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之美,來自於人情和悲傷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27 02:37:38 作者:鋼鐵直男 Language

9.14

  第二遍看輝夜姬物語,除了留意這部作品對人性的刻畫,輝夜姬養父母的人格,更主要地是留意輝夜姬與月之都之間的故事線。
  輝夜姬的養父母在這部作品中把人性展現得十分透徹。父親贊岐造從竹林裡的伐竹翁,突然變成京都的豪門,雖然表面上以培養輝夜姬成為公主作為目的,但是更深處還是有著作為普通農民對宦達生活的嚮往。當輝夜姬要離開時,那一句“太殘酷了”,包含的感情十分複雜,因為他把輝夜姬從小培養成為公主,可以說與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他一直盡全力讓輝夜姬過上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生活——作為山村裡的農民所向往的,並深信這就是真正的幸福。然而,與此同時,這種“殘酷”多多少少包含著輝夜姬離開後,宦達的生活也接近末尾,對於經歷過豪族生活的人而言,重歸鄉土必然會難以接受。而輝夜姬的母親,至始至終都是作為一個理解輝夜姬的人物,她更加明白輝夜姬需要的幸福是什麼。這裡似乎把女性,特別是母性的光芒體現了出來,那是一種母親所特有的細膩和溫柔的情懷,而作品中的父親在這樣的對比下顯得急功近利,不如母親一般能真正體會到輝夜姬想要的幸福。或許,作為父母,他們為孩子爭取幸福的出發點都是對的,只不過母親作為女性,她的情感會更加細膩,她所表現出的人格,會更加完美。
  而對於輝夜姬與月之都的故事線,作品主要是讚頌人間的美好。輝夜姬在最後明白了自己來人間的目的,一切都是為了“活著”,正如鳥、蟲、獸、花、草那樣活著。在人間活著必然經歷人間的無奈和悲傷,但是人間卻有月之都所不具有的人情味,那也是人間的幸福所在。相對的,在輝夜姬看來,月之都雖然沒有煩惱,但是這樣沒有一絲人情味的的生活根本不能稱之為“活著”,所以,那首月之都上的歌謠才唱到,松風在召喚那些沉浸在月之都沒有生命力的“純潔”中的人速速歸去,回到生命所在的人間。因此,作品讚頌人間的原因也就清晰可見了:正是因為人間既有煩惱,也有人情,人在此處才真正“活著”——如果是在類似於月之都那樣的,人們一直嚮往的烏托邦,沒有任何悲傷,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情感,生命便不復存在,人只不過是一副無憂無慮的軀殼。“生命”是美好的,我們正在體驗它,我們一直嚮往的烏托邦生活根本不能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而人間的生命卻可以。所以,何必遐想著烏托邦呢,我們所迴避的煩惱和悲傷,還有那些讓引發萬千心緒的種種人情,共同賦予了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


9.17

  今天在飯局上,聊到很反感的話題。於是乎又想到輝夜姬物語的片段:輝夜姬的成年禮宴會上,外頭的人始終沒看到輝夜姬的容顏,於是對她容顏產生了懷疑,輝夜姬看見如此場面,內心百感交集,奔出了宮殿,乃至於跑到了鄉野,最後倒在雪地裡。最後,月之都的仙子又讓她毫髮無損地回到了宮殿——就像夢一樣,夢醒了一切都沒變。
  這個片段正是在描述生活中的種種逃避,以一種戲劇性地方法來表現。生活中不免想要逃避,逃避的對象也多種多樣,但這就是生活。有人認為,輝夜姬是做了一個夢醒來,而事實上輝夜姬醒來的時候,她發現原本捏碎的貝殼還在,就說明這是一次在現實世界裡發生的一次出走。然而,彷彿和夢一樣,一次出走沒有改變殘酷的現實,命運車輪的走向並沒有改變。生活就是如此,即使能夠“說走就走”,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面對現實的殘酷。
  但是,輝夜姬的出走並不是毫無意義的。輝夜姬來到了山谷,沒有找到曾經的同伴,碰到了一個燒炭翁,知道了舍丸一家是因為山谷荒兀而離開。然而,山並沒有死,燒炭翁折下一段小枝,枝頭的芽被雪覆蓋著——山沒有死,只是在忍耐,等待春天到來。生活也從來不會死,它只是在等待未知的春天。

「跋」
  對於這部電影的感悟,我覺得寫起來有一些雞湯向了,沒有什麼批判的味道,從這部作品中更多地發現人間的光明,而忽略人間的惡——而反觀現在,憤世嫉俗的眼光已經沒有任何稀缺性了,再來從這部作品裡體會“人間的惡”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不過我純粹是根據整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來考察每一段劇情——雖然內容裡有對現實殘酷的描繪,但是這不是一部揭露黑暗或者諷刺針砭的電影,根據作者解釋,這是一部讚美人間的電影,人間的對立面是月之都。如果非得從批判的角度來審視,那我所批判的對象應該是月之都。

動畫信息

輝耀姬物語
中文名:輝耀姬物語
原 名:かぐや姫の物語
又 名:輝耀姬物語(港/臺) / 輝夜姬的故事 / The Tale of the Bamboo Cutter / The Tale of Princess Kaguya
首 播:2013-11-23(日本)
IMDb:tt2576852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