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哈爾的移動城堡》:流浪之心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4 09:37:27 作者:E3F058 Language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救贖故事

在展開論述之前,討論一下究竟何謂“救贖”,對於我們的理解是大有助益的。

救贖”是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外來詞,它的本意最早可以追溯到以色列的一條律法規定。該規定將救贖描述為這麼一種情形:某人因為窮困而將自己的財產賣給另一個人(並連帶地把自己也賣給他人做了奴隸)後,又要求贖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簡單來說,“救贖”指的就是為欠債之人還清債務,從而把他從奴役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的行為。

這一概念後來成了基督教的教義之一,被用來解釋耶穌為解救世人、洗脫世人的原罪而獻身的行為。《聖經》對救贖的定義是:從邪惡之中解脫併為此付出代價。神話學觀點對其進行了引申,將救贖解釋為英雄人物以自我的犧牲來償還眾人的罪惡。而如今的“救贖”泛指個人和社會從痛苦和困境當中解脫出來,尤其是指精神上、靈魂上的解脫。

有關宗教教義的說法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要看懂《哈爾的移動城堡》,大家只需要知道救贖的三個明顯特徵即可:

贖買行為必須擁有三個主體——出售者、被賣者、贖買者。
贖買行為要求贖買者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給出售者,以換取被賣者。
贖買行為結束後,被賣者必須徹底與出售者斷開從屬關係,成為贖買者的附屬物。
贖買行為結束後,贖買者必須釋放被賣者,使其獲得自由。
(這部分內容摘自知乎用戶@丁雨在問題:什麼是救贖,救贖是什麼?下的回答,再次感謝。)

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救贖的這三個特徵與故事情節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了:

由於某種原因而將自己的東西出賣給他人?後來又重新拿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不就是哈爾乾的事嗎?哈爾在少年時代將自己的心出賣給了火魔卡爾西法,從而獲得了魔法和自由;最後又在蘇菲的幫助下成功打破與卡爾西法定下的契約,拿回了自己的心。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接下來的分析思路就明晰起來了。橫向來說,本片的故事由哈爾和卡爾西法的約定、哈爾與蘇菲的愛情,哈爾與莎莉曼老師的對抗三條情節線支撐起來。縱向來說,這三條情節線可以整理為一個更有邏輯性的序列,那就是哈爾出賣自己的靈魂,繼而承擔這一行為的惡果,最後實現自我救贖這一條更大的情節線。

本文將以哈爾在救贖過程中的三個階段(出賣、惡果、贖回)來分節論述《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救贖主題。

影評 | 《哈爾的移動城堡》:流浪之心 - 第1張

(一)哈爾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心出賣給卡爾西法 ?

一切的起因都要從哈爾與以莎莉曼夫人為代表的國家體制間的矛盾說起。

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室首席魔法師,莎莉曼夫人擁有左右戰爭進程的政治權力。和許多當權者一樣,她善於玩弄陰謀和權術。手段險惡如荒地魔女般的人物都被她控制得服服帖帖,足以看出其手腕強硬而冷酷無情。

莎莉曼同時也是哈爾在魔法學院時的老師,她為皇室培養了一批批的魔法師。莎莉曼創辦魔法學院的初衷是出於國家的政治考量,希望藉助魔法壯大軍隊力量。這要求她能夠控制國境內所有的魔法師,因而她說“現在本國已經不允許任何非正統魔法師的存在了”。

哈爾喜歡的是曠野藍天的自然,而非一片火海的戰場,他去魔法學院只是單純的進修魔法。在運用魔法力量這件事上, 哈爾與老師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一方面,莎莉曼是唯一能夠賦予他魔法力量的人;另一方面,他又不願讓莎莉曼的意志強加在自己頭上。這讓哈爾陷入了一個兩難的情形。

卡爾西法的出現為哈爾提供了第三種選擇。只要與墜落的流星定下契約並交出心臟,哈爾便可以實現自己的目的。藉助卡爾西法的力量,他同樣可以使用強大的魔法而不必受莎莉曼控制。這讓他“剛好能過上自由的生活”。

影評 | 《哈爾的移動城堡》:流浪之心 - 第2張

(二)與卡爾西法的契約對哈爾造成了什麼影響?

認真追溯起來,哈爾的原型應該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一部長篇詩劇,講述了浮士德與魔鬼做交易的故事。上帝與魔鬼打賭,想看看不加干預的情況下,人到底會向善還是向惡。因而魔鬼找來浮士德,與他做了一個約定:魔鬼自願當浮士德的僕人,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而一旦浮士德滿意了,魔鬼就要拿走他的靈魂。

與魔鬼做交易的代價是巨大的,你要付出的可能是靈魂、心臟,也可能是眼睛、頭髮。但代價越大,收益也越大,正如卡爾西法對蘇菲所說“(要發動城堡)光靠我是不行的,你能給我什麼東西嗎?…如果有眼睛或心臟吃的話會更厲害”。

哈爾為過上自由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是喪失了自己的心。他把心交由卡爾西法保管,使得兩者構成了一種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一旦卡爾西法熄滅了,哈爾也就活不成了。因而哈爾將卡爾西法小心的保護起來,將它安置在城堡的火爐中。

有關那座移動城堡最有趣的是,它象徵了哈爾無處安頓的心。這座整日在荒地間遊蕩的城堡是藉由卡爾西法的力量開動的,而卡爾西法實質上是吞噬了哈爾心臟的火魔。所以,讓我們再換個說法:哈爾的移動城堡是藉由他自己心臟的力量開動的,更不要說那座城堡在外形上酷似一顆心臟了。

據此,我們可以將城堡視為哈爾內心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現。一座會自己走動的城堡難道不奇怪嗎?安定不下來的房子也能算是家嗎?城堡內雜亂無章、亂作一團,這正是哈爾混亂無序、漂泊無依的生活寫照。他需要一個能為他打理城堡(內心)的人,一個能真正走進他的城堡(內心)的人,一個能讓他的城堡(內心)安頓下來的人,所以他不斷地去追求愛情。

我們始終都要記得,哈爾是一個沒有心的人。當他遇上一個女孩的時候總做不到停留,這是因為他的心此時正隨著那座移動城堡在荒地裡遊蕩。沒有心意味著沒有愛人的能力,所以哈爾的一段段愛情必將幻滅。直到蘇菲的出現,才打破了這一死循環。

影評 | 《哈爾的移動城堡》:流浪之心 - 第3張

(三)蘇菲是如何打破哈爾的契約,幫助哈爾實現救贖的?

沒有心的人最需要什麼?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當然是一顆心了。

在蘇菲第一次闖入哈爾的城堡時,卡爾西法與蘇菲做了個交易:只要蘇菲破掉卡爾西法與哈爾的契約,卡爾西法就幫蘇菲解除荒地魔女的詛咒。然而卡爾西法並不能告訴她契約的內容是什麼 ,因為定下的契約是不能對第三個人說的,所以蘇菲必須自己找出答案,這促使她主動去了解哈爾的內心。

其實,即便沒有蘇菲穿越時空回到哈爾少年時代之後的情節,整個故事在邏輯上也是成立的。因為蘇菲已經為哈爾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她勤勤懇懇地打掃哈爾的城堡(內心),為哈爾鼓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給了他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家庭(馬魯可、菜頭、荒地婆婆、咳嗽老狗)。

換句話說,在哈爾決定將家搬到蘇菲過去生活的小鎮,並且設定結界讓城堡安定下來不再移動時,蘇菲就已經打破了哈爾的詛咒,捕獲了他的心。哈爾找到了生活的意義,那就是擔起責任保護所愛之人,正如他說的那樣:“我已經逃避得太久了,現在終於等來了一個願意誓死守護的人”。

最後的高潮更像是一種敘事手段,目的是為了給觀眾一個直觀的交代,也為了收束所有的情節線。蘇菲將心歸還給哈爾,是象徵意義上的歸還,讓觀眾能直白明瞭的看到哈爾與卡爾西法定下的契約被打破了。

最後,有意思的一點是,卡爾西法並沒有幫蘇菲解除荒地魔女的詛咒,但蘇菲還是恢復了本來年輕的面貌。這不禁讓人想起《紅豬》的結尾,波魯克是如何恢復自己本來的面貌的。

想必我們都發現了,在故事中蘇菲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是老婆婆的樣子。每當深夜蘇菲入睡後,每當蘇菲鼓起勇氣和自信的時候,她便會變得年輕。這意味著荒地魔女的詛咒只是一個幌子,真正讓蘇菲變老的是她的自卑和懦弱。

或許蘇菲的詛咒還將繼續存在下去,或許蘇菲的頭髮還將繼續白下去,但最終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蘇菲並不需要他人幫忙解咒——只要保持自信和勇氣,蘇菲就可以一直年輕下去。

For Miao.

(本文完)

影評 | 《哈爾的移動城堡》:流浪之心 - 第4張

動畫信息

霍爾的移動城堡
中文名:霍爾的移動城堡
原 名:ハウルの動く城
又 名:哈爾移動城堡(港) / 霍爾的移動城堡(臺) / 呼嘯山城 / 豪爾的機動城堡 / Howl's Moving Castle / Hauru no ugoku shiro
首 播:2004-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04-11-20(日本)
IMDb:tt0347149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