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閒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7 19:59:01 作者:skywalker Language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疑問:動畫的意義是什麼?在中國,動畫向來被視為兒童專供,各類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元素都要被抹殺掉。這一方面壓抑了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迫使有娛樂需求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國外,使得二次元文化在年輕人的社交圈中一時風頭無兩。

問題當我們觀看動畫時,僅僅是為了滿足視覺衝擊和娛樂需求嗎?那閱讀的意義是否也僅限於此?漫畫家阿蘭摩爾認為漫畫是世界上最好的表達載體,因此他將一聲都致力於漫畫創作,靠著《守望者》和《蝙蝠俠:致命玩笑》拔高了整個美漫圈的逼格,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生命、正義、邪惡、秩序的思考。他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文字、電視劇、電影、漫畫、動畫片,統統都不過是載體,重要的是其承載的思想,其劇情和人物的對話間流露的哲理。

所以近些年來大ip被炒的火熱,小說、電影、遊戲、電視劇之間相互連接,彼此轉換不停,儘管作品的內涵經常被改掉,但還是能說明這些載體間的相通性。

姜文在《圓桌派》中說中國電影已經足夠優秀,因為裡面往往設計東方式的哲學思考,而不是簡單的羅列劇情,好萊塢則只注重講好故事、傳遞英雄拯救世界、自由民主之類的普世價值觀。初看到他言論的時候我還沒理解文化自信的含義,以為姜文也喜歡說大話,後來我發現他才是明白人。

不光是中國的電影,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在不停地試圖掙脫載體的束縛,更加肆意地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內涵。李安作品中一貫的東西兼併風格、王家衛對人際疏離的探討、杜琪峰鏡頭中的槍火江湖、無間道中的友情與背叛,都帶有弄弄的東方哲學氣息。

日本的文化作品也毫不示弱,《七武士》中菊千代代表農民對武士階層發起的質問,《攻殼機動隊》中對人與機器的關係、政客與公務人員關係的探討,《進巨》(雖然爛尾了)中貫穿的對自由、戰爭的反抗與思索,導演都希望觀眾在看了個爽的同時進一步地思考自己在思考的問題。

而動畫具有的優勢在於能夠跟隨導演的大腦脫離實際,創作出超出世俗與普通想象力的圖景,帶給觀眾更強的視覺和心靈衝擊 ,進而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受到導演的思想,而不是像五毛特效一樣徒遭人恥笑。在看《回憶三部曲》時,我不斷地感慨,這鏡頭絕對排不出來,這場景實在沒法拍、

終於能回到這部電影本身,《回憶三部曲》三個故事,隨有科幻之名,卻都是藉助超出時代的技術探討人性。

《她的回憶》憑藉對未來的暢想,讓觀眾跟隨探險小隊走進艾娃的回憶,一點點拼湊出她美麗卻破碎的一聲。全片處處都是今敏式強烈的色彩衝擊與場景迅速切換,使人像蹦極一般不斷在平凡地“現在”和艾娃美好的“過去”間來回翻轉,直讓人的心境也隨之大起大落,最後只能唏噓感嘆艾娃美好卻畸形的一生。從故事本身來說,我認為這段是最弱的,但今敏以他獨特的敘述方式每一段劇情藏,在推動時猛烈拋出給人驚喜,所以整個觀感反而是最好的。甚至還被賦予了濃重的史詩感,感覺完全可以再擴充一下拍部長片了。

《最臭兵器》則是明明白白的辛辣諷刺,頗有一種“zb主義是自己的掘墓人”的黑色幽默,只不過話中的主義要替換成軍國主義。一粒被研發用作新式武器的膠囊,被一個小研究員服下,人們成批死去,主事人先是讓他火速前來,隨後又要將他滅殺,最後對其束手無策,只能求助於美國爹,結果美爹也敗下陣來,最後全員GG。相比於《漢江怪物》中對韓美關係的隱晦暗示,《兵器》的諷刺直白到僅僅是將劇情概括出來,就不再需要添加任何文字了。我實在沒辦法做過多評價。

《大炮之街》篇幅最短,只有20分鐘,卻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那裡人們面容枯槁,形同殭屍,男人蔘軍,女人制作武器,孩子學習的一切知識也都是為了戰爭服務。在戰爭的高壓下,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個渺小的零件,卻不知道戰鬥的敵人是誰,更不知道戰鬥的意義何在,只是在重複著簡單的勞動,面對勝利也只是象徵性的敷衍。兒童身上還保留著活潑的天性,但卻只能在自己家中揮灑天性,一到課堂上便接受軍國主義思想的摧殘,所謂的夢想也只是去成為更加威風的指揮官,而不是像父親一樣當個炮兵。殊不知戰爭已讓所有人心生厭惡,只有害了“紅眼病”的指揮官才會壯志躊躇。

為什麼電影的名字要叫《回憶》呢,大概是因為第一段真正講述了回憶,而世界如果像第二段第三段那樣發展,那這個世界就只剩回憶了吧。

動畫信息

回憶三部曲
中文名:回憶三部曲
原 名:Memories
又 名:追憶三部曲 / 記憶
首 播:1995-12-23(日本)
IMDb:tt011379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