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6 10:09:35 作者:沒頭腦不高興 Language

在動畫影像事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批批動畫人在繽紛的定格與運動之間演繹著既屬於自己又屬於這個時代的經典。那些跨越時空的傳奇讓我們望塵莫及,宮崎駿(Hayao Miyazaki)就是這樣的一個傳奇。如果沒有他,素有“動漫王國”之稱的日本動畫事業便會大大的遜色。他是僅有的幾位將動畫理念上升到人文高度的動畫大師之一,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宮崎峻在打破手冢治虫(Tezuka Osamu)“動畫巨人”陰影的同時,也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鬥為後代動畫人又一次做出了榜樣。

宮崎駿的成功是日本動畫的驕傲,也是世界動畫的驕傲。這位動畫大師,為全世界當代觀眾奉獻出的不僅僅是豐盛的精神食糧,而且還讓觀眾觸摸到了這些“食糧”背後的奇妙與幻想。

悲觀主義者的世界救贖

在一部動畫作品誕生的初期,總會有某些觸及創作者靈感產生的“因素”,也就是所謂的“故事興趣點”。它是貫穿整個作品的靈魂支柱,其奠定主題基調,是創作者思想最原始的體現。仔細分析宮崎駿的動畫作品會發現,創作的早期、中期和後期的作品興趣點是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的,每個創作階段的關注點各有不同。

《天空之城》(Laputa:The Castle In The Sky)是宮崎駿早期動畫作品的著名代表,也是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成立之後的開山之作。雖然看其故事本身,並沒有脫離當時動畫故事中常常出現的“拯救世界”這一老式主題,甚至還保留有英雄主義的影子。但是,作品對宮崎駿自身思想主題的表達並未達到有力的渲染,反而大大的削弱了。憂國憂民的“大人類”高度的人文思想展現,這只是一個開始。《天空之城》中角色露舒達有這樣一句“我明白天空之城為什麼會沒落,因為即使擁有再高的科技,只要脫離土地,人就是不能生活的”。這是對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人的心靈被利慾逐漸吞噬的一種厭惡與反思,同時也是對孕育了生命與文明的大地的盡情讚美。宮崎駿是懷著夢想在作品中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劇中每個人都在為夢想而不懈努力,無論是巴斯追逐的天空之城,還是那群可愛的海盜們睡夢中的財寶。

到了創作的中期,宮崎駿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動畫含義,進而昇華了人們對動畫的認識。每部宮式作品的片頭都會有一個可愛的公司標誌(Logo)出現,這就是龍貓,提取於宮崎駿在吉卜力的第三部動畫電影《龍貓》(My Neighbor Totoro)——真正的頭號作品。當然,這個家喻戶曉的動畫明星的原形也是取材於傳說。不同的是,它流傳於宮崎駿的身邊——他恬靜的鄉間生活和美好的童年。也許是故事本身與自己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使得作品充滿了樸實的鄉間親切感,他的興趣點視角也從“大人類”轉變到具體的“人”。作品加重了生活化的細節表現,進而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該片的層次。然而,在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宮崎駿收山之作的《幽靈公主》(Princess Mononoke)中,我們又一次明顯地看到他對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反思,強烈的個人氣息散發在作品各處。“共存”是他的思想主張,他認為人類不應該對自己創造的財富沾沾自喜,而應該更多地反思對自然造成的傷害。這是其內在思想矛盾的一個迸發點,也是其動畫創作主興趣點不斷變化的顯性表達。

說到此,不能不提在柏林電影節上首部獲得金熊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又一部宮氏經典。《千與千尋》中所體現的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的思想獲得了電影界真正的認同,而這絕對得益於宮崎駿興趣點真正的從“大人類”到“人”的轉變。他終於找到了當年更勝於《龍貓》的感覺,使得他的作品能夠從很小的地方看到極大的魅力,而且張力無限,可謂深悟到了動畫的最大真諦。動畫所反映的,應該是大眾的心願,猶如每個人美好的童真嚮往——雖然幼稚但又賦有哲理,雖然虛幻但又展現個性,是一種輕鬆狀態下的深刻感動。

動畫信息

天空之城
中文名:天空之城
原 名: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又 名:Tenkû no shiro Rapyuta / Laputa: Castle in the Sky
首 播:1992-05-01(中國大陸) / 1986-08-02(日本)
IMDb:tt0092067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