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與神的化身:《龍貓》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3 12:16:58 作者:manmamam Language

接觸宮崎駿,沒有什麼機緣巧合,是已經成為半個影迷之後為了看電影而翻出他的電影看的,因此沒有衝眼的衝擊與震撼。而且第一部作品是《幽靈公主》,是佳作但不是最負盛名的一部。很多時候最負盛名也容易帶來大的失望,應當是在普遍具有了夠格的內容、技術、內涵的基礎上,對每個觀影者投其所好上的差異。吉卜力最負盛名的《龍貓》就擊中了我。

沒有人會說《龍貓》有什麼複雜的故事,宮崎駿、甚至大多動畫電影的故事都是簡單的,但簡單的故事中可以包羅天地,也可以啟發你自己的無限遐想。

首先這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從爸爸說自己從小就夢想住鬼屋,到龍貓只有小孩子能看見,到婆婆口中的灰塵精靈,沒有人可以下定論這一切是否真實存在,但重要的是,人們選擇去相信。在小梅第一次掉入樹洞發現龍貓,洞口又神奇地不見之後,小梅懇求爸爸的相信,爸爸無條件地相信了她,而且並不是敷衍的安撫,他說“不是什麼時候都看得見的,小梅的運氣特別好”。爸爸或許曾經看見過現在看不見了,或許從來就沒有看見過,但他首先選擇相信小梅。這種相信是兩個層面的:首先是相信孩子的純真,併成為孩子去相信他們相信的東西;再者是對神明(美好)的相信,因為沒有找到樹洞之後爸爸帶著姐妹倆去了神社拜大樟樹,並祈求樟樹多多關照小梅。後續的設定可以發現,龍貓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實現願望的(讓橡樹果子發芽、找到小梅和去七國山醫院看媽媽),這也算是一種外化的神靈吧。如果可以代入日本的禪宗思想,那他們的宗教可能是更偏泛神論的,萬物皆有神性,而這種神性外化成了龍貓。更進一層,神性的顯現首先是通過對真善美的相信,小梅、小月與爸爸無條件的相信為他們帶來了最終美好的結局,推廣之對於生活在茫茫現實中的每個人,相信則會帶來精神的力量。

另一方面,淺層來說,為什麼很多人會說這部片子溫暖,是因為所有的情節推動不包含任何一點人的惡,而只是客觀的災害(媽媽生病)和人與人間的誤會(比如小梅和小月吵架)。這就有別於絕大多數的電影,需要反派或主角的墮落與救贖來推動。這甚至有別於宮崎駿自己的很多電影,尤其是當他在反映人類對自然法則的破壞時。這樣的設定很容易引來負面的效果,例如過分理想化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偏差,過分簡單的邏輯只適合小朋友去看。而我恰是一個比較追求劇本邏輯性與和現實的對照的觀眾,因而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能感受到宮崎駿對邏輯處理的簡單,卻並不認為這是電影的槽點,反而會為電影中層層疊加的人之善的營造而一再落淚。我想原因可能在於宮崎駿走向了現實的反面,將幻想發揮到了極致。他應當並不在意任何設定是否符合真實世界的運行邏輯,只希望將他想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到極致。這並不是說這與現實世界失去了對照,現實世界從不缺乏美好,只是很多人很多時候沒能去發現。宮崎駿這種極致表達的最突出體現還是龍貓本身,龍貓的形象很蠢很憨甚至很懶,但最最重要的是它很萌。宮崎駿太善於創造可愛的東西,他的祕訣可能在於,萌的形象除了萌就什麼都不需要了。

所謂“除了萌什麼都不需要”,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表達。即從電影文本上看,龍貓沒有臺詞,出鏡率其實並沒有很高,所做的事情也並不多。好像除了萌,並歸納不出別的特質了。但是,(且不說萌很多時候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就是不說話)少而重要的戲份反而是對“睿智”形象塑造的關鍵。在關鍵的時刻出現,我們意識到龍貓其實在時時刻刻關注著,或說它能感應到小梅和小月;而無話更因大音希聲,能行動毋須言語(這也是禪宗的一種思想吧)。可以說龍貓其實比任何宮崎駿其他的形象更像一個智者的角色,它全知、全能、無言,是真善美與神性的化身。所以,吉卜力從不缺乏萌的形象,但在眾多形象中龍貓會被選擇為吉卜力的標誌。客觀方面,當然有《龍貓》成片早的先天優勢,但龍貓形象中萌屬性與神屬性兼具的一面,可能會成為它的獨到之處。

特別提及,宮崎駿對孩子的反應的觀察實在細緻,並且在適當的地方適度的誇張,能夠起到讓人恍然意識到自己平時忽略的細節的作用,這一點在小梅的塑造上尤為突出。當然這也一直是宮崎駿動畫的一大優點。

動畫信息

龍貓
中文名:龍貓
原 名:となりのトトロ
又 名:鄰居託託羅 / 鄰家的豆豆龍 / 隔壁的特特羅 / Tonari no Totoro / My Neighbor Totoro
首 播:2018-12-14(中國大陸) / 1988-04-16(日本)
IMDb:tt009628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