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0:11:28 作者:蒼稼軒 Language

《進擊的巨人》沒有爛尾,關於“自由”的主題貫徹始終。

139話一出來,可謂罵聲一片,許多人恨不得想衝去把諫山創的溫泉變成化糞池。可明明直到138話,大部分讀者依然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

確實,從商業漫畫及編劇的角度來說,139話圓得不好:既沒有能讓讀者“爽”,部分角色也明顯與之前有所割裂,表達的思想亦有爭議——然而,這真的就把整部作品槍斃了嗎?

其實我們只要捋一捋《巨人》到底在講什麼,就不難得知,139話其實是對全篇合理的收束,主題的表達完整且前後一致,那就是“自由與生命意義”,而且富有存在主義的色彩。

殘酷而美麗的世界: 世界荒謬、人生痛苦,但值得一過

《巨人》的世界充滿了苦難。兩千年前,始祖尤彌爾作為艾爾迪亞帝國的奴隸,痛苦地生活在世,只希望得到弗利茲王的愛以及能夠自由地生活。直到一次偶然,怪誕蟲與尤彌爾結合,賦予了她巨人之力。這種力量打破了戰場上的平衡,令艾爾迪亞帝國得以一家獨大,整個世界都陷入了受艾爾迪亞奴役的苦難中。然而直到尤彌爾死亡,她也仍然是王家血脈的奴隸,被困在路中,繼續給後代提供巨人之力。

然而世界並沒有因為統一而實現和平。沒了外敵,九大巨人各懷居心,彼此鬥爭,所以就算艾爾迪亞帝國很強大,苦難還是繼續蔓延,仇恨的鏈條也越來越巨大。傳到145代弗利茲王,他看不下去了,才聯合戰錘巨人自導自演了一場戲,把大量艾爾迪亞人帶到帕拉迪島上,用圍牆圍起、清除記憶,希望能夠遠離紛爭,安靜地度過艾爾迪亞人最後一段時光。

不過縱使清除了艾爾迪亞人的記憶,在圍牆內“重新開始”,不再有敵國爭端、有足夠的自然資源、有信仰(牆教)、有高度統一的意識形態/世界觀(教育、政治宣傳)、有憲兵團維持秩序等等,世界也並沒有因此變得美好:世界只是變小了,生活的底色仍是苦難。

知曉真實歷史的貴族階層,靠著整個牆內世界的人民供養,盡享榮華富貴,而到當民眾大量死去,他們根本無動於衷,只關顧自己的利益——整個島中失去記憶的艾爾迪亞人,不過是上層貴族吸血的對象。這一點在兵長番外篇的地下世界顯得更加強烈——貧困、底層的人連陽光都不能擁有。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張

至於牆外呢?世界並沒有因為始祖巨人隱退而能夠免於被巨人支配。擁有了巨人之力的馬萊,接替了艾爾迪亞帝國的位置,成為了又一個壓迫全世界施的霸權。馬萊在擁有了力量之後,由曾經的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雷貝里歐收容區的艾爾迪亞人,從生下的那一刻,就揹負著“原罪”,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欺壓、凌虐,並且只能為馬萊賣命,不幸的會被變成無垢巨人當作武器使用,最好的結局是努力競爭成為下一任智慧巨人的繼承者,為馬萊侵略其他國家,換來剩下13年壽命、家人稍好的待遇以及作為“榮譽馬萊人”的虛假尊嚴。

那麼對於馬萊以外的人類而言呢?沒錯,他們是巨人之力的受害者,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一切戰爭罪惡的根源是巨人之力而已嗎?我們不妨代入現實:落後就要捱打是沒錯,可是先進的科技、軍事並不是侵略戰爭的根本原因,力量本身是中性的,只是一些國家有了力量之後,熱衷於用力量來剝奪他國人民的自由、壓迫其他民族,以謀取自己的利益。

巨人的世界很現實,並不存在什麼單一的“世界之惡”,沒有把一切過錯推給怪誕蟲,擊殺某個大boss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世界所有的罪惡,歸根結底源於人性。巨人之力只是引發紛爭的導火線,只是造成了力量的不平衡的一個契機,以致令人的惡更加肆無忌憚地爆發。

如果哪一天,世界上的軍事科技強大到能消滅巨人,那麼馬萊恐怕不僅僅是霸權隕落那麼簡單,馬萊人是很可能遭遇血腥復仇的,到時淪為奴隸、失去自由的可就變成馬萊人身上了。這也是為什麼,馬萊對科技的進步極為焦慮,非奪回始祖不可。

我們回過頭來看,打敗了艾爾迪亞帝國的馬萊最終變得和艾爾迪亞一樣殘暴。可以設想:如果有一個國家最終憑先進的科技擊敗了馬萊,而且一家獨大,那大概不過是又換了一個國家來壓迫全世界而已。人類總是在奴役他人、彼此仇恨、不願理解,人類的苦難其實源於人類本身,而是不論過去或現在,不論是牆內還是牆外,不論是艾爾迪亞人還是非艾爾迪亞人,甚至不論有沒有巨人之力,苦難都是永恆且無解的。世界的荒謬,正正體現於此。

那麼,既然苦難常在,“美麗”從何而來?為什麼人生仍然值得一過?

確實,世界是荒謬的,但我們又能在生活中,切實地感受到美好。

這些美好的事物也許並沒有什麼意義,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像是:

庫沙瓦與吉克玩起了拋接球;

阿妮的父親被阿妮揍倒在地,卻高興地笑了起來;

莎夏是那樣地愛吃尼古洛做的菜;

阿爾敏喜歡雨天在家裡讀書,喜歡和艾連、三笠在夕陽下賽跑,牆外的沙之雪原、火焰之水、冰之大地也令他嚮往;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2張

艾倫為三笠圍上了圍巾;

甚至只不過是誕生在這個世界上而已,因此才有經典的那句:“誕生了在這個世界上,就已經很偉大了——你看他多可愛啊。”

正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讓人覺得生命值得一活,讓人有了理由去對抗世界的荒謬,不願放棄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對荒謬的遮蔽

比世界的荒謬更加可怕的,是“遮蔽荒謬”。存在主義的觀點認為,世界是非理性、混亂、無意義的,不存在先驗的價值和秩序,但是人類偏又總是對世界報以理性的呼喚,希望這個世界是有目的、有意義的,尤其希望自己承受的苦難是有意義的——而“意義”永遠不可得,因此世界與人的紐帶,就是荒謬。

當人無法認清世界荒謬的本質,反而總是寄望於虛假的、本不存在的意義,這就是“遮蔽荒謬”。當荒謬被遮蔽了,人就無從反抗,不能投入生活,乃至失去自由,即肯尼所說的“每個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例如:宏大的歷史敘事、民族仇恨、盲目的愛情、氾濫的物慾、扭曲的權力慾等等,這種對荒謬的遮蔽會壓迫人性,進而加劇世界的苦難。

在《進擊的巨人》中,對荒謬有三大遮蔽:牆、大敘事與仇恨

帕拉迪島上靠高牆外加記憶清除、洗腦,令艾爾迪亞人得以安安穩穩地生活,看上去挺好,雖然還是不自由,但總比成天打仗好。可是,牆內的安寧是脆弱、隨時可能被打破的。就像加繆的《鼠疫》所寫的城鎮,安定、繁榮之下,有著潛在的災難(鼠疫),一旦爆發,就會奪去一切,將荒謬暴露出來。因此當牆壁被打破、巨人來襲時,平靜的生活被不講道理地破壞,至親莫名其妙地死去、財產灰飛煙滅,人生苦難的真相,馬上被擺在眼前。

大敘事

因為接受了一套“艾爾迪亞人是惡魔”的敘事(注意,這本質上不是仇恨:菲沒有殺人,牆內的艾爾迪亞人之前也沒有殺過馬萊人),馬萊及全世界都欺壓著艾爾迪亞人,甚至放狗咬死艾爾迪亞人也沒什麼不可以。

雷貝里歐收容區的艾爾迪亞人,與帕拉迪島其實很像。馬萊人為他們建設了集中營高牆,並且進行意識形態洗腦,通過教給他們錯誤的歷史,讓艾爾迪亞人自己也認為自己就是惡魔,同時創造一個虛假的意義/希望:只要成為榮譽馬萊人,為馬萊作出貢獻,就能洗刷罪孽

相信馬萊鬼話的人,如早期的賈碧,熱衷於為馬萊的侵略戰爭建功立業,沉醉於殺光帕拉迪島的艾爾迪亞人,而不考慮敵人其實是和自己一樣的。賈碧認為這樣就能洗刷自己本不存在的罪孽,從而令艾爾迪亞人自由,這就是她最大的意義——而當她與卡婭對峙時,當她知道地鳴即將踏平世界時,她才逐漸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相信的一套歷史大敘事是多麼可笑,世界又是多麼荒謬。

在此意義上,早期的萊納也是如此。他想當英雄,認為搶回始祖、滅了帕拉迪島,就能拯救世界,同樣是被大敘事遮蔽了雙眼,無法看見世界的真相。相比之下,一心只想回島上見父親的阿妮,比萊納清醒得多。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3張

仇恨

格里沙由於妹妹被馬萊人殘殺,他受到了仇恨的遮蔽,誓要對馬萊人進行復仇。而他在加入了地下黨後,更開始相信另一套大敘事:“推翻馬萊,解放艾爾迪亞人”,這就是他的意義。

結果,他強迫吉克為了自己的“宏圖大願”成為戰士,一定要繼承巨人,而從未考慮過吉克自己的意願與所需,令吉克痛苦不堪。

直到後來被流放到帕拉迪島,格里沙才有所察覺:他重新建立生活,發現最值得的,其實是身邊的妻子和兒子艾倫。這時他終於認清了世界而的荒謬,不再執著於搶奪始祖——後來受艾倫影響所作的事是後話了。

正如肯尼所說:每個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不然根本活不下去。人在面對一個荒謬、無意義的世界時,總是找一些東西來欺騙自己,通過投身某種建構出來的意義來遮蔽荒謬:家國大義、歷史敘事、名利、享樂……這便是肯尼所說“每個人都是某些東西的奴隸”的根本含義。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4張

而當“對荒謬的遮蔽”被撕破時,人就宛如跌落深淵,失去方向。

所以賈碧一直相信的價值觀破碎時,悵然若失;

所以兵長砍完猴,心裡空蕩蕩的;

所以當萊納通過與104期同學的生活,意識到島內的人不是惡魔,而自己殺人如麻時,恨不得自殺。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5張

殺光島上的巨人,有海對面的敵人。把海對面的人都殺光了呢?人就獲得了自由嗎?人就從荒謬中解放了嗎?並不會。人的痛苦、世界的荒謬依舊,只是世界變小了,紛爭還將繼續,人並不會因此得到自由。達成某個目標,消滅某些人,根本不可能消弭荒謬。地鳴滅世如果成功,也不會帶來救贖、不會實現自由。

吉克倒是認清了世界的荒謬,但最終選擇投身虛無主義,乾脆徹底放棄生活,把人生目的等同繁殖、延續,所以斷定安樂死才是艾爾迪亞人最好的命運。換句話說,吉克投降於荒謬。

然而他到了生命的最後才醒悟:如果只是為了玩投球,他也會選擇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天氣真好啊,要是能早點這麼想就好了。”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6張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7張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8張

那麼,到底怎樣才達到自由呢?如果世界無意義,生活中的美好如此脆弱,命運又無法違抗,人該怎麼辦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撕破對荒謬的遮蔽”,然後反抗。唯有當清醒地認識到世界的荒謬,無關結果如何,仍不斷地前進。就像遭受永罰的西西弗斯,雖然永遠徒勞無功地推巨石上山,但也要藐視諸神,直面荒謬,反抗命運。

如此,人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為了自由,不懈地戰鬥:我反抗,故我們在

“自由”一詞,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而艾倫不斷演變、逐步推進的自由觀,很好地詮釋了自由的含義。

最開始,艾倫只是想走出牆外,看看美麗的世界,破除物理限制,這是一種消極自由;艾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精進戰鬥技術、巨人之力,從而更好地達到自己的願望,這是在追求積極自由;牆破之後,艾倫要殺光巨人、打敗政敵,後來希望殺光海對面的敵人,這些都是在追求免受他人宰制的自由。然而,即便如此,人似乎還是沒有得到徹底的自由。

因而《進擊的巨人》關於自由的論述,實則有著更為哲學層次的含義,即:實踐人的自主性

存在主義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而且人作為個體,並沒有先驗、確定的人生、價值、原罪。而存在是先於本質的,人的本質,是人通過不斷地選擇、實踐來創造。這種自主選擇的過程,正正是人類自由的體現。

雖然帕拉迪島的艾爾迪亞人遭受高牆圍困、記憶清除、洗腦,但仍有人自發或受人影響之下,覺醒了自由意志。這裡面有不服現狀的礦工、質疑歷史的老師,當然還有嚮往牆外、追求真相的調查兵團。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9張

雖然受到圍牆圍困,但是有別於大眾,艾倫、阿爾敏還是想出去看看,格里沙與妹妹菲則在那一天走出了收容區。

雖然科尼很想復活媽媽,但是他選擇飛身救下阿爾敏。

雖然艾爾文一生最大的夙願就是了解到世界的真相(牆內人類的幸福和自由是其次),但是他在最後一刻,選擇放棄私慾、真正為人類獻出心臟。

雖然兵長很想救活艾爾文,但最終選擇成全他。

雖然救世小隊的成員們曾互相為敵、殺害對方的同伴,但最終選擇放下仇恨、偏見、大敘事,齊心協力阻止地鳴。

雖然三笠深愛艾倫,但她選擇向艾倫揮刃。

在各種困難的抉擇前,人通過選擇與實踐,塑造了自己,並且為之承擔責任——這正正就是自由的體現。

格里沙、艾倫是自由的,不是因為他們繼承了進擊的巨人,所以他們追求自由,而是他們追求自由,認清了荒謬並且反抗命運,所以是進擊的巨人。

阿爾敏、三笠、艾爾文,乃至後來的救世小隊全員,所有認清了荒謬,不再受仇恨、大敘事遮蔽的人,他們就像受命運折磨的俄狄浦斯、永遠推著巨石的西西弗斯,就算充滿的苦難命運必然發生,也仍要反抗,那他們就是自由的。

就算他們失敗了,他們什麼也沒有達成,意義仍會由後人繼承。斬斷仇恨之鏈,突破大敘事,藐視不可違抗的命運,這種反抗會最終能讓人與人連結起來:“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0張

所以每個時代,不懈追求自由的人,就是“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1張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2張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3張

撕破對荒謬的遮蔽,反抗無法改變的命運,體現人的自由,並且投入生活,這就是《進擊的巨人》最重要的主題。

因此139話結局實際上是合理而且在主題上前後統一的。世界雖然沒有得到和平,帕島也仍由主戰派、耶派主導,但這並不是在表達“戰爭是對的、應該的”,只是呈現了一種非常現實的結局。

反而結局中不乏對戰爭的揶揄諷刺:當民眾狂熱地要發動戰爭時,畫面中的記者、希琪、薩夏父母等人不以為然,阿爾敏主角團等人也在致力締造和平。只不過,鬥爭、對立是族群之間的常態,帕島和馬萊雙方仍有大量沉溺於民族仇恨與歷史敘事的人,他們執意繼續戰爭,所以就算經歷了慘痛的地鳴,世界仍不會達成和平,這也是對“荒謬”的一個寫照。

《進擊的巨人》超深入評析:“荒謬”的鉅作,“自由”貫徹始終 - 第14張

而有關結局情節的爭議,其實一切非常殘忍的選擇,包括地鳴滅世、弒母,都是為了最終達成讓尤彌爾能夠看到“三笠自主地選擇砍死艾倫”這一條件,否則就永遠都無法消滅巨人之力。

雖然這一點很多人吐槽,但其表達的想法並不與“自由”的主題衝突:尤彌爾渴望弗利茲王的愛,所以她一直在路中陰魂不散,在世界上維繫巨人之力。因為這種執念,她失去了自由,淪為王族血脈的工具和奴隸。

而三笠對艾倫的愛其實和尤彌爾很像,這種愛令不論三笠還是尤彌爾,都失去了人應有的獨立、自主。救世小隊出發前,阿妮和三笠曾討論過,如果最後非殺掉艾倫才能阻止地鳴,三笠會否反過來保護艾倫? 那時的三笠是覺得就算全世界死光,她也要守護艾倫,在所不惜。換句話說,三笠出於盲目的感情,淪為了艾倫的奴隸。

因此當三笠能夠作出選擇,她能夠為了“正確的事”(人類的自由)殺掉自己最愛的人,尤彌爾便釋懷了兩千年以來的執念,也就得到了解放和自由:她不用再當愛情或弗利茲王的奴隸了。

這一點,其實和艾爾文團長在生命的最後選擇帶頭衝鋒而不是去地下室看真相,本質上是一樣的:為了人類的自由/正確的事作出選擇並實踐,自己就不再是“某些事物的奴隸”,也就獲得了自由。(雖然看起來淪為愛情奴隸的說法比較low......)

而讓阿爾敏當救世主、消滅巨人之力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最終讓艾爾迪亞人不用再揹負先天的惡魔之名,從而讓他們今後能自由地定義、創造自己。但是為了實現艾爾迪亞人、夥伴們的自由,艾倫選擇犧牲80%的人口。這確實存在道德的詰難,其實有點像電車難題,而艾倫就是手握拉桿的人,不論他怎麼選,例如:

A.徹底滅世

B.滅80%人,達成消滅巨人之力的條件

C.和三笠私奔,不管艾爾迪亞人死活

D.其他任何不達成讓巨人之力消失的選項,包括一開始不吃媽/吃小貝/通過地鳴震懾全世界同時發展帕島等等

在道德上都存在巨大的爭議,而且結果難以預料,無法斷定長遠而言哪個更好(艾倫不能看到死後的未來),因此是無解的局面。最終,艾倫出於種種原因,包括私心以及“我也不知道的原因”(可能是意識受尤彌爾影響),選擇了滅世並讓救世小隊阻止他。

至於帕島的阿爾敏、讓、科尼、兵長等人和馬萊的阿妮、萊納、賈碧和解,很多人無法接受,不過這其實正正應了“走出森林”、“斬斷仇恨之鏈”,他們從“對荒謬的遮蔽”中獲得瞭解放,所以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問題的情節。

許多人對於阿爾敏“感謝”艾倫的屠殺,以及艾倫對大屠殺、弒母的輕描淡寫,非常毀角色。我認為這裡確實存在一些角色塑造的割裂,如果多幾個畫面表現他們的掙扎,就會合理很多,可能是由於篇幅不足,隨便收尾了事。雖然諫山創自己大概也不在乎讀者的不滿,但這些瑕疵並不至於推翻整部作品一直以來要呈現的內核。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到了139話結局,作品本身並沒有認同地鳴這種“通過剝奪他人自由來實現自身自由”的做法,也沒有合理化、提倡戰爭,僅僅是呈現了非常現實的一幕:人什麼也不會學到,地鳴完該鬥爭還是繼續鬥爭,世界的荒謬無解,但是總有像阿爾敏主角團等自由的人繼續反抗命運。

在完成主題表達以外,《進擊的巨人》確實有許多不符合公序良俗的情節,例如種族屠殺、弒母、罪人得到善終等等,這一點在中國的輿論環境下又會被加倍放大,可能就不僅僅是“傷害讀者”那麼簡單了。所以如果你強烈地認為,文藝作品最終要倡導“公序良俗”,自然會難以接受這些情節,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無關“爛尾”或“主題表達”。

以上就是我對《進擊的巨人》全篇的解析,如果覺得有收穫,還請點個有用,謝謝各位。

動畫信息

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中文名:進擊的巨人 最終季
原 名:進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Part.1
又 名:進擊的巨人 第四季 / 進撃の巨人 Season 4
首 播:2020-12-07(日本)
IMDb:tt1078308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