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的波妞》——十年一夢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7 21:46:44 作者:YC Jiang Language

細膩 只有放到巨大熒幕上,才能體會得到宮崎駿(/吉卜力)式的細膩——十幾萬張精心的手繪(目前可能只有《至愛梵高》可以媲美);人物動作的反覆揣摩設計(波妞第一次擁抱宗介);場景呈現方式的不斷探討(波妞變成人形出海);久石讓又一次的神來之音…——而這種細膩不僅僅侷限於視覺聽覺,更是感情營造的細膩。

拿日本動畫電影界現象級人物所拍的帶有愛情題材的作品來作比較:宮崎駿(/吉卜力)、新海誠、今敏。宮崎駿代表為《側耳傾聽》、《岸上的波妞》、《哈爾的移動城堡》、《紅豬》、《千與千尋》…;新海誠《天氣之子》、《你的名字》、《言葉之庭》(短篇)、《秒五》、《雲之彼端》;今敏《千年女優》。

一個很直觀的感覺是:宮崎駿的愛情是由兩個人以上構成的,而新海誠和今敏的愛情從來都只是兩個人。(《天氣之子》看上去也是多人構成,實則還是兩人,因為女主妹妹以及編輯社兩人和男主的互動對於推動男主與女主感情的推動並未起到什麼實際作用(刨除地點場景轉換作用來說))而這一點的不同,恰恰使得宮崎駿所勾勒的愛情更加充實飽滿,而新海誠的愛情顯得過於“私人”與我們產生了些許的距離感。

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我認為在於:宮崎駿(/吉卜力)描繪愛情的方式,是用主角成長來描述的。每個角色都是最終結果的助推器,所有人相互聯繫又相互依存,而主角正是在一次次與其他角色的互動中所學所思所想,最終慢慢成長迎來了成長之後的結局。(我記不住角色名字X_X)很典型的就如《側耳傾聽》中男主的爺爺,《岸上的波妞》中男主的媽媽,《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哈爾收留的各種人物hhhh,《紅豬》中的女二,《千與千尋》中的婆婆。

以上這些可能更加與我們的生活接近,我們不正是由於一個個人與一件件事而得到成長,從而迎來了一個個短暫的結局,又步入了一條條未知的路途嗎?因此,宮崎駿(/吉卜力)所構建地以成長為線索的愛情線,相較於新海誠(轟轟烈烈)與今敏(這倒不是今敏的強項)的愛情,就更加細膩更能深入人心,也就更加細水流長。 宮崎駿(/吉卜力)的愛 宮崎駿(/吉卜力)的愛(除了《起風了》和親情的愛)都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愛情,美好但縹緲。這種愛情美好嗎?太美好了。可惜我們都是凡人,根本做不到啊。讓我最記憶猶新的一次,是在《天氣之子》看完之後:(影片落幕,燈光亮起)座在旁邊的一個人和她的同行嘲笑到:“太胡扯了!這怎麼可能嘛!真是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怎麼想的,愛看這玩意兒?” 此時我看到的,只是一個被現實無情蹂躪過躲在角落瑟瑟發抖的人。她有錯嗎?她沒錯。她說的對嗎?她說的對。她可悲嗎?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對於愛情可能沒有理想了。 宮崎駿(/吉卜力)所做的不是要你去實現這種理想主義的愛,而是把這種理想主義的愛擺出來,讓你看見它。至於相不相信,那是你的想法。而我想,宮崎駿(/吉卜力)的存在是必要的,它讓在現實中苟延殘喘的我們暫時歇了一口氣,讓我們得以天真可愛一下,不至於被現實所淹沒。但,它無法改變的是:我們正在被現實所吞沒。但不管如何,偶爾浮出水面呼一口氣,似乎總比長時間潛入深海來的悠閒而浪漫。 這讓我想起讀柏拉圖《會飲篇》中所略微意會到的: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無知,但我們又要嚮往美好,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會因為不承認自己的無知而狂妄,也不會因為懷疑美好而在奔赴美好的路途上止步。

《崖上的波妞》——十年一夢 - 第1張

動畫信息

崖上的波妞
中文名:崖上的波妞
原 名:崖の上のポニョ
又 名:懸崖上的金魚姬 /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 崖上的波兒(港) / 懸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 / Gake no ue no Ponyo
首 播:2020-12-31(中國大陸) / 2008-07-19(日本)
IMDb:tt087656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