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直面痛,還是妄想更痛?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7 16:40:47 作者:stillme820 Language

今敏真的很會刻畫分裂,《未麻的部屋》裡未麻分裂出去的脆弱與攻擊,只是小試牛刀。在《妄想代理人》裡幾乎囊括了所有類型的分裂,簡直是個“分裂大觀園”了,看的時候絕對要做好“腦爆”的準備。他對於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關照可謂方方面面,觸角之深、範圍之廣實屬罕見。當然你可以說,他面向的是日本國民,不過但凡涉及人性,並無國別之分。其中幻想和現實的界限依舊是模糊、曖昧的,但前後聯繫起來看,又是清晰、明朗的,看時如當局者迷,事後如旁觀者清,大致是這個效果。 片中的鷺月子僅僅因為孩童時,小狗去世,不願承認自己有錯,不願為之感到抱歉,不願為之而哀傷哭泣,而謊稱小狗是被人打死的。長大後,工作上的創意枯竭,讓自己精神幾近崩潰之時,走投無路之際,自殘,卻假說是“球棒少年”襲擊了自己。看似荒誕的情節,卻是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的。 女主人公確實悲慘,在單位被同事排擠,被老闆敲詐,又無依無靠,按照一般的套路,她是該被憐愛的,或是走勵志路線,在逆境中學會如何奮起、如何反擊,或是走療愈路線,遇到心疼她、激勵她的好心人,讓她變得堅強而又勇敢。而這部動畫卻反其道而行,劇情的反轉,應證了傳統意義上的“惡人”對這類人的偏見,即明明是施害者,卻扮作受害者。 這種反轉,是有勇氣的,因為這得罪人,顯得不厚道,毫無同情心,戳破了幻想,撕碎了假面。不過從心理學角度,這種逆轉是走得通的,是切中要害的,受害的同時是會想施害的,當雙方力量懸殊,受制於地位高低、權力結構,當需要尋求庇護、維持生計,而無法反抗時,當無法在退縮、隱忍、迴避和爆發之間,找到更為靈活的應對之道時,不能還擊的部分,壓下去的怒火,可能會轉而施加在自己身上。動畫中有許多被“球棒少年”棒打受傷甚至死去的人,也可視作是一種象徵,即精神上的瓦解、閹割或滅殺。 導演有仁慈的一面,深知當人們完不成外界對自己的期待、要求時,當自己擁有的資源,不管是實質的資源還是內在的資源,不足以承受外在施加的壓力時,人會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為此他提出的解決之道之一,是休息,只是累了,並不表示整個人一無是處、軟弱無能。當連休息的能力也沒有的時候,當不能把外界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與自己的好壞判定,分開的時候,可能是更加糟糕的,會看輕自己,也會失去希望,這幾乎等同於“自殺”了。 導演也有殘酷的一面,深知當人們擔負的壓力無以復加時,比起承認自己的弱點,比起承認自己的錯誤,比起接受自己的無能,聲稱有人害自己,找個人來責怪,確實是會讓人感覺強大些。尤其當身邊沒有人可以幫助、可以扶持、可以傾訴,或是曾經親密的人,總是會在此時更多施壓,讓自身感覺更差,那么此時也許更是容易,以“妄想”來讓自己恢復暫時的平衡。 “妄想”被害的好處在於,可以讓外界不再對自己那么苛待,甚至可以因此換來特殊待遇,被關注、被誇讚、被寬容、被保護,為此有些被“棒打”的人,反而覺得“鬆了口氣”。當然藉此喘口氣,是人之常情,但難保不會沉溺。真正迴避的問題終究沒有解決,還是要面對,而且要時刻提防別人觸及自己迴避的真相,惶惶不可終日,而那些因為自己受害而更加善待自己的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自己依然如故,不見好轉,而覺得自己受騙,此前的善待可能秒變虐待。片中的女主人公鷺月子因為受害,上了新聞,而順帶讓自己的瑪洛美布偶,紅極一時,甚至被製作成動畫,但構思不出新作的她,終究敵不過潮流的更替,結尾處大屏幕上大熱的布偶,已換作他物。可惜的是,再美好的“妄想”也會有時限,後果相比最初更加不好收拾。 “妄想”除了可以在自己承受不了外部壓力下,以消極的方式,讓自己好受些,還有很多用處。動畫裡“球棒少年”起到的作用,也一直在變。比如在優一的那集裡,他總幻想著自己可以享有萬人擁戴、眾星捧月式的待遇,覺得一定要完美無瑕才能被人喜愛,結果當一個善良、窮且笨、缺點多多的轉學生牛山,分走了他自認為本屬於他的關注,激起了他強烈的敵意。他認定是他在坑害自己,即便牛山幫他解圍,他依舊覺得,是牛山在背後說他壞話,讓其他人都孤立、遠離他,聯合其他人對付他。本來是幻想,有人代替他毆打牛山致死,自己還能當回英雄,懲治罪犯,沒想到“夢想成真”,牛山被“球棒少年”的模仿犯給打了,只是他狼狽不已、驚慌失措,根本抓不住罪犯。事發之後他害怕到不敢出門了,儘管他沒動手,但有此衝動,若不是模仿犯替他打了,沒準他自己也會動手,而且他跟牛山有仇,別人更會懷疑他就是“球棒少年”。然而真正的“球棒少年”在他心裡,牛山讓他想到了自己厭惡自己的部分,攻擊他是攻擊自己差勁的部分,別的強悍的對手,他沒優越感,也幹不過,而且牛山還總為他的惡行開脫,非但不能消除他的敵意,反而讓他將自己更多的自我厭惡、對失寵的恐懼、被懷疑的無助宣洩在了牛山的身上。為此他所謂的“被打”,只是自己騙自己,騙自己沒有“球棒少年”那樣的暴力,只是為了向周圍人自證清白,維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可惜的是,他也許不是個會棒打無辜者的罪犯,但他依然會對威脅到自己地位、損害自己的利益的對手下手,而且他還不敢挑戰厲害的對手,總是將心慈手軟的人當作假想敵。 在晴美、蛭川的那兩集裡,人格的分裂是更為分明的。這時“球棒少年”的作用,是幫助他們迴避自己的陰暗面。那兩集都是在自己體內的分裂,而沒有外在的對象,來加以對抗。晴美的分裂,也即雙重人格,在影視作品中較為常見,白天古板、保守,是研究員,夜晚奔放、淫蕩,是兼職妓女。晴美越是抵制她的另一重人格瑪利亞,越是想把她驅逐出去,瑪利亞越是要干涉晴美的生活,讓她不得安寧。最為精彩的一筆是,同事主動求婚了,她有了幸福的歸宿,按照片中心理醫生的說法,她應該可以康復了。然而,她內在的鬥爭反而更劇烈了,她的否認越加嚴重了,因為害怕失去得來不易的歸宿,更加排斥瑪利亞了,瑪利亞的力量反而變強了。若她可以接納這面,在生活中展露性感,不那么拘謹、節制,接受瑪利亞的所作所為,也是自己的渴望,也是部分的自己,也許就不是這般慘痛的撕扯了。 蛭川的分裂,是更加多重的。他的性慾沒有在妻子身上獲得滿足,卻轉向了女兒和妓女。妻子像是母親一樣尊貴,只能供養著,不能有性,只有在卑賤的妓女那裡,他才能有酣暢淋漓的釋放。職位低微的他,升遷無望,權力慾受阻,只能靠著鉗制黑道,收受賄賂,才能緩解他平凡崗位上的失落感。但是他內心是有掙扎的,是隱約知道自己在走邪路的,是擔憂被人發現並受懲罰的,為此他會合理化,他所做的一切是在為家人謀求更好的生活。這集中穿插的《男子漢之路》的漫畫,相當巧妙,當他反被黑道威逼,不得不靠盜竊搶劫來籌錢時,明明做的是違法亂紀的 事情,卻藉著漫畫裡的情節麻醉自己,自己是在行俠仗義,自己是在劫富濟貧,自己是在英雄救美,如此才能把犯罪進行到底。然而作惡越多,猛獸般凶狠的部分越會膨脹、壯大,善的部分越會被吞沒,為此他才會呼喊,誰來阻止我啊!所幸在這時他被“球棒少年”的模仿犯給打了,他醒了,到底巡警還是有點底子的,小毛孩還是抓得住的,他為此立了大功、上了頭條。這也是本集最為諷刺的地方,誰說巡警就不能受人敬仰?誰說巡警就不能被人愛戴?只要做好保護居民安全的本分就可以了。而此時為時已晚,女兒發現了他裝的攝像頭,和他決裂,並失去記憶,他用黑錢建的樓房,也因為颱風毀於一旦。 “球棒少年”的模仿犯狐冢誠,也是個典型,他是個分不清遊戲和現實的學生。他跟蛭川有相似也有不同,蛭川通過“妄想”合理化自己的惡行,也給自己壯膽,假裝自己是個威武勇猛的俠士,狐冢誠通過“妄想”掩飾自己的無力、平庸,假裝自己是個天選之人、握有神力。他因為覺得棒球少年很酷、很有力量,獲得了廣泛關注,大家都害怕他,大家都在談論他,而模仿棒球少年犯案。他是個遊戲迷,深信自己是聖戰士,自己是在幫人打倒心魔,自己是在拯救困苦之人,自己是在創造新世界。雖然衝關失敗,但只要從“存檔”的地方再來一盤,就可以獲勝。最後當警察因為解不開謎團,而逼迫他認下所有的罪名時,他才認識到他承擔不起後果,現實不能像遊戲那樣重啟再來,有些錯誤不能勾銷,而是要被施以重罰的,自己只是模仿而已,假裝而已,並沒有真的能耐,恐慌、幻滅之下,自殺而亡。當然,“球棒少年”也有震懾作用,那個總是偷懶、出錯的某動畫公司的製作,總是對別人懷恨在心,卻從不反省,還自詡業界未來、不死之身,最後真被“球棒少年”給打死了。這種死,你也可以說是自斷後路、自毀前途。 這部動畫經典的地方在於,幾乎沒有人是倖免於分裂的,即便是兩位警察,最應該保持理智、清醒的角色,當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出現,好不容易抓到嫌犯,卻又再度發生傷人案件時,也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即便第一樁案件,有人目擊是自殘,但之後的受害者怎么解釋呢?只要他們一口咬定是“球棒少年”打了他們,警察就要為抓不到犯人而承擔罪責,就要為破案而四處奔波。老警察不由得感慨,跟不上時代,看不懂新人,新警察則越發篤信有個無所不在、強大無比的敵人,他還在逍遙法外,他會繼續“謀害”窮途末路的人,而自己是唯一可與之對決、解救蒼生的人。最後,瘋狂在地上寫公式的他,成了狐冢誠遊戲世界中的“導師”,所謂知道心魔真相的人,是不是又想全知全能地推演出一個受害者是誰呢? 兩位警察唯獨沒有想到的是,那個犯人不在現實裡,而在每個人的心中,會分身術的不是犯人,而是每個人,會穿牆而過的不是人,而是凡是內在不覺察、不接納的部分,就會不自覺地佔據自身、泯滅人性。為此片尾的一場大戰,與其說是鷺月子妄想中的“球棒少年”異化了、暴走了,不如說是“球棒少年”的謠言觸發了人們的恐懼,引爆了人們的邪惡,凡是自己不願面對的、不願擔責、不願承認的都可以推在他的身上。人們內心的“垃圾”彙集成了汙濁的黑色洪流,讓整個城市癱瘓了、崩塌了。不清理內心,誰都會是下一個受害者,施害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之所以說幾乎沒人免於分裂,是因為還是有個例外,那就是老警察的妻子。唯一一個和“球棒少年”坐下來聊聊的人。她是個病入膏肓的人,從小虛弱,本沒有存活的希望,在很多人看來是最沒有活下去必要的人,活著也是對別人的負擔,是最為名正言順的受害者。然而恰恰是這樣的人,所有的悲苦她選擇承受,不以身體為藉口,盡心盡力為丈夫奉獻一切,儘管丈夫不常在家,但感恩於丈夫為自己努力工作,而恪守著妻子的本分,用心持家,讓家像個家,讓家成為丈夫的安身安心之所、恢復平和之處,鼓勵和支持著丈夫的事業,共同面對失敗和困難。不是沒有過滿腹猜疑,不是沒有過自怨自艾,不是沒有想過一死了之,但她心中還有相信,還有希望,還有堅守。即便一無所有、徒勞無功,還是沒有放棄,沒有沉溺於失意之中,而是做著力所能及的努力。她也是在提供一種示範,一種示威,人沒有那么脆弱和膚淺,一定要在幻想中才能活下去。這樣的她,“球棒少年”傷不到她分毫。這種反差,也令人感慨,死著、睡著,是不是比活著、醒著,更輕鬆呢? 老警察,為了給妻子籌醫藥費,而過度工作,勞累不已,為未解決的案件而自責,也為被歸咎、被解僱而失意,種種誘因下,進入了紙片做的幻想世界。恍惚間回到過去那個祥和、友善的社會,那是個可以讓他安心,也可以讓他找回價值感的地方。儘管這裡沒有醜惡、沒有壓力,貧富均等,無需緊跟時代的步伐,但這裡也是個沒有慾望、競爭、創造、變化的地方,時間在這裡是停滯不前、原地踏步的。這時的他,精神渙散,意志消沉,再沒有在乎的東西,再沒有想要抓取的東西,寧可在熟悉而又虛假的溫情和光明中沉淪。 他想逃避的,也是對妻子的愧疚,從妻子沒有了孩子起,他對她是有責怪的,儘管他勉力支持,妻子的無私付出,更讓他無法表達對失去孩子的遺憾和傷痛,而任勞任怨地支撐妻子的治療開銷,他也有力有不逮的時候,也有不堪重負的時候,也有想甩手走人的時候,也有厭倦、嫌惡、懊悔的時候,這些脆弱,妻子是去面對的,但他並沒有。這些都會讓他不經意地遠離妻子,也許看到她,就會湧起那些複雜而又難受的感受。面對現實,真的沒有他說得那么簡單,他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說出的那些金句,至少他並沒有做到。直到妻子來跟他告別,他才認識到一直以來自己的安身之所,是在妻子身邊,而不是在這個虛幻的世界裡。之後,他打碎了這個世界,大吼“沒有歸宿的現實才是我真正的歸宿”。這句話揭示的真諦是,真正的無家可歸,是迷失在幻想之中,實實在在的手邊事、身邊人,才是自己的歸宿。 另一個有意味的點是,在結尾處,雷達超人反覆唸叨的瑪洛美和“球棒少年”是一樣的。從 情節上來看,“球棒少年”是在鷺月子的小狗瑪洛美死去時出現的,因為小狗是好不容易讓父親幫自己買的,而父親的過分嚴厲,又讓她不敢承認是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讓小狗被車壓死。在她心中父親的責罰可能比死亡更加恐懼,年幼的她,沒有母親的她,也害怕因此而被父親拋棄。那時無人來幫她梳理她的內心發生了什么,來教導什么是更好的應對之道。於是她只能假想被襲,歸咎於不存在的敵人身上。她的父親其實是通人情的,瞭解小狗去世了,她有多傷心,也內疚於自己對她的嚴厲,讓她性格內向,也期待著當悲痛過去,她能承認失誤。儘管在很多人看來,她沒什么錯,不就是個意外?但畢竟一條生命逝去,無法挽回的結果已經鑄成,自己終究是有責任的。也只有認了這份責任,有了內疚,才可能更加留心、警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才可能不再幻想著,只要沒人知道,只要找人背鍋,自己就能獲得心安、免於受罰。 老警察的妻子,口中的“一樣”,指的是瑪洛美和“球棒少年”都是麻痺人心,幫人逃避現實之物,本質上沒有區別。“球棒少年”和瑪洛美都是在幫人逃避壓力、逃避人性的弱點,不同的是,“球棒少年”更多承擔的是暴烈、狂亂、衝動的那一面,瑪洛美更多承擔的是幼稚、未成熟的那一面,也即對他人的保護和安撫的渴求。眾人對瑪洛美的迷戀,也是不願長大的表現,總覺得自己經不住現實的衝擊,應對不了複雜多變的人情世故、世道人心。一旦進入成人世界,註定會有更多的失落、無力、焦慮、困惑,不如人、得不到、做不到、被排斥、不公平,勢必要承擔更多責任、壓力,對自己有更多約束,所謂的世界以我為中心,別人都為我服務,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是一去而不再復返的。她最愛說的是“這不是你的錯”,全對全好的感覺,誰能不愛呢?人們對她的疼愛,也像是在寵溺,內在那個經不住風雨、只要快樂不要痛苦的孩子。 這部動畫高明之處在於,困境的解決之道,並不是毀滅、排除瑪洛美和“球棒少年”,而是將他們融為一體,他們是互相牽制,缺一不可的。就好像父母的功能,關愛和鼓勵、有技巧的處罰與攔阻,兩手都要抓,只有兩者兼備,才可能將人的“黑暗力量”、“地下之火”發揮出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個個看似歡笑著、酣睡著、平和著,實則喪失了活力,乃至生命力。 在最後兩集中,沒有了瑪洛美,“球棒少年”瘋長。可見瑪洛美,也有正面的特質,孩子的天真、純良,對美好的嚮往,豐富的想象力,沒有了她,也無法遏制住破壞性的力量。也許兩者中和之後,人才能有捍衛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爭取、奮鬥的力量,往更深處、更遠處探索的力量,也更能創造出有利於他人、社會的事物。最終,真正的化解,還是鷺月子面對了真實的自己,用淚水和道歉,應對了當年的困難處境。她的“球棒少年”再無存在的必要。不過遺憾的是,也只有鷺月子面對了,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了,和另一部分的自己融合了,其他人並沒有做到。為此,最後的“夢告”也指出,一切沒有終結,一切還會輪迴,一個“球棒少年”沒有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球棒少年”冒出來。 也許有人覺得這部動畫有些“小題大作”了,不過是一句對不起,不過是流下淚,何來惹出這么大的災難,何來鬧騰到這種地步才能收住?遺憾的是,換作是任何一個人,都是困難的,跟經歷有關,跟人格有關,跟處境有關,這部動畫尊重了每個人的難度有大小之別。它如此超現實又如此貼近現實地呈現了人們內在的掙扎,人們如何在真實和想象、現在和過去、在自己的不同部分之間穿梭、轉換。它讓人看到對現實的迴避,會如何一步步演變、蔓延、席捲,會給人帶來多少惡果、多大災禍,並時刻在拷問著人們,製造妄想真的比面對現實更輕鬆么?妄想跟現實到底哪個更加讓人痛苦?它也反覆在強調,人的高貴所在,人的力量所在,“人就是這樣,不管多么痛苦,都能站起來面對現實”,“就算世道錯了,也一定有正確的東西存在,我們一定能走下去”,而且人更偉大之處,在於可以聯合起來,互幫互助,“強敵”不用獨自去面對,而是可以與他人一起去克服。當然,妄想太美、太甜、太爽,誰都想沉溺,現實太苦、太醜、太痛,誰都想逃避,但至少可以從接受自己內心的瑪洛美和“球棒少年”開始做起,可以抽空和他們坐下來,好好聊聊。

動畫信息

妄想代理人
中文名:妄想代理人
原 名:None
又 名:Paranoia Agent / Mousou dairinin
首 播:2004-02-02(日本)
IMDb:tt043372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