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monster之角色深入解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6-29 18:44:10 作者:小灰餅 Language

接下來的分析是從我個人網站上轉過來的,僅限於我個人觀點,且有很多劇透,基本沒有看過作品的人也不會明白,沒有看過原作的人還是推薦跳過。其實我沒有看過動畫,一刷是在高中時代,四開本的漫畫,二刷也是漫畫。但據說此劇基本上沒有動畫的原創劇情。(豆瓣也沒有提供漫畫的標籤)在以自我觀點剖析之前,我想回答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 1.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嗎?(這裡我理解為純粹的惡,或者反文明的惡) 回答: 有。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善和惡,只不過是道德或者社會文明的標準,真正的純粹的惡,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有的,當然純粹的善也是。只是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下,絕大多數的人找到了自己社會中的角色,並且原始的某些東西被文明壓抑了而找到平衡,如此生存下去。當然也有絕少數人,因為早期的非正常教育或者說虐待,而喪失了對於善和惡社會標準的認識。 犯罪往往有兩種,一種是後天的,成人之後的,比如說偶爾我們也能聽到有些新聞,說某某職工因為不滿上司的待遇,而把上司殺掉的新聞。這些人可能受過高等教育,童年也許正常,但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內心的壓力長期得不到疏解,而最終採取了極端的措施,這些人犯罪時候的特別是,明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monster中顯然比較少討論這樣的犯罪。還有一種,是自小養成的。如果自認為三觀比較正的人,向你們推薦一部紀錄片叫做《20世界殘酷犯罪史》,裡面記錄了幾十宗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真實犯罪案例。其中有不少,都可以當做是Monster中約翰的原型。 第二種犯罪,也就是約翰型的犯罪,也可以說是最可悲的犯罪,是從小就自我扭曲的結果。在現實世界裡,曾經爆發過一件駭人聽聞的連環殺手事件(是歐洲還是美國),這個殺手殺害了多人,包括自己的母親,並將被害人的屍體倒掛起來,像掛豬肉一樣,藏在鄉下的房子裡。(我比較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關鍵詞搜一下)而當他的罪行暴露後,警察更是發現,殺手完全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錯。如果沒記錯的話,他是從小就被母親虐待,經常被接受類似關黑屋子一類的懲罰,並且他的母親也不允許他和同齡人有正常的交流,不接受正常教育。因此這個殺手甚至不知道“殺人”這件事是錯誤的,因為他缺乏道德感,法律意識,以及同理心。這些正常人有的東西,他一個也沒有。第一個發現藏屍地點的警察,取證後貌似一把火把那個屋子燒了,因為那個場面讓作為警察的他都無法接受,並且留下了極深的陰影。(試想下安娜小時候在玫瑰屋事件裡受到的震撼有多大)一般的殺人現場,警察應該是不至於留下什麼陰影的,但是這樣的殺人現場,不但因為數量多,還因為殺手怪異的處理手法,簡直把人當豬肉一樣掛著(估計只有相似背景的變態殺人狂才能理解為何這樣做...),不把人當人,屍體在他眼裡無異於豬肉,被這樣的思維震撼了。 從這個案例可以窺視一二,那就是環境和教育的重要性。我看過一些關於monster的剖析,很多人把重點放在玫瑰屋事件上,當然這個事件也很重要,但我認為,真正對約翰產生巨大影響的,依然是511幼兒之家。試著回憶一下安娜被帶走去玫瑰屋的那個場景。其實當時的約翰和安娜,還是相對有點小孩子的模樣的。從他們對於母親的依賴就可以看出來。緊緊拽著母親的手,不想與母親這個安全感來源分離。為何把玫瑰屋事件放在後面寫,這個事件當然本身也很恐怖,但這種恐怖並不是直接施加在約翰自己身上的,約翰只能算是間接的感受,就算是雙胞胎,也不能完全代替對方。511幼兒之家一直是推動劇情的線索,因此肯定要早點攤開在讀者面前,而玫瑰屋事件和安娜的深層記憶有關,必須要放在接近結尾處。 因此仔細體味的話,其實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即使安娜小時候體會過如此之大的精神創傷,但也因為之後的那句人類可以成為寶石的話語,以及之後養父母充滿愛心的養育而逐漸向正常的,有同情心的人類發展。有些人說安娜是真正的怪物,我不能認同。人類在幼年時期性格還沒有完全成型,因此發展空間和方向是很大的。可以說,安娜後來成為了一個高情商,高智商,高靈商的人,都是源於“愛的改造”。可能在她心中還是埋有那個陰影,但是已經被壓抑地很深了。 反而約翰接受的是511的“教育”。與其說教育,不如說是摧殘。把孩子身上的善的部分儘量消除,讓惡的部分擴張,以此來達到培養精英的目的。剛才提到的靈商,其實大概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對於其他生命的尊重,同理心等等,一個靈商高的人,往往會對社會做出貢獻。而靈商低,但IQ EQ很高的人,就有可能成為危險罪犯(當然這些都是社會給的一個標準罷了)。 那麼為什麼511之家要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呢?其實在我看來,如果只是培養領導人,很顯然是失敗的,所以說511幼兒之家只是在做實驗,而這個實驗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完全失敗的。不但因為存活下來的人很少,還因為他們培養出來的根本不是領導人,而只是一個怪物。雖然說將殺千人,帝殺萬人,要作為一個成功的國家領導人,的確需要厚黑的精神,以及在必要時候殘酷的一面,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個領導人的主要一面。要培養的,其實是引導孩子的精神需求。殺人機器和領導人,差得還是很遠的。而511確是剝奪所有人的精神需求,導致最後自毀的惡果。 然而約翰是特殊的,因為他實在太聰明瞭,雖然類似於他的怪物在現實世界中也有,但是作者把太多極端的特點放在他身上。比如魅惑人心的美貌,玩弄人心的聰慧和手段,殺人不眨眼的冷酷,從而造就了這個極端的個例。可以說缺少其中任何一樣,約翰都不會是如此龐大的“怪物”。 如果極端地將人性扭曲,往往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自毀,一個是毀滅別人。約翰是後者。這並不是因為他對生存有留戀,他早就已經拋棄了生死,因此才能一直如此從容淡然,也才能把別人的生命當做螞蟻一樣。而約翰也是非常可悲的一個例子。因為其實劇情越發展到後來,我們就越能發現,約翰在內心深處,依然是有那麼一點點人性的部分的。比如對於圖畫書的反應,對於草稿圖的反應。我認為如果約翰真正地,徹底地成為了一個怪物,在結尾的時候,他甚至都不會去追究自己的根源。那是因為約翰,好歹也是有過一段正常的童年的,這是沒有辦法磨滅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上面舉的那個例子裡面的殺人狂,倒是更徹底的怪物,只是他不具有約翰其他的特質。這也造成了約翰的悲劇。因為縱使他看破生死,他也無法不經受內心深處矛盾的折磨。如果是徹底的怪物,那麼就不會痛苦了。 也有人在剖析的時候指出,約翰之所以變成這樣,其實是為了保護妹妹。說實話, 我覺得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也許可能多少有這樣的因素,但是絕對不是主要的因素。 為什麼去玫瑰屋的是安娜而不是約翰?我覺得單純來講,母親應該是對於雙胞胎有著平等的感情的。當時她在選擇的時候也猶豫了,之所以做選擇,是因為“不得不” 去做,而不是要選擇一個。這其實不是一個選擇題,只是一個概率的問題。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可能也有為了對比安娜和約翰的意思。如果約翰從一開始就是怪物,而妹妹從頭到尾只是一個無知的小女孩,那麼這部作品就不會有現在的深度了。 為什麼約翰會去511?這個問題更加簡單,因為511只收男生...看似是單純的回答,並不是說女性就不能作為領導者,但在那個時代,應該是沒有人會想到要培養女性作領導者的。相對男性來講,女性其實更加容易在感情上早熟,是非觀念更容易形成,因此相對來說也更不易改造。而且縱觀犯罪史,所有的變態殺人狂幾乎都是男性,女性的殺人狂非常罕見。並不是說只有男孩子才會在童年遭到虐待,而是女孩子在遭受虐待的時候,更傾向於移情,她們可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這種虐待的行為,甚至站在虐待者的角度上去想。因此在精神上,比較不容易走上絕路。並且女生也確實更早熟一些。而且比起男性,女性的抗壓能力和忍耐力其實是很強的。懷胎十月的耐心和承受分娩的痛苦是女性生來就具備的潛質。即使在面對童年心理陰影上,女性也更容易寬容,或者通過其他的渠道宣洩(諸如熱衷於某種事物,購物之類...),而男性則更傾向於與直接的報復,或者是模仿以前虐待者的行為,以此得到心理的平衡。 為什麼約翰要在成年後去接妹妹?為何他有這一系列的計劃?我覺得在我看來,除了約翰本能地尋求自己的根源,也因為他覺得好玩。對,就是好玩。對於一個是生是死都無所謂的人來說,如果人生無趣的話,乾脆自行了斷好了。其實這就是約翰的生存方式,計劃,策劃,觀察人性的黑暗和恐懼,把人類最醜陋的一面把玩著。他還有別的生存方式嗎?沒有。他根本就不可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的去適應社會,他極少的生存動力之一,恐怕就是不斷重複511的實驗了。只是在成年後,這個舞臺變得越來越大。大到必須有天馬這樣的人出來阻止。 記得有些犯罪的案例,是跟性 有關的。根據佛洛依德的說法,性是人類所有活動的源動力。我沒有研究過佛洛依德,但是有不少犯罪者,只有在殺害別人的時候,才能得到性快感。因為這是性興奮和快感的唯一獲得方式,所以他們只有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以求獲得滿足感。當然這往往也是因為扭曲的童年,被母親虐待的暴打的童年...(有個正常的父母實在是很重要)。如果根據這個來推斷,雖然約翰不是為了獲得這種“低級”快感,但是他也是隻有不斷重複這個操縱到虐殺的過程,才能感覺到“快樂”,即使其意義,在別人看來是虛無的。 至於為什麼他覺得好玩,這個就太難理解了。也許是因為第一次的511虐殺事件,讓他有了作為“特別個體”的自覺把,讓他明白,他是不同的,他可以不必和其他螻蟻一樣,他可以操縱人心,可以看到世界上唯一的景象,即使那個景象是地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超人”石坦納其實相對約翰來說,更幸運一些(從正常人的角度來說..)。雖然他也有人性被磨滅的過程,但是至少在最後還是漸漸恢復了本來的人性。而且相對於約翰來說,他是不同的情況。約翰是敢於直面一切恐懼和黑暗的人,是那種山路上飆車也敢狂踩油門的人,因此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而石坦納則是分裂出了另一個自己而以此保護自己,以免心理奔潰。歷史上,精神分裂患者的例子是很少的,而在藝術作品中會見到的多重人格,也是比較少見。人之所以會精神分裂,都是潛意識在保護主人格。因為要承受的壓力太多,用正常的人格根本無法處理,那麼只有用上心理急救機制,自己再創造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格來處理了。因此石坦納的某些人性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因此他也才能以偽裝的方式“正常地”混跡於人群中。 要說的話,其實約翰就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極端案例,除去511的初衷不說,他實在是一個完美的實驗結果。這樣一個幾乎是致力於精神摧殘,導致殘害自我的實驗中,也有可以存活下來的例子。 我就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所以前面說的兩個問題之類的...就不要管了。 為什麼作者的最後幾話,表示揭示出了”真正的怪物”?這個解釋篇幅可能稍微長一點,因為邏輯較為複雜...“首先其實不難發現,整個作品中,除了約翰這個極端的人物,其他一開始可能被讀者認為窮凶極惡的人,在出場後,卻有強烈的反差。前院長放棄了511的教育方式,改以愛的教育,而“最終大boss”法蘭斯,在最後也幾乎給人一種慈愛的印象。這個曾經的玫瑰屋事件的冷血殺手,在自己的晚年,竟然也能領悟到自己的錯誤,懺悔並甘願受罰。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人性的複雜。在進一步說明之前,有個很有意思的著名人性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搜一下。大意就是一個教授,找來兩撥正常的學生,將他們分為囚犯組和獄卒組,給他們模擬真實的環境,讓他們以給予的身份來進行生活的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這些學生都很正常,也很善良。然而隨著實驗的發展,“假扮”的人物卻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囚犯開始商量如果反叛,獄卒則開始虐待犯人。其中也有一些自我意識比較強的,但最後也都幾乎不得不投入了自己的角色。這個實驗因為教授的女朋友阻止而中斷了。當時教授本人都差點沉浸在典獄長的角色中不能自拔。其實沒有人犯罪,這些學生平時都很友好,他們本身也知道這是個實驗,但就是會投入其中。這個實驗本身的確是太危險,以至於給扮演囚犯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但這個實驗也揭示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情境,環境,體制給人的影響,一個人可以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另外一個也很著名的電擊實驗,是測試正常人是不是也能變成殺人凶手。實驗者被安排操作一個電擊設備,這個設備連接在另一個人學生身上。操作的人問問題,如果學生答錯,就要電擊一次,但是每次電擊的電流都會增強,一直到致命的程度。一開始電擊的時候,學生可能只是覺得癢,但是到後來,漸漸發出痛苦的喊聲,最後則是撕心裂肺的叫聲。當然學生是招演員演的,並沒有真正被電擊。但實驗者確是知道什麼程度的電擊是可以致命的。雖然會有些猶疑,但是有很多人還是堅持到了電流致命的程度,因為一邊專有人在煽風點火。甚至最後有些人認為,早點讓被電擊者死掉以求解脫。一個正常人,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能變成殺人凶手。 由此可見,什麼是真正的“惡”?可能非常複雜,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怪物的母親,也是因為情境所逼,而做出了一個違揹人性的選擇。法蘭斯,寫出一個如此洞悉人性黑暗的故事書的人,也能在晚年找到歸宿後,變得慈祥和藹。曾經的511,是“惡”的聚集之地,但並不代表所有參與過的人都是純粹的惡,只是在那個場景以及時間段中,他們選擇了這個“惡”的道路。而約翰把這些“惡”都吃下去了,存活了下來。因為能戰勝“惡”的,唯有更大的“惡”,能讓他從511這個怪物聚集之地逃出來的,只有更大的怪物。於是他走上了極端沒有盡頭的道路,於是他體內的怪物越變越大,猶如人心的慾望和渴望只會膨脹不會縮小一樣。因此最後"真正的怪物"是什麼呢?並不單單指母親的那個選擇帶給約翰的陰影(實際上安娜在這件事上的陰影更嚴重),而應該是泛指,在某些場合中,人被逼或自願,有意識或無意識,做出的“惡”的行為和選擇。這些“惡”堆瓷起來,變成了人類的“惡”,變成了共同犯罪,變成製造怪物的共犯。而這些“惡”的體現,才是人性中的真正的部分本質。 如同上面的實驗,如果你是德國人,將你放在納粹軍隊中,面前是一排猶太戰俘,你的長官命令你殺掉面前所有的猶太人,你會選擇執行命令呢?還是拒絕呢? 正是因為這樣,人才可怕。 約翰應該是完全洞悉了人性中惡的那部分的,並且對於釋放自己惡的那部分,也收放自如。他的想法,不會受到法律,道德,任何的約束,因此殺人在他眼中根本不嚴重。類似於沉默的羔羊中的教授,他站在完全另一個角度看待人的生命。人對他來說,跟其他動物沒有分別,可以是豬,可以是羊,可以是螞蟻。可以殺害,可以吃掉。並且大多數時候,沒有任何還擊的能力。 也讓我想起了歷史上另外一個有名的凶殺案。犯案者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但是手段卻極其殘忍,且殺害小孩。而諷刺的是,他在被判入獄之後,憑藉自己的才華,做研究(還是寫書...?)在學術界造成不小的轟動。甚至連媒體都開始為他描述正面的形象。結果等他出獄之後,不但生活不受影響,本人還大受歡迎。是不是覺得很諷刺?那個時候已經沒人記得他也曾是窮凶極惡,連小孩都會折磨殺掉的殺人狂魔。 這些真實的案例,在說明人類健忘的同時,也說明就算是殺人狂魔也是會有個人魅力的,他們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而同一個人,可以表現出極善和極惡。 人是複雜的動物。殺人狂魔也會有自己的追隨者和粉絲,並且這些粉絲一般都是死忠。人類在長期被各種文明和體制的壓抑下,本能的衝動和惡的衝動被壓抑地太深了。所以有些人非常羨慕那些無視於社會規則和束縛,完全遵從自我,本我的人。也許他們也想這樣,但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者計謀。或者對於社會規則的懲戒還是有所恐懼。 所以說,約翰這個人物,到底有沒有真實性,我覺得還是有的。如果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說,我覺得是有可能有這樣的怪物出現的。只是集合瞭如此多的個人魅力和才智與一身,又反人類的人物,實在是太過於難得了,幾乎不可能。當然這也是藝術化的效果。 (又過了幾天再寫的部分)我其實已經忘了之前那個思路...所以接著來講一下天馬醫師。天馬是典型具有犧牲品質的人,並且很難得地,具有天才的醫術。當然他本身其實也具備一些人性當中的弱點,並非是一個完美的角色。這在一開始也非常好的表現了出來。對於天馬性格中的弱點,其實不但增加了人物的豐滿性,同時也為後面的劇情做了一部分的鋪墊。人總是要失去什麼,才懂得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天馬曾經也迷失過,被權勢壓制,被美色誘惑,對於這個出身並不富裕,可以說是憑著自己一步步努力走來的天才,院長的刮目相看,以及美人垂青,已經讓他受寵若驚,就算知道明明被利用,也一直隱忍著。直到某天的覺醒,讓他認識到自己內心的追求,並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熱愛和尊重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可以說,天馬沒有這一步,也很難成長為後來那樣的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約翰的出現也算是見證並且促進了天馬的覺悟和成長。 像天馬這樣充滿犧牲精神的殉道者其實是很少見的,這也是一部分為何對於約翰來說,天馬是比較特殊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約翰自己說的那樣,是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這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說約翰想要殺掉天馬,可以說也是輕而易舉,並且也不會有多少情感波動。一個連照顧自己多年的“父母”都可以殺掉的人,要殺掉約翰其實也是不費心力。約翰之所以這麼做,第一是因為,天馬本身是不懼威脅的人。這從約翰長大後和約翰的第一次見面就體會出來了。約翰在殺人的時候,也希望別人能夠體會自己曾經體會過的恐懼,然而當時那種情況,天馬一定不會是那個懼怕死亡的人。因此殺掉他貌似也沒什麼意思。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深深的孤獨。約翰這個人物悲劇之處不單在於被扭曲的精神和人性,還在於深深的孤獨感,無可拯救的孤獨感。能完全理解一個人的,一定是有類似經歷的另一個人。對於約翰來說,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他,甚至是自己的妹妹。這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但是也許對於約翰來說,孤獨才是真正的地獄。也因此,在完全沒有必要的時候,約翰也不會隨便殺人,他殺人都是經過縝密的計劃。比如說他沒有向那個眼瞎的老人下手,第一是因為沒有必要,第二是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他也在享受向他傾訴的過程。對於天馬,他可能多少也帶著一點這樣的想法。因為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其實是有些相似之處的,比如說超出常人的偏執的執著,所以約翰認為也許天馬是有資質看到“那個景色”的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約翰無法說服他。所有“資質”一般的人,都會向螻蟻一般被約翰利用,最後拋棄。約翰擅長抓住人的弱點進行洗腦,因此有一部分受害者,與其說是被約翰殺死,不如說是輸給了自己人性中的黑暗面。對於一般意志不堅定的俗人,約翰是毫無興趣的,只有向天馬這樣有自己的堅定信仰的人,約翰才會覺得有跟他“玩一玩”的價值。可能約翰也想知道天馬一步步接近那個風景後的反應。但最終約翰發現,雖然天馬可以一次次基於道德制高點的原諒拯救自己,但還是無法徹底理解自己。可以說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這兩個人是完全相反的。但有意思的是,天馬對於生命的尊重,幾乎到了一種母性的地步,而約翰對待生命的態度,雖然不受道德和法律的束縛,但是殺一條狗和殺一個人也許是一樣的,這樣的態度,說不定反而是更加平等的。感覺有點扯遠了...(讓我想起沉默羔羊中的主角,食人肉,然而人類不也是隨便殘殺其他的生命?如果以智商來判定一個物種的優劣的話,比較聰明的狗類的智商可以相當於三歲小孩的水平,那麼如果智商200左右的天才,和凡人的差別,是不是也可以算是跨越了一個物種?那麼以食物鏈來理解的話,這樣的天才以人類為食好像也是符合邏輯的) 其實在最後結尾的時候,約翰多少也把“那個風景”的一部分傳達給了約翰。約翰在追逐這個獵物的同時,也在漸漸接近他的內心世界。因此最後那一瞬間,天馬最終還是得以窺視“那個風景”。不是恐怖的地獄,不是殺人現場,而是“荒蕪”,什麼都沒有的荒蕪,那就是終極的孤獨,連死亡在那個時候應該都可以算是一種救贖,而這也是約翰這個怪物,最後也無法戰勝的怪物。 探討到這個階段,不得不提出那個《沒有名字的怪物》這本書。第一次看《monster》是在高中時候,四拼的五大本書,我連著幾天上課偷偷看,回寢室繼續看,晚上睡覺也拿著電筒看,可以說《沒有名字的怪物》是《monster》中最觸動我的一部分。我還多少記得當時看完這個故事,心中的激動和異樣的詭異恐怖感。真的是恐怖,這個故事當中所表現的恐怖,我的確是體會到了,並且比起《monster》中任何一個劇情,都讓我感到不安和震撼。但當時不是特別清楚為何會有那樣的感受。現在想來,也許這個故事才是整個故事的精神核心。約翰就是那個一直吃人的怪物,而他最終的目標,也是像這個怪物一樣。 出發去尋找名字的怪物,可以理解為是,尋找自己的存在感。而怪物之所以是怪物,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和所有人不一樣,所以才會被當做怪物。而這個怪物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一直不停地重複著肯定他人,模仿他人,否定自己,毀滅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丟失掉了自己大眾的那部分特質,而徹底地陷入了孤獨。而另一個怪物,則是看透了存在的虛無,因此放棄了尋找存在感。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這需要超然的領悟力才能做到。最後的結局是悲劇,也是當時作者心態的反應,那就是第一個怪物把所有人都吃掉了。 其實現在看來,這應該算是個哲學故事。是一個探討自己的哲學故事。人類社會是一個把人異化的過程,在這個不可逆轉的異化中,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共感會越來越少,除了極少數領悟高的人。人的內心也一步步向著孤獨的深淵前進。而完全迷失自己,是最可怕的。這也許是為何這個故事會很恐怖的原因。就像是把一面鏡子放在你面前,然後強迫你一直盯著自己看,一直自己剖析自己的內心一樣。你會發現原來人性是這樣的殘酷和醜陋,被文明社會所壓抑的東西像怪物一樣叫囂著想要出來,大部分人都是選擇壓抑他,而越壓抑,就越痛苦,就越孤獨。故事雖然短小簡單,卻赤裸裸又準確地揭示了人類對於自己存在的恐懼和迷失。而這種恐懼和迷失,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怪物。 以故事中的劇情看,能夠畫出這本故事書的法蘭斯絕對是個天才。他對人性有著非常之深刻的洞察力和罕見的表現力。他把這些負面能量,以這樣的形式,再集合更多人的負面能量,而創作出了這樣一種滅絕人性,摧毀精神的教育方式。約翰的產生,歸根結底是因為他這樣一種思維的產生。然而他也沒有徹底迷失自己,並且在晚年找回了精神上的安寧。但約翰這輩子能不能返回正常的精神狀態,則非常難說了。你可以把他看成是集合眾多惡意產生的精神體,安裝在一個美貌肉體上的效果。也許這個人物本身的存在並不重要,作者要通過他所要表現出的思維才更重要。這也造成了對於約翰一種模糊的質感,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總覺得他不像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不但是因為那份神祕感,也是因為作者故意這樣渲染。每個人都可以認為約翰是不同的人,其實對於作者來說,要表現的是,約翰只是讓你看到自己內心惡魔的一面鏡子。他存不存在並不重要,因為他一定曾經存在過你腦海中,大概這樣的感覺吧...所以我認為,最後約翰莫名其面的消失,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更進一步虛化約翰的存在感。他真的有存在過麼?這就是作者想要渲染的氛圍,也是一部分為何不像傳統結局那樣交代完整的原因。因為不管是約翰的死掉,還是他的頓悟,都會顯得這個人物實質化了。追究約翰的結局,也許是最沒有必要的一種行為,雖然讀者可能不可避免地要腦內一下... 用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你想他有怎樣的結局,他就可以有怎樣的結局,而那種的結局,可能正是你潛意識中的想法。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這應該是最令人滿意的,最完美的處理方式,從某個角度上,也算是一種昇華。當然所有的開放式結局,都多少會引起讀者的遺憾和不滿,這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怪物這部作品本身,其實是並不完美的,我個人覺得結局雖然沒有稍顯倉促,但是稍顯晦澀了一點,不深入去探討是很難明白當中的真正涵義的。對於當時高中的我來說,也是很難理解,即使是現在, 我也覺得只是理解了一部分。 回到對於結局的理解。我認為作者表達的真正的“怪物”其實是一種辯證的看法。正如同我之前的敘述,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惡”,可能是不自覺的,可能只是一瞬間的,某些人在某個場景當中不可避免的選擇,他可能是來自惡人的蓄意,也可能是來自好人的無意。真正的怪物,是從人性中提煉出來的一部分,只是很多人不願或者不想去正視罷了。 突然想起來一點,如果大家還記得一開始天馬對於醫院中三個人的詛咒就不難發現,約翰這個人物,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對於人類惡意的一種體現。約翰說,因為天馬詛咒的那句話被他聽見了,所以他才會下手去殺他們。聽起來好像很牽強,但當下那一刻,天馬的殺意應該是真心的,只是像他覺悟這樣高,被高度文明化的人,最後不會去當真,去實施而已。而約翰則直接接收到了這一信息,將它直接轉化為現實。因此天馬得知三人死亡的真相的時候,應該也是非常震驚的。但是反過來想,連像天馬這樣的人,都能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純粹的惡意,是不可預見的,是本來就存在於人類自身上的。 文明的產生 ,其實絕對不可能消除 殺意 或者 惡意 這種東西 , 它們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只不過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而已。變得更隱蔽。舉個例子來說 , 有一種叫做龜足的高級食材,生長在海岸峭壁上,採摘這些龜足需要冒生命的危險,但是依然有人做,因為回報豐厚。(當然回報還是比不上那麼貨品商和飯店,東西一旦到了他們手上價格就是成倍的增長)一個在這行做了很多年的人表示當時和自己一起幹這事兒的人很多已經不在人世了,可見死亡率之高。但是也許對於他們來說,與其一輩子當個漁民勉強養家餬口,不如冒險做個危險的行當,至少還有機會出人頭地。但是這個產業鏈條就是在殺人。當那些大富豪花上幾千英鎊甚至是上萬英鎊吃一頓飯的時候,實際上和吃人沒有本質的區別。正確的,基於道德上的三觀告訴我們,吃人是不正確的,人命是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的,然而實際上在某些體制下,人命的確是可以拿金錢來衡量的。 當然戰爭也是很有必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老話是很正確的。不用從政治,經濟那些角度去看,單單從生物的角度看,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類是個人口快速膨脹,不斷消耗地球資源的品種,人太多了,人均資源越來越少,那麼生物本能中的某些機制必然會覺醒引發內部競爭從而減少人口,以確保人類有足夠的人均資源來維持文明和發展。這個機制,從外部表現上說,就是戰爭。文明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如何更加聰明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生存下去並且得到慾望的平衡。其實說白了,就是人類在想盡辦法維持自己的遺傳基因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罷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違抗本能,更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違抗自然規律。如果有一天地球資源耗盡了,也許人類文明也發展到了不用依靠地球資源的時候了,誰知道呢...扯遠了... 所以約翰就是看透了這些,他太聰明瞭。他明白惡意,殺人,戰爭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只不過被披上了文明的外衣。他所做的,和當年希特勒做的有些相似,只不過把人心中的這部分給喚醒罷了。當然其中最容易被催眠的人群,就是大腦尚未發育健全的小孩了。而最難的,就是那種對自我所信仰的堅信不疑的,有了成熟思維體系之人,比如天馬。所以相對來說,本就對自我持有懷疑和迷惘的人,就很容易被約翰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當然約翰勢必是會被母親的精神狀況和大環境影響的。可以說在約翰被帶走之前,就已經被某個類似 一定要復仇 這樣的信念所影響。而母親(?名字忘了)也不愧是約翰和妮娜的母親,不但是外表的美貌,還有某些細節中體現出來的強大的精神力和生命力,也遺傳給了雙胞胎。也無怪乎法蘭斯會愛上她。而這種扭曲的愛,卻又引向了更多的悲劇。 (這一段是回覆某個提問的讀者)後來我再想一想,也許是因為高中時期第一次看這部作品,被情節所震撼到了,而又因為社會履歷不夠,因此總是試圖以理性分析替代不足的部分。當然邏輯也是很重要,但是即使是現在的我,也不過是個剛入社會的小角色,因此自己也感覺到理解上仍然有所不足。而你的話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角度。我覺得也許,約翰其實是個很幼稚的角色。至少在情感上,與其說他被剝奪了正常的情感,不如說他的情感仍然停留在幾歲的時候。因為沒有學習和經驗,他無法去正常地愛人,唯一能夠讓他體現出人類情感的,恐怕只有妮娜了。因此他只能保護妮娜。(我並未否認他是保護妮娜的,只是我站在更自我的角度上)而與其說是保護妮娜,更像是保護幼年時期的自己。其實小孩子,是會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不擇手段的,不管是假哭,還是學壞也好。有些小孩,為了某種目的,甚至也可以輕易變得很殘忍,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是殘忍的事情。因此約翰對於情感的表現形式,似乎就和小孩一樣,任性直接而極其自我,不會考慮什麼後果,但他和小孩子不一樣,他的殺傷力太大。即使是約翰,也還是有情感的,只是這情感過於幼稚和扭曲。而他也許並未完全料想到,或者說準備好接受妮娜其實和他是完全不同的人。因此他才會一步步地接近奔潰。才會去想要探究自己的身世,因為即使是怪物,也是需要某個支撐,和存在感的。

動畫信息

怪物
中文名:怪物
原 名:MONSTER
又 名:None
首 播:2004-04-06(日本)
IMDb:tt0434706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