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對小孩的殘忍別具一格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1 20:56:57 作者:結 Language

在別處看到一段話,特別精準地描述了我的感受:

映射的意思是:

不是把這些語言顯現出來,而是後撤一步,把這些語言產生的場景與意境描述出來,讓場景與意境自己說話,具體說的是什麼呢?天知道! 所以,藝術的含義是,那些作品內部的斷裂,不僅形成了作品的多重出口,使得作品隱藏著豐富的表達可能,並且作品整體上呈現出穩定的結構感,這種結構感的獲得,並不依賴於作者的邏輯連接,而是植根於作者深厚的精神內力,藝術作品是靠作者的“人格”拉住的。

————————————————

對這個故事我一直有種後背陰涼的感受。不想說故事原型可能出自狹山事件,也不想糾結龍貓到底是不是死神最後姐妹倆到底死了沒,雖然畫面是夏天,鮮豔的向日葵,陽光炙烤的土地,在我眼裡看來兩個沒有自我照顧能力的小女孩過著沒有大人的生活,父親上班,母親住院,阿婆年紀大了也只能幫忙看一下,無法管束也不能給予小孩足夠安全感,她們是過得非常辛苦的,但動畫片卻要強行上演歡樂,讓人覺得很分裂。這種感受還來自於整部電影兩姐妹都是大呼小叫的孩子氣表達,卻承受著力度逐漸加重的壓力和擔憂。

昊月懂事大方性格獨立自主甚至有點孤僻,可能是這種生活經歷導致的。我記得有個細節,梅去找上課的昊月,放學路上下雨了,借了同學的傘回家後家裡沒有人做晚飯,吃了兩塊餅乾昊月說爸爸沒帶傘,梅說去接爸爸吧。後來他們在巴士站遇見了龍貓,等到爸爸時雨已經停了。

這一段細節描寫非常動人真實,讓我幾乎身臨其境,和龍貓站在了一起。但是我心裡難過的是,小孩子天生有跟隨大人的本能,這兩個小孩的生活裡缺失了大人的存在。他們去接爸爸,不正是這種心理的反映嗎?況且,她們肯定也餓了,不想吃餅乾。

但是在片尾這個埋首於考古學術的大學教授父親卻說,應該多吃苦,先苦後甜。可他也許不知道,大人認為平常的事對小孩來說可能是殘忍,因為他們太纖細敏感,這是語言不能傳達,傳達也是不會被理解的。

這又是讓我非常隔應的點。母親生病住院尚且無法指責,但是父親的失職(整個電影裡沒看出來他對子女身體力行的照顧,頂多是語言上的鼓勵,更多是鑽研和工作)讓人痛心。和堪太一回到亂糟糟的家裡就被收拾東西的母親唸叨的待遇不同,兩個姐妹一直活在“沒有大人可以模仿和互動”的環境裡,對於小孩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所以堪太的家有生活的煙火氣,而倆姐妹的家不僅是鬼屋,還過於整潔,過於荒涼。

也許是時代不同了,人的觀念也在變。這種缺失在三十年前也許比比皆是,沒人覺得不好,大家都是這樣的,那個時候也沒有禍害組。但也有可能好的動畫正是因為埋藏了分裂的種子,讓人有不斷回味和琢磨的餘地,也形成了張力,才能經久不衰吧。

當然可能這也並不是真的,如果沒有身體力行的照顧,兩姐妹哪裡來的熱水洗澡,哪裡來的床鋪睡覺呢?這大概也是作者特意營造的氛圍,某種心理現實(畢竟父親的照顧可能不如母親那般實在)讓兩姐妹活在去除了日常性的生活中,和堪太回家被母親叨叨的現實形成反差,留出感受上的空間為龍貓的出現做鋪墊。現實裡有某種難言的缺憾才需要別的來填補。

也可能是我太熟悉這種苦中作樂的感受了,為什麼只有兩個小姐妹看見龍貓,別的孩子卻看不見呢?我猜測可能是因為她們太孤獨,太弱小,太需要一個強大的溫暖的毛茸茸的存在了。龍貓可能不是她們的幻想,卻因為她們需要而出現。在兒童心理學案例當中,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幻覺或分裂的人格並不罕見,龍貓的原理可能類似。孩子初來乍到,比成人更接近另一個世界,有時候兒童心理是難以捉摸的,但宮崎駿抓住場景的細微之處,尤其是映照在小孩眼裡的黑暗,高度還原了“童年”的些許細微感受,並不幸福,也不美好,只是特別敏銳細膩宛,大家還記得嗎。

PS這部片子裡出現了路邊的土地廟,破敗的神仙雕像,地藏菩薩,還有千與千尋裡擋在父母車前圓滾滾的石頭雕像,都傳達著神祕的異界氣息。如果大人說了謊,小孩都會當真。父親洗澡時說“鬼怪不可怕歡迎鬼怪”後,她們就向異界敞開了自我意識,好在龍貓是善良的。包括後面鄰居奶奶說媽媽吃了她種的蔬菜就能恢復健康,其實只是個美好的祝願,也被梅當成了聖旨,從而差點跑丟了。所以大人不能隨便對小孩開玩笑,更不能撒謊,這些都會扭曲孩子的世界。

動畫信息

龍貓
中文名:龍貓
原 名:となりのトトロ
又 名:鄰居託託羅 / 鄰家的豆豆龍 / 隔壁的特特羅 / Tonari no Totoro / My Neighbor Totoro
首 播:2018-12-14(中國大陸) / 1988-04-16(日本)
IMDb:tt0096283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