫消費”的輕小說接過漫畫和galgame的接力棒成為改編主力軍的今時的動畫來說,似乎是不合時宜的。而當我看完整部影片,發現仍然是是後現代主義中解構的手法在發揮作用。

     當結尾女主的上司以及統治世界的幕後領導者懇請女主霧慧拯救世界時,女主霧慧只是淡然地說,我對拯救世界沒有興趣,最終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由“Harmony”控制,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僅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御冷所追求的“所有人都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典型的解構主義。影片一開始沒有選擇介紹世界觀,而是直接開始了高節奏的劇情,觀眾只能劇情推進中慢慢理解,時而發出“原來之前是這樣”的感嘆。而且到最後仍然讓觀眾雲裡霧裡的地方也是有的,這也和早期脫離“物語消費”不再以世界觀為重點的動畫作品(如EVA)有共通之處。

      整個故事也不再有正義與邪惡的截然對立,每個人物都展現出了複雜豐滿的個性。在東浩紀的《動物化的後現代》中,輕小說被看做是與作為文壇主流的自然主義文學相對的寫作環境(而非小說類型),那麼可以說Harmony是科幻輕小說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也使我對科幻小說產生了新的認識。反觀輕小說,很多讀者甚至作者仍然的輕小說的概念和本質有很大誤解,使得整體水平與影響力仍然不高。當然大多數代表性的輕小說還是合格的。

      說回Harmony,這次的媒體協作(科幻小說與動畫)之所以可以說是成功的,在於它們之間是互相影響的關係,因而結合的非常好。漫畫改編的日本電視劇數量龐大卻經常遭遇收視率和口碑的雙重滑鐵盧,導演肯定會說:“電視劇有電視劇的章法,肯定要進行改編”。話是沒錯,但看看Harmony這樣優秀的媒體協作作品,就知道這是站不住腳的了。真正的原因是,很多資歷不夠的導演自己想做原創卻苦於不能保證收視率而得不到上層批准,轉而改編有粉絲群支持的漫畫,卻行自己的原創作品借屍還魂之實(很多導演甚至沒看過原作)。作為媒體的動畫,也許是與輕小說合作慣了的原因,對於人物刻畫方面已經駕輕就熟了。比起劇情,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人物,這也是和作為“人物小說”的輕小說有共通之處的。人物刻畫對於作品內涵的巨大影響,拿國內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來說,人物說的一些臺詞看似很有哲理,卻發現人物是扁平的,是導演手中的人偶,替導演說出導演想說的話。只有當每個人物都是複雜的,小說才能稱之為小說,電影才能稱之為電影,否則只能叫語錄。

      如果說《心理測量者》作為原創動畫在人物刻畫上略顯薄弱(角色們不時淪為某愛的戰士裝逼賣萌的人偶),同樣改編自科幻小說的《自新世界》則在“賣世界觀”的同時只能說兼顧到了人物(世界觀歸功於原作,不要忘記了這是一部動畫作品)——那麼對於Harmony來說,最大的亮點便是完成了媒體協作的突破。Harmony的導演可以自信地說:“動畫有動畫的章法。”

      如果將來這片子放到B站之類的地方,一定會有很多觀眾出來說“看不懂”(當然我很希望被打臉)。誠然,Harmony有其晦澀的地方,但作為一部商業影片,劇情絕非超出了一般觀眾的理解能力。這也與某一兩個視頻網站無關,從《泰囧》到《港囧》,以及看似特效片實則喜劇片的《捉妖記》,上個季度B站最火的番竟然是《不存在黃段子的無聊世界》(對影片本身並無否定的意思,僅為分析市場現狀舉例)。雖然個人對於這些撓癢癢讓你笑的所謂“喜劇片”越來越難以發笑了,但它們市場的擴大有其社會歷史原因,很難去批判。但另一方面觀眾對於嚴肅電影的審美水平下降確實值得警惕。獨立電影導演賈樟柯說道,《山河故人》裡有一個情節是多年未歸的兒子回來給姥爺奔喪,下跪的時候反應有點慢,母親一下子把兒子推到地上,有觀眾就不理解,說這麼多年沒見了,媽媽應該很愛護他才對啊?這就是對複雜一點的人的感受麻木了。孩子回到家都不叫她媽媽了,媽媽又啟發又誘導最後他才用上海話叫了一聲媽媽。作為一個母親她可能沒有抱怨嗎?這裡要分析的話就不是一篇文章的事了,可以從現代社會單向灌輸給人的slogan說,可以從我國年輕人的橫向情感缺失說,等等。但我要強調的是,某些看番只看幾部人氣排名高的番,什麼都看不懂,閱片量沒幾十部的偽宅,卻天天叫囂動畫藥丸,這是一種什麼心態?痞子說五年動畫現有的製作模式要維持不下去了,卻被他們說成預言動畫藥丸,這和說瑪雅人預言世界毀滅有什麼不同?(抱歉離題了)

      最後還是提一下與影片主題相關的東西。影片附贈了一張卡片,用手機掃描之後能看到澤城美雪姐姐(霧慧CV)朗讀一段原作的短片。看完我才清楚,最後女主霧慧並沒有和御冷殉情,而是為了“保留ミアハ(御冷)原來的樣子”殺死了她,自己選擇了和整個世界一起失去了個人意志。 Watch me系統裡霧慧的石碑上顯示了她最後的意識:
 
     再見了,我自己。
     再見了,靈魂。
     我們已經再也沒有相見的機會了吧。
 
     主題曲響起,觀眾們沉浸在悠久的餘韻當中。社會、個人、意識、死亡……無數的疑問交織在腦海。最後這個故事究竟是反烏托邦還是烏托邦呢?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看,你不喜歡被洗腦,卻主動想要接受所謂“中心思想”和slogan。作者成功地向我們拋出了問題,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作品也完成了一半。

       啊咧,那剩下一半呢?

動畫信息

和諧
中文名:和諧
原 名:ハーモニー
又 名:Harmony / Harmony: Project Itoh
首 播:2015-11-13(日本)
IMDb:tt361520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