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名字。》分析日式動畫的創作元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5 13:16:31 作者:吐司吐的絲 Language

【大二上學期《影視分析》課的期末作業,生澀,自我,匆忙,毫無專業修養,所提元素大多靠“欺負老師沒仔細看”的意志而書寫,存在實施偏差和想象因素,僅供參考。】


《你的名字。》是日本導演新海誠製作的動畫電影,於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十餘國家接連引進,上映三個月,僅在日本地區便狂攬兩百億日元票房,躋身日本迄今為止動畫電影票房前三名,獲得第44屆動畫安妮獎提名及第42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動畫片獎項。寫這篇分析時《你的名字》在中國大陸上映二十餘天,攬下5.6億票房,觀影人次超1000萬,在社交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影片專業評分高達8.6,可謂受到極大歡迎,筆者在此嘗試分析《你的名字。》獲得成功的原因。

畫面

《你的名字。》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動畫,它的成功與其中蘊含的日式風韻有關。導演新海誠以繪畫精細著名,且愛好描繪日本真實的街道和城鎮風景,他每一部作品都帶著原畫與實景的對比,幾乎複製黏貼的真實景色讓動畫畫面充滿本土風情。除去景色的還原,新海誠的動畫畫面還帶著日式文化中對“唯美”的理解——寄託在物上,“物哀”的起點是“物美”。因此新海誠的動畫總是有一以貫之的意象美景,如同《秒速5釐米》中的“櫻花飄落的速度,是一秒鐘5釐米”理論,畫面中無數次出現粉色櫻花輕柔地飛揚在空中。《言葉之庭》中總是在下的雨,潮溼的空氣,葉片上濃得化不開的綠意,靜靜佇立的亭子,也是在表述“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的意境。這個風格在《你的名字。》中也有表現,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黃昏之時”詞語中隱藏的“那是誰”含義,最終瀧與三葉在山上再次相見,便是在黃昏的時候,彼此相認又相互忘記姓名。還有“斷裂,再次連接,代表時間流動”的傳統物件結繩,由三葉製作,在擁擠的人流裡交給瀧,指引了他們三年後的相見。情節與意象充分融合,畫面上的“物美”上升為“物哀”,戳中了觀眾的情感。

青春的展現

新海誠自從業以來,一直以“畫面精美,劇作薄弱”為人詬病,但《你的名字。》與他以往作品不同,不再侷限於對情緒做極致的渲染和刻畫,還增添了許多有趣情節。如最為基本的設定——男女主角在夢中交換身體。“男女變身”是一個經典的戲劇橋段,老牌作品如《亂馬1/2》,現代如前兩年刷爆網絡的《太子妃升職記》,都在反覆使用這個設定,且獲得了極佳效果。新海誠在使用變身情節時,基於高中生的人物設定,側重表現了變身後兩個主角生活的烏龍。瀧變成女生後不會編頭髮,大大咧咧地岔開腿坐,一夜之間會打籃球,生氣就把桌子踹翻,為此還收到了女生的告白。三葉生活來到東京後迷路,打工時手忙腳亂,說話用女生用語,對甜點和玩偶表現出極大興趣,和男主暗戀的大姐姐意外成為閨蜜。這些情節與當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所契合,帶來不少笑點,讓觀眾體會到其中洋溢的青春感。
而青春感更為濃郁的,是電影中通過“男女變身”而帶來的性的意識。瀧變身後第一反應是去摸三葉的胸,三葉紅著臉從廁所走出來,抱怨“這也太真實了吧”。這些感觸對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來說是很現實的,導演通過變身展現出了高中生對異性的好奇。而性意識表現更為露骨的是口嚼酒這一設定,當瀧想要救回三葉,找出她當年用唾液製作的口嚼酒喝下,這個行為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拯救愛人的欣慰或拯救世界的滿足感,還蘊藏著一種活潑潑的力量。新海誠在導演訪談中說:“這個年紀的男生對女生都會有些幻想,我小時候就會偷偷去舔班上女生用過的豎笛。”讓人不禁想起年少時男女生共喝一瓶水,為“間接接吻”而雀躍的往事。這種性的意識充滿生命力,是比起性別變化所導致的行為差異來說,更為動人的存在。
除去對於青春期高中生整體的展現,電影中所描繪的“青春”,也帶有本土色彩。日本是一個會把“我喜歡你”表述成“今晚月色很美”的含蓄國家,兩位主人公的情感表達也靦腆內斂。瀧出場時的情感狀態是暗戀餐廳裡的大姐姐,三葉喜歡瀧卻還是積極幫其追求美紀,於是兩個人互相展現出好感,是通過“幫追姑娘”這種兄弟式的關係展現的。而當瀧在與美紀約會時,察覺出自己心不在焉,終於決定給三葉打電話,窗戶紙即將捅破,卻又由於無法接通而落得“今天約會的事,就等下次交換身體的時候再跟她說吧”的結果,情意漸濃卻戛然而止,令人惋惜。
許多人討論電影劇情不合理,作為與自己變身的對象,彼此肯定充滿疑慮和好奇,因此男女主角不可能會那麼晚才開始通話。但從瀧劃開手機通訊錄的熟練程度可以看出,他曾經盯著這個號碼無數次,也許爛熟於心,卻從未撥通過。青春期裡得到心儀男生的聯繫方式,我們也曾臉紅心跳,半夜縮在被窩裡一條短信刪了又打打了又刪,從未發出去。包括三葉在地鐵裡發現瀧不認識自己,震驚過後迅速羞怯地低下頭,在下一站下車。這種躲避的行為也是獨屬於青春的。電影結尾兩人相互察覺對方是自己要尋找的人,卻還是在石梯口沉默地擦肩而過,直到錯開一整條石梯,才開口問詢,屏幕前的觀眾已經急得恨不得上前幫他們相認,埋怨主角磨磨唧唧,卻反而表現出了那股內斂的悸動,平靜的臉孔下跳動的心臟,這是今晚月色一般的溫柔。
正因為有這樣細緻和精準的刻畫,《你的名字。》才能擁有“如果男生約喜歡的人去看這部電影,看完後兩個人還沒有相愛的話,那你們就沒什麼希望了”(導演語)的魅力。

對傷痛的彌補

日本作為一個自然災難頻發的國家,多年來飽受地震、海嘯等天災的戕害,也是世界上無數不多遭受過彗星、原子彈等罕見災難襲擊地方,這裡的人民性格中帶著不安和悲觀,神經時刻緊繃著,以防下一次危機到來。因此《你的名字。》中“被彗星毀滅的小鎮”,對於日本人而言非常有現實意義,觀眾能夠自然地代入,對於情節的體會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更為深刻。在巨大的創傷之後,我們用什麼來彌補傷痛?電影裡瀧時隔三年重回小鎮,夜以繼日地繪製圖紙,揹著行囊四處尋找記憶中的山峰,翻山越嶺找到供奉之所,救回三葉,改寫命運。這個情節是一種撫慰,與好萊塢大片裡的“危機即將發生,主角力挽狂瀾”套路不同,日本文藝作品對於災難的繪製,大多都是“發生之後”。是看到血淋淋的景象,再努力奔跑去改變。大概是因為“定時炸彈即將引爆”的危機感對於日本人來說習以為常,他們想要看見的,是痛感之後的光明,是廢墟里盛開的花朵,是一切能夠重來的預言。也許是大多采取文治的原因,亞洲地區的人民比起歐美地區來說少了那麼一份自信,所以亞洲興盛的宗教佛學都說輪迴,說忍受,說眾生皆苦,然而基督教卻在說原諒。神父聽了你的禱告,你走出教堂煥然一新,充滿活力,他們並不是負重而行,也就無需看到那些衰敗的景象。
另外一個層面上的補償,有些類似於“天道酬勤”。女主角三葉生活在鄉下的神社,每年要定期祭祀,日常編制結繩。在電影的前半段,她十分厭棄這種生活,夢想是“下輩子做東京的帥哥”,然而在電影後半段,她供奉神靈所用的口嚼酒卻是拯救一切的物品。這個有些破敗的,連本家族都捨棄的小小神社,依然存在奇蹟,這是神的饋贈。
奶奶告訴瀧她年輕時也做過與三葉相同的夢,小夥伴偶爾提到小鎮地貌由多年前的彗星災害導致,這些閒筆給了劇情一種傳承的浪漫感,也暗示著危機將會破除。如同我們所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被觀望,被救贖,我們與神靈同在。

經典情節改編

《你的名字。》中包含諸多經典情節,男女變身、拯救世界、時空穿梭,每一個橋段拎出來都已有無數作品演繹過,新海誠對這些情節做了本土化改編,於是產生了新的效果。變身的部分已在上文詳細闡述,它體現了日式的溫柔,而救世的部分則展現出了日式的熱血。與美漫中的超級英雄形象不同,日本電影中很少出現獨挑大樑的主角,甚至在某些少年漫中出現纏鬥的情節,目的就是為了讓主角打怪升級,作者也要安排與主角相熟的親友率先衝出去,才能激起主角力量的爆發。這種設計說明在日式文化中,“成長不是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個人的”這種意識深埋於心,因此他們的熱血情節總是呈現一種“人多力量大”的狀態。也許是因為災難國家中人民不相互扶持就無法生存,所以他們的民族血液裡帶著一種向心力。(有趣的是,中國教育也常說“團結就是力量”,但文藝作品中總是歌頌獨立個人的豐功偉績,甚至在私人化的網絡文學創作中,出現的也多為“瑪麗蘇”、“趙日天”等個人凌駕於一切之上的人物)影片中瀧試圖拯救三葉,要調動起整個村子的力量,克彥借來炸藥,早耶香去廣播站播報,三葉去說服父親。觀眾同時看到多人的努力,激動的情緒被疊加積累。這種模式在日本動畫作品中有諸多體現,如《夏日大作戰》,打橋牌的一家人拆掉了所有電池,連路都走不穩的小朋友也貢獻出真愛的遊戲機,齊心協力打敗壞人。由於這種模式充滿感染力,近年來也被各國借鑑。主人公設定為日本人的迪士尼影片《超能陸戰隊》在結尾部分讓所有超人齊上陣,《功夫熊貓3》中神龍大俠最終沒有學會氣功,仰仗整個熊貓村的力量才擊敗天煞。中國動畫《大聖歸來》也不按照傳統方式展現孫悟空的神通廣大,而是讓他失去法力,用其他人的付出和犧牲才激發力量。可見,日式熱血已經影響了許多國家的創作。
另外,導演在設置“時空穿梭”這個情節點時,增添了平行時空的概念,這也是日式創作中常用的元素,大抵與前文分析“看到慘劇後回到過去補救”的補償心理一脈相承。影片中瀧再次與三年前的三葉交換身體,為了說服宮水一葉,不得不跑到山壁上尋找被替換到自己身體中的三葉。兩人在圓環式的山壁上奔跑,呼喊對方的名字,時隔三年的兩個平行時空在此重疊。日本動畫《命運石之門》也有相同的設定,主角給過去的自己發送郵件,要求他在那個時間點做些什麼,以改變當下時空中主角的生活。這種劇情設置是高效的、充滿默契的、同時也是不安定的。它減少了同類型電影如《源代碼》中主角重複行動的疲乏和困頓,因為主角不是自主發力,而是把權利交給另一方,但同時,另一個時空中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這個時空的自己沒有那麼直接的效用。因此,主角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十足的把握,這種不安和期待與影片後半段的氣氛所契合。《你的名字。》中使用這個設定,讓觀眾對信息不對等的男女主角雙方憂慮,從努力方向來看,他們是一個整體,從時空來說,他們又有無限的隔閡,這種差異造成了緊張的戲劇效果。當瀧在黃昏過去後滿眼淚水地遺忘了三葉的姓名,三葉一邊在山路上奔跑,一邊大喊:“瀧,你的名字是瀧,我記得的,我一定不會忘記。”觀眾也同他們一樣揪心。三葉最終看到了手心裡的“喜歡你”,卻無法記起寫下這句話的人,我們看到了“平行時空”設定對於“時空穿梭”的剝離效果,把清晰化為模糊,把真實的汗水化為惶惶的情愫,讓這個帶著科幻色彩情節充滿了哀愁的情感。

缺陷

《你的名字。》被稱為新海誠的轉型之作,大眾認為他的劇作能力終於在這部電影中得到體現。然而我認為本片仍然有幾處情節設置得不夠充分,在次指出,以供探討。
首先,情感線不夠私人。瀧與三葉的情感除去日常相處以外,最為立體的呈現是追求美紀的進度,這雖然能體現主角的內斂性格,卻對於他們的感情線塑造並無益處。在這條進度條掩護之下,導演應該設置更多諸如“地鐵中傳遞結繩”之類的情節,獨屬於男女雙方,讓情感表達更為充分,在曲折之中自有維繫。
其次,影片中設置了三年的時間差。這對於劇情發展而言並不合理,男女主角通過在手機上寫日記的方式告知對方變身後的生活,日記這種標有明確時間點的物件很輕易就能提醒主角時間的差異。瀧從繁華的東京穿越到偏僻鄉下小鎮,已經能在筆記本上畫出小鎮的風景,卻從未問過身邊人它的名字是什麼,這也是不合理的。導演為了使劇情更吸引人,主觀忽略了高中生對於身邊環境的好奇和敏感,但這總會在觀影時引起觀眾的質疑,產生跳戲效果,大大影響觀影體驗。
最後,導演通過奶奶的話鋪設了傳承的意味,瀧也在喝下口嚼酒後看到了三葉的前半生,有關於父親和母親的故事被短暫地提及,但父親離開的原因依舊是迷。我們能看到三葉與父親的關係並不和睦,父親無法認同宮水家族的信仰,這個結本該在三葉前往父親辦公室時解開,卻在三葉表情嚴肅地走進辦公室時戛然而止。在第一次說服中,瀧變身為三葉,與父親談判失敗,父親察覺了女兒的異常,怔怔地問:“三葉……不,你是誰?”結合奶奶提到的,三葉母親也曾做過相同的夢,可以推測父親也許曾經也有過和母親交換身體的經歷。他對宮水神社的抗拒是否另有原因?母親的死與其是否有關?三葉是如何說服父親的,可以從這些劇情設想中入手。如同前幾年大熱的動畫作品《樂高大電影》,在平凡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背後,做了“父子對立”的深層親情線。樂高世界中的大魔王是固執的父親,而救世主是充滿創造力的小兒子,父親被孩子打動,放手讓其自由創作,這種溫情式的“打敗魔王”對於本片有許多借鑑意義。鎮長的決定具有拯救鎮子的重大效果,因此更應該鋪設父女和解的情節線,讓解決方式與傳承意味並行發展。
    
    《你的名字。》上映首日,社交網絡上好評如潮。觀眾的觀影體驗大多提及“青春”、“感動”等詞彙,言語中帶著激動的氣息,彷彿能看見他們被勾起回憶時或溫柔或溼潤的眼睛。我想,這大概就是動畫的魅力。儘管我們已經脫離了童年時光,逐漸成長為成熟穩重的大人,見到卡通人物不再有幼時的雀躍,但我們依然需要動畫。我們不停地成長,向前大步邁進,但身後永遠需要有一塊區域,儲存著過去的情感和記憶。當我們走累了,回頭望望,它們就靜靜地躺在那兒發光,像一塊永遠明媚的仙境。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