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火什麼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0 17:55:22 作者:Cy6erSwin9♫ Language

一樣東西有一個人說好的時候你不覺得,三個人說好的時候你也沒在意,十個人說好的時候你就開始動搖了......這就是在一大波網絡宣傳攻勢的推動下電影《你的名字》在我們視線中熱起來的原因(或許你會說新海誠粉絲多,問題是總體來說還未到達到那種超出圈外知名度)。由於期待它或者說它好的人太多了,導致看過的人都不好意思說不好了,簡直是把馬太效應用到了極致。

先前看預告片的時候,我曾預感這將是一部被過譽的電影,也可能是因為我本身對二次元就沒什麼感情吧!漫畫式的標準男女臉、被誇張了的配音語氣,都不是可以輕易讓我共鳴的元素。只不過我也是個容易受他人影響的俗人,最後還是去電影院跟風了一把。

在劇情中,導演安排用距離與空間的隔閡來凸顯出愛的純粹性,用此種方法刻畫愛情的題材有很多,比如中國的《牡丹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即便你和我一樣沒有看過原本,我想你也會很容易被感動到。還有2000年的韓國電影《觸不到的戀人》,是我心目中關於時空之戀的經典,行雲流水般的爵士樂在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畫面裡響起,輕快自然,重點是,在這對戀人自始至終都未同過框的平淡如水的情節下,我恰恰能感受到熱切似火的那一部分。還有馬丁•瓦爾澤的用情至深之作《第十三章》,描寫各自有伴侶的一男一女全程通過書信交流感情的冒險故事。還有《人鬼情未了》、《時間旅行者的妻子》等等等等,於是,雷同的關於時空隔閡的設定導致我很難再對此片的“特殊”情節再有感觸。

或許也不全然是因為如此,或許對於我這個30歲的成年人來說,再也不會有興趣去觀摩18歲左右關於學生時代的愛情故事,畢竟年齡放在那裡,再怎麼年輕貌美只是表面,人的心智見識所帶來的精神交流才最終決定愛的質量,所以我能感覺到新海誠在形式表現上的用力過猛,以至於在愛情的內容上流於浮泛,懵懂少年憧憬的愛情大抵如此。所以此片有一定的受眾群,但絕不會是我們這種上了點年紀,自以為對愛情已摸透一二的老鬼。

後來有人跟我說,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不是劇情,而是畫面製作上了動漫史的一大臺階。的確,該片場景刻畫精細,趨向於寫實風格的三次元,但弔詭的是,人物卻線條卻很傳統很簡單很扁平很二次元?例如手中的iPhone、鉛筆的繪畫精細程度遠勝過人物的手,對於我這個習慣從繪畫角度感受視覺畫面的人來說,有一種難以忍受的落差感,就好比在古典主義繪畫的風景上突然畫上了印象派畫法的人物。或許人們喜歡欣賞真實的風景,卻不容易接受真實的人?既然場景製作都賣力上升到這般水平了,人物上卻沒有去下功夫,總覺功虧一簣,若是真人出演的話,從個人喜好的角度上來說,或許更能增加我對電影的代入感。樑文道說得好:所謂觀影,其實是種(自我)印證。或者這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安排?我只能理解為,當我們把個人情感投射至電影,人物線條的簡化,有助於增加我們對彼此的想象空間。

此外,我承認這部電影的配樂很棒!但與那逼真度爆棚的場景一樣,如果沒有核心的內容價值去支撐,電影的配樂只是配樂,畫面技術只是技術,是一種華麗的包裝手段。

導演說,拍這部電影的目的是希望我們不要錯過那個人。可能新海誠太理想主義了,他大概不知道,一座城市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小,別說5年,就算20年,你也未必會偶然遇見你想見的人。這紅線從頭到尾牽得太好,以至於我們忘了,愛並不是光靠努力可以爭取來,也不是一味地積極對待就好,遲疑、退縮、怯懦,也是愛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總之,這部電影的弊病已經很明顯了。愛這種東西是不需要過度表現的,有時候太過用力,感覺反而會消失。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