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6:49:04 作者:宇治的水 Language

播出日2018/01/05

首寫於2020/01/05

(一)惡魔篇

就算渾身是血,你也依然美麗

——關於槐夢與死麗濡

題外話

《惡魔人 Crybaby》不是我心中最好的一部動畫,但卻是我有史以來最喜歡的一部動畫。

監督湯淺政明是我現在最喜歡的動畫監督,配樂牛尾憲輔是我最喜歡的動畫配樂,甚至連出品方網飛都是我最喜歡的出品方。

除了我心中最強的製作陣容之外,本作的表現手法、人物形象、改編以及主旨,都毫無疑問是我最喜歡的那一種。

總而言之,《惡魔人 Crybaby》是我最喜歡的動畫作品。

而至於我提及的所有方面,我都會在之後慢慢說明。

1

本片的節奏相當之快,平常至少需要四五十集才能講完的故事,本片只用了10集。

這種快節奏的敘事方式,無疑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相應地,本片也幾乎沒有在設定上埋設太多伏筆,而是選擇開門見山地直接說明。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張
“惡魔”的設定

一開場,研究惡魔的飛鳥了就將“惡魔”的信息告訴了好友不動明。

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沒有感情”。

從飛鳥了一直以來的說明中,我們很容易就能捕捉到這一特性。

在了看來,惡魔與人的區別,就在於“人性”;而“人性”的核心,就是“有感情”。

了稱之為:“同情、共鳴和愛”。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張
人性

雖然飛鳥了一直以學識淵博、無所不知的“引導者”身份出現,引導著不動明和其他角色推進故事,並且引導著所有觀眾去認識這個世界。

但是,飛鳥了並不是居於“上帝視角”。

了也只是一個普通角色,也有著不瞭解的情況,也有著缺失的信息碎片。

他的說明並不一定全是對的。

他也並不一定就是引向美好結局的那個“引導者”。

這一點就是本片為數不多的伏筆之一,並且由兩個惡魔指明。

那就是死麗濡,以及她的愛慕者槐夢。

2

在死麗濡和槐夢出場之前,故事已經講了不少惡魔的情況。

“惡魔”都具有極強的暴力欲和性慾,雖然很多惡魔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但是卻絕對不可能消除。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人類”與“惡魔”的相似之處了。

只不過由於本片畫面風格十分誇張,而且還特別將“惡魔”的慾望與鮮血、死亡聯繫在一起,我們在看的時候才能夠輕易地將“人類慾望”與“惡魔慾望”區分開。

通過將“惡魔”與不同尋常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我們就會自然地認定“惡魔”也是不同尋常的。

這是一種相當高明的“欺騙”手段。

說這是“欺騙”,因為就算是再平凡不過的人類,在特定情況下也會做出不同尋常的事;僅僅因此就將這個人也視為是“不同尋常的個體”,這很明顯只是一種誤導。

用“特例”來代表“普遍”,本來就是一種詭辯技巧。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張
人類的習慣

而死麗濡和槐夢不同於大部分的“惡魔”,二者在惡魔社會中也處於頂層,是最為強大的惡魔。

死麗濡更是相當孤傲,即便自己的性慾強烈到難以遏制,她也只願意獻身於“勇者安蒙”。

雖然跟隨她的槐夢對其仰慕已久,可是也無法親近她。

在這裡,我們都會問一個問題:

槐夢對於死麗濡的感情究竟是什麼?

如果他們是“人類”,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地稱之為“單相思”,也就是槐夢對於死麗濡的單方面的愛慕。

可是他們是“惡魔”。

可是他們沒有感情。

那麼我們惟一可能的解釋就是,槐夢也只不過是想要發洩自己的性慾而已。

但是這又有些矛盾:

因為假若如此,槐夢又何必執著於死麗濡一人呢?

為什麼不乾脆放棄死麗濡,而選擇其他人發洩慾望呢?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4張
槐夢與死麗濡

第一個矛盾至此已經浮現,我們開始懷疑飛鳥了此前的觀點。

3

終於,難以控制自己體內惡魔安蒙的不動明,想要按照飛鳥了的建議,去紅燈區發洩慾望。

而一直等待著安蒙的死麗濡,終於見到了安蒙的宿主。

可是不動明並沒有被安蒙所控制,反而壓制住體內的惡魔,保持了自己的人性。

死麗濡氣憤不已,與“惡魔人”不動明展開戰鬥。

然而,死麗濡低估了惡魔人的力量。

雖然不動明也受到重傷,但是死麗濡傷勢更重,瀕臨死亡。

就在她即將死去之時,槐夢出現了。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5張
死麗濡在死前與槐夢的對話

槐夢捨命和重傷的死麗濡合體,想要給不動明最後一擊。

死麗濡不明白槐夢為何如此。

槐夢沉默了很久才說道:

“就算渾身是血,你也依然美麗。”

這大概算是2018年的年度表白了吧。

總之,直到這時,我們才終於意識到:

也許槐夢對死麗濡的情感,不僅僅是單純的性慾。

也許在“惡魔”心中,也並非是完全沒有感情,沒有愛。

是的,我會將槐夢對死麗濡的情感,稱作是“愛情”。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6張
OP中出現的“死麗濡”

這就是第二個矛盾,是故事與飛鳥此前觀點的直接矛盾。

飛鳥錯了,可是我們心中依然不願意接受這一點。

我們希望飛鳥會再次出現,用自己的科學研究來解釋自己的觀點,來維繫自己“引導者”的身份,來繼續引導我們理解“惡魔”以及整個故事。

我們還在期待。

4

槐夢的表白,也和我一直以來相信的“愛情”是相符的。

“愛情”首先是一種“愛”的具體表現。

在《關於愛》中,我說過“愛僅僅只是一種天生的善意”。

這種“善意”來源於我們自己,甚至可能出自我們的本能。

這一點,和一切“慾望”都是一樣的。

而“愛”和“慾望”的唯一區別,就在於“愛”是對於他人的善意,而“慾望”只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

更進一步說,“慾望”實際上由對象本身決定,“愛”則與對象本身完全無關。

因為我們對於他人所產生的“慾望”,既然要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就必然要求他人符合自己的需求;比如引發“性慾”的,往往都是美麗的面容和曼妙的身材。

但是“愛”卻不是因為他人;父母也不是因為孩子多麼可愛才會愛他,戀人也並不總是因為對方的魅力才陷入愛河。

我們“愛”人,是因為我們共同的某些經歷,因為互相之間的某種信任,因為發自真心的某種“善意”。

而這種“善意”與對方是誰並無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就算渾身是血,你也依然美麗”。

因為就算死麗濡重傷致死,就算她全身沾滿鮮血,甚至就算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美麗外表。

槐夢還是會愛她。

因為槐夢對於死麗濡的情感,不是“慾望”,而是“愛”。

而不論她結局如何,不論她是生是死,不論她是否美麗,這種“愛”都是永恆不變的。

這就是“愛情”。

既然“惡魔”都具有“慾望”,那麼就必然也具有“愛”。

這是“慾望”和“愛”的本質所決定的。

5

最後,當飛鳥找到了昏倒的不動明,他才看到已經死去的死麗濡和槐夢。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7張
站著死去的槐夢與死麗濡

看到這番景象的不動明有些震驚。

因為其中蘊含的美好,其中蘊含的情感,絕不可能是“沒有情感”的惡魔。

不動明開始思考,也許“惡魔”並不像飛鳥說的那樣。

也許飛鳥錯了。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8張

終於,在不動明的疑問中,飛鳥直面了此前的矛盾。

他堅持“惡魔”絕對沒有“愛”,絕對沒有任何感情。

這就是第三個矛盾,是現實與飛鳥觀點的直接矛盾。

在這重矛盾之下,飛鳥的觀點最終宣告倒塌:

“惡魔”和“人類”一樣,一樣有感情,一樣有慾望,一樣會“愛”。

而隨著倒塌的還不止是飛鳥的觀點,還有他的形象——

飛鳥已經不再是那個“引導者”,而是故事的“參與者”。

自此,飛鳥了本身開始出現內在的衝突。

而這一伏筆直到故事最後,才會完全揭開。

(二)惡魔人篇

美樹,我一直沒明白這一點

——關於幸田燃寬和黑田美樹

1

承接上文。

所謂的“惡魔”並非沒有感情,也不是沒有“愛”。

在這一點上,飛鳥錯了。

可是,假若如此,“惡魔”與“人類”到底還有沒有區別呢?

按照之前飛鳥的說法:“惡魔”與“人類”的區別在於他們沒有“良心”,沒有同情、共鳴和愛。

既然關於“愛”,飛鳥的確犯了錯誤;那麼至於“同情、共鳴”,是不是也同樣沒法作為“惡魔”與“人類”的區分呢?

為了理解這一問題,為了理解“人性”的本質,我們就要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思考。

那就是介於“惡魔”與“人類”之間的,“惡魔人”。

今天我們來聊聊作為配角的兩個“惡魔人”,幸田燃寬和黑田美樹。

2

先從幸田說起。

從故事開始,新聞中就提到了幸田。

幸田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在出國訓練時,與好友事葉純一參加了“安息日”派對,而純一在派對中意外死去。

所謂的“安息日”,就是一種惡魔崇拜的儀式。

而始終強調幸田是“飛人高中生”,是“日本田徑王牌”,自然就是在表明幸田的“惡魔人”身份。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9張
新聞中的幸田燃寬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會更加深入地瞭解幸田與受害者純一的關係。

二人不僅是同為田徑運動員的好友,而且還是戀人。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純一死後,幸田會如此痛苦。

簡單地說,幸田心中始終保持著對於純一的“愛”。

在故事的開頭,我們會認為幸田心中的“愛”,是證明幸田沒有淪落為“惡魔”的證據。

但是在槐夢和死麗濡的故事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反思:

假如“愛”並不能證明幸田沒有淪落為“惡魔”,那麼幸田究竟是“惡魔人”,還是“惡魔”呢?

3

接下來我們看看黑田美樹。

黑田美樹和男女主角不動明、牧村美樹同屬校田徑隊,從之後的介紹中,我們能瞭解到三人從小就是一起練習跑步的好友。

黑田從小就練習田徑,所以一直是跑得最快的。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0張
黑田美樹、牧村美樹與不動明

可是在高中時,牧村突然成為了第一。

樣樣全能的牧村美樹吸引到了所有人的注意,甚至還被人挖去拍寫真,被稱為是“田徑界的魔女”。

雖然黑田與牧村從小就是好友,但還是不免嫉妒。

黑田心中埋藏的嫉妒,是她被“惡魔”附身的根本原因。

當然,她成為“惡魔人”的直接原因,還是一直仰慕她的說唱青年繭太。

繭太住在黑田家的對面,始終喜歡著努力又可愛的黑田美樹。

但是繭太有些自卑,從來沒有勇氣面對著黑田表白,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全名,只是在身後默默注視著她。

直到他鼓起勇氣,為美樹唱了一首說唱。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1張
繭太的歌

而後,二人一起去了“安息日”派對。

結果“惡魔”現身,繭太被殺。

與“惡魔”合體的黑田美樹將繭太屍體帶回家中,開始顯現出“黑化”的一面。

4

在故事中,幸田燃寬和黑田美樹一直都是以“惡魔人”身份出場,我們也很容易接受這一點。

因為雖然二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理解二人的心理和舉動。

我們自然而然地,將二人看成了保持著人性的“惡魔人”。

可是真是如此嗎?

二人相遇的時候,幸田對美樹說:

他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人類”還是“惡魔”,哪邊強大就投奔哪邊。

而當他見到“惡魔”軍團的強大能力之後,他也的確倒戈向了“惡魔”一方。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2張
幸田燃寬的話

“惡魔”崇尚力量,放縱慾望,毫不虛偽地追求生存。

幸田也同樣是如此。

雖然幸田始終被劇中的角色稱為是“惡魔人”,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與所有潛伏在人類社會中的“惡魔”都別無二致。

從正式加入“惡魔”陣營之前,幸田就已經在用“惡魔”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事。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再考慮一下:

這個始終被稱為是“惡魔人”的幸田燃寬,真的是“惡魔人”嗎?

“惡魔”與“惡魔人”的那條界限——“人性”——到底又是什麼呢?

5

我們再回頭看看黑田美樹。

在對牧村敞開心扉之後,黑田最終解開了自己的心結,決定作為“惡魔人”來保護牧村。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3張
黑田美樹與牧村美樹的對話

直到最後死去,黑田還是站在“人性”一方。

毫無疑問,黑田的確不是“惡魔”,而是“惡魔人”。

尤其諷刺的是,始終站在“人性”一方的牧村和黑田,卻是被人類殺死。

不是死於惡魔手中,而是死於人類手中。

在看到這一幕時,我心中最大的疑問其實不是關於這幾個主要角色,而是關於這些因恐懼而陷入暴怒的人群:

他們還是“人類”嗎?

他們還有“人性”嗎?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4張
何謂保持人性

6

在不動明與飛鳥了對峙時,飛鳥了說人類不可能戰勝惡魔。

不動明試圖反駁,試圖召集所有的“惡魔人”來對抗“惡魔”。

飛鳥了說:

如果“人類”與“惡魔人”站在同一陣營還有可能勝利,但是在“人類”眼中,“惡魔人”也不過就是“惡魔”。

這話仔細想來,倒是很有意思。

在最後的戰爭中,實際上並不是“人類”與“惡魔”兩方勢力,而是包括“惡魔人”的三方勢力。

雖然“惡魔人”試圖與“人類”並肩作戰,但是事實卻並沒能如此。

如果我們跳出來,分析這三方陣營的本質動機,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惡魔”的戰鬥,毫無疑問是為了謀求自己的生存;

“人類”的戰鬥,也是為了謀求自己的生存;

而“惡魔人”的戰鬥,則是為了儘可能保護“人類”、保護“人性”的延續。

回想一下我們在之前提到的“愛”和“慾望”,結論已然呼之欲出。

所謂的“人性”,既不是“慾望”,也不是“愛”;

而是飛鳥口中的“同情”和“共鳴”。

“慾望”和“愛”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二者都出自我們本身,是我們內心自行產生的情感。

而“同情”、“共鳴”則不同,二者都來自於他人,是我們對於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感觸。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5張
說的全都是我

很有趣,無論是“惡魔”還是“人類”,其實在最後的大戰中都已經失去了“人性”。

唯一保留著“人性”的陣營,只有“惡魔人”。

7

在對牧村敞開心扉的最後,黑田美樹留下淚水,說道:

“我一直沒明白這點。”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6張

黑田一直沒有明白的,就是自己心中的“人性”。

她以為自己只是嫉妒牧村的優秀,並因此陷入更深的自我厭惡;

她以為過去的自己只是軟弱無力,才會一改往常的溫柔性格,變得憤怒可怖;

她以為與“惡魔”合體的自己就不再具有“人性”,就選擇自暴自棄。

可是“人性”與這一切都無關。

“人性”只與我們的真實內心有關。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7張
黑田美樹

只要我們還願意理解對方的心情,只要我們還願意同情他人的遭遇,只要我們還願意在別人傾訴時、溫柔地微笑說道:“我都明白”,我們就保持著“人性”。

即便面目可怖,即便化身“惡魔”,只要我們願意,就能永遠保持“人性”。

但同樣地,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也隨時可以拋棄“人性”。

“人類”與“惡魔”其實沒什麼區別。

甚至大部分“人類”其實就像“惡魔”那樣活著。

只是大部分人一直都沒明白這點。

人總有不明白的事,這很正常,也無需指責。

正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明白這些,我們才需要“藝術”,我們才需要傾聽他人的聲音。

正因為此,我們才需要保持“人性”,以及心底的善意。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8張

(三)人類篇

明,我必須把接力棒交給你

——關於牧村美樹和不動明

1

承接上文,我們說了“人性”的本質:

“人性”是對於其他個體的同情和共鳴,是我們心中的“共情能力”。

而縱觀全片,最能夠彰顯“人性”的角色,就是牧村美樹和不動明。

相比起來,不動明更能揭示“人性”的具體表現,而牧村美樹則自始至終都能理解“人性”的真實含義。

當我們瞭解“人性”之後,再思考牧村美樹的悲劇,才會發現其下掩藏的真意。

也許有些時候,“人性”並非那麼簡單。

2

在上一篇中,我說到了“人性”的含義,但是並沒有說明原因。

事實上,全片通過牧村美樹和不動明,已經許多次暗示了“人性”的真實含義。

從故事開始,不動明就因為看到純一遇害之後的幸田,而為他留下淚水。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19張
不動明的哭

雖然那時的幸田面無表情,可是不動明還是從他看似冷酷的神情中,意識到了他心中的痛苦。

沒有人看到幸田在哭泣,可是不動明卻能看到。

這就是不動明心中的“人性”。

而反過來說,那些看到幸田面無表情,就斥責他冷酷無情的其他人,大概本就沒有太多的“人性”吧。

另一個重要的暗示,是關於不動明的“惡魔人”身份的。

在被惡魔附體之後,不動明見到幸田,還是同樣地留下了淚水。

甚至就連臺詞都和之前相差無幾。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0張
成為“惡魔人“之後的不動明

同樣是面部特寫,同樣是為幸田流淚,甚至是同樣的臺詞和表情。

兩相對照,不動明在與“惡魔”合體之後,很明顯是保留了先前“人性”的。

而片中的其他所有“惡魔人”,都沒有這種對照。

這就是為了凸顯不動明心中“人性”的純粹完整,並且絕對肯定地說明:

“惡魔人”的確存在;的確有人能夠在擁有“惡魔”力量的同時,依然保留“人性”。

遺憾的是,除了不動明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惡魔人”能自始至終保留“人性”。

即便是在“人類”當中,“人性”想必也是一種極為稀有的品質吧。

3

不過如果看完全片,我們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雖然不動明是“人性”的代表,但是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理解“人性”的真正含義。

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不動明從來沒有思考過“人性”,也從來沒有思考過是否所有“人類”都真的具有“人性”——

不動明所具有的,是一種“盲目的人性”:

他在無意識中遵循“人性”的要求,踐行“人性”的本義,可是卻並不自知。

從結果上看,“盲目的人性”和“理智的人性”並無區別:

我們會同樣地理解他人,會同樣地表現出善意,會同樣地追求更美好的世界。

可是從過程上看,二者卻有天壤之別:

就如同一切“盲目”的事物,“盲目的人性”很容易走入歧途,也很容易被人利用。

而當這種偉大的品質走入歧途之後,“人性”就不再是一種偉大的品質,只會在不自知中傷害他人。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1張
理智的牧村美樹

就像是因“同情”而生的“傲慢”。

而唯一一個能夠理解不動明、並且理解“人性”本質的角色,就只有牧村美樹了。

這就是為什麼牧村美樹能夠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同情”,只不過是“純屬傲慢”。

因為美樹會反思自己心中的“人性”,會思考“人性”的真實含義。

只有當我們能夠嘗試思考和認識“人性”時,我們才有可能建立起“理智的人性”。

在我看來,唯有“理智的人性”,才能稱為是“真正的人性”。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2張
不動明和牧村美樹

因為只有“理智的人性”,才能真正理解他人,才能看清他人心中,是否還真的保有“人性”。

4

當然,牧村美樹畢竟還只是個高中生。

雖然她能夠有意識地思考“人性”,可是畢竟還沒能完全理解。

她也曾經因“同情”而陷入“傲慢”,也會因“人性”而受人利用。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3張
被利用的美樹

可是在獨立思考之後,美樹總是能夠看清自己。

這無疑是一種偉大的品質。

大概所有人都知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可是恐怕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勇氣來認識真實的自己;

恐怕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理性來思考事物本身。

就像很多人在故事開始時,都會認為“人性”就是所有“人類”都共有的品質。

仔細想想,這類的想法不免可笑。

因為一旦這些人看到什麼窮凶極惡的歹徒,看到什麼慘絕人寰的命案,就會馬上將凶手斥為“禽獸”;

而絲毫不會意識到他們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都不過是“人類”而已。

將他人排除出“人類”的行列,想必的確是比“思考”要容易得多。

披肝瀝膽地敵對和蔑視他人,想必也的確是比“理解”要容易得多。

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樂此不疲。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4張
蔑視他人很容易,但是理解他人卻很難

5

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不動明和牧村美樹,這樣我們也能更容易地理解“盲目的人性”與“理智的人性”究竟有何差別。

當故事發展到後期,陷入恐慌的“人類”開始自相殘殺,不動明和美樹都在試圖喚醒暴怒的眾人。

在看到一群人在圍攻幾個普通人時,不動明衝上前去試圖阻攔。

看到此情此景,充滿痛苦和憤怒的不動明質問道: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5張
不動明的質問

不動明雖然能夠看清眾人自相殘殺的行徑,可是並不能完全理解這種心理。

他在試圖喚醒人群的“人性”,試圖讓眾人回覆理智,因此他所做的,實際上是在闡釋一個簡單的邏輯:

人不應該殺人,而應該殺惡魔。

而當眾人仍舊保持狂熱之時,不動明的質問與其說是對眾人發問,倒不如說是一種自問。

他所自問的,是為何眾人會如此行事。

他雖然自己保有“人性”,可是並沒有意識到此時的眾人已經失去“人性”。

對不動明來說難以理解的“自相殘殺”,對於其他“人類”而言卻不過是一種正常行為而已。

以“人性”為前提,去嘗試理解失去“人性”的眾人,不動明才會因此陷入困惑和痛苦。

而反觀牧村美樹,則與不動明完全不同。

牧村美樹並沒有試圖喚醒眾人的“人性”,而是在召喚那些仍然具有“人性”的個體。

她最先幫助的是黑田美樹,因為牧村始終知道黑田的心意。

她知道黑田心中有對自己的嫉妒,知道黑田對自己的喜歡,也知道黑田始終追趕著自己、始終想要理解自己。

二人最終敞開心扉,黑田美樹才終於確信自己心中仍然保留著“人性”,才終於決定挺身而出,作為“惡魔人”保護牧村和她心中的“人性”。

而後,她在網上發佈了一段話,講述了她心中真實的不動明。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6張
美樹眼中的不動明

姑且不說這段對於不動明的描述是多麼準確,恐怕就連不動明自己,都從來沒有如此準確地理解過自己。

從牧村美樹的視角來說,這段話不是在為不動明辯解,也不是在告訴陷入瘋狂的眾人: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保持“人性”的“惡魔人”。

而是在告訴那些心中仍然保有“人性”的人類和惡魔人:

我能夠理解你們,我願意支持你們,而且我現在需要你們的力量。

牧村美樹不在乎瘋狂的眾人會對此說些什麼(而事實上,片中的彈幕也確實是不堪入目),也不在乎這些人是會繼續瘋狂下去,還是稍微找回一些理性。

她清楚地認識到:

那些人早就已經失去了“人性”,那些人和“惡魔”無異,那些人都是“人性”延續下去的敵人。

而在故事的最後,雖然活下來的不動明成為了“惡魔人”的領袖,可是號召起全世界“惡魔人”的,卻依然是牧村美樹。

不動明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這是他心中“人性”賦予他的能力;

但是隻有牧村美樹能夠完全理解所有人,這是“理智的人性”賦予她的能力。

不動明戰勝不了“惡魔”,牧村美樹才能。

這就是“盲目的人性”與“理智的人性”的差別。

6

毫無疑問,在我心中,牧村美樹的地位是遠高於不動明的。

“人性”的存續,始終都繫於牧村美樹一人之上。

在她被眾人殺死並分屍之後,我其實已經知道最終的結局。

即便“人類”還能苟活,即便“惡魔”被各方勢力所消滅,“人性”也不可能繼續存在。

牧村美樹才是全片中“人性”的代表。

她的死,實際上就代表了“人性”的消亡。

可是即便如此,牧村美樹還是在試圖挽救“人性”。

在臨死之前,她仍然希望不動明能活下去,能將“人性”傳承下去。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7張
接力棒

全片中反覆出現的“接力棒”,所象徵的,其實正是“人性”。

可是縱觀全片,出現了無數次的“接力”,結果一次都沒有完成。

也許不管我們如何拼盡全力,試圖將“接力棒”交給別人,最終也總是會落空。

也許從一開始,悲劇就已經註定了吧。

(四)撒旦篇

了,你也在哭

——關於飛鳥了和不動明

1

從故事的角度來說,我們已經將“人性”的內容說完了。

可是如果我們跳出故事,從更宏觀地角度來看,“人性”倒還有一些值得說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組概念,就是“獸性”、“人性”和“神性”。

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惡魔人》的故事中,對於這三個概念,都有相應的陣營來代表。

“惡魔”最直接地代表了“獸性”,“惡魔人”代表了“人性”,飛鳥了則代表了“神性”。

至於“人類”,則多多少少分別體現出了三者。

本片的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段對白。

當然,這段對白原本是為了揭示“人性”的含義,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倒也算是另含深意。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8張
開頭和結尾中,飛鳥了的話

2

先從身為“撒旦”的飛鳥了說起。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29張
我是撒旦

對於我們而言,說起“撒旦”,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魔鬼”。

不過這種想法並不準確。

準確地說,“撒旦”其實是“墮落天使”,是因為背叛上帝而被逐出天國的“天使”。

如果這麼來看,說“撒旦”代表了“神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惡魔人》的故事中,一部分沿用了《聖經》的設定。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0張

飛鳥了將“神明”形容為“冷若冰霜”,這也符合一般對於“神性”的理解。

所謂的“神性”,就是超越了自我以及其他一切個體的“神明”的道德。

對於“神明”而言,無論是源於自身的“愛和慾望”,或是源於他人的“同情、共鳴”,都是毫無意義的。

它們不在乎任何的個體,因為一切微小的個體本身,都是無關緊要的。

真正重要的,只有整個世界的和諧。

毫不在乎任何個體的思考方式,自然令人感到“冷若冰霜”。

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撒旦”會對“神明”宣戰。

因為“撒旦”產生某種不同於“神性”的東西。

這種東西讓“撒旦”不願與其他“神明”共處,讓它不滿於“神性”的冷酷無情,讓它想要脫離甚至反抗“天國”的秩序。

這種東西,就是“獸性”以及“人性”。

3

從這種更宏觀的角度上,我們對於“獸性”和“人性”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所謂的“獸性”,就是指那些源於我們自身的全部情感,比如愛和慾望。

“獸性”是一切“生命”最先具有的品質,實際上也是一種為了自我保護才形成的機制。

從本質上說,低級生物的“趨利避害性”就是“獸性”的最初形態。

因為某些事物對自身有利、某些事物對自身有害,所以我們為了更好地生存,就需要追求那些有利的事物、而遠離那些有害的事物。

當事物的利害情況越來越複雜,基本的反射機制就不足以應對了,我們通過進化所產生的機制,就是“情感”。

或者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好惡”。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1張
愛很強嗎?

我們喜愛那些對自己有益的事物,厭惡那些對自己有害的事物,通過“情感”的調控,我們就可以更加精妙地實現“趨利避害”。

從根本上說,一切“情感”都毫無疑問是來源於我們自身,也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

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衍生出了一種新的機制。

那就是“人性”。

所謂的“人性”,就是指我們對於他人的“共情效應”、也就是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比如同情和共鳴。

“人性”看起來與“獸性”截然不同,似乎並不是為了自我保護,反而是為了保護他人。

通過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我們就自然地想要幫助他人實現“趨利避害”。

這麼想當然也是合理的,不過更合理的一種理解,則要藉助另一個概念,也就是哺乳動物的“母性”。

“母性”其實是連接了“獸性”與“人性”的橋樑;只有在“人類”能夠產生“母性”的情感之後,才能進一步產生“人性”。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2張
有愛和教養的人

“母性”本質上是一種“獸性”,因為這種情感毫無疑問是來自於母親自身的。

然而“母性”又有著不同於其他“獸性”的意義,因為“母性”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

一種來源於自身、但卻是想要保護另一個體的情感,就是“母性”。

而在現實情況中,產生了“母性”的種族,比其他沒有產生“母性”的種族,擁有更高的存活率,也更容易延續下去。

於是經過進一步的自然選擇,“母性”的含義進一步擴展,才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說的“人性”。

“人性”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保護其他個體;而通過保護其他個體,我們也就更容易保證種族的延續。

3

總而言之,“獸性”關於唯一個體、也就是我們自身;

“人性”關於其他個體、也就是他人;

而“神性”則超越了一切個體、只關於整個世界。

當然,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獸性”未免太過自私,“神性”又未免有些冷酷。

“人性”看起來的確是最好的一種品質了。

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就判定“人類”這一種族的優越,卻並不合理。

因為並非所有的“人類”,全都具有“人性”。

正如我們從“母性”引入“人性”一樣,“母性”並不是所有個體都具有的,甚至不是所有母親都必然具有的。

的確,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中,“母性”和“人性”能夠提高種族的存活率。

但是時至今日,人類社會中已然不存在任何“自然選擇”。

無論是否具有“母性”或者“人性”,都與種族延續毫無關聯了。

甚至如果我們進一步來說,“母性”和“人性”會迫使個體放棄自身利益,會為了他人而做出自我犧牲;

如此說來,反而正是那些只具有“獸性”的自私個體,才更容易存活並延續。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3張
你們才是惡魔

我還記得曾經聽到過一個理論:

在人類歷史上,最文明的國度往往並不推崇武力,因此很容易被遊牧民族和崇尚武力的野蠻人消滅;

如此來說,也許正是那些最野蠻、最不文明的血脈,才能流傳至今;

也許我們所有還存活著的人,都不過是野蠻人的後裔。

說不定還真是如此。

4

這其實就是我們這個系列總標題的含義:

“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如果所有的“人類”全都具有“人性”,那這個世界無疑會很美好;

如果所有的“人類”全都像“惡魔”那樣生存,那這個世界無疑也能達到一種和諧;

可是就是因為所有的“人類”全都自詡為擁有“人性”,並依仗“人性”的名義招搖撞騙、燒殺搶掠,這個世界才會變得令人厭惡。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4張
人類是脆弱的

也許幾千年來的所謂“文明”的確讓“人類”變得太過脆弱了。

“人類”失去了勇氣,去直面和宣明自己心中的“獸性”;

“人類”失去了勇氣,去相信和理解他人心中的“人性”;

“人類”也失去了勇氣,去追求和認知“神明”心中的“神性”。

無論是何種品質,只要一以貫之,都足以鑄就“和諧”,也都堪稱“偉大”。

可是最悲哀的事,就是失去一切勇氣,去貫徹其中的任何一個。

如果讓我說,“獸性”、“人性”和“神性”到底哪個更好些,我恐怕並不能得出什麼結論。

但是如果讓我說,“人類”如今最需要的品質是什麼,我想這三者都不是。

“人類”所需要的,只是一點“勇氣”而已。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5張

5

最後,我們再聊聊飛鳥了這個角色。

也許從結果上說,飛鳥了完全是一個悲劇。

他希望反抗“神明”而失敗,試圖保護“惡魔”而失敗,連“人類”與“惡魔人”都因此而滅絕。

失去了一切的飛鳥了,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

可是也許又並非如此。

也許在失去一切的同時,飛鳥了也得到了某些東西。

而我的確相信,飛鳥了並不是悲劇。

雖然最後為“神明”所殺,但是他還是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他獲得了一切——

所有的“獸性”、“人性”和“神性”。

在故事開始,年幼的不動明養的小貓即將死去。

飛鳥了想要親手殺死這個小貓,結束它的痛苦,可是涕淚中的不動明並不願如此。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6張
了,你也在哭

不動明說飛鳥了也在哭,可是飛鳥了並不明白。

因為那時的飛鳥了還是隻有“神性”。

它沒有感情,不會愛,也不會悲傷,更不會留下淚水。

可是不動明卻一遍一遍地堅持:

“了,你也在哭。”

而在故事的最後,飛鳥了抱著不動明的屍體,看著“神明”毀滅整個地球。

他回想起了那時的經歷,那時不動明的話語。

他理解了不動明身上的“人性”,理解了不動明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甚至連自己都從未意識到的東西——情感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7張
明,感受一下我現在的心情吧

飛鳥了最後終於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也終於能夠理解不動明的心情。

在那一刻,飛鳥了獲得了真正的“獸性”和“人性”。

在那一刻,反抗“神明”的他,終於獲得了自己的勝利。

雖然以失去一切為代價,但是他還是感受到了自己始終在追求的東西——

潛藏於一切“獸性”之中的“愛”,以及潛藏於一切“人性”之中的“溫暖”。

他最終還是接過了不動明手中的“接力棒”。

是的,我會說,這的確是偉大的勝利。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8張

此雜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宇治的水”,這裡只有純粹的影視雜談&書摘雜談。

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 第39張

動畫信息

惡魔人:哭泣之子
中文名:惡魔人:哭泣之子
原 名:Devilman: Crybaby
又 名:惡魔人:愛哭鬼 / 惡魔人Crybaby
首 播:2018-01-05(日本)
IMDb:tt6660498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